唐山 (称呼)
唐山(华侨术语)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唐山 | ||||||||||||||||||||||||||||||||||||||||||||||||||||||||
| |||||||||||||||||||||||||||||||||||||||||||||||||||||||||
越南语名称 | |||||||||||||||||||||||||||||||||||||||||||||||||||||||||
越南语 | Đường Sơn | ||||||||||||||||||||||||||||||||||||||||||||||||||||||||
马来语名称 | |||||||||||||||||||||||||||||||||||||||||||||||||||||||||
马来语 | Tongsan / توڠسن [1] | ||||||||||||||||||||||||||||||||||||||||||||||||||||||||
英语名称 | |||||||||||||||||||||||||||||||||||||||||||||||||||||||||
英语 | Tangshan, T'ang-shan |
唐山是18世纪以来在海外华侨流行至今的用语,狭义特指华侨本人的家乡,广义泛指中国[2]。其在概念上类同唐话(海外华侨的通语)、唐人。
历史源起
[编辑]唐山之“唐”
[编辑]大唐航海风气盛行,1119年大宋仕人朱彧观察:“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3]“唐人”之称兴起并沿袭,例如大明《瀛涯胜览》指爪哇国百姓“一等回回...一等唐人...一等土人”,唐人挤占了“宋人”“明人”的说法。[2]以“唐山”指涉家乡的文献则晚得多,最早是1765年《小琉球漫志》“熟番云:台地(即台湾)寒由唐山人携来。盖诸番以内地为唐山、人为唐人也。”[4]淘金潮兴起时,1855年英属香港报章载“此船甚是快行,前回在金山载有多客,返回唐山,费日甚少”。1900年代大清公文“凡华人商家之在非岛贸易思回唐山,...要禀明该处管辖税司” 。[5]1971年李小龙在泰国拍电影《唐山大兄》。至2011年槟城福建人仍说唐山、唐人。[6]
唐山在民谣民谚尤其“过番歌”的用例凡多。客家民谣“郎在番邦妹在唐,两人共天各一方;妹在唐山无双对,郎在番邦打流浪”。[7][8]台湾民谚描述台湾人血统“有唐山公无唐山妈”。[6]
唐山之“山”
[编辑]至于为何以“山”代指一片土地,可能是华侨从海中远眺中国本部陆地时,陆地就像山。[2]例如1948年新加坡《南洋学报》指“南洋各地大率岛屿,独中国为广袤大陆,华侨乃视南洋各国为海国,视中国为山国,故曰唐山。”[9]
狭义广义
[编辑]广义的唐山指代整个中国,类同于“中土”,并不特指个人具体的家乡。[2]从海外华侨的家书来看,少取广义,多取狭义——具体指代本人的家乡;[2]例如:“近来忽闻唐山米粟暴涨”,[10]“唐中晚冬收成如何”,[11]“唐中邻友近人来暹很多”。[11](注:唐中即唐山之中)[2]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Tongsan. Kamus Dewan Bahasa Dan Budaya Edisi Keempat.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7.
- ^ 2.0 2.1 2.2 2.3 2.4 2.5 李华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会科学. 2022, (4): 153-157.
- ^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李伟国点校,中华书局 2007 年版,第142 页。转自李华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会科学. 2022, (4): 153-157.
- ^ 朱仕玠: 《小琉球漫志》卷六,(台湾) 大通书局 1984 年版,第60 页。转自李华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会科学. 2022, (4): 153-157.
- ^ 《万国外交政史卷四( 续) 》( 第六条第四十二款) ,上海《政艺通报》1907年第6卷第22期。转自李华文.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南京社会科学. 2022, (4): 153-157.
- ^ 6.0 6.1 蒋为文. 越南的明鄉人與華人移民的族群認同與本土化差異 (PDF).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3, 9 (4): 92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3).
- ^ 陈文红.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沈阳大学学报. 2006, (1)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 ^ “过番歌”, 字字泣泪声声情. 汕头日报. 2021-02-21: 7 [202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 ^ 钰: 《“唐山”一名之来历》,(新加坡) 《南洋学报》1948 年第 5 卷第 2 期.
- ^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 《潮汕侨批集成》( 第一辑第27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32 页。
- ^ 11.0 11.1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 《潮汕侨批集成》( 第一辑第1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43、5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