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布拉干萨的凯瑟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拉干萨的凯瑟琳
Catherine of Braganza
英格兰王后苏格兰王后、爱尔兰王后
在位1662年4月23日-1685年2月6日
(22年289天)
出生(1638-11-25)1638年11月25日
 葡萄牙王国维索萨镇
逝世1705年12月31日(1705岁—12—31)(67岁)
 葡萄牙王国里斯本
配偶查理二世
父亲若昂四世
母亲路易莎·德·古兹曼

布拉干萨的凯瑟琳(英语:Catherine of Braganza;葡萄牙语:Catarina de Bragança;1638年11月25日—1705年12月31日),1662年至1685年的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王后,丈夫为查理二世。夫妻俩没留下子嗣来继承王位,故英国王位之后由查理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承。1685年查理过世而她成为寡妇之后,她回到葡萄牙,照养侄儿若昂五世(1706年-1750年在位)并与其关系亲密,成为若昂最依赖的女性长辈。她曾经在1701年、1704-1705年担任葡萄牙的摄政,当时她的弟弟佩德罗二世因事离葡,故委托姐姐代管国政。

生平

[编辑]
1660–1661绘作的凯瑟琳王后

童年

[编辑]

1638年,凯瑟琳出生在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室中,父亲若昂是布拉干萨公爵,母亲路易莎·德·古兹曼是西班牙贵族之女。但其父亲在两年后(1640年)成为了葡王约翰四世(1640-1656年在位),使凯瑟琳自动成为了王室公主。作为排行第二的女儿,凯瑟琳很早就成为政治联姻的考量对象,但她仍在里斯本享受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直到1659年开始浮现将婚配英国国君的可能。

王后生涯

[编辑]
为丈夫与天主信仰忠贞奉献的凯瑟琳王后

1662年,在摄政的母后以及英国首相克拉伦敦的安排下,凯瑟琳嫁给刚复辟两年的英王查理二世,成为英国王后。天主教王后带给英国的嫁妆是八十万英镑与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孟买,以及维持两百多年的英葡联盟(让英国在1685年后可利用葡属澳门清朝进行茶叶贸易)。两国联姻的条件除了确保凯瑟琳来到新教的英国仍能信仰天主教之外,还有就是英国要向荷兰施压,逼迫荷兰在1661年结束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的战争,与葡萄牙签订和约并承认巴西归葡萄牙所有。

查理二世与凯瑟琳王后
凯瑟琳王后被描绘成“救难圣人”──亚历山大的凯瑟琳,由雅各布·休斯曼英语Jacob Huysmans

凯瑟琳王后爱喝红茶,红茶如今在英国有很多人爱喝,首先归功于她的传入和推广。茶类在当时是富贵人家才喝得到,而她便带动整个英国宫廷喝茶的习惯。[1]嫁给查理二世后,虽然凯瑟琳展现各种坚贞奉献的美德,也获得查理的敬重与尊荣,但国王向来就是不断外遇的风流浪子,他与数不胜数的情妇们共生下14个私生子女,这令王后感受到独守空闺的巨大痛苦。[2]王后原本盼望生儿育女可以让丈夫多驻留寝宫,但三次流产之后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她更加投入信仰,宗教占据了她全部的心神,在1660年代查理(肉欲)放纵与(享乐)堕落的宫廷中,凯瑟琳活得像是个被人忽视的隐士。[3]

查理虽是新教徒且对婚姻不忠,但不失为人道温暖的好人兼好国王。他一直敬爱着虔信天主教的凯瑟琳(查理非常感佩王后的虔诚与圣洁,在他写给妹妹的信中,几乎将王后形容为圣人的光辉),并在1670年代英国爆发反天主教的巨大浪潮时,查理都坚定否决辉格党议员(一度占国会多数并任意处死知名的天主教徒)的离婚要求,表达对王后不离不弃的态度。当时辉格党相信谣言,认为王后所在的索美塞府成为了“邪恶教皇”的阴谋中心,因此要求国王与不孕的凯瑟琳离婚,另娶新教女子当王后,以生下新教的王位继承人,取代顺位的查理长弟詹姆斯。患难见真情,国王夫妇的爱情通过了危机的考验,使夫妻俩关系越加紧密和温暖,查理变得经常在她的寝室过夜。另一个患难见真情的例子是,她与曾经最痛恨的敌人──丈夫最宠爱的法国情妇化敌为友。最后危难终结于1681年,当时查理击败了辉格党,成就了“第二次王政复辟”。

寡妇生活

[编辑]
凯瑟琳晚年回到葡萄牙,成为她侄儿若昂五世的生活监护者与精神导师,图为少年期的若昂王子

1685年,部分是受到天主教王后的感召,查理在病逝前皈依了天主教,并在死前嘱托其弟詹姆斯,要照顾好他最爱的三个女人(这包含凯瑟琳在内,另两位是查理的情妇)。同年,当查理的新教私生子蒙莫斯公爵叛乱失败而被詹姆斯二世擒获时,仁慈的凯瑟琳虽替蒙莫斯求情免死(蒙莫斯过往一直敌视仇恨凯瑟琳,因凯瑟琳消灭了蒙莫斯生母当王后的可能性,让自己成为父亲的私生子而当不上王太子),但却被詹姆斯拒绝。之后凯瑟琳仍长居索美塞府,并在英国继续住了11年。

1688年光荣革命后,新来的配国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玛丽二世对凯瑟琳起初颇为尊敬,但之后英国的新教氛围让她受到国王夫妇的误解、猜忌与隔阂,议会还通过一项法令限缩她的天主教仆人,并警告她不得介入英国政局,特别是詹姆斯党的反政府活动。尽管外在环境不佳,她仍待到1699年3月才离开英国,回到母国葡萄牙。

当时她十岁的侄儿若昂五世(1706年-1750年在位)因母亲(葡萄牙王后纽堡的玛丽·索菲亚)病逝而陷入忧郁,于是她以慈爱让侄儿走出伤痛,并包办教养侄儿的责任,很快成为若昂王子最依赖的长辈以及一生中完美的女性典范。她曾经在1701年、1704-1705年担任葡萄牙的摄政,当时她的弟弟佩德罗二世因事离葡,故委托姐姐代管国政;她也促成了1703年英葡同盟的条约签订。1705年她死在里斯本的王宫中,下葬在城外圣文生修道院;她的病逝让16岁的若昂王子悲痛过度,造成丧母之痛后的又一次忧郁症

头衔

[编辑]
  • 1638年11月25日-1640年12月1日:布拉干萨的凯瑟琳
  • 1640年12月1日-1662年4月23日:布拉干萨的凯瑟琳公主殿下
  • 1662年4月23日-1685年2月6日:王后陛下
  • 1685年2月6日-1705年12月31日:王太后陛下(凯瑟琳王后陛下)
    • 1701年;1703年-1705年:葡萄牙摄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rtin, Laura C (2007). Tea: the drin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Catherine of Braganza: Tuttle Publishing. pp. 120–123. ISBN 0-8048-3724-4.
  2. ^ Herman, Eleanor (2005). Sex with Kings: 500 Years of Adultery, Power, Rivalry, and Revenge. 'The Contempt of the World': William Morrow Paperbacks. pp. 58–59. ISBN 0-06-058544-7.
  3. ^ Herman (2005). pp.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