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拉布 (香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布(英语:Filibuster)或拉布战术,是西方议会政治的专业术语,指在议会故意发表冗长演说、提出过多修正案以拖延议案表决或者瘫痪会议[1]。拉布是议会上使用的一种策略,运用者通过以冗长发言的“拉布”手段阻止政府提案的通过[2][3]

拉布在香港的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代,建制派立法会议员为了解散民选的市政局区域市政局,利用议事规则进行香港史上第一次的“拉布”[3]。2012年5月,民主派政党人民力量策动拉布攻防战,堪称香港历史耗时最长的冗长辩论。

历史

[编辑]

董建华时期

[编辑]

1999年杀局

[编辑]

1999年12月1日,当时立法会正二读审议《提供市政服务(重组)条例草案》,其目标为解散有民选成分的市政局及区域市政局(俗称“杀局”)。会议厅内支持政府杀局的建制派议员不足以通过草案,而所有政党代表都已经发言。建制派议员连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孙明扬发起拉布,民建联的谭耀宗曾钰成随即接着发言,引来民主派议员反驳,其他建制派议员也陆续加入发言,使会议拖延到晚上十时休会。

翌日复会表决草案时,政府获得足够票数通过二读,把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解散。虽然泛民主派谴责拉布,民建联议员刘江华为行动辩护:“打‘拉布战’的人,便是想等有一两个人捱不下去而离开,那便成功了。这与今天有些人想速战速决,在策略上有什么不同呢?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人想拖延,等待两个人回来,那为了等人回来而打‘拉布战’,那又有什么不同呢?这完全是一个策略的问题。在一个议会来说,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4]

另外,特区政府和议员合共就是次条例提出了约160项修正案,在当年的立法会并不常见[5]

曾荫权时期

[编辑]

2010年反对高铁拨款事件

[编辑]

2010年1月香港高铁争议,由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讨论拨款事宜,民主派议员采取拉布阻拦议案通过,使拨款拖延两个多月。原定2009年底前表决,延至2010年1月16日,在同属泛民阵营,民主党藉财委会主席刘慧卿主持会议表决后通过。

2012年立法会递补机制争议

[编辑]

2012年5月,立法会发生拉布攻防战,为香港历史上有纪录而来耗时最长的冗长辩论。事源人民力量黄毓民陈伟业于议案《2012年立法会(修订)条例草案》中,联合提交厚达2,464页、共1,306项修订,意图拖延《立法会议席出缺安排议案》的表决,而社民连梁国雄亦有参与这次拉布事件。发动冗长辩论的立法会议员频繁要求点算法定人数,并且造成多次流会。提出数以千百计的修正案、发动冗长辩论的立法会议员轮流接力,使到冗长辩论耗时3周仍然未有结果[6]。5月17日,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引用《议事规则》第92条终止辩论香港粤语通称剪布),立即进行逐项表决,结束历时100小时23分钟的冗长辩论。

梁振英时期

[编辑]

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当选后及在位时,拉布开始流行。他在2012年3月25日当选香港行政长官后,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尤其社民连人民力量——开始以拉布作为对抗梁振英政府的政治手段。

2012年

[编辑]

法案通过后,民主派议员就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所提出的五司十四局改组议案,在排列该议案前的所有法案发动冗长辩论,包括反复要求点算法定人数及制造流会等。于是特区政府提出修改会议议程,将该议案排在其他民生法案之前以获得优先处理。惟修改议程的议案遭到否决,其后香港政府撤回议案。为了避免特区政府再度提出该项议案,民主派议员继续就所有法案发动冗长辩论,直至该届立法会会期结束前才通过所有积压的法案和议案。

2012年10月19日,民建联叶国谦在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上提出修改会议程序的议案,目的是对议员提出议案的数目和预告期进行规限,建议引起民主派强烈反对。在此议题的后续会议上,民主派合共提出逾190万项修正案,在秘书处完成有关工作前,立法会财委会不再讨论有关事项,其后因议事规则未有修改而搁置[7]

2012年10月26日至12月7日,在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议长者生活津贴时,社民连梁国雄发表冗长辩论,要求撤销对长者生活津贴申请者的资产审查规定,经过几次会议仍然未能够就议案表决,使到审议陷于胶着状态;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合共就此开会7次、历时30小时,涉及约600项动议,尚有113项动议未处理。至12月7日,特区政府突然以今个财政年度无法派钱为理由,大幅度地修改拨款文件至只申请拨款2,300万港元予社会福利署开设用于处理长者生活津贴之职位,最终以24票赞成、3票反对和3票弃权通过方案。特区政府事后表示加设职位方案等同通过长者生活津贴方案,特区政府此举惹来民主派指责其做法无耻。梁国雄于会后批评自由党藉财务委员会主席张宇人令立法会沦为橡皮图章,表明于下年度讨论《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时再次发动冗长辩论。工党李卓人公民党党魁梁家杰亦批评其做法不光彩,自由党田北俊则批评张宇人做法损害行政立法关系[8]。梁国雄之后在历年预算案二读皆进行冗长辩论。

2013年

[编辑]

2013年4月24日起,社民连梁国雄与人民力量合共4位立法会议员再次发动拉布攻防战,提交710项修正案,目的是拖延审议《2013年拨款条例草案》,令到《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的表决无限期拖延,从而逼令特区政府就全民退休保障展开咨询时间表以及“向每位成年市民派发一万港元现金”。这是财政预算案审议过程中首次出现拉布,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将修正案合并为148项辩论,不过冗长辩论前后仍历时接近3周。期间,4位议员多次要求点算法定人数,其中一次因为出席人数不足流会。最终,曾钰成于翌月13日宣布终止辩论安排,表示此为履行《基本法》第73条中规定立法会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案》的职能,因而决定引用《基本法》第72条第1款赋予立法会主席主持会议的权力,以及就《议事规则》第92条内就完成条例草案余下的程序定出时间表,宣布立法会议员必须于翌日下午终止辩论及就710份修正案表决,结束历时11日、为时约70小时的冗长辩论。立法会随即就《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710项修订表决,黄毓民指控曾钰成阉割立法会权力及立法会议员的言论自由,不排除会将冗长辩论扩散和升级,扬言将会“日日拉布”。[9]《2013年拨款条例草案》最后于5月21日完成三读,以38票支持、16票反对及1票弃权下通过,比2012年迟了接近两个月。[10]

2013年4月,香港政府向2013年芦山地震捐款一亿港元的捐款拨款亦被立法会议员轮候发言而拖延10日,后来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亲自致电梁国雄说服他们终止拉布。[来源请求]

2014年

[编辑]

2014年,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及其辖下的工务小组委员会和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再度出现冗长辩论,目的是阻止某项拨款或阻止小组委员会向财委会提出拨款建议。

2014年6月4日,《2014年财政预算案》以36票赞成,3票反对,1票弃权,三读通过,合共131小时的“拉布战”终于结束,1,192项修正案全遭否决。

2015年

[编辑]

2015年4月15日至16日,立法会一连两日讨论《2015年至2016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于同月22日开始进行二读表决及审议由立法会议员所提出的修订。立法会秘书处表示,在截止前合共收到3,904项修订,全部来自民主派,其中96%来自社会民主连线人民力量[11]。同月20日,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一改以往在拉布攻防战中段后期才出手的做法,抢先采取终止辩论措施,裁定当中由梁国雄所提出逾3,000项修正案无效,令预算案修订总数大幅度删减至618项。曾钰成作出裁决后解释,参照过去两年梁国雄就预算案提出修订的经验,认为梁国雄今次提出的大部分“配对式”及“序列式”修订,根本未能够引起讨论,唯一作用是延长会议时间,故此引用《议事规则》第57条,裁定有关修订属“琐屑无聊”而不能够提出,惟其提出的另外63项修订则获准继续提出。他否认为了保住香港政治制度改革表决而收紧裁决准则,强调议会运作不断变化,自己作为立法会主席有责任确保议会运作畅顺,期望立法会可以于6月回复正常运作。曾钰成在立法会会见记者期间,梁国雄强行站在他发言位置的旁边,抢夺发言权利,当面批评曾钰成的裁决“无逻辑、无廉耻”,认为若然他提出的“配对式”修订有问题,理应只否决一部分,而非全部修订,质疑曾钰成终止辩论全为配合特区政府尽快通过财政预算案及为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如期表决铺路。曾钰成其后分批会见各党派解释其裁定;人民力量陈伟业陈志全于会面后表示强烈不满,要求之前表明不参与今次冗长辩论的其他民主派立法会议员于明日起的《2015年至2016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审议阶段“畅所欲言”,配合冗长辩论。饭盒会召集人梁家杰则推说,需要先研究曾钰成之裁决,稍后将会商讨对策。多名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力撑曾钰成决定,工联会王国兴更认为“剪得唔够”,促请曾钰成在审议期间再次“出剪”,以减少浪费公帑[12]。最终立法会于5月28日以37票赞成、14票反对,三读通过预算案,结束6周以来的拉布。

2016年

[编辑]

2015年12月,泛民就《2014年版权(修订)条例草案》发动拉布,透过逾百次点算人数拖延审议,亦曾经动议中止待续、休会及成立专责委员会,希望特区政府让步。结果立法会会议多次在人数不足下“流会”,草案至2016年2月底仍未完成审议,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于2月25日宣布,如果立法会于3月初仍未通过草案,特区政府将“就此作罢”。最终政府提出休会待续,结束议案辩论。

2016年4月,立法会讨论《2016年至2017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社民连人民力量再提出大量修订,曾钰成把预算案修订总数大幅度删减至407项,更把表决日期定为2016年5月11日。其后社会民主连线和人民力量为表不满,通过多次点算法定人数导致多次流会,最终预算案修正案如期表决,并全数被否决,预算案在5月12日以49票赞成,18票反对获得通过。

2016年6月及7月,医学界就具争议性的《2016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提出不满,强烈反对增加业外成员加入医务委员会,因为这会导致政府加强操控医委会,并且不会加快个案进度。所以医学界梁家骝代表业界利益,就此条例草案进行拉布抗争。当中6月29日的会议更因为梁家骝多次提出点算法定人数而流会收场。其后,梁家骝先后提出中止待续、交予专责委员会和休会辩论,结果在7月15日(第五届立法会最后一天)均未能就条例三读表决,在休会辩论阶段中止会议。

林郑月娥时期

[编辑]

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位时,拉布已成常态。有鉴于此,建制派于2017年提出修改立法会的《议事规则》,并于同年12月15日傍晚在一片争议声中通过。该修订减少了民主派议员的拉布机会,立法会主席则拥有更大权力。[13]

影响

[编辑]

因为冗长辩论影响,导致多项由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议的工务工程出现延误或及超支,发展局于2015年4月1日表示,过去一年因为立法会上的冗长辩论而减少了工务工程的推展;另外指出,27项于上年度提出的基本工程项目拨款申请,因为未能够获得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或者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议,以致平均需要延误半年才展开,项目费用增加约25亿港元。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指出,过去一年工务工程仅获逾60亿港元拨款,与过去数年每年获数百亿港元拨款大相径庭,促请立法会加快审批,他又对于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两次反对莲塘口岸的相关工程拨款申请感到可惜,指出发展局正研究如何再与立法会商议,以争取支持。他继续指出,工程部分标书有效期至今年年中届满,若然工程中断,会对造价和社会造成很大影响[14]

争议

[编辑]

部分泛民主派议员一直认为拉布只有在具争议性法案推出时才可以实行(如23条立法),反对把所有政府提出的议案皆进行拉布,认为或会失去拉布原有的作用。但自雨伞革命后,泛民主派的议员开始以拉布作为对抗梁振英政权的一个手段。

参见

[编辑]

参考注释

[编辑]
  1. ^ 庄金锋. 香港立法會“拉布”戰評析──兼談相關的幾個法律問題 (PDF). 一国两制研究. 2013, (1)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14). 
  2. ^ 陈丽君. 《香港民主制度發展研究》.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 144. ISBN 9789888340859. 
  3. ^ 3.0 3.1 林贡钦. 香港观察:「拉布」与「剪布」-考验香港民主素质. BBC中文网. 2012-06-07 [201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4. ^ 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 1999年12月1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147, ““拉布战”是什么?便是策略。当时打“拉布战”的人,便是想等有一、两个人捱不下去而离开,那便成功了。这与今天有些人想速战速决,在策略上有什么不同呢?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人想拖延,等待两个人回来,那为了等人回来而打“拉布战”,那又有什么不同呢?这完全是一个策略的问题。在一个议会来说,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5. ^ 立法會:《提供市政服務(重組)條例草案》(只發中文稿). www.info.gov.hk.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6. ^ 人民力量“拉布”逼撤次替补案《苹果日报》2012年5月1日
  7. ^ 2013年2月22日財務委員會會議文件 委員就尋求修訂財務委員會及其轄下兩個小組委員會的會議程序提出的議案 (PDF). 香港立法会秘书处. 2013-02-22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1). 
  8. ^ 政府突袭通过特惠生果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 (香港)》2012年12月8日
  9. ^ 剪布阉割立会 损港核心价值议员拟司法复核 向曾钰成提不信任动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3年5月15日
  10. ^ 《2013年拨款条例草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立法会网页》2013年5月21日
  11. ^ 预算案二读 泛民提近四千修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4月15日
  12. ^ 曾钰成剪布 为政改清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4月21日
  13. ^ 改議規爭議中通過 拉布工具大減 泛民憂難阻23條 建制:議會回復理性. 明报. 2017-12-16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7). 
  14. ^ 拉布势再推高工程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