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遗址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3月10日) |
扬州城遗址 | |
---|---|
南宋大城西门通泗门瓮城门遗址,为中国城市考古中最早发现的砖砌券顶式城门,2013年3月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隋—宋 |
编号 | 4-52 |
认定时间 | 1996年11月20日 |
扬州城遗址指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境内,历经隋代、唐代、宋代时期,数座相邻和叠加的古城遗址,亦是明清扬州府城所在。
195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隋宫城、唐子城为省级保护单位;1982年,中国国务院公布扬州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中国国务院以扬州城遗址之名,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扬州城遗址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1]。
目前,扬州城遗址由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原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负责保护管理。建有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包含扬州城遗址(隋至宋)全部范围。建成部分包括宋大城西门遗址博物馆、宋大城北门遗址广场、唐宋城东门遗址广场、南门遗址广场、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项目有唐子城·宋堡城考古遗址公园、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2]。
历史
[编辑]古扬州州城北部位于市区西北的蜀冈之上。南部遗址或称蜀冈下城址,在今扬州城区地下,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隋江都宫、唐代子城与罗城、宋三城(宋大城、堡寨城、夹城)以及城墙、城门、水关等遗迹。
核心区域为蜀冈上的隋江都旧城行宫区域,即江都宫,也就是唐子城,又称牙城,为唐代官署寺舍所在地。蜀冈之下南至古运河一带为唐代中期修建的罗城,为商业居住区,“二十四桥”即在罗城内。子城、罗城均在唐末战乱中毁坏。
五代后周时期在唐罗城东南隅修建了一座小城,称“周小城”。北宋时期在周小城的基础上修筑了大城(发展为今扬州城区),即宋大城。亦是明清时扬州城所在[1]。宋时,又在唐子城基础上修建了堡寨,即“堡寨城”。南宋宝祐年间重修“堡寨城”,即“宝祐城”;又在宋大城与宝祐城(或称宋堡城)之间修建了夹城。
隋唐
[编辑]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位于瘦西湖景区北,即唐代“子城”遗址的西南角,建于隋炀帝江都宫“成象殿”原址之上。遗址现存城垣、城门遗迹,其上已无古代建筑。新建有延和阁、崔致远纪念馆等现代仿古建筑,并建造了唐代风格的城墙、门楼。馆内展示唐罗城城砖等文物。
博物馆保存的碑刻有:
- 杜佑阮元题刻八角石柱:原立于扬州的淮南节度使官署(后改为兴教寺)内,题款为“唐贞元十二年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京兆杜佑题”。后有清代漕运总督阮元题刻。
- 慧照寺经幢:王戡为其亡妻彭氏七娘子造,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咸通十四年六月廿一日建。
- 三绝碑:原立于扬州禅智寺(后改为史公祠)内。碑上纪念的人物为宝志和尚,由吴道子画《宝公像》、李白撰赞、颜真卿书丹,故称“三绝”。
宋朝
[编辑]宋朝代,建有三座城池,即宋大城、堡寨城、夹城。宋大城西门遗址博物馆位于四望亭路与石塔北街路口东,残存有宋代大城西门遗址。1995年在对西门街(后改名四望亭路)拓宽改造时,发现一处城门遗迹,被认定为宋代“通泗门”的瓮城门遗址。该瓮城门为砖砌券顶式城门,经修缮后分别高4.5米、3.5米。
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瘦西湖景区东北,唐子城东南。遗址高出地面1至3米,四面环水,东墙长900米,西墙长950米,南墙长380米,北墙长450米,全城周长约2580米。
明清
[编辑]明初,在宋大城基础上,改建城池,即扬州府府城,亦是江都县附郭。沿袭至今为扬州市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