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撒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撒但希伯来语שָּׂטָן‎;阿拉伯语:شيطان‎;英语:Satan[1],又作撒旦[2]思高译本译为撒殚[3]东正教新遗诏圣经》译为萨他那景教译为娑殚,还有一些中文译本译为沙丹萨坦[4]

撒但于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缘起,于亚伯拉罕信仰中撒但会引诱人类犯罪,在犹太教中,撒但也常被视为冲动的表征。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撒但为反抗神的堕天使镇尼,而反抗神后丧失本来身份,但经由神的允许使其取得统治地狱和众多魔鬼的权限。

撒但这一人物首先以上天的控告者、顺服耶和华的神之子的身份出现在《希伯来圣经》中,他在天上的法庭控告犹大王国并强迫他们忍受来检验他们是否忠于神。在旧约和新约之间的时间里,很有可能是受到琐罗亚斯德教人物阿里曼的影响,撒但演变为具有可憎性质和恶意的存在,与神二元对立。在经外书禧年书英语Book of Jubilees》,神给予撒但(即莫斯提马,在禧年书中相当于撒但,并非撒但真正的名字)权威以号召看守天使英语Watcher (angel)及其后代,以引诱人类犯罪并对其处罚。在《对观福音》中,撒但在沙漠中引诱耶稣并被认做是疾病和诱惑的根源。在《启示录》中,撒但作为大红龙出现,被天使米迦勒击败并扔出天国。此后一千年,他被束缚。最后,经过短暂的自由之后,撒但被最终击败并扔进火湖英语Lake of fire

基督教中,撒但也被当做魔鬼。尽管《创世纪》中没有提到他,他常被视作伊甸园中的蛇。中世纪时,撒但在基督教神学中并不常出现,仅作为喜剧角色于神学剧中出现。然而在近世,由于魔鬼附身巫术的观念日渐流行,撒但的重要性显著提高。启蒙运动时期,相信撒但存在的观念遭到严厉批判。不过,相信撒但的观念仍然延续下来,尤其以美洲为甚。在《古兰经》中。晒衣陀乃伊布力斯是一个火做的存在,由于拒绝向新造的亚当鞠躬被逐出天国,他以恶念感染人心以引发人类犯罪。虽然撒但常被视为邪恶,但一些群体有不同想法。

撒但神话英语Theistic Satanism中,撒但被认为是受到崇拜和敬仰的神,在拉维撒旦教英语LaVeyan Satanism中,撒但是各种高尚品质和自由的象征。撒但的模样从未在圣经中描述过,但自公元9世纪起,基督教艺术把撒但展现为长有犄角、蹄子,还常加上毛腿、尾巴,裸露且握有叉子的样式。这些都来自之前各种异教神的特征,如波塞冬贝斯。撒但常出现在基督教文学中,如但丁的《神曲》、各种浮士德的变种、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以及威廉·布莱克的诗。至今,撒但仍在电影、电视和音乐中出现。

概论

[编辑]

撒但来自希伯来语שָּׂטָן‎(Satan),Satan是一个源自动语的名词,原意为敌对、反对。

马所拉文本中,撒但这个字眼共出现13次。在《约伯记》1至2章中出现10次,《撒迦利亚书》3章中出现3次。在其中,它被称为神之子,或神的使者,相当于天使的地位。

据启示录所述,魔鬼撒但后来会被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无底坑被关闭,用印封上,使撒但不得再迷惑列国。当那一千年的结束时,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出来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国,就是歌革和玛各,叫他们聚集争战。他们的人数有如海沙。他们上来遍满了全地,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将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5]

不同语文的表示

[编辑]

“撒但”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出现,下面列出的是以色列附近的民族使用的表示方法:

撒但的身份

[编辑]
  • 在《希伯来圣经》常常将台面上的政治事件引申到操纵该政治背后的撒但(约翰一书5:19),就如《以西结书第28章第11-18节中关于撒但有着如下的描述:

“推罗王的结局”中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人子啊,你为推罗王作起哀歌,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就是红宝石、红璧玺、金钢石、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蓝宝石绿宝石红玉,和黄金;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里,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预备齐全的。你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我将你安置在神的圣山上;你在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间往来。你从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后来在你中间又察出不义。因你贸易很多,就被强暴的事充满,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亵渎圣地,就从神的山驱逐你。遮掩约柜基路伯啊,我已将你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我已将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们目睹眼见。你因罪孽众多,贸易不公,就亵渎你那里的圣所。故此,我让火从你中间发出,烧灭你,使你在所有观看的人眼前变为地上的炉灰。

[6]

撒但的形象

[编辑]

在有些文献,小说,影视作品等描述撒但是一个头上有的角、背上有蝙蝠的翼、屁股上有尖尾巴、手拿长柄叉、在烈火熊熊的地狱里折磨人的怪物。圣经并没有这样描述撒但。这只是中古时代一些艺术家幻想出来的。他们的想像既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半人半山羊的,也取材于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地狱篇》所作的描述。有的小说里把撒但描写成恶魔之子。

关于“Satan”一词的翻译差异

[编辑]

通过查看目前比较流行的国语和合本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圣经、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圣经,还有比较古老的光绪19年福州美华书局活板文理圣经、光绪34年上海大美国圣经会官话串珠圣经、宣统3年圣经公会的文理圣经,“Satan”一直译为“撒但”。天主教会的圣经译本思高本译为“撒殚”。

“撒旦”这个译法出现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英汉辞海》和圣经普通话版本中[7]。台湾《重编国语词典修订本》也说“撒旦”是“撒但”的另一译名[8]

下面列出的是主要《圣经》译本对“Satan”一词的翻译,参考经文《启示录第12章第7-9节。

译为“撒但”

[编辑]

这个译法出现在绝大多数中文译本中。这些译本几乎覆盖19-21世纪圣经翻译运动以来的各个时期。

7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他的使者去争战。8 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7 天上发生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作战,龙同牠的使者也起来应战,8 牠们都打败了,天上再也没有牠们的地方。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7 在天上就有战争。米迦勒和他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对龙争战;龙和他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也来争战。8 他们不能得胜,在天上再也找不着他们的地位了。9 于是大龙被摔下∶大龙就是古蛇,叫魔鬼又叫撒但的,就是那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也同他被摔下。

7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8 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它们的地方。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灵修版圣经[11]

7 天上爆发战争,米迦勒和他的天使跟龙争战,龙和它的天使也来争战,8 却没有得胜,天上再也没有他们立足的地方了。9 于是大龙被摔了下去。大龙就是最初的蛇,叫做魔鬼,又叫撒但,迷惑了普天下的人。他被摔在地上,他的天使也跟他一起被摔下去。

7 天上起了争战,米迦勒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和牠的使者也争战,8 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9 大龙就被摔下去,牠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译为“撒殚”

[编辑]

天主教《圣经》的专有名词如卷名及人名、地名等,多沿用明代译法,与其他译本较为不同。

  • 以后,天上就发生了战争:弥额尔和他的天使一同与那龙交战,那龙也和它的使者一起应战,但它们敌不住,在天上遂再也没有它们的地方了。于是那大龙被摔了下来,它就是那远古的蛇,号称魔鬼或撒殚的。那欺骗了全世界的,被摔到地上,它的使者也同它一起被摔了下来。──天主教思高译本

其它解释

[编辑]

犹太教中的撒但

[编辑]

以诺书》提及一群和人类女子结婚的堕落天使,其首领叫做阿撒兹勒。不过,后来的犹太教学者[谁?]拒绝《以诺书》以及堕落天使的概念,将希伯来圣经中出现撒但(שָּׂטָן‎ satan,敌对)字眼的段落,解释为抽象概念恶的冲动英语Yetzer hara(Yetzer hara)的一种拟人化隐喻方式[14],又或者是服从耶和华意志的灭命天使英语Destroying angel (Bible)[15]

伊斯兰教中的撒但

[编辑]

撒但在伊斯兰教等同于Shaitan(شيطان)阿拉伯语音译为“易卜劣斯”。[请求校对翻译]

词汇Shaitan(شيطان,词根是šṭn شطن)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堕落的”或者“远离的,有时也翻译为“邪恶者”,穆斯林认为恶魔是人类的“明敌”。穆斯林传统中,易卜劣斯亦可以指人们之间的挑拨离间者。[请求校对翻译]

根据伊斯兰传统认为,易卜劣斯最初出现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易卜劣斯原是真主用火造化而成。穆斯林视其为精灵之祖。在安拉创造人类祖先亚丹(伊斯兰教中的亚当)之后,便命令众天使向亚丹下跪,唯独易卜劣斯自认其较人类高贵而不肯下跪,结果遭安拉的遣怒,贬为魔鬼,以堕入火狱作惩罚,但因为其后向真主求饶,得到安拉承诺而暂缓至末日审判之后才执行,遭放逐后的易卜劣斯誓言要极力证明人类始终有日会背叛真主,人类并不值得真主厚待等,要在审判日时找更多人陪伴同堕火狱。时刻等待机会去引诱人类犯罪。

以伊斯兰教的观点看,易卜劣斯跟当前的基督教和犹太教有类似又有不同,并非堕落了的天使长,而是和人类一样有自由的意志,不像天使般严格遵循真主的命令。这也解释为什么易卜劣斯能够反叛真主,向亚丹歪曲解释真主的命令,但穆斯林相信人类和精灵、恶魔的一切“自由意志”都在真主的控制范围之内。

诺斯底

[编辑]

海伦娜·布拉瓦茨基(Helena Blavatsky)认为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当中的“蛇”(Ophiomorphos)即是撒但,由七位邪恶造物主(Archon)之一的亚达巴沃英语Yaldabaoth(Yaldabaoth)所诞生,并诱惑亚当与夏娃吃下禁果[16]:184

次文化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查目前比较流行的国语和合本圣经、新标点和合本圣经、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圣经,还有比较古老的光绪19年福州美华书局活板文理圣经、光绪34年上海大美国圣经会官话串珠圣经、宣统3年圣经公会的文理圣经,Satan一律译作“撒但”。
  2. ^ 大陆刊行的圣经所常用译名(其他汉语圈地区也有使用此名称者),参见《圣经》普通话本 ISBN 978-1-885427-04-5;《英汉辞海(下)》(ISBN 978-7-118-00203-4/H1)第4646页。以及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搜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天主教思高本《圣经》译名。
  4. ^ 重构圣经中的蛇之原意[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圣经启示录第20章。
  6. ^ 以西结书第28章第12-18节
  7. ^ 大陆常用译名,参见《圣经》普通话本ISBN 978-1-885427-04-5;《英汉辞海(下)》(ISBN 978-7-118-00203-4/H1)第4646页。以及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搜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辭典檢視 [撒旦 : ㄙㄚ ㄉㄢ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202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6). 
  9. ^ 2010年,Hong Kong Bible Society(香港圣经公会)出版
  10. ^ 1946年,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出版了吕振中的《新译新约全书》。本书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Souter's Text)为根据,用直译的方法,尽量表达原文每字所包含或代表的意义,并尽量保持原文之结构。吕振中于1952年修订新约译本,并于1970年出版包括新旧约的圣经全书。
  11. ^ 国际圣经协会,2000年出版发行
  12. ^ 2001年,宾夕法尼亚州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发行。
  13. ^ 1986年,台北出版发行,修订版于2003年完成。
  14. ^ Robert Eise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Religious Studie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The Book of Job in Medieval Jewish Philosophy 2004 p120 "Moreover, Zerahfiiah gives us insight into the parallel between the Garden of Eden story and the Job story alluded to ... both Satan and Job's wife are metaphors for the evil inclination, a motif Zerahfiiah seems to identify with the imagination."
  15. ^ Do Jews Believe in Satan?. MJL Staff.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In Tractate Bava Batra, Reish Lakish says that Satan, the yetzer hara and the Angel of Death are all one. Maimonides, the medieval Jewish philosopher, endorses this position in his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The word Satan, Maimonides writes, derives from the Hebrew root for “turn away.” Like the evil inclination, Satan’s function is to divert human beings from the path of truth and righteousness. Maimonides seems not to believe Satan actually exists, but rather that he is a symbol of the inclination to sin.....in the Hebrew Bible at least, Satan is ultimately subordinate to God, carrying out his purpose on earth. Or that he isn't real at all, but is merely a metaphor for sinful impulses. The kabbalistic and Hasidic literature complicate this view, offering a closer parallel to Christian eschatology. Both the kabbalistic/Hasidic and Christian traditions describe the forces of the holy and the demonic as locked in a struggle that will culminate in God's eventual victory. 
  16. ^ 海伦娜·布拉瓦茨基《Isis Unveil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evoted Publishing,1877

来源

[编辑]
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