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皇
外观
无上皇,或无上皇帝,是中国古代及东亚国家在君主制度中的最高虚位,位在太上皇之上,近似于女性的太皇太后。不过相较之下,在各国历史中无上皇出现的频率比太皇太后更少。
中国
[编辑]河阴之变时,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嫡兄元劭被杀,尔朱荣进入洛阳城后,请求追尊元劭为无上皇帝,魏孝庄帝诏令同意[1]。
北齐后主高纬在承光元年(577年),因北齐军队无法抵挡北周的进攻,北齐即将亡国。高纬为避祸而将帝位内禅于太子高恒,是为北齐幼主。高纬成为太上皇。不久,太上皇高纬再命幼主让位给高纬的叔父任城王高湝(即幼主之十叔祖),于是太上皇高纬成为无上皇,但不出四日,让位的诏书还未抵达高湝处,北齐灭亡。[2][3][4]
日本
[编辑]日本平安时代以后,有多位天皇很早就退位成为上皇(称院),并实行院政。由于这些天皇大多在英年或中年时退位,因此经常出现除今上天皇外,仍有一两名上皇或法皇共存的情形,此时为了区别,会依照即位次序来称之。两位上皇(或法皇)时:
- 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 前任天皇称:新院
三位上皇(或法皇)时:
- 前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 前前任天皇称:中院
- 前任天皇称:新院
朝鲜王朝
[编辑]朝鲜王朝的君主称国王,因此没有无上王和无上皇之称呼。但当有两位前任国王在世,则分别称太上王及上王。(详见太上王)
参考文献
[编辑]-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辛丑,荣奉帝入城。帝御太极殿,下诏大赦,改元建义。从太原王将士,普加五阶,在京文官二阶,武官三阶,百姓复租役三年。时百官荡尽,存者皆窜匿不出,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赦于阙下。洛中士民草草,人怀异虑,或云荣欲纵兵大掠,或云欲迁都晋阳。富者弃宅,贫者襁负,率皆逃窜,什不存一二,直卫空虚,官守旷废。荣乃上书,称:“大兵交际,难可齐壹,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咎,乞追赠亡者,微申私责。无上王请追尊为无上皇帝,自余死于河阴者,诸王赠三司,三品赠令、仆,五品赠刺史,七品已下及白民赠郡、镇;死者无后听继,即授封爵。又遣使者循城劳问。”诏从之。于是朝士稍出,人心粗安。封无上王之子韶为彭城王。
- ^ 《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其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乃以之归周。又为任城王诏,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守国天王。
- ^ 《北史·卷八·齐本纪下第八》:其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乃以之归周。又为任城王诏,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守国天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乙未,齐上皇渡河入济州。是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又为湝诏:尊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宋国天王。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即诣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