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日本教育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教育史,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教育是国民才智的基础。[1]:5

飞鸟时代

[编辑]

630年到894年,当时的各个日本中央政府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唐朝学习制度文化,日本输入了唐朝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治国制度和宗教思想,日本学习唐朝并非全盘吸收,对于妨碍日本文化和与日本价值观相悖的,都被拒绝,这种选用和摒弃是日本民众自发的,而不是中央政府颁布行政命令执行的。[2]:77 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就排除了三项:第一是科举制度,第二是太监制度,第三是缠足风俗[2]:77

701年(大宝元年),日本飞鸟时代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当中包括“学令”一条,规定中央设“大学寮”,各国(今日本的县)设“国学”,“大学寮”是培养国家官吏的职业机构,入学资格有严格的限制,五品以上官吏的子弟才可以自由入学,五品以下直至七品官吏只有才华出众的子弟才能入学;“国学”的招收对象是各地方贵族子弟,如果名额不满,可以允许民间子弟中才华出众的人入学。[2]:74 “大学寮”的课程内容是以中国唐朝的课本为模范,即“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另外还有算术武术等;“国学”除了有“大学寮”的课程外,还有医学药学等科目。[2]:75 民间子弟主要进入私塾读书,私塾的教师主要是僧侣和从唐朝、高丽等移民飞鸟时代日本的“归化人”担任,课程内容主要是实用性的专业和技术,包括工艺美术、木工、瓦工、雕塑建筑等。[2]:75

幕府时代

[编辑]

12世纪末期开始,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先后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江户幕府等,这个时期,“大学寮”和“国学”已经消失,出现了官营和民营的古代学校,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此外还有武士修养和技艺等。[2]:75 江户幕府时期,课程主要是宋朝程朱理学,当时的天皇推崇儒教,用儒教治理国家,同时又补充日本传统的神道,合成“神儒一致”。[2]:75

1453年,一艘葡萄牙商船因暴风雨被漂流到今日本种子岛西村,船上有通葡萄牙语的明朝人,但不通日语不会写日文,而日本僧侣会写中文不会说汉语,二人通过文字笔谈进行交流,最令日本人感兴趣的是船上的2支火枪,日本高价购买之后,立刻仿制生产,而葡萄牙也无意间发现了日本,并且开始和日本商贸来往。[2]:77 最初日本人虽然学会了制造火枪,但是不会制造火枪药,后再次向葡萄牙人学习之后才掌握这门技术,并且迅速传播全国。[2]:78 1575年,织田信长武田胜赖大战,织田信长用火枪,取得大胜。[2]:78

17世纪中期开始,江户幕府实行“文治”政策,大力推崇和发展教育事业,中央设“学问所”,各地方设“藩校”,课程主要是儒学、汉学、日本国学、武术、医学、药学,后来补充“兰学”。[2]:75 “兰学”即“西学”,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总称,名称的由来原因是:当年江户时代实行“锁国”政策,日本只有长崎等地方和中国的明朝清朝、西方的荷兰有贸易来往,荷兰传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故而日本称之“兰学”。[2]:75 江户时代有一种教育机构叫“乡校”,因为设立在各乡,因而得名;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寺子屋”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平安时代就出现了寺子屋,即寺院办学机构,但是大量出现是在江户时代。[2]:76 由于江户时代中央政府推崇儒学神学,寺院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陆续衰落,僧侣为了生存就更加积极地办学了。[2]:76 寺子屋主要招收农家子弟,由于江户时代的男尊女卑思想,寺子屋几乎全是男孩,学费的收取有现金也有农副产品。[2]:76 寺子屋最初是僧侣在寺院办学,学生叫“寺子”,后来神官、浪人也入学,寺子年龄一般是六七岁到十二三岁。[2]:76 课程内容最初是读书写字,后来加入算术珠算,合称“读书、写字、打算盘”。[2]:76 江户时代一共有将近一万所寺子屋,它普及了文化知识,提升了占据多数人口的地位低下的农业人口的素质,为日本从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教育基础。[2]:76

藩校私塾乡学

[编辑]
名称 开祖 分类 年号 立地
明德馆 佐竹义和 藩校 宽政元年 秋田县久保田
养贤堂 伊达吉村 藩校 元文元年 仙台
致道馆 酒井忠德 藩校 文化2年 庄内
日新馆 松平容颂 藩校 宽政11年 会津
兴让馆 上杉治宪 藩校 安永5年 米泽
弘道馆 德川齐昭 藩校 天保12年 水户
昌平坂学问所 江戸幕府 官立 宽政9年 江戸
萱园塾 荻生徂徕 私塾 宝永6年 江戸
芝兰堂 大槻玄泽 私塾 天明8年 江戸
藤树书院 中江藤树 私塾 宽永11年 小川
古义堂 伊藤仁斋 私塾 宽文2年 京都
含翠堂 三轮执斋 乡学 享保2年 平野
适塾 绪方洪庵 私塾 天保9年 大阪
怀德堂 中井甃庵 私塾 享保9年 大阪
洗心堂 大盐平八郎 私塾 文政13年 大阪
闲谷学校 池田光政 乡学 宽文8年 冈山
花畠教场 池田光政 藩校 寛永18年 冈山
松下村塾 玉木文之进 私塾 天保13年
明伦馆 毛利吉元 藩校 宽永18年
修猷馆 黑田齐隆 藩校 天明4年 福冈
咸宜园 广瀬淡窗 私塾 文化14年 日田
鸣泷塾 私塾 文政7年 长崎
时习馆 细川重贤 藩校 宝历5 熊本
造士馆 岛津重豪 藩校 安永2年 鹿儿岛

明治维新

[编辑]

明治天皇推展明治维新,目标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小学立刻在全国普及,取代了寺子屋。[2]:76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都短时间内全盘西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当时的穆斯林国家和中国清朝则抵抗引进外国技术和制度。[3]日本迅速抛弃了二千年学习的对象中国,转而学习工业化的西方强国,迈向工业化,学习先进制度、技术和生活方式,农历公历取代,春节元旦取代,明治天皇带头吃牛肉,官吏穿着燕尾服,男性剪掉长发,修剪成西式短发,当时日本国内有诗句说“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3]

1872年,日本中央政府颁布了“学制”,“邑中不得有不学之户,家中不得有不学之人”,学制颁布后,日本全国的小学达到了24,000所。[2]:79

1879年,日本中央政府颁布了《教育令》,规定儿童最低必须接受16个月的义务教育,不久之后,义务教育时间发展到3年,4年。[2]:79

教育制度确立

[编辑]

1867年(庆応3年):五条御誓文
1871年(明治4年):文部省设置
1872年(明治5年):学制公布
1879年(明治12年):东京学士会院规则
1879年(明治12年):教育令公布
1880年(明治13年):教育令改正
1886年(明治19年):学校令公布
1886年(明治19年):帝国大学令发布
1886年(明治19年):师范学校令发布
1887年(明治20年):学位令发布
1888年(明治21年):官立大学·官立高等学校制定
1890年(明治23年):教育敕语
1894年(明治27年):高等学校令
1898年(明治31年):高等女学校令
1898年(明治31年):私立学校令
1898年(明治31年):图书馆令
1900年(明治33年):小学校令全面改正
1903年(明治36年):国定教科书制度
1903年(明治36年):专门学校令
1907年(明治40年):小学校令改正
1918年(大正7年):大学令
1918年(大正7年):高等学校令
1920年(大正9年):帝国美术院规程
1920年(大正9年):学位令改正
1926年(大正15年):幼稚园令[4]

近代

[编辑]

1890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教育敕语》,一直延续到1945年。[2]:79 当时日本政府规定,每个教室里要悬挂“御真影”,即悬挂明治天皇照片,教师和学生每天清晨拜天皇照片,并背诵《教育敕语》。[2]:79 由于《教育敕语》有宣传军国主义思想,1946年开始被废止。[2]:79

1906年,日本的义务教育时间发展到了6年。[2]:79

1910年,日本小学升初中的男生比例是14%,女生是9%,最初是前三年男女合班,后来全部合班。[5]日本95%以上的男性,90%以上的女性都接受过教育。[3]

1945年,《战时教育令》颁布,日本教育法规全面停止运作直至日本投降

二战后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陆续开始普及小学6年,中学3年的9年制义务教育,20世纪70年代,日本又普及了高中教育,20世纪末,日本开始逐步普及大学教育。[6]2006年,日本全国总共有小学22,878所,在校学生7,187,428人;中学10,992所,在校学生3,601,528人;高中5,385所,在校学生3,494,274人;盲人学校71所,聋哑学校104所,养护学校831所,国立、公立大学176所,私立大学568所,高等专科学校64所,在校大学生202,197人。[6]

2006年,日本私立大学规模巨大,按照在校生的人数数量排列,前15名依次有:日本大学早稻田大学法政大学中央大学明治大学立教大学庆应大学上智大学青山学院大学东海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学院大学福冈大学;国立大学按照规模大小排列,前10名依次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千叶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大学广岛大学[6]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中心发布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东京大学排第20名,京都大学第24名。[1]:5美国学术信息服务公司数据称日本东京大学世界排行12位,其物理学居世界第2位,生物化学第3位;而日本东北大学的材料科学在世界排名第3位,京都大学的化学排名第4位。[1]:225

1877年建立的东京大学,百十年来给日本输送了各类型人才,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它就培养了10,000名毕业生,四分之一进入政界,二战前,日本首相25人的8人来自东京大学;1979年,日本众议院日本参议院的五分之一人数都是出自东京大学,511名众议院议员97人是出自东京大学,248名参议院议员中47人是出自东京大学,诺贝尔奖得主有诺贝尔物理学奖江崎玲于奈诺贝尔和平奖佐藤荣作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等。[1]:224

1977年日本企业利润前20名的领导中18家企业领导出自东京大学,三菱商事公司会长藤野中次郎长期信用银行长杉浦敏介第一劝业银行会长西川正次郎三和银行会长官道大五兴业银行会长正宗猪早夫三菱银行会长中村俊男富士银行会长佐佐木邦彦日立制作所社长吉山博吉关西电力公司社长小林庄一郎松下电器公司会长松下正治阿拉伯石油公司社长大慈弥嘉久东京电力公司社长平岩外四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英二[1]:225 21世纪来,日本将教育大众化逐步迈向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筹备把20世纪末10万研究生的人数翻一番到20万。[6]

国民终生教育也是21世纪日本教育的新亮点,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教育文化体系已经遍布日本各地,2006年,日本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320个,公民馆17,143个,博物馆1,196个,公共图书馆2,979个。[6]

日本的大学主要进行“学术研究”,尤其侧重“尖端科技研究”。[6] 从2001年到2010年,日本政府财政吃紧,不过对教育和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却一直上升。[6] 日本的大学实验仪器设备、科研经费、教师素质远高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日本的大学里,有一少部分精英刻苦学习,认真搞科研工作,不仅资金充足,有一流的实验设备,而且理科和工科还与各大企业联手搞科研,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2]:85

学校生员表
统计对象 1970 1980 1990 2000 2006
小学
学校数 24,790 24,954 24,827 24,106 22,878
教师数 368,000 468,000 444,000 408,000 418,000
学生数 9,493,000 11,287,000 9,373,000 7,366,000 7,187,000
初中
学校数 11,040 10,780 11,275 11,209 10,992
教师数 225,000 251,000 286,000 258,000 248,000
学生数 4,717,000 5,094,000 5,369,000 4,104,000 3,602,000
高中
学校数 4,798 5,208 5,506 5,478 5,385
教师数 202,000 244,000 286,000 269,000 248,000
学生数 4,232,000 4,622,000 5,623,000 4,165,000 3,495,000
大学
学校数 382 446 507 649 744
教师数 76,300 103,000 123,800 150,600 164,500
学生数 1,407,000 1,835,000 2,133,000 2,740,000 2,859,000
短期大学
学校数 479 517 593 572 468
教师数 15,300 16,400 20,500 16,800 11,300
学生数 263,000 371,000 479,000 328,000 202,000
大学升学率表
性别 1970 1980 1990 2000 2006
男(%) 29.2 41.3 35.2 49.4 53.7
女(%) 17.7 33.3 36.3 48.7 51.0
合计(%) 23.6 37.4 36.3 49.1 52.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王思锦、王宇慧. 《超越日本: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青岛市: 青岛出版社. 2011-1. ISBN 978-7-5436-6970-3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于长敏. 《菊与刀:解密日本人》.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06. ISBN 978-7-5463-0192-1 (中文(中国大陆)). 
  3. ^ 3.0 3.1 3.2 孙占山.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 (电视剧). 北京市: 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2006-11. 
  4. ^ 幼稚园令(大正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敕令第七十四号)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0-20.(日语)
  5. ^ 永井道雄;翻译陈辉. 《现代化与教育》. 长春市: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 (中文(中国大陆)).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刘金钊. 《解读日本与日本人》. 大连市: 大连出版社. 2009-8: 17–18. ISBN 9787806847909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