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昭和东南海地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昭和东南海地震
昭和东南海地震在日本的位置
昭和东南海地震
日期1944年12月7日 下午1点36分
震级8.1 Mw[1]、8.0MS[2]
震源深度30公里
震中日本三重县尾鹫市外海大约20公里
影响地区 日本和歌山县东海地方
海啸有(8米到10
伤亡罹难人数以及失踪人数有: 1,223人

1944年东南海地震(也被称为昭和东南海地震)是指日本标准时间在1944年12月7日于当地时间在下午1点36分(昭和19年)发生在日本纪伊半岛的强烈地震,震央位于在熊野滩三重县尾鹫市外海大约20公里北纬33度8分、东经136度6分),矩震级为8.1Mw(也有科学家认为应该是8.2Mw[3]),地震最大震度超过震度为5(大约相当于麦加利地震震度为8度)。在1944年东南海地震发生当时曾被称为远州滩地震,但是日本政府为了隐瞒东海地方的军用工厂都遭到了破坏的消息,于是就改称为东南海地震[4][5]。昭和东南海地震对于和歌山县东海地方都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且导致有1,223人罹难或著是失踪。昭和东南海地震与鸟取地震三河地震以及昭和南海地震这4个地震在1943年到1946年连续4年发生,罹难人数超过有1,000人。

起因

[编辑]
南海地区则存在有5个相异且独立的破裂带,分别是A(土佐湾)、B(纪伊水道)、C(熊野滩)、D(远州滩)与E(骏河湾

这是因为本州南方的南海海槽发生错动,结果导致让菲律宾板块引没到欧亚板块下方而引发了海沟型地震聚合板块边缘发生碰撞时常会产生地震,甚至是大型逆冲区地震。南海地区则存在有5个相异且独立的破裂带,分别是A(土佐湾)、B(纪伊水道)、C(熊野滩)、D(远州滩)与E(骏河湾[6][7]。这5个相异且独立的破裂带在最近有1,300年(历史上最早的记录是684年11月26日发生的白凤地震)中曾经数次发生大型地震[8],周期大约是100年到150年之间。南海地震与东南海地震经常互相影响,例如昭和南海地震(破裂带为A与B)在昭和东南海地震(破裂带为C与D)发生2年之后也出现,而1854年的安政东海地震安政南海地震只相差了32个多小时[9][10]。 未来E破裂带地区(C与D破裂带地区可能也包含在内)如果发生了大地震也很有可能会引发与安政东海地震相当破坏[11]。根据观测结果推断,昭和东南海地震破裂范围为220公里x140公里[12]

地震观测

[编辑]
震度 地方 观测所
6 东海地方 御前崎市津市
5 北陆地方 福井市敦贺市
甲信地方 甲府市
东海地方 滨松市龟山市尾鹫市岐阜市名古屋市
近畿地方 彦根市奈良市
4 关东地方 前桥市秩父市东京都千代田区横浜市
北陆地方 上越市富山市轮岛市
甲信地方 富士河口湖町松本市饭田市
东海地方 热海市高山市三岛市静冈市
近畿地方 宫津市京都市大阪市神戸市洲本市和歌山市串本町
四国地方 徳岛市高松市多度津町松山市室户市高知市

日本许多地区都观测到昭和东南海地震,三重县津市静冈县御前崎市长野县诹访市观测到震度为6、近畿地区中部观测到震度为5,而东京地区则为震度为3到4。根据后续的调查,推定爱知县福地村袋井町发生了相当于震度为7的摇晃[13][14]。东海地方西侧地区的震度与1854年安政东海地震则相当类似、骏河湾周围与山梨县甲府盆地则比安政东海地震的震度更大[13]北海道森町旭川市则观测到震度为1[15]。东京则观测到持续10分钟以上的长周期地震动地震计记录的摇晃时间长达30分钟到40分钟[16]

东海市太田川附近下沉了为2米、渥美半岛也下沉了为0.3米到0.4米、滨松东部则下沉了为0.2米,而挂川则隆起为0.07米、相良港也隆起为0.3米、御前崎则隆起为0.15米。昭和东南海地震北西侧沈降、南东侧隆起的变动与安政东海地震相同,地壳变动的幅度不大[17]

受到昭和东南海地震的影响、附近地区发生许多次诱发地震[18]

  • 东南海地震发生47天之后(1945年1月13日) ,爱知县蒲郡市附近发生了三河地震
  • 东南海地震发生4年半之后(1948年6月28日) ,福井县岭北地方却发生了福井地震

巨大海啸高度

[编辑]
地区 高度
静冈县下田市柿崎 2.5米
爱知县一色町 1.5米
和歌山县新宫市 2米~5米
三重县尾鹫市 2.7米~9米
伊势町(锦村) 7米
南岛町 5.5米~6米
熊野市 3米~6.3米
纪伊长岛町 4米

在地震之后引发的巨大海啸在震央附近的尾鹫市与熊野滩海岸线1带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三重县、和歌山县海岸线的巨大海啸高度很高,在新鹿地区高度是6米到8米、在贺田地区高度是7.1米、锦地区高度是6米、胜浦地区高度是4米到5米[19]。巨大海啸出现在尾鹫市贺田地区,高度是9米。巨大海啸沿着伊势湾进入内陆,也造成了不少伤亡[20]。当时在美国夏威夷阿拉斯加的测潮器在日本伊豆半岛九州海岸线都观测到海啸[21]

破坏情形

[编辑]
地区 人员伤亡 住宅 非住宅
罹难人数和失踪人数 受伤 全毁 半毁 全毁 半毁
爱知县 438 1,148 6,411 19,408 10,121 15,890
静冈县 295 843 6,970 9,522 4,862 5,553
三重县 406 607 3,776 4,537 1,417 2,228
岐阜县 16 38 406 541 459 388
奈良县 3 17 89 177 244 224
滋贺县 0 0 7 76 28 88
和歌山县 51 74 121 604 46 63
大阪府 14 135 199 1,629 124 63
山梨县 0 0 13 11 14 3
福井县 0 0 1 2 2 3
兵库县 0 2 3 0 23 9
长野县 0 0 12 47 1 2
合计 1,223 2,864 18,008 36,554 17,341 24,514

这场地震也对和歌山县东海地方都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在纪伊半岛东岸新宫市。有26,146栋建筑物在这场地震中都遭到了直接破坏,另外有3,059栋建筑物而遭到地震也引发的巨大海啸所摧毁,将近有47,000栋建筑物同时因为地震与巨大海啸而严重毁坏。昭和东南海地震最后导致有1,223人罹难或著是失踪,有2,864人重伤[1]

昭和东南海地震破坏的地区很广,以名古屋市为中心的中京是生产中岛飞机三菱财阀航空机产业的中心,军机的生产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东海道本线也遭受到破坏,尤其是挂川以西的地区。太田川周围的货物列车也因此出轨翻覆,并且起火燃烧[17]。因为当时日本仍在太平洋战争当中,日本政府为了隐瞒东海地方的军用工厂都遭到了破坏的消息,对战争带来不利因素。因此对新闻报导进行管制,所以报章有小篇幅的报导。虽然日本政府刻意隐瞒地震伤亡的消息,但是美国仍然经由地震仪得知日本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美国《纽约时报》也有相关报导。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NGDC. Comments for the Significant Earthquake.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 ^ 宇津徳治 ‘世界の被害地震の表’ 1990年
  3. ^ Tanioka, Y. and Satake, K. (2001): Detailed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estimated from tsunami waveforms. Geophys. Res. Lett., 28, 1075–107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4. ^ 山下文男(2002):‘君子未然に防ぐ-地震予知の先駆者今村明恒の生涯-’. 东北大学出版会
  5. ^ 1944東南海地震・1945三河地震”‘災害教訓の継承に関する専門調査会報告書’ 2007年 中央防災会議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8-04
  6. ^ Ando, M. Source mechanism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long the nankai trough, Japan. Tectonophysics. 1975, 27 (2): 119–140 [2009-11-13]. doi:10.1016/0040-1951(75)9010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7. ^ Ishibashi, K. Status of historical seismology in Japan (PDF). Annals of Geophysics. 2004, 47 (2/3): 339–368 [2009-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5). 
  8. ^ Sieh, K.E. A Review of Geological Evidence for Recurrence Times of Large Earthquakes (PDF). 1981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6-04). 
  9. ^ Kaneda, Y.; Kawaguchi, K. Araki, E. Matsumoto, H. Nakamura, T. Kamiya, S. Hori, T. & Baba, T. Precise real-time observatory and simulating phenomena of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around the Nankai Trough - 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mega thrust earthquakes. Underwater Technology and Workshop on Scientific Use of Submarine Cabl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2007. Symposium on. 2007: 299–300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5). 
  10. ^ Baba, T.; Cummins P.R., Hori T. & Kaneda Y. High precision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inferred from tsunami waveforms: Possible slip on a splay fault. Tectonophysics. 2006, 426 (1-2): 119–134 [2011-03-26]. doi:10.1016/j.tecto.2006.0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11. ^ Spurr, D.D. Nankai-Tokai subduction hazard for catastrophe risk modeling.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2010, abstract #S41A-1994.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12. ^ Ichinose, G.A.; Thio H.K., Somerville P.G., Sato T. & Ishii T.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M s 8.1) from the inversion of teleseismic and regional seismogram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3,. 108(B10): 2497 [2011-03-26]. Bibcode:2003JGRB..108.2497I. doi:10.1029/2003JB0023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13. ^ 13.0 13.1 中央防災会議(2003)PDF 历史地震の震度分布
  14. ^ 山下文男隠された大震災东北大学出版会、2009年
  15. ^ 気象庁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16. ^ 古村孝志 “南海・東南海・東海地震の連動発生による強震動と津波の発生PDF
  17. ^ 17.0 17.1 広瀬弘忠 ‘巨大地震 予知とその影響’ 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
  18. ^ 2011年 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 過去に起きた大きな地震の余震と誘発地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広报アウトリーチ室
  19. ^ 首藤伸夫、越村俊一、佐竹健治、今村文彦、松冨英夫 ‘津波の事典’ 朝仓书店、2007年
  20. ^ 災害教訓の継承に関する専門調査会報告書(1944東南海地震 1945三河地震) -第1章 東南海地震の災害の概要-中央防灾会议PDF
  21. ^ NGDC. Tsunami Runups.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相关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