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暗色沙塘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暗色沙塘鳢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虾虎鱼目 Gobiiformes
科: 沙塘鳢科 Odontobutidae
属: 沙塘鳢属 Odontobutis
种:
暗色沙塘鳢 O. obscura
二名法
Odontobut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5)[1]

暗色沙塘鳢学名Odontobutis obscura)为塘鳢科沙塘鳢属鱼类,俗名:四不像、肉趴锥、呆鱼、瘌蛤蟆鱼、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呆子鱼、土憨巴、瞎嘎子、土狗公,木奶奶、虎头鲨、虎头呆、土婆鱼、沙塘鳢、塘鳢鱼、菜花鱼、土布鱼、土鲋鱼。分布大韩民国(巨济岛)、日本,多见于江河湖泊的浅水中以及栖息于卵石堆、岩缝、沙滩及溪湾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长崎。[1]

形态特征

[编辑]

沙塘鳢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口大,上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带有黄色光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

体延长,侧扁或粗壮, 亚圆筒形。头平扁或侧扁。眼中大或小, 不突出于头的背面, 无游离眼睑。下颌常突出。上下颌具细牙, 颚骨常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具1弯向下前方小棘或无棘。体被栉鳞, 头部常被小圆鳞。无侧线。背鳍2个, 分离, 第一背鳍具6~8鳍棘, 第二背鳍具1鳍棘、8~10鳍条。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胸鳍大,基部不呈肌柄状。腹鳍胸位,具1鳍棘,5鳍条,左右两腹鳍相互靠近, 彼此分离,不形成吸盘。尾鳍圆形或稍尖。

生活习性

[编辑]

沙塘鳢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游泳力弱。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以虾、小鱼为主要食物。

生长繁殖

[编辑]

沙塘鳢1龄鱼即达性成熟,4-6月初为产卵季节,产卵场多在背风的湖湾内。雄鱼于晴朗的夜间或中午先在水深1-2米的岸边石洞、破瓦罐及蚌壳内营穴,发出“咕咕”叫声,引诱雌鱼入巢。产卵活动一般在早晨6-7时,水温约18-25℃时进行。卵整齐排列粘附于蚌壳、瓦片或石块上。雌鱼产卵后即离去,雄鱼则守巢护卵,直至仔鱼孵出。 分布范围编辑

营养价值

[编辑]

沙塘鳢虽属肉食性鱼类,但其食物大多为小杂鱼和经济价值低的虾,池塘套养能明显抑制池中野杂鱼、虾的繁衍,有助于增加池塘综合效益。沙塘鳢历来被归在高档水产品行列,清明前后,菜花金黄,沙塘鳢体肥籽满,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39克、脂肪0.98克、钙0.42克,还含有磷、铁、维生素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鱼类,有滋补、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汽、痔疮等功效。妊娠期和产妇多食有保健作用,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暗色沙塘鳢.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