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东海反潜巡逻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州Q1W东海
类型 海洋巡逻机
制造商 九州飞行机公司
设计者 野尻康三
首飞 1943年9月
起役日期 1945年1月
退役日期 1945年8月
状态 退役
主要用户 日本帝国海军
制造数量 153

东海反潜巡逻机(Q1W)是日本帝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推出的海洋巡逻机,由九州飞行机公司研制,盟军代号Lorna。东海为日本帝国海军第一款专业巡逻机,为对付美国海军潜艇为目的而设计;但因为先天性能不足,加上战争末期盟军几乎掌握日本本土的制空权,因此没有确实战果。

研发简史

[编辑]

自从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随着日军战线逐渐扩张,补给线受到盟军潜舰攻击的机会也大增。而日本帝国海军贫弱的海上护卫战力更加剧了盟军潜舰的威胁,在开战初就有不少日军军舰在日本国内沿海遭美军潜舰猎杀,所以海军在1942年9月向渡边铁工厂(后改组为九州飞行机公司)委托开发“十七试哨戒机”。

东海反潜巡逻机

巡逻机的主设计师由野尻康三技师主任研制,开出的要求:

  • 1.巡逻、搜索反潜艇攻击速度慢(130公里/小时)和飞行时间维持10小时
  • 2.具有俯冲向下轰炸能力
  • 3.前方的视线要保持全面和装上三式一号磁气探测器
  • 4.武器为深水炸弹或两枚250公斤炸弹、射击为两门20毫米机炮和一挺7.7毫米机枪

直至1943年7月东海的试验机完成,东海拥有特殊设计,就是采用购买德国空军Ju 88轰炸机的机首视线,特地装置由0至90度角都能操作襟翼,俯冲后容易爬升。还有动力为日立GK2C天风31型9气缸空冷星型引擎(6,55匹马力)、翼内普通防弹燃料箱(容量1,200升)、安装新型三式一号磁气探测器、武器为深水炸弹或两枚250公斤炸弹、射击为两门20毫米九九式机炮和一挺7.7毫米九二式防卫机枪

同年9月首次试飞,海军认为东海有实用价值,原本计划大量生产,可是九州飞行机公司的员工技术低,难以 大量生产东海。直到1945年1月正式服役,只是唯一装备海上护卫哨戒部队(第901和第903海军航空队),东海的用途有限和飞行性能与武装贫乏,加上美国海军的新型舰战机和阵容强大舰队迫近本土,获得战果很少和失去实战舞台。战争结束时祇生产了153架,在投降日余有63架被美国海军接收来试验飞行。

运用与后继机

[编辑]

海军认同东海的运用价值,但是基本性能太低,由于使用重视低速性能与油耗的引擎,发电能力不足,无法再装设多余的电子仪器。加上当时日本已经渐渐失去制空权,飞行速度不足加上武装贫弱,使得遭遇敌机时完全没有反抗、逃脱的余地。153架的生产数量,在服役半年多的期间,就损失了过半数的90多架,可见问题严重性。

军方因此下令三菱重工业由本庄技师指导下的疋田彻郎技师,将原本研制的十九试陆上攻击机“东山”修改为大洋陆上反潜巡逻机(Q2M),用以接替东海的任务。后续机的大洋飞行性能与武装比东海更强和快,可是战争结束时只有完成木造模型,而没有制造出试验机。

基本资料

[编辑]

(Q1W1)

  • 乘员:3人
  • 机长:12.09 m
  • 翼展:16 m
  • 机高:4.12 m
  • 机翼面积:38.2 平方米
  • 空重: 3,102公斤
  • 最重: 4,800公斤
  • 发动机:两具日立GK2C天风31型9气缸空冷星型引擎(655匹马力)
  • 最快速度:322 公里/小时(1,340米)
  • 航程:1,340至2,415公里(满载燃料场合)
  • 昇限:4,500米
  • 武装:一挺7.7毫米九二式防卫机枪和两门20毫米九九式机炮(仅部分机体装配)
  • 炸弹:深水炸弹或两枚250公斤炸弹

使用国家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Francillon, R. J. (1979). Japanese Aircraft of the Pacific War. London: Putnam & Company Ltd. ISBN 0-370-3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