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里弗赛德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里弗赛德县
Riverside County
图片依序为米申Spa酒店、圣哈辛投山英语San Jacinto Mountains北面、科切拉音乐节、蒂梅丘拉谷气球和酒节、棕榈泉空中缆车、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以及里弗赛德国家公墓
里弗赛德县旗帜
旗帜
里弗赛德县官方图章
图章
Map of California highlighting Riverside County
里弗赛德县于加利福尼亚州中的位置
Map of the United States highlighting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于美国的位置
坐标:33°44′N 115°59′W / 33.73°N 115.98°W / 33.73; -115.98
国家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设立日期1893年5月9日
语源地处圣塔安娜河英语Santa Ana River河畔
县治里弗赛德
最大城市棕榈泉
面积
 • 总计7,303 平方英里(20,000 平方公里)
 • 陆地7,206 平方英里(20,000 平方公里)
 • 水域97 平方英里(300 平方公里)
人口2020年
 • 总计2,418,185人
 • 密度336人/平方英里(130人/平方公里)
时区太平洋时区UTC−8
 • 夏时制太平洋时区UTC−7
包含的国会选区第25选区、​第35选区、​第39选区、​第40选区、​第41选区、​第48选区
网站rivco.org
“里弗赛德县”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里弗赛德县
台湾河滨郡
港澳河边县
高161英尺,钟琴数量为48的里弗赛德县美国加州大学钟琴塔

里弗赛德县(英语:Riverside County,又译河滨县河边县)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个,东邻亚利桑那州,面积18,915平方公里。根据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41万8185人。县治为里弗赛德

里弗赛德县与隔邻的圣贝纳迪诺县共同组成“因兰恩派尔地区”(Inland Empire,当地简称I.E.,华侨时称“爱伊”),是一个位于南加州内陆地区、约有4百万人口的都会区,也是南加第二大的都会区。[1]

历史

[编辑]

里弗赛德县成立于1893年5月9日,县名来自位于圣塔安娜河英语Santa Ana River畔的县治里弗赛德,意为“河边”。

居住于里弗赛德县一带的原住民路易塞尼奥人英语Luiseño卡班鲁人英语Cupeño卡维拉人英语Cahuilla people[2]。于1850年,首批加州27个县份成立。而里弗赛德县的领土原属于洛杉矶县圣迭戈县。于1853年,洛杉矶县东部独立成为圣贝纳迪诺县。在1891年和1893年之间,一些新的县于加州相继成立。但里弗赛德县的成立还不能实现。1893年5月9日,经过多年的争辩,里弗赛德县终于由圣贝纳迪诺县和圣迭戈县中独立。[3]

里弗赛德县是车道的发源地。而行车线的概念是由朱恩·麦卡罗尔英语June McCarroll博士于1915年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并于同年于里弗赛德县作测试。里弗赛德县亦是民权运动于美国的一个重大的发声点。[4]

地理

[编辑]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里弗赛德县总面积为7,303平方英里(18,910平方千米),其中有7,206平方英里(18,660平方千米),即98.69%为陆地;97平方英里(250平方千米),即1.3%为水域[5]

河滨县的面积比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罗得岛州的总面积稍大。

毗邻县

[编辑]

国家保护区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自治体(市/镇) 成立年份 区域 人口(2018)
班宁(Banning) 1913 圣戈尔戈尼奥山口(中部) 31,253
博蒙特(Beaumont) 1912 圣戈尔戈尼奥山口(中部) 49,241
布莱斯(Blythe) 1916 帕洛弗德谷(东部) 19,959
卡利梅萨(Calimesa) 1990 圣戈尔戈尼奥山口(中部) 8,937
峡谷湖/坎宁蕾克(Canyon Lake) 1990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11,267
大教堂城/卡西德勒尔城(Cathedral City) 1981 科切拉谷(东部) 54,902
科切拉(Coachella) 1946 科切拉谷(东部) 45,839
科罗纳(Corona) 1896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北) 168,819
沙漠温泉/迪泽特郝特斯普林斯(Desert Hot Springs) 1963 科切拉谷(东部) 28,885
伊斯特韦尔(Eastvale) 2010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北) 64,822
赫米特(Hemet) 1910 圣哈辛托谷(中部) 85,275
印第安维尔斯(Indian Wells) 1967 科切拉谷(东部) 5,440
印第奥(Indio) 1930 科切拉谷(东部) 91,240
朱鲁帕谷(Jurupa Valley) 2011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北) 108,393
埃尔西诺湖(Lake Elsinore) 1888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68,183
拉金塔(La Quinta) 1982 科切拉谷(东部) 41,535
门尼菲(Menifee) 2008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92,595
莫雷诺谷(Moreno Valley) 1984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209,050
穆列塔(Murrieta) 1991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114,985
诺科(Norco) 1964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北) 26,610
帕姆迪瑟特(Palm Desert) 1973 科切拉谷(东部) 53,185
棕榈泉/帕姆斯普林斯(Palm Springs) 1938 科切拉谷(东部) 48,375
佩里斯(Perris) 1911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79,133
兰乔米拉日(Rancho Mirage) 1973 科切拉谷(东部) 18,336
里弗赛德(Riverside) 1883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北) 330,063
圣哈辛托(San Jacinto) 1888 圣哈辛托谷(中部) 48,867
特曼库拉(Temecula) 1989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114,742
怀尔多马(Wildomar) 2008 因兰恩派尔地区(西南) 37,280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数
调查年人口备注
190017,897
191034,69693.9%
192050,29745.0%
193081,02461.1%
1940105,52430.2%
1950170,04661.1%
1960306,19180.1%
1970459,07449.9%
1980663,16644.5%
19901,170,41376.5%
20001,545,38732.0%
20102,189,64141.7%

2010年

[编辑]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里弗赛德县拥有2,189,641居民。里弗赛德县的人口是由1,335,147(61.0%)白人、140,543(6.4%)黑人、23,710(1.1%)原住民、130,468(6.0%)亚裔(2.3%菲裔、0.8%华人、0.7% 越裔、0.6%韩裔、0.5%印度裔、0.2%日裔、0.1% 柬裔、0.1%老挝人、0.1%巴基斯坦裔)、6,874(0.3%)太平洋岛民、448,235(20.5%)其他种族和104,664(4.8%)混血构成。圣贝纳迪诺县总共拥有995,257(45.5%)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6]

2000年

[编辑]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7],里弗赛德县拥有1,545,387居民、506,218住户和372,576家庭。[8]。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214居民(每平方公里83居民)。里弗赛德县拥有584,674间房屋单位,其密度为每平方英里81间(每平方公里31间)。里弗赛德县的人口是由65.6%白人、6.2%黑人、1.2%土著、3.7%亚洲人、0.3%太平洋岛民、18.7%其他种族和4.4%混血构成。而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占了人口36.2%。而在65.6%白人当中,有9.2%为德国人、6.9%英国人和6.1%爱尔兰人。于1,545,387居民当中,有67.2%母语为英语和27.7%为西班牙语[9]

在506,218住户中,有38.90%拥有一个或以上的儿童(18岁以下)、56.5%为夫妻、12.0%为单亲家庭、而有26.4%为非家庭。其中20.7%住户为独居,9.3%为同居长者。平均每户有3.0人,而平均每个家庭则有3.5人。在1,545,387居民中,有30.3%为18岁以下、9.2%为18至24岁、28.9%为25至44岁、18.9%为45至64岁以及12.7%为65岁以上。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3岁,而每100个女性就有99.1个男性。而每100个成年女性(18岁以上)就有96.8个成年男性。[10]

里弗赛德县的住户收入中位数为$42,887,而家庭收入中位数则为$48,409。男性的收入中位数为$38,639,而女性的收入中位数则为$28,032。里弗赛德县的人均收入为$18,689。约10.7%家庭和14.2%人口在贫穷线以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elly, David. Inland Empire's growth to continue.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10, 2008 [July 8, 2009]. ISSN 0458-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0). 
  2. ^ Native American Indian Resources web site; Federally Recognized California Trib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Fitch, pages v–viii.
  4. ^ Manfred Berg and Martin H. Geyer; Two Cultures of Rights: The Quest for Inclus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America and Germa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5. ^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0 Census Gazetteer Files". 2012-08-22 [202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2). 
  6. ^ "2010 Census P.L. 94-171 Summary File Dat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7). 
  7.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08-01-31]. 
  8. ^ (英文)Population Profile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英文)Census 2000 gatew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Resident Population Data: Population Change.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0-12-23 [201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