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清川江战役

坐标39°42′24″N 125°53′22″E / 39.70667°N 125.88944°E / 39.70667; 125.88944 (Kunu-ri)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川江战役
朝鲜战争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围攻一处联合国军据点
日期1950年11月25日 – 12月2日
地点39°42′24″N 125°53′22″E / 39.70667°N 125.88944°E / 39.70667; 125.88944 (Kunu-ri)
结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决定性胜利[1]
领土变更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控制三八线以北整个地区[2]
参战方

联合国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美国 沃尔顿·沃克
美国 约翰·科尔特英语John B. Coulter
美国 劳伦斯·凯泽英语Laurence B. Keiser
大韩民国 刘载兴
大韩民国 白善烨
大韩民国 金点坤日语金點坤
土耳其 达新·亚泽哲英语Tahsin Yazıcı
英国 巴兹尔·科德英语Basil Coad[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彭德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 韩先楚
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梁兴初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吴信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玉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吴瑞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 曾泽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 萧新槐
参战单位

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

美国空军第5航空队

志愿军第13兵团

兵力
总数: 254,571人[4] 总数: 230,000人[5][6]
伤亡与损失

韩国
未知但应极高[7][8][nb 1]
美国:
676人阵亡
3,034人受伤
813人失踪
2,055人被俘[9][10][11][nb 2]

土耳其:
218人阵亡
455人受伤
94人失踪[12]
联合国军总伤亡人数:
联军方面估计:
11,000人+[13]
中方估计:
23,000人[14]
~10,000人战斗中伤亡
~20,000人非战斗伤亡[15][nb 3]
38军:415阵亡,5,005负伤
39军:463阵亡,1,125负伤
40军:869阵亡,3,267负伤
42军:298阵亡,1,376负伤
66军:1,347阵亡或负伤
(负伤包括战伤和冻伤,震荡伤之类的非战斗伤)

清川江战役,亦称为清川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西线[nb 4]Battle of the Ch'ongch'on River),是朝鲜战争中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对联合国军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之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实施圣诞节回家攻势,结束朝鲜半岛的冲突。预见这一反应,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计划对推进的联合国军进行一系列的反击,称为“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及其下辖的几个军级单位在沿清川江河谷里的一系列突袭战斗中打败了美国第八集团军,迫使联合国军撤离三八线以北地区。

背景

[编辑]
1950年10月25日 - 11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示意图

在1950年中成功在仁川登陆、击退朝鲜人民军后,美国第8集团军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17]由于对这一事态发展感到震惊,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进入朝鲜,并对联合国军发起第一次战役。[18]在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在温井云山的一系列的战斗中突袭及打败了韩国陆军第2军美军第1骑兵师,摧毁了美国第8集团军的右翼,从而迫使联合国军撤退回至清川江[19]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突破联合国军的防线,但后勤补给困难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1月5日撤退。[20]

尽管志愿军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美国的策划者仍然认为中国并没有大规模干预朝鲜战争。[2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胜利面前突然撤退进一步加强了这一信念。[22]基于只有30,00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隐藏在山区的假设,[23]麦克阿瑟下令轰炸在鸭绿江的桥梁从而切断来自中国的增援。[24]他相信,联合国军空军能够找到和破坏任何渡过鸭绿江的军队调动,并在11月24日发动圣诞节回家攻势,以击溃余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结束在朝鲜半岛的冲突。[25]

但是,美国的策划者不知道的是,已经有180,00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驻扎在朝鲜半岛,更多的增援部队越过边境渗透。[26]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官彭德怀在第13兵团粮弹耗尽之前设法说服毛泽东停止第一次战役,毛泽东仍然下令彭德怀尽快恢复进攻。[27]由于以前胜利的鼓励及意识到联合国军不知道他们兵力的真实数字,彭德怀筹划了第二次战役,该进攻旨在把联合国军推回至清川江与平壤之间的防线。[5]作为欺骗计划,以进一步显示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崩溃的假像,彭德怀下令各单位迅速向北撤退,同时沿途释放战俘[28]其中230,000人由他部署在清川江附近及另外150,000人调往长津湖[5]彭德怀下令在1950年11月22日发起第二次战役。[29]

位置与地形

[编辑]

战役大约是沿着清川江及其支流联合国军战线展开的,[30]位于中朝边境以南50英里(80千米)。[31]联合国军战线横向延伸,从朝鲜半岛西海岸到朝鲜半岛中部的太白山脉[32]而清川江在古姜洞向北穿越联合国军战线。[33]从西到东,一系列的城镇,如清州、龙山洞、立石、古姜洞、德川以及宁远均是在前线,[34]和连接这些城镇是一系列的公路及其连接点设在新安州、安州,军隅里和北仓里。[35]一条公路从军隅里向南到顺川,并最终进入平壤,它后来成为驻扎在前线中心的联合国军之主要后撤路线。[36]清川江北岸的山区地形构成防守屏障,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匿藏其中,当时此地形把联合国军的进攻全部打散。[37]

部队与战略

[编辑]
1950年11月25日 - 11月28日,清川江战役示意图

根据麦克阿瑟的指示,沃尔顿·沃克的第8集团军在1950年11月24日上午10时展开攻势。[38]进攻是由在西面的美国第1军英语I Corps (United States)、中路的美国第9军英语IX Corps (United States)和在东面的韩国第2军实施。[39]进攻的3个联合国军级部队起初谨慎地在一条连续的战线前进,以防止更多类似第一次战役时的伏击,[39]但联合国军兵员缺乏使这个战线拉到了极限。[39]大部分士兵抛弃他们的装备和补给品,因为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即将结束。[40]除了韩国第2军遭遇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的抵抗外,美第8集团军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而清州至宁远一线已在11月25日当晚占领。[41]

当第8集团军正向前进攻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隐藏在山区包括第50第66军在西面、第39第40军在中路和第38第42军在东面。[6]预见到联合国军的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计划对没有防备的第8集团军进行一系列的反击。[5]由于希望能重复较早时第一次战役时的成功,第38和第42军首先攻击韩国第2军,并摧毁联合国军的右侧,然后切入联合国军战线背后。[42]同时,第39和第40军将牵制美国第9军,同时阻止它增援韩国第2军。[43]而第50和第66军会留下来,并对美国第1军的进攻实施阻击。[43]

战役

[编辑]

随着美国第8集团军在1950年11月25日的下午停止了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展开第二次战役的攻势,[45]很快对从龙山洞至宁远的整个联合国军防线发展一次大规模的正面攻击。[46]在西面,美国第1军中的韩军第1步兵师在龙山洞遇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袭击。在中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和第40军对在立石和古姜洞的美国第9军展开强大的侦察行动。在东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和第42军冲破韩国第2军在德川和宁远的防线。圣诞节回家攻势在11月26日上午完全停顿。[47]

德川和宁远战斗

[编辑]
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设置埋伏攻击撤退中的联合国军

温井战斗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发现韩国第2军是第8集团军中最脆弱的单位。[42]除了缺少和美军一样的火力支援外,[48]还控制着联合国军右翼最困难的地形。[42]11月24日上午10时,在第2军左翼的韩国第7步兵师英语7th Infantry Division (South Korea)从德川向北进攻。[49]同时,在第2军右翼的韩国第8步兵师英语8th Infantry Division (South Korea),从宁远向北推进。[50]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和第42军坚固的防御令韩国国军很快地停止推进,并在未来2天持续的战斗中令韩军未能越雷池半步。[51]在进攻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防御在韩国第7师的中心建立一个楔子,迫使该师将其大部分后备兵力投入最前线。[52]与此同时,在第2军后方的韩国第6步兵师英语6th Infantry Division (South Korea)因较早前在温井损失过大,只能提供其第2团作为该军之预备队。[53]

当韩军在11月25日黄昏准备防御阵地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左翼的2个军对第8集团军的右翼作出决定性的反击;[45]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计划对韩国第7师的中路和右翼实施全面攻击,而第42军的2个师步行通过山区和绕过韩国第8师的右翼。[54]因为这次攻击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在战役里亲自指挥这第38和第42军。[55]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在11月25日下午5时先对韩国第2军发起进攻,[56]得益于突然袭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先击溃了韩国第7师右翼的侦察连,[57][58]在韩国第7师和第8师之间撕出1条0.5英里(800米)的空隙。[56]同时,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攻击韩国第7师中间偏右的阵地,迫使韩国第5和第8团节节后退。[59][58]当韩国第7师的中路和右侧陷入完全混乱时,志愿军第38军第112和113师躲过联合国军的防线和向德川发起进攻[55],在11月26日凌晨4点迅速包围德川的驻军和韩军第7师师部,当时韩国第7师预备队只有1个营。[60][55]与此同时,在志愿军第114师的沉重压力下,韩军第5和第8团试图撤回至德川,但埋伏在后方的志愿军打散毫无戒心的韩国国军。[60]11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德川,[61]韩国第7师左翼的第3团向西逃跑与美军第2步兵师在古姜洞会合。[50]

当志愿军第38军消灭在德川韩军第7师时,志愿军第42军也在宁远击溃韩军第8师,而志愿军第125师在宁远牵制韩军第10和第21团,[62]第124和第126师则步行通过宁远以东的山区试图潜入第8师的后方[63],11月25日下午1时被韩国第16团在第8师的后方 - 宁远以南20千米(12英里)的孟山发现。[62]由于对这一事态发展感到惊讶,韩国第8师下令第16团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进,而韩国第10和第21团则从宁远撤退。[64]但在该命令可以进行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得知计谋曝光,抢先发起进攻。[63]在韩国第10和第21团在11月26日早上正从宁远撤退时,志愿军第125师伏击韩国这2个团,迫使韩国人放弃重型装备和逃往山上。[65]与此同时,志愿军第124师歼灭了韩国第16团的1个营,并攻击韩国第8师在孟山的指挥所。[66]随着全师溃散,韩国第8师司令部和韩国第16团在11月27日从孟山突围,随后撤出战场。[67]

在混乱的战斗中,韩国第2军军长刘载兴直到11月25日午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进入韩国军队后方5个小时后才收到前线的消息。[68]试图去挽救这场危机,刘载兴下令韩国第6师第2团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进。[57]当第2团在11月26日上午向前线行进时,志愿军第113师摧毁了该团的指挥部,而且打散了韩国第2军的整个预备队。[58][69]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韩国第2军大部分部队,联合国军右翼在11月27日落入志愿军手中。[44]

尽管联合国军的空中侦察在11月27日发现在联合国军右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迅速进入第8集团军的后方,[70]沃克仍然命令第8集团军其余部队继续向北进攻。[71][72]由于深信导致韩国第2军的崩溃只是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1次小规模的反击,[72]沃克下令美军第1和第9军向东转移,以支援韩国第2军。[73]然而在这个时刻,美国第1和第9军已经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古姜洞、立石和龙山洞的反攻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古姜洞战斗

[编辑]
在1950年11月下旬行动中的美军第2步兵师

在韩国第2军第7师的左边,美国第9军第2步兵师部署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条重要补给线的路径上。[74]在圣诞节回家攻势中,美军第9步兵团英语9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率领该师沿清川江向北前进,而美军第38步兵团英语38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部署至该师右翼。[75]攻势开始时美军第2师只遇到很微弱的抵抗,但第9团于11月25日在古姜洞以北的219号山头受到防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阻击而停滞不前。[74]为了在第2天重新展开攻势,第2师的第23步兵团英语23rd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移到第9团的后方。[74]同时,第38团已抵达古姜洞与德川之间公路上的索明洞镇。[76]当空中侦察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活动增加后,第38团派出自己的A连去侦查巡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区域。[76]

为了确保中国人民志愿军对韩国第2军的反击成功,志愿军第40军奉命掩护第38军侧翼以对抗美军第2师。[63]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将首先攻击索明洞,并防止美军增援韩国第2军[77]第120师将必须通过战斗强渡清川江和牵制美军第2师的大量兵力。[77]最后,第118师将从西面侧击美军和从后方攻占古姜洞。[77]

中国人民志愿军反攻的当晚,志愿军第120师首先无意中在清川江北岸碰到了美军第9团。[77][78]在这场突然的战斗后,第9团发现自己只剩下3个步兵连的战斗力。[79]在不知道美军第23团第1营已经赶到美军第61炮兵营阵地的情况下,[80]志愿军第120师第359团的4个尖刀连强渡清川江及攻击美军炮兵阵地。[77]虽然第61营在奇袭下败溃,[80]美军第23团很快便击败2个中国人民志愿军尖刀连。[77][81]幸存的尖刀连开始向东转移并占领了1座名为“中国人帽子”的小山(简称帽子山),[77]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能俯视整个第23团的阵地。[82]

当第120师展开对美军第2师中心的攻击时,第119师也试图在古姜洞与德川之间成楔形推进。[77]在志愿军第119师和美军第38团之间的一系列混乱的战斗中,正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区域侦查巡逻的第38团A连首先遭到分割而消灭。[83]试图使防守美军更加陷入混乱,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队用吹竹笛加舞蹈来吸引美军离开阵地,[84]结果使在第38团中路的G连全部失踪。[85]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打穿了第38团的左翼并封锁了该团的后路。[86]在11月26日上午战斗停止时,第38团发现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行动。[87]

为了躲避联合国军的空袭,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时在11月26日上午来到时撤退,第38团开始反攻以打通通向后方的道路。[86]当韩国第7师的第3团突然出现在第38团的防区时,第38团的乔治·佩普洛(George B. Peploe)上校开始意识到第2师和整个第8集团军的右翼已经崩溃。[88]根据第2师师长劳伦斯·凯泽[[]]的命令,佩普洛上校立即接手指挥韩国第3团,并且试图扳回他的右翼。[88]同时,保罗·弗里曼上校带领第23团试图攻占帽子山,但没有成功。[89]

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即在11月26日当晚重新展开攻击,而从帽子山发动之反攻很快攻占了第23团的指挥所。[90]在第23团左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击溃了9团G连,迫使查尔斯上校把其残部撤回清川江的南岸,[79]埋伏在后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接着消灭了第9团的剩余部队。[91]在第2师的右面,第40军指挥官吴信泉下令第119师去摧毁第38团来掩护志愿军在联合国军右翼的突破。[92]激烈的战斗很快迫使第38团边打边撤回古姜洞并与第2师重新会合。[93]

虽然沃克在11月27日没有取消圣诞节回家攻势,凯泽下令第2师撤回到古姜洞。[71]在凯泽的命令于11月28日完成前,沃克命令约翰·库尔特英语John B. Coulter的第9军在第2师以南 20英里(32千米)的军隅里建立一条新的防线。[94]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各地攻击美军的时候,第2师在11月27日夜间开始全面撤退。[95]当这个师的车队试图南下时,他们在后路上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阻击阵地上的机枪和迫击炮攻击。[96]志愿军用掳获的巴祖卡火箭筒击中数辆车辆,而其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试图爬到坦克上并把手榴弹投入舱口。[97]遭到沉重的打击后,美军第2师冲破了志愿军第118师的封锁,并于11月28日晚上到达军隅里。[77][98]

立石战斗

[编辑]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的士兵正追击美军第25步兵师

在圣诞节回家攻势中,美国第9军第25步兵师计划在美军第2师左边沿着一条在清川江北面的支流-九龙江,向北推进。[99]第25师在11月24日在立石以南的宁边市开始了进攻。[100]来自第25步兵师装甲部队、炮兵和5个连的步兵为领头进攻组成一支战斗部队名为“多尔文特遣队”。[101]当多尔文特遣队在九龙江东岸领头进攻时,第25师的第24步兵团英语24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部署在该师右翼以保持与第2师的联系,[99]而第25师的第35步兵团英语35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在河流西岸的龙山洞向云山进攻。[102]第25师的第27步兵团英语27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部署在该师后方作为预备队。[103]

由于联合国军先前在云山战斗中战败,第25师预期在进攻中将遇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力抵抗,[99]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哨部队随着美军进攻而撤退。[104]除骚扰性炮火外,第25师在进攻道路上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05]多尔文特遣队在11月24日攻占立石,几个在云山战斗中被俘的美军战俘在该镇获释。[104]当多尔文战斗队在翌日攻占立石以北的山区时,[106]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抵抗开始变得顽强。[107]在11月25日下午的山区战斗中,多尔文特遣队的第8集团军游骑兵连英语Eighth Army Ranger Company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防御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108]特遣队在黄昏时停止进攻。[107]

当美军第25师正向前推进时,志愿军第39军却按兵不动,等待上层的进一步指令。[109]但在圣诞夜[nb 5],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一系列针对美军驻扎位置的侦查行动。海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乔装成多尔文特遣队,[110]迅速剿灭第8集团军游骑兵连的剩余势力。[111]由于重山阻隔,信号不佳,驻扎在多尔文右翼的美军第24步兵团几乎被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112]当获悉第8集团军游骑兵连的覆灭, 25师的威廉·基恩立即派遣第27步兵团的第二营驰援多尔文特遣队。[113]他同时派遣了副师长,维纳德·威尔逊准将前往指挥,并将战斗队改名为“威尔逊特遣队”。[114]

在对美国第8集团军右翼奇袭成功的鼓舞下,志愿军高层下令第39军乘胜追击,于26日进攻美军第25师。[109]第39军的第115师接到命令对威尔逊特遣队发动夜间奇袭,同时第116和第117师移往立石,阻截美军退路。[115]志愿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很快对威尔逊特遣队造成毁灭性打击。[116]志愿军第115师的第347团先在威尔逊特遣队的中心与特遣队C连爆发了激烈的遭遇战,[115]最终导致C连大部分人员失踪。[117][nb 6]在右翼,第115师接着对特遣队B连发动了进攻。[115]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自杀爆破队的疯狂冲击下,装备精良的B连人数从最初的200人锐减至26人。[117]一些志愿军狙击手甚至成功渗透到威尔逊特遣队的指挥所,杀死了特遣队的长官。[118]随着特遣队战线开始崩溃,正在后方休整的特遣队E连也被推到前线。[117]虽然E连的坦克炮火阻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疯狂推进,[119]该连也在战斗中打到只剩1个排的人数。[120]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部队也偷袭了特遣队位于立石的火炮阵地,消除了美军在夜间进行火炮支援的可能。[121]惨烈的夜间战斗过后,威尔逊特遣队发现他们被团团包围,而且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还在四面八方吟唱劝降歌曲。[122]困境中威尔逊尝试把伤者疏散,但他的努力随着医务队在外围伏击下歼灭而告失败。[123]

意识到在11月27日清晨只有第2营仍保有战斗力,威尔逊果断下令特遣队后撤到立石。[120]在绝对优势的空军掩护下,[124]第2营成功突破了志愿军第348团的伏击圈,并于下午到达立石。[115][124]与此同时,美军第24团和其下属的大部分作战部队失去了联系,团长约翰·科利英语John Thomas Corley上校当天仅能联络上第24团的1个营。[103]28日,沃克把第25师从美国第9军转移到美国第1军的麾下,并命令第25师撤退至清川江。[73][125]重新收编了在龙山洞战斗中失踪的第35团后,[126]第25师完成了往南撤退的任务。当天,威廉·基恩解散了威尔逊特遣队。[125]

龙山洞战斗

[编辑]
在圣诞节回家攻势中,美军坦克和步兵向北进攻

经过因云山战役结果而扩编后,韩国第1步兵师在11月20日编入龙山洞的美国第1军右翼。[127]在圣诞节回家攻势于11月24日开始时,第1师从龙山洞向北前进,以攻占泰川镇。[128]美军第25师第35团也在韩军的右翼从龙山洞向北推进,[129]而美国第1军第24步兵师在韩国第1师的左翼向清州前进。[128]

韩国第1师联同第11和第12团向北前进,[128]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土制炸弹和迫击炮火试图沿途拖延韩国军队,但韩国军队仍在11月24日黄昏设法封镇该镇。[128]但韩国军队不知道的是第1师进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集结区,而在泰川周围抵抗立即增加。[130]在11月24日夜晚,防守的志愿军第66军的步兵和骑兵向韩国第1师发起反击,[128][130]中韩两国军队从11月25日至26日很快陷入了拉锯战。[130]

随着泰川周围战斗拖到11月26日晚,该师第11团的右翼变得混乱,[130]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准将从预备队调动第15团,以支援第11团,[130]当接到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九龙江攻击第25师的情报后,白准将还命令他的部队准备抵御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到来的反攻。[128]11月27日上午来到时,即使在联合国军空军的沉重打击下,在泰川周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攻势,而且一些攻击波及到美军第24师的地区。[131]美军第24师和第35团注意到其侧翼被狙击后,开始朝南撤向清川江。[132]

11月27日下午1时,彭德怀下令志愿军第66军在韩国军可以撤退到清川江前歼灭韩国第1师。[133]在11月27日晚上,志愿军第66军对韩国第1师、美军第24师第5步兵团英语5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和第35团展开大规模的攻击。[134]午夜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突破了韩国军的防线,攻占了龙山洞并占领了韩国第11团,第15团和美军第35团的指挥所。[135]韩国第11和第15团随后很快就溃散,[136]而中国军队正在追击的美军第35团也被封锁在龙山洞北面。[137]在沉重的压力下,美军第35团打穿了志愿军在龙山洞的防线,于11月28日下午与美军第25师会合,[137]同时,白集合残余的韩国军队和收复龙山洞。[136]韩国第1师在中方的攻击下一部坚守该城,直到11月29日退出战斗为止。[138]

军隅里战斗

[编辑]
1950年11月28日 - 12月1日,清川江战役示意图

军隅里村是在清川江南部的一条支流-贾川河北岸的一个公路连接点。[36]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第8集团军中部的反攻増强,军隅里已成为美国第9军退路的一个主要瓶颈。[36]为了在11月28日稳定战线,沃克命令第2师从古姜洞撤退,并在军隅里设置一个新的防线。[139]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已注意到军隅里的重要性,于11月27日,彭德怀命令志愿军第第38军切断美国第9军的退路。[133]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在从德川西进的道路上攻占军隅里,而志愿军第112师则通过在道路北面的山区平行前进。[140]

随着第2师仍在古姜洞,库尔特下令在第9军内作为预备队的土耳其旅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进。[141]11月27日夜晚,土耳其人接管了在东部瓦院的防御阵地。[142]他们先与志愿军第114师第342团遭遇,[140]随后的战斗于11月28日大部分时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42团和土耳其旅的前进营之间持续,造成400名土耳其土兵伤亡。[143][144]11月28日黄昏,土耳其队试图向西面的希尼里后撤5千米(3.1英里) 以设置更强的防御阵地,但志愿军第342团赶上土耳其旅袭击其后方,完全将其包围。[143][145]由于该旅和土耳其总部的通讯已经切断,[143]志愿军第114师的第340和第342团在夜间战斗中把其分割。[145][146]受困的土耳其军在11月29日早上突破包围,该旅与美军第2师会合。[147]

尽管中国人民志愿军削弱了土耳其部队,它的拖延行动令第2师在11月28日当晚能确保军隅里,[148]随着美军第23团在11月29日上午于军隅里北部设立防御阵地,美军第38团企图占据东北的山区,[149]但美军很快发现,志愿军第112师已占领该山区。[150][149]第38团被迫占据比中方远1英里(1.6千米)的地方。[149]同时,土耳其旅的残余联同美军第38团,掩护该团在贾川河北岸的右翼。[151]

在11月28日下午,麦克阿瑟开始认识到朝鲜战局开始陷入危机。[152]随着长津湖战役于11月27日展开,麦克阿瑟召集他的战地指挥官,包括沃克,在东京召开会议。[153]会议期间,麦克阿瑟得知第8集团军右翼的情况,并认为第8集团军处于极大的危机之中,[154]他命令沃克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包围第8集团军之前从战场撤退。[155]于11月29日的会议后,沃克下令所有第8集团军部队撤退到在顺天以南30英里(48千米)并设立新防线。[37]

根据沃克的命令,第8集团军大多数的部队迅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脱离接触及往后撤回,[156]但第2师被迫留在军隅里以守卫第8集团军的右翼。[157]及后,美军第2师试图在11月29日夜间后撤,2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攻击了第38团。志愿军第112师先攻击了第38团的左翼,[158]但美军的防御坚强,[158]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转入防御。[150]与此同时,志愿军第114师攻击土耳其旅和第38团右翼。[145]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贾川河南岸来绕过土耳其旅的防线,然后渡河突入联合国军的后方。[159]当注意到这种发展,土耳其旅的达新·亚泽哲英语Tahsin Yazıcı准将下令撤退,[159]令第38团的右翼完全失去掩护。[158]11月2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切断了第38团和[谁?]之间的道路,[160]美军不得不穿过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线来进行撤退。[161]11月30日下午4时,第38团在第23团的掩盖下渡过贾川河,军隅里也在此时落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中。[162]

清川江地区围歼战

[编辑]
美军第2步兵师撤退示意图

在韩国第2军于11月27日崩溃后,彭德怀随即下令志愿军第38军切断军隅里和顺天美国第9军后方之间的道路,而志愿军第42军将向南穿过北仓里和攻占顺天以包围整个第8集团军。[133]在同一天,沃克向美国第9军支援美军第1骑兵师共和联邦第27步兵旅英语27th Infantry Brigade (United Kingdom)把防线东移。[73]美军第1骑兵师在北仓里停止中方在右翼的前进,[163]而共和联邦第27步兵旅保卫军隅里和顺天之间的道路。[164]

随着在11月28日的新命令,美军第1骑兵师第5骑兵团英语5th Cavalry Regiment离开军隅里及在顺天东北与该师会合。[72]由于第5骑兵团的缺席及第8骑兵团英语8th Cavalry Regiment在从早前云山战斗中损失惨重,第1骑兵师师长霍巴特·盖伊英语Hobart R. Gay[[]]把第7骑兵团部署在北仓里的南部,韩国第6师残余部队的后面。[165][166]由于缺乏增援,韩国第6师在11月28日当晚很快遭志愿军第42军清除。[145][167]逃离的韩国士兵和难民很快涌进美军第7骑兵团的防线,而中国人民志愿军顺机偷袭第7骑兵团的阵地。[168]根据盖伊的命令,第7团在11月29日上午向西南撤退到新昌里,中国人民志愿军恢复向南推进。[169]志愿军第125师和第7骑兵团之间在11月29日晚间爆发了激烈战斗,但到11月30日上午志愿军第42军的进攻受阻。[170]

虽然美军阻挡了志愿军第42军,但志愿军第38军却几乎毫无阻挡地扑向军隅里-顺天公路。[140]11月28日上午7时,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占领了位于军隅里-顺天公路东边的三所里镇,[140]并阻挡了第5骑兵团的前进。[171]1个半小时后,第5骑兵团前卫遭到埋伏和击溃。[163]由于其停止前进,第5骑兵团攻击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军,但它在下午时被迫撤回。[172]随后,第113师占领了包含军隅里-顺天公路的山谷,并在当晚封锁了美军第2师的退路。[36][145]在11月29日收到情报后,第27旅的米德尔塞克斯团英语Middlesex Regiment试图从南部扫荡山谷,但由于缺乏重型武器而停止了攻击。[173]

中国人民志愿军新的路障其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土耳其旅的1支车队,并在11月28日夜间遭到伏击,[174]美军第2师派出1支宪兵巡逻队前往侦查,结果被击溃。[175]当军隅里的战斗仍然激烈,第2师师部在11月29日9点前确认了志愿军在其南方设立了路障。[175]凯泽派遣侦察连和第9团的残余驱逐中国人民志愿军,但在1个坦克排的支援下美军仍然无法扫除路障。[174]随着军隅里的战役在11月29日晚上结束,志愿军第112师与第113师会师[176],路障已发展至纵深6英里(9.7千米)长。[177]

美军作战工兵拆除在平壤附近的1条桥梁以拖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

但是,第2师在11月29日夜间不知道该路障的实力。[157]与此同时,美军第25师的宪兵错误地报告说,从军隅里至安居的替代后撤道路也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切断。[177]后来,库尔特下令凯泽联同共和联邦第27旅冲破路障后撤。[178]11月30日清晨,凯泽决定通过山谷撤退。[179]

11月30日上午,第9团攻击路障以作领导撤退。4辆坦克先驶向道路和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火,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还击。[180]因对这一事态发展感到鼓舞,斯隆上校下令第9团前进,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机枪和迫击炮火迫使进攻在早上9时立即停止。[180]隶属第2师的韩国第3团派去加强第9团,但美军坦克炮火将之驱走。[181][182]由于美军指挥部和英军部队没有接触,[183]米德尔塞克斯团前进至山谷南端,但没有攻击路障。[184]由于相信路障实力不足及英国人在向北推进,[185]凯泽在早上10时下令第2师强穿路障。[186]

当第2师进入山谷(后来称为“交叉射击谷”)时,[1]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机枪进行射击而迫击炮对道路进行饱和性轰炸。[187]路障的长度令第2师出其不意受到阻碍,[188]道路很快布满了汽车的残骸与阵亡和受伤的士兵。[189]那些试图隐蔽在沟里的士兵立即被向南推进的车队落下,单位接着各个遭到打散。[188]在白天,空中掩护企图压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阵地,但在晚上没有空中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力度加强。[188]最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切断了公路交通,迫使剩下的第2师通过在山区远足撤退。[188]在该师后方,弗里曼上校试图通过军隅里-安居公路撤退来拯救他的第23团。[190]在这场战役的最后交战中,第23团在20分钟内发射所拥有的3,206发炮弹来掩护撤退。[189]这场大规模的弹幕震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止追击第23团。[191]从第2师最后的掉队者在12月1日抵达顺天,12月2日第8集团军已完全脱离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接触。[192]

总结

[编辑]
1950年12月1日 - 23日,美军第8集团军后撤示意图

到战役结束时,第8集团军的兵力从原本的3个军减至4个师和2个旅。[194]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系统过度扩张也令胜利的第13兵团在等待进一步补给时陷于半饥饿状态,[195][196]但是,当时联合国军处于混乱之中,没有进行侦察以确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状况。[2]结果,沃克在12月3日下令第8集团军放弃朝鲜半岛北部,[194][197]这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官感到惊讶。[198]其后向南275英里(443千米)的后撤是美军史上最长的撤退。[199][200][201]沃克在1950年圣诞节的2天前出车祸去世,由马修·李奇微中将接任美军第8集团军的指挥官。[202]联合国军完全放弃了统一朝鲜半岛的希望,并在1950年12月11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出在三八线停火的建议。[203]

清川江战役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表现的顶峰。[204]著名作家魏巍根据志愿军38军在三所里地区作战的事迹,撰写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为了志愿军的代称。彭德怀、邓华等志愿军首长于12月1日发出嘉奖令,嘉奖第38军:“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205]然而,毛泽东将联合国军的停火要求视为示弱,应进一步利用。[206]毛泽东不理会彭德怀及其他高级军事领导人的反对意见,[206]下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军三八线以南 - 这个任务超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力,同时打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脆弱的补给线。[204]李奇微在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困难后,[196]于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势中,率领第8集团军造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严重损失。[17]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根据Appleman所撰写的书籍,由于前中期韩国国军“极其糟糕且接近不存在”的指挥与管理体系,导致韩军甚至没有关于自己在1952年3月结束之前的伤亡数据,“甚至士兵名单”。但根据时任韩军第1步兵师师长、后晋升韩第2军军长的白善烨的回忆录,在清川江战役后,韩第2军的军部被迫撤销编制
  2. ^ 第2步兵师还损失了上百辆各式车辆、64门火炮、第2工程营的全部装备以及20%-40%的通信器材。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指出,在第2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伤亡人数是30,000人战斗中伤亡和50,000人非战斗伤亡,其中10,000人战斗中伤亡和30,000人非战斗伤亡是来自东面.但是实际上东线的战斗减员约20,000人。因此在西面共10,000人战斗中伤亡和20,000人非战斗伤亡。《抗美援朝战争史》指出,东西线的总战斗伤亡为3.07万人。
  4. ^ 东线是长津湖战役
  5. ^ 12月24日才是圣诞夜,此处疑似笔误
  6. ^ 中国大陆媒体称整个C连,包括115名黑人士兵,全体投降。但美国陆军历史学家罗伊·阿普尔曼认为这些黑人士兵是美军第24团中1个失踪的步兵连。

引用

[编辑]
  1. ^ 1.0 1.1 Appleman 1989,第75页
  2. ^ 2.0 2.1 Appleman 1989,第354页
  3. ^ Appleman 1989,第201页
  4. ^ Appleman 1989,第40页
  5. ^ 5.0 5.1 5.2 5.3 Roe 2000,第233页
  6. ^ 6.0 6.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0页
  7. ^ Appleman 1989,第403页.
  8. ^ Paik 1992,第111页
  9. ^ Appleman 1989,第xv, 142, 285页
  10. ^ Ecker 2005,第62页
  11. ^ Mossman 1990,第126-127页
  12. ^ (土耳其文) Korean War (Kore Savaşi). Turkish War Veterans Association. [2009-11-28]. [永久失效链接]
  13.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83页
  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10页
  15. ^ 徐 1990,第59, 60页
  16. ^ Appleman 1989,第57页
  17. ^ 17.0 17.1 Millett, Allan R. Korean Wa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200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9). 
  18. ^ Roe 2000,第145, 150页
  19. ^ Roe 2000,第174, 176页
  20. ^ Roe 2000,第176页
  21. ^ Alexander 1986,第287页
  22. ^ Roe 2000,第207页
  23. ^ Roe 2000,第224页
  24. ^ Appleman 1989,第24页
  25. ^ Appleman 1989,第24, 33页
  26. ^ Roe 2000,第229页
  27. ^ Ryan, Finkelstein & McDevitt 2003,第102页
  28. ^ Roe 2000,第234-235页
  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0, 92页
  30. ^ Appleman 1989,第45页
  31. ^ Appleman 1989,第3页.
  32. ^ Appleman 1989,第27, 76页
  33. ^ Appleman 1989,第40, 76页
  34. ^ Appleman 1989,第76页
  35. ^ Appleman 1989,第40, 47-48页
  36. ^ 36.0 36.1 36.2 36.3 Appleman 1989,第203页
  37. ^ 37.0 37.1 Appleman 1989,第48页
  38. ^ Appleman 1989,第33页
  39. ^ 39.0 39.1 39.2 Roe 2000,第242页
  40. ^ Appleman 1989,第64-65页
  41. ^ Appleman 1989,第69-73页
  42. ^ 42.0 42.1 42.2 Roe 2000,第234页
  43. ^ 43.0 4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2-93页
  44. ^ 44.0 44.1 Appleman 1989,第83页
  45. ^ 45.0 45.1 Roe 2000,第276页
  46. ^ Appleman 1989,第74页
  47. ^ Roe 2000,第280页
  48. ^ Appleman 1989,第43页
  49.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0页
  50. ^ 50.0 50.1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6页
  51.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0-231, 237页
  52.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1页
  53.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8页
  5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5-96页
  55. ^ 55.0 55.1 55.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2页
  56. ^ 56.0 56.1 Appleman 1989,第79页
  57. ^ 57.0 57.1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2页
  58. ^ 58.0 58.1 58.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5页
  59.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3页
  60. ^ 60.0 60.1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5页
  61. ^ Appleman 1989,第81页
  62. ^ 62.0 62.1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7页
  63. ^ 63.0 63.1 63.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6页
  64.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8, 240页
  65.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40页
  66.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39页
  67.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41页
  68. ^ Appleman 1989,第80页
  69.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42页
  70. ^ Appleman 1989,第86页
  71. ^ 71.0 71.1 Roe 2000,第283页
  72. ^ 72.0 72.1 72.2 Appleman 1989,第85页
  73. ^ 73.0 73.1 73.2 Roe 2000,第282页
  74. ^ 74.0 74.1 74.2 Appleman 1989,第154页
  75. ^ Appleman 1989,第53页
  76. ^ 76.0 76.1 Appleman 1989,第155页
  77. ^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7页
  78. ^ Appleman 1989,第156页
  79. ^ 79.0 79.1 Appleman 1989,第187页
  80. ^ 80.0 80.1 Appleman 1989,第169页
  81. ^ Appleman 1989,第169-174页
  82. ^ Appleman 1989,第175页
  83. ^ Appleman 1989,第179页
  84. ^ Mahoney 2001,第54页
  85. ^ Appleman 1989,第185页
  86. ^ 86.0 86.1 Appleman 1989,第180页
  87. ^ Appleman 1989,第186页
  88. ^ 88.0 88.1 Appleman 1989,第190页
  89. ^ Appleman 1989,第188-189页
  90. ^ Appleman 1989,第189页
  91. ^ Appleman 1989,第156, 188页
  9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8页
  93. ^ Appleman 1989,第192页
  94. ^ Mossman 1990,第66, 80页
  95. ^ Appleman 1989,第193页
  96. ^ Appleman 1989,第199-200页
  97. ^ Appleman 1989,第197-198页
  98. ^ Appleman 1989,第200页
  99. ^ 99.0 99.1 99.2 Appleman 1989,第50
  100. ^ Appleman 1989,第51页
  101. ^ Appleman 1989,第51, 104页
  102. ^ Appleman 1989,第50, 103页
  103. ^ 103.0 103.1 Appleman 1989,第140页
  104. ^ 104.0 104.1 Appleman 1989,第52页
  105. ^ Appleman 1989,第52-53页
  106. ^ Appleman 1989,第104-106页
  107. ^ 107.0 107.1 Appleman 1989,第63页
  108. ^ Appleman 1989,第106页
  109. ^ 109.0 109.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99页
  110. ^ Appleman 1989,第109, 111页
  111. ^ Appleman 1989,第107页
  112. ^ Appleman 1989,第138, 140页
  113. ^ Appleman 1989,第112页
  114. ^ Appleman 1989,第114页
  115. ^ 115.0 115.1 115.2 11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00页
  116. ^ Appleman 1989,第115页
  117. ^ 117.0 117.1 117.2 Appleman 1989,第120页
  118. ^ Appleman 1989,第119-120页
  119. ^ Appleman 1989,第118页
  120. ^ 120.0 120.1 Appleman 1989,第124页
  121. ^ Appleman 1989,第123-124页
  122. ^ Appleman 1989,第121, 123页
  123. ^ Appleman 1989,第122页
  124. ^ 124.0 124.1 Appleman 1989,第128页
  125. ^ 125.0 125.1 Appleman 1989,第130页
  126. ^ Appleman 1989,第136页
  127.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23页
  128. ^ 128.0 128.1 128.2 128.3 128.4 128.5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24页
  129. ^ Appleman 1989,第148页
  130.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Appleman 1989,第150页
  131. ^ Appleman 1989,第151页
  132. ^ Appleman 1989,第134-145页
  133. ^ 133.0 133.1 133.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01页
  134. ^ Appleman 1989,第145页
  135. ^ Appleman 1989,第136, 152页
  136. ^ 136.0 136.1 Appleman 1989,第152页
  137. ^ 137.0 137.1 Appleman 1989,第135页
  138. ^ Appleman 1989,第153页
  139. ^ Mossman 1990,第80页
  140. ^ 140.0 140.1 140.2 1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02页
  141. ^ Appleman,第88页
  142.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51页
  143. ^ 143.0 143.1 143.2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52页
  144. ^ Appleman 1989,第90页
  145. ^ 145.0 145.1 145.2 145.3 145.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04页
  146. ^ Appleman 1989,第91
  147. ^ Appleman 1989,第90-91
  148. ^ Appleman 1989,第91, 200页
  149. ^ 149.0 149.1 149.2 Appleman 1989,第206页
  150. ^ 150.0 1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03页
  151. ^ Mossman 1990,第109页
  152. ^ Appleman 1989,第212页
  153. ^ Appleman 1989,第214页
  154. ^ Mossman 1990,第104页
  155. ^ Mossman 1990,第105页
  156. ^ Appleman 1989,第220
  157. ^ 157.0 157.1 Appleman 1989,第230页
  158. ^ 158.0 158.1 158.2 Appleman 1989,第207页
  159. ^ 159.0 159.1 Mossman 1990,第110页
  160. ^ Mossman 1990,第112页
  161. ^ Roe 2000,第289页
  162. ^ Appleman 1989,第209页
  163. ^ 163.0 163.1 Appleman 1989,第92页
  164. ^ Farrar-Hockley 1990,第333页
  165. ^ Mossman 1990,第82页
  166. ^ Roe 2000,第285页
  167.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43页
  168. ^ Appleman 1989,第94页
  169. ^ Appleman 1989,第98页
  170. ^ Roe 2000,第290页
  171. ^ Appleman 1989,第205页
  172. ^ Appleman 1989,第93页
  173. ^ Farrar-Hockley 1990,第334页
  174. ^ 174.0 174.1 Appleman 1989,第229
  175. ^ 175.0 175.1 Appleman 1989,第227
  17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000,第107页
  177. ^ 177.0 177.1 Appleman 1989,第238
  178. ^ Appleman 1989,第234页
  179. ^ Appleman 1989,第235页
  180. ^ 180.0 180.1 Appleman 1989,第242页
  181. ^ Appleman 1989,第243页
  182. ^ Chae, Chung & Yang 2001,第263-264
  183. ^ Appleman 1989,第245页
  184. ^ Farrar-Hockley 1990,第335页
  185. ^ Mossman 1990,第122页
  186. ^ Appleman 1989,第246页
  187. ^ Mossman 1990,第123页
  188. ^ 188.0 188.1 188.2 188.3 Roe 2000,第291页
  189. ^ 189.0 189.1 Roe 2000,第292页
  190. ^ Appleman 1989,第271页
  191. ^ Appleman 1989,第270页
  192. ^ Appleman 1989,第303页
  193. ^ Alexander 1986,第368页
  194. ^ 194.0 194.1 Mossman 1990,第150页
  195. ^ Roe 2000,第378页
  196. ^ 196.0 196.1 Shrader 1995,第174页
  197. ^ Appleman 1989,第312页
  198. ^ Roe 2000,第367页
  199. ^ History. 第8集团军.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30). 
  200. ^ Alexander 1992,第117页
  201. ^ Malkasian 2001,第8
  202. ^ Appleman 1989,第390, 397页
  203. ^ Alexander 1986,第375页
  204. ^ 204.0 204.1 Ryan, Finkelstein & McDevitt 2003,第130页
  205. ^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 抗美援朝战争史 上.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339. ISBN 978-7-80237-404-1. 
  206. ^ 206.0 206.1 Ryan, Finkelstein & McDevitt 2003,第131页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