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网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网民”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网民/网友
台湾网友
港澳网民
2008年东亚网民分布的面积统计比较地图

网络用户,又称网友网民(英语:netizen),一般是泛指网络使用者。

国际电信联盟、各地域的网络资讯中心跨国的世界网络调查研究计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有宽紧不同程度的定义,来方便统计网民人口以形成对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参考及学术研讨[1]

词源与用法

[编辑]

来自英语的Netizen混成词,语源自互联网(Internet)及公民(citizen)两套概念。Netizen在英语里像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许多词汇一样没有变流行。现在常用来表达此词义的英语词汇是“Internet user”(网络用户)。但中国大陆背景的英语媒体至今仍经常用“Netizen”来翻译中文的“网民”和“网友”两词汇。这种用法造成“Netizen”在关于中国的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比在其他场合出现的频率要高得多。[2][3]

在中国大陆,“网民”与“网友”意思类同[来源请求],都可泛指网络用户,同时“网友”还可以作为网络用户之间的互称,或专指在网络结识的朋友。港澳用“网民”指网络用户,“网友”专指网络结识的朋友;台湾多用“网友”,不常用“网民”。

台湾知名电子布告栏批踢踢实业坊中,引用电影《九品芝麻官》的台词,用户常称“乡民”,今日衍伸至各大网络论坛的网络用户,都时常互称乡民

生活习惯

[编辑]

一些网民每天花很长的时间沉浸在网上,可能在工作、浏览社交网站、收发电邮在线聊天。有这种行为的人在中国大陆俗称“网虫”,其很可能已经把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工作,例如安排会议、记事等各种功能都搬到网上的门户网站去。

各式各样的手机平板电脑移动通信装置变得流行,网民即使离开房间仍可随时随地上网

社会学意义

[编辑]

一般来说,网民都经常光顾各网络论坛,并对某一事件或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网上,其真实身份屏蔽了,人们可以获得相对更多的舆论自由,网民观点经常被看成是民意的真实反映。中国大陆一些游行、抗议就是由网民联合策动;著名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也是网友经由面簿Twitter等网络工具发起的抗争。互联网使网民的力量更容易聚合为一,组成社会新力量——第五权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etizen. Dictionary.com. [201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英语). 
  2. ^ Brian Fung, "'Netizen': Why Is This Goofy-Sounding Word So Important in Chin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tlantic, 11 October 2012
  3. ^ Matt Schiavenza, "Enough with the word "Netiz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tlantic, 25 September 20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