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英国—法国关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国-英国关系
双方在世界的位置

法国

英国
代表机构
法国驻英国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France, London英国驻法国大使馆

英法关系是指法国英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至高卢战争时期。在罗马帝国时代,两国都曾经历罗马帝国统治,并都曾展开对罗马统治的抵抗。虽然两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对抗,然而总的来看,两国近年关系友好。法国媒体曾称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是位“法国迷”[1],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曾称要让法英关系成为比英法协约更友好亲密的关系[2]

中世纪

[编辑]

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了英格兰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结束了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自1340年起,历任英格兰君主都主张自己拥有“法兰西国王”和“法兰西女王”的称号

英格兰王国的大陆领地

[编辑]

中世纪前期,法国长期遭受北欧维京海盗打劫侵略。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查理三世以协助抵御其他海盗为条件,于911年在沙特尔围城战击败维京人后,同意维京人领袖罗洛及其族人定居在塞纳河下游,英伦海峡南岸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并封罗洛为公爵。由于维京人又称为诺曼人,这块土地称为诺曼底(意思为诺曼人的封土)。维京人在此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停止海盗行为,并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国文化,但诺曼底公国自此割据一方。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其后150年内,说法语的诺曼底公爵同时为英格兰王,统治英格兰和诺曼底。可是诺曼底公国却是法国国王的附属国,导致了原来平等的两个国王,变得完全不平等[3]:1。1127年,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皇后嫁给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后来继承了诺曼底及安茹两大公国的爵位及在法国的领地,并在1154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之后,控制着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公国的法国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诺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并且嫁给了亨利二世,于是,亨利二世与埃莉诺所生的儿子理查一世继位为英格兰王时,获得了阿基坦的领土,加上诺曼底及安茹两公国,英格兰王控制法国近半的地区。

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先是夺回诺曼底及安茹两地,然后在1214年的布汶战役击败联军,导致英王约翰返回英格兰。

1215年,约翰王在英格兰贵族逼迫之下订立大宪章,才保住英格兰王位。此后百多年,法国贵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国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Aquitaine),也成为锐意一统全国的法国王室的眼中钉。

14世纪时,法国想赶走仍然盘据西南地区的英格兰,统一法国。后者非但不肯,还想夺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两国另因法兰德斯的贸易纠纷,加深彼此的冲突。该地位于法国北疆,表面隶属法国,实则独自行政,且与英格兰有很多羊毛贸易。

1328年2月1日,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于巴黎东面的万塞讷王室庄园[4],即位人选有爱德华三世瓦卢瓦伯爵腓力,前者身为查理四世的外甥是继承顺位最前的男性亲属,但他的血统来源自其母亲伊莎贝拉;后者身为查理四世的堂兄是继承顺位第二的男性亲属,且为男性世系继承[5][6][7]。最终,会议认定继承权不能通过女性获得,选择瓦卢瓦伯爵腓力担任查理四世遗腹子的摄政[8][6]爱德华三世未能如愿担任摄政有下列原因:一、爱德华虽自认是法国人,但其他人视其为外国统治者。二、他尚为未成年人,如任命他为摄政会让其母亲伊莎贝拉取得王国实权。三、他的家族势力游离于法国核心圈外,而瓦卢瓦伯爵腓力的父亲是王国重臣[6]

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兰西王位不满,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此时腓力六世支持佛兰德的亲法势力镇压当地的起义,影响当地英国商人的羊毛贸易。为报复,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兰西国王,而腓力六世亦宣布收回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所有领地,结果英法两国全面开战。

英法百年战争经过

[编辑]

百年战争依局势转变,大约可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

[编辑]

1337年-1360年之间,英法争夺佛兰德斯和阿基坦。1340年,英军在斯鲁伊斯海战打败法军,夺得制海权,防止法军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军先于陆上的克雷西会战大胜,再围攻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11个月后成功占领。接着又于本土的内维尔十字之战打败苏格兰入侵,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大大减少其威胁。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1356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恩加斯科涅。随即在普瓦捷战役以相同战术再次获胜。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1360年于布勒丁尼,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

第二阶段

[编辑]

1360年-1400年之间,法王查理五世展开报仇,欲夺回被侵占的领土。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取代大部分的骑兵、建立野战炮兵、重建海军。他改革内政,提升王权,整顿税制并将国库投入军备上。时机成熟后,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统领军队,以突袭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大败英军。1380年,英军已退守沿海区域。英王担心丢失全部领地,乃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讷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巴约讷间的部分地区。

第三阶段

[编辑]

1415年-1429年之间,法国勃艮地阿曼雅克两派发生内战,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打败法军,再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多数地区。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和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有权承继查理六世死后的法国王位。法国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却于1422年同年逝世。两方新王亨利六世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

[编辑]
圣女贞德扭转百年战争的形势,使法国反败为胜。

1429年-1453年之间,法国人民不堪英军压迫,各方纷纷反抗,游击队经常捉拿英格兰的征税者,牵制英军部队,对法军有很大帮助。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此时法国出现一位传颂后世的救星圣女贞德,指挥法军于1429年5月击败英格兰,奥尔良解围,扭转了整个战局。

年仅19岁的圣女贞德不久被英军捉住,1431年被以女巫罪处死。这激起法国民族义愤,助使法军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地区。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夺回吉耶讷

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

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

近现代

[编辑]

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与英国和其盟友爆发多场战争,然后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进入军事冲突高峰,最终法国败于多国的围剿,欧洲列强扶植波旁王朝复辟为结局。至19世纪中期,法英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处于同一阵线对抗俄国。同时;两国在争取在清帝国利益方面处亦于同一阵线,共同参与战役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之役。

1904年4月8日英国法国签订的一系列协定,它标志着两国停止关于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冲突而开始合作对抗新崛起的德意志帝国的威胁。在协定中,双方就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权达成了一致,包括埃及摩洛哥马达加斯加、中西部非洲、暹罗(泰国)等地。

1907年随着《英俄条约》签订,英法协约和法俄同盟共同构成了“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对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后在一战的协约国、二战的同盟国,冷战时组成北约乃至现代,由于面对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苏联及继承苏联的俄罗斯,英法两国关系大致友好。

在戴高乐时期,由于戴高乐并认为英国是美国安置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9]所以1961年和1967年两次否决了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申请。直到戴高乐于1969年辞职后,乔治·蓬皮杜领导下的法国新政府准备与英国展开更友好的对话——蓬皮杜认为,在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欧洲需要英国,故欢迎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为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开辟了道路[10]

英国脱欧后,法国与英国在捕鱼许可证问题上存在争议。2021年,两国因为渔业问题发生泽西岛争端。法国又指责英国发放给法国渔民的许可证过少。2021年10月28日,法国扣押1艘英国渔船,指控该渔船不符合法国的捕鱼规定。英国召见法国大使以示抗议。法国一度威胁会于11月2日禁止英国渔船在法国的指定港口登陆[11][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法文) La récompense de Tony Blair[永久失效链接] – Le Point
  2. ^ Sarkozy: We are stronger together. BBC News. 26 March 2008 [2014-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3. ^ 黛博拉·A.弗雷奥利. 聖女貞德與百年戰爭.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520-0324-6. 
  4. ^ 萨姆欣(2019年),第1页
  5. ^ 琼斯b(2019年),第540-541页
  6. ^ 6.0 6.1 6.2 萨姆欣(2019年),第146-147页
  7. ^ 琼斯(2016年),第449页
  8. ^ 本内特 & 霍利斯特(2007年),第383页
  9. ^ Touchard, Jean, Le gaullisme (1940-1969), Paris, Seuil, coll. Points Histoire.1978.
  10. ^ Ronald Tiersky; John Van Oudenaren. European Foreign Policies: Does Europe Still Matter?. Rowman & Littlefield. 2010: 167. ISBN 9780742557802. 
  11. ^ 法国扣一艘英国渔船 两国渔场准入危机升温. [202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12. ^ 捕鱼权危机升级 英国召见法国大使以示抗议并威胁对巴黎做出适当回应. [202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