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黑山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山人
Crnogorci
总人口
约500,000[1]
分布地区
 黑山 278,865[2]
 土耳其100,000[1]
 美国40,000 (2014)[1]
 塞尔维亚38,527 (2011)[1]
 阿根廷30,000 (2001)[1]
 德国30,000[1]
 卢森堡12,000 (2001)[1]
 波黑10,071 (1991)[3]
 智利7,000 (2015)[4]
 克罗地亚4,517 (2011)[5]
 加拿大2,970 (2011)[6]
 北马其顿2,686 (2002)[7]
 斯洛文尼亚2,667 (2002)[8]
 玻利维亚1,500-2,000(2017)
 澳大利亚1,171 (2006)[9]
 阿尔巴尼亚366 (2011)[10]
语言
黑山语塞尔维亚语
宗教信仰
主要是东正教
也有信奉天主教伊斯兰教

黑山人台湾蒙特内哥罗人),是东南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一带,使用黑山语,属斯拉夫语族。信奉东正教。黑山人传统上会以血缘关系界定政治权力。二战后,黑山人从原先的传统农牧业尝试转型工业,近代则以观光业为发展重点。 总人口约50万人,超过一半住在黑山。许多黑山人在黑山外生活,主要是在塞尔维亚,依然保持黑山人民俗,家庭关系和宗族联系。


民族分布与语言

[编辑]
黑山人民族分布图

民族分布

[编辑]

黑山人黑山语Crnogorci / Црногорци发音:[tsr̩nǒɡoːrtsi][tsr̩noɡǒːrtsi])为一国族,是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其主要分布在黑山。主要移民分布在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土耳其美国阿根廷德国卢森堡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

语言

[编辑]

黑山人使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中的什托方言,属斯拉夫语族。 什托方言发音的特征为: 清龈颚擦音浊龈颚擦音浊齿龈塞擦音。 黑山宪法颁订“黑山语”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自从独立运动开始,要将黑山语塞尔维亚语中独立出来的声音便开始浮现。独立派政府并没有特别去支持或反对这项行动,学校为了解决这种局面,便将课程名称从“塞尔维亚语课”改成“国语课”,但此一行动,却造成亲塞尔维亚派的强烈抨击。在2011年所作的人口普查中,有42.88% 的黑山人认为自己使用的是塞尔维亚语,36.97%则说自己使用黑山语

地理环境

[编辑]
Montenegrins in Montenegro according to the 1991 census
Ethnic structure of Montenegro by municipalities 2011.
布德瓦
境内原始森林

黑山境内主要是山脉、丘陵,只有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平原,其中西北部的科托尔湾为欧洲位置最靠南的峡湾,该峡湾东岸有古城科托,现已列为世界遗产。 位于中北部的博博托夫库克峰为境内第一高峰,海拔2522米,附近的塔拉河有高达1300米的峡谷,该地亦已列为世界遗产。

历史沿革

[编辑]

中世纪

[编辑]

斯拉夫人6、7世纪期间在巴尔干地区定居。根据《帝国行政论》的记述,当地存在3个斯拉夫政体: Duklja于南半部,Travinia于西部,和塞尔维亚于北部。11世纪Duklja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最初由Vojislavljević王朝统御,后来被并入尼曼雅王朝。 原先被称为Duklja的地区后来被称为泽塔(Zeta)。在1276和1309间,塞尔维亚女王,塞尔维亚国王Uroš一世的遗孀统治泽塔(Zeta),她在那里建立和重建一些寺院,最知名的如圣徒谢尔盖和巴克斯修道院。威尼斯人所称的Montenegro意思是“黑色的山”,这个称呼的纪录可追溯至1296年。 在14世纪末,南部黑山(Zeta)先后受控于Balšić家族和Crnojević家族,至15世纪,泽塔(Zeta)已常被称为Crna Gora。1496年,奥斯曼帝国征服泽塔(Zeta) [11]

近代

[编辑]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大部分巴尔干地区(波士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时,黑山人维持他们的独立性。到了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则逐渐从一个神权国家演变成一个独立而世俗的国家, 18世纪和19世纪黑山由彼得罗维奇-涅戈什王朝统治,并先后与俄罗斯和在奥斯曼帝国占领下的塞尔维亚建立紧密联系。 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黑山为世界第26个独立国家。黑山参与了1911-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11]

南斯拉夫时代

[编辑]

1918年11月26日,在波德戈里察的议会一个有争议的决定,黑山无条件地加入塞尔维亚,并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之后更名为南斯拉夫黑山王国的兼并直到1922年7月13日举行的巴黎会议才获得国际的承认。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南斯拉夫共产党反对南斯拉夫的君主制和统一政策,并支持黑山的自主权,且获得黑山相当大的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黑山人加入南斯拉夫游击队,虽然加入南斯拉夫祖国军的人数也相当显著。二战期间意大利占据黑山(1941年)并将科托尔并入意大利王国。意大利曾计划扶植黑山为一个附庸国。1943年9月意大利战败后,纳粹德国取而代之。 战争中率领游击队的共产党在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的新政权,提倡有别于其他南斯拉夫民族的黑山国族认同,1948年黑山的90%人口登记是黑山人,1991年下降至62%。随着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在80年代后期的高涨,黑山人的认同大幅下降,在2003年下降为43.16%。详细的趋势概述参阅黑山的人口史英语Demographic history of Montenegro

90年代共产政权瓦解后,由总理久卡诺维奇和总统布拉托维奇执政的社会主义民主党(DPS)反对黑山认同运动。

波黑战争克罗地亚战争(1991- 1995年),黑山警察及武装部队参与塞尔维亚军队对杜布罗夫尼克波士尼亚的攻击。 [11]

寻求独立时代

[编辑]

1997年社会主义民主党(DPS)发生内讧,久卡诺维奇派系击败布拉托维奇。DPS逐步接纳独立主张。

1999年秋天,在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后,久卡诺维奇要求重新检讨南斯拉夫的联邦架构,纳入黑山参与国防及外交的角色。2000年10月5日南斯拉夫总统米洛塞维奇被推翻后,久卡诺维奇首度支持独立,并成功赢得在2006年5月21日举行的独立公投[11]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二分旁系亲属称谓 左栏第二张

亲属与家庭继嗣

[编辑]

区分来自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黑山人的亲属和社会团体是比血统更大的存在。 氏族(bratstvo)和部落(pleme)都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群体。部落(pleme)是由几个连续氏族(bratstvo)组成的。这些较大的群体及遍黑山并在政治和经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在经济上,他们确立劳动安排。在政治上,他们形成以政治与军事联盟为基础。在继嗣方面,黑山人是父系社会,他们非常强调男性后代的延续 亲属称谓。黑山人亲属称谓的与塞尔维亚人相似,皆为二分旁系行亲属称谓。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血缘上的亲属术语是比姻亲更具体。 [12]

婚姻

[编辑]

传统上,黑山人的婚姻几乎总是由父母包办。家庭的声誉,而不是爱,是在选择新娘的首要因素。结婚前若是处女则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在一些地区展示血洗婚礼表以及新娘的贞操证据是常见的作法。婚姻是建立家庭之间友谊的方法,且为保持或改善家庭在社会上地位的重要途径。不像附近的波士尼亚,或捕捉新娘的做法,这在黑山族很罕见。当它确实发生了,通常是双方家庭同意了而安排的。虽然离过婚的人可以在教堂内再婚,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建立婚姻法世俗的改革之前,离婚的实际发生率十分的低。离婚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育或未能承担男性子代,这两者总是看作是妻子的错。妇女不能在前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离婚。婚后居住通常是从夫居。在农村地区中阶级结构相对未分化,但与南斯拉夫其他地方一样,黑山人的城市精英具有内部和外部的政治权力。 [13]

政治组织与地方控制

[编辑]

自1945年以来,黑山低于中央一级行政区划的区域已重新组织了好几次,但是,村等地方议会对地方事务的重要。村理事会成员的当地选举产生,负责在地方一级联邦共和国政府政策的行使;他们也决定在地方事务的政策。传统上,血缘关系的债券氏族明示或部族背景是重要的界定政治权力。 在地方社会控制上,传统上,荣誉,耻辱和责任一直是定义适当行为的重要的概念。从历史上看,死刑是常见的一些攻势,不管在主要和次要现代标准。在当今时代,联邦法院系统试图篡夺许多过往亲属群体和氏族部落法院所赋予的权力,但借由暴力的非正式和解仍然普遍。 另外,黑山历史上充满了冲突,不论是对内或对外。1850到1918年之间,黑山参与七年战争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黑山曾担任战争的叛乱避难所和临时区域。亲属群体之间的争斗是地方性的,甚至今天在一些地区仍在继续。 [14]

产业与生活

[编辑]

产业

[编辑]

在长久的历史中,黑山一直以来从事农业生产,在无法耕种处则选择放牧。主要农产品包括黑麦和大麦,以及其他谷类作物。在沿海地区,也种植橄榄,无花果和葡萄。另一方面,绵羊,山羊和牛为基础的季节性放牧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虽然二战后的现代化产生了一些新的工业体系,黑山工业和农业仍然未发展成熟,贫穷人口比例亦落后南斯拉夫。在后二战时期的南斯拉夫各共和国中,黑山仍在工业劳动力比例中排名最后。近期则以观光业为发展重心。 [15]

贸易与分工

[编辑]

一般情况下,对外贸易在历史中其重要性微乎其微。黑山人与亚得里亚海区域的贸易连结十分微弱,原因是数世纪以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冲突而所造成的隔离。传统上,黑山人的性别角色分工明确,男女皆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女性在地位上较为低落。 [15]

土地所有权

[编辑]

当代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模式是由南斯拉夫的法律管辖。然而,根据十九世纪后期报告,土地所有权真正的决定在于放牧与农耕的权利。而耕地拥有权及其继承沿袭了传统的塞尔维亚模式,放牧权责归属较大的氏族和部落社区。 [15]

信仰与习俗

[编辑]

宗教信仰

[编辑]

传统上,黑山人信仰是东正教和前基督教的综合体。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正教,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天主教和穆斯林少数民族。神(BOG)、圣以利亚(saint elijah)、以及与每个氏族相关联的守护神是常见的超自然人物。其它超自然生物,如吸血鬼,幽灵和自然神灵经常在民间史诗和故事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人口普查,黑山人宗教分布如下: 正教会:246733人 伊斯兰教逊尼派:12758人 罗马天主教:5667人 无神论:5,867人 [16]

宗教从业者

[编辑]

除了东正教教士,在历史上有许多当地的主教,但世俗的神父常常忽视书面教义和传统。 [17]

宗教庆典

[编辑]

宗教日历包括所有正常的基督教节日,复活节是最重要的宗教节日。那些与出生和死亡特别有关的仪式,如生命周期仪式,是黑山人最关注的事情之一。然而,另外两个仪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建立与神父间关系的仪式。第二个是光荣,又称家族的守护神的盛宴。如今,光荣庆典(slava)已经失去了之前促进亲属间团结与加强亲属边界的能力。 [17]

道德信仰

[编辑]

黑山人的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人性与勇敢”。这是几百年来黑山人战斗历史的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人表现出诚信,尊严,谦逊,自我牺牲的美德的正义事业,尊重为别人着想,与无私与勇敢一起,则成为一令人尊的人。在战斗时刻,这样的价值观导致了黑山战斗到死,因为被抓获被认为是最大的耻辱。此行为准则仍然是非常根深蒂固,或大或小的程度,在每一个黑山的道德信仰体系,这是至关重要的,它必须牢记,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17]

葬礼

[编辑]

在黑山文化中必要的习俗。你是要是胆敢错过别人的婚礼,对方将会把这件事永远记住。 [17]

艺术与文学

[编辑]

乐曲

[编辑]

黑山人的的乐器是马鬃木制仪器搭配马鬃弓。该乐器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口头史诗的歌声伴奏提供。这个传统是在这个意义上,虽然曲调使用十音节线,但每场演出都是一个独特的创作全口。文本没有记忆。常见的故事主题包括与土耳其人的战斗,与神仙邂逅,文化英雄的功勋,并沿袭祖先的叙述。[18]

黑山人传统服饰

文学

[编辑]

黑山的第一个文学作品几千年的历史,而第一黑山本书是五百年前的印刷。第一台国有印刷机,位于采蒂涅在1494年,第一本南部斯拉夫书印同一年(Oktoih)。许多中世纪手稿,从13世纪,被关在黑山寺院。 黑山沿海在很大程度上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卢多维科帕斯夸利,乔瓦尼·博纳德(Boliris),是那些世纪的主要代表。 在传统的民间口头史诗中,彼得二世·彼得罗维奇-涅戈什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他的史诗《山区花环》,用黑山白话撰写,提出了黑山文化的中心点,其重要性甚至圣经许多超越。

现况

[编辑]

在20世纪90年代末政治分歧导致了黑山人/塞尔维亚民族问题重新浮出水面。关于黑山人独立问题,在2006年投票通过了全民公决,人口大约分成黑山人(东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波什尼亚克族,克罗地亚族和一侧阿尔巴尼亚和塞族人。 黑山共和国的各类名人在黑山公投支持独立,承认黑山公民宣称自己为黑山民族的权利。独立支持者包括现任总理久卡诺维奇和黑山人议会议长。 许多黑山人在黑山外生活,主要是在塞尔维亚,依然保持黑山人民俗,家庭关系和宗族联系。他们通过这些标准仍然是黑山人,但在普查中他们声称自己基本上是塞尔维亚人。有些已经上升到较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立场。[1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Širom svijeta pola miliona Crnogorac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adio i Televizija Crne Gore[2016年5月6日]
  2. ^ Census of Population, Households and Dwellings in Montenegro 2011 (PDF). July 12, 2011 [13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24). 
  3. ^ [Official results from the book: Ethnic composition of Bosnia-Herzegovina population, by municipalities and settlements, 1991. census, Zavod za statistiku Bosne i Hercegovine - Bilten no.234, Sarajevo 1991.〔2016年5月6日]
  4. ^ Stojović: U Čileu živi 7000 potomaka Crnogoraca.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9日). 
  5. ^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6年5月6日. [2016年3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7日). 
  6. ^ 2011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tables. [18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7. ^ Official Results of Macedonia census 2002, State Staticistal Office of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11-13.2016年5月6日
  8. ^ Statistini urad RS - Popis 2002. [18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1). 
  9. ^ 20680-Ancestry (full classification list) by Sex - Australia (Microsoft Excel download). 2006 Censu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0).  Total responses: 25,451,383 for total count of persons: 19,855,288.
  10. ^ Census 2011 Data: Resident population by ethnic and cultural affiliation.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of Republic of Albania. [5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11. ^ 11.0 11.1 11.2 11.3 Serb Land of Montenegro: History of Montenegro as it is.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21日). 
  12. ^ Montenegrins - Kinship.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 
  13. ^ Montenegrins - Marriage and Family.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 
  14. ^ Montenegrins - Sociopolitical Organization.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 
  15. ^ 15.0 15.1 15.2 Montenegrins - Economy.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 
  16. ^ Census of Population, Households and Dwellings in Montenegro 2011 (PDF). Monstat: 14, 15. [July 12,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24).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hart, the categories 'Islam' and 'Muslims' were merged; 'Buddhist' (.02) and Other Religions were merged; 'Atheist' (1.24) and 'Agnostic' (.07) were merged; and 'Adventist' (.14), 'Christians' (.24), 'Jehovah Witness' (.02), and 'Protestants' (.02) were merged under 'Other Christian'.
  17. ^ 17.0 17.1 17.2 17.3 Montenegrins - Religion and Expressive Culture.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7日). 
  18. ^ Montenegrins - Religion and Expressive Culture. [2016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7日). 
  19. ^ blic online. [2016年5月6日]. [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