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誊抄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誊抄体撰写的《古兰经·开端章

誊抄体[1]盘曲体(阿拉伯语:نسخ‎,拉丁转译:nasḫ),音译为纳斯赫体,是一种伊斯兰书法字体。相比早期的库法体,誊抄体在横竖转接处没有笔锋,因此书写较为顺畅,多用来誊抄文字故而得名,也因此之后取代了库法体的地位。目前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阿拉伯文字体[2]

特点

[编辑]

誊抄体的笔法多曲线,较为柔美而灵动自然。字母两端几乎均匀分布在中轴线上下,转角处饱满,从而使得字体清晰[3]。学习伊斯兰书法,需先学好誊抄体才可进阶修行。因书写方便,除用于抄写伊斯兰教经典中的《古兰经》、圣训等之外,也多抄写诗歌等[4]。誊抄体在伊斯兰书法中的地位,相当于中文书法中的小楷

历史

[编辑]
誊抄体撰写的太斯米

誊抄体由叙利亚人创造[5],具体诞生时间不明。据说最早使用誊抄体抄写《古兰经》的是书法家伊本·穆格莱,他是阿拔斯王朝的大臣。他最先将圆角和曲线引入了原始棱角分明的库法体,而哈里发砍断了他的右手,他仍用左手写出美妙的字体[6]:168

誊抄体起初只是流行于民间,在清真寺等正式场合比较少见。但由于其独特的柔美特征则吸引着广大的穆斯林倭马亚王朝时期开始发展,公元10世纪时,书法家伊本·阿里·巴瓦布对字体作出了改良,使字体更为优雅[7]。与此同时,因《古兰经》被广泛传抄,这种民间的字体也得以大肆传播。随着早期库法体的发展趋于花纹化,誊抄体也开始被正统所逐渐接受。直至11世纪,誊抄体则彻底取代了库法体的专用经文字体地位,并占据阿拉伯文书法主流直至今日[6]:164。15世纪时,书法家赛·哈姆杜拉则再次对字体作出了改良[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誊”,拼音Téng,音同“腾”
  2. ^ 2.0 2.1 三一体与誊抄体 Thuluth and naskh scripts. 古兰经书法 CalligraphyQalam. [2010年7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7日) (英语). 
  3. ^ 誊抄体书法 NASKH CALLIGRAPHY. Arabic Culture Web site. [2010年7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8日) (英语). 
  4. ^ 阿拉伯书法中的誊抄体 Naskh font in Arabic Calligraphy. Madrasah Ummul Hasanaat. [2010年7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6日) (英语). 
  5. ^ 纳斯赫体. 伊斯兰人文学术. 2007年3月24日 [2010年7月15日]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链接]
  6. ^ 6.0 6.1 郭西萌. 伊斯兰艺术.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12. 
  7. ^ 誊抄体 Neskh Script. KAKAYI - Calligraphy. [2010年7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2月2日) (英语).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