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邵逸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尊敬的
Sir Run Run Shaw
邵逸夫爵士

大紫荆勋贤
邵逸夫在1955年
仁楞
逸夫
出生邵仁楞
农历丁未年十月十四日
(1907-11-19)1907年11月19日
 大清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朱家桥老邵村
逝世2014年1月7日(2014岁—01—07)(106岁)[1][2]
 香港西贡区清水湾清水湾大厦
国籍 大清(1907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33年)
英国 英国及其殖民地公民(1933年-1941年、1945年-1982年)
 大日本帝国(1941年-1945年)
英国属土(1983年-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1997年-2014年)
语言国语吴语粤语英语
职业新加坡及香港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 创办人 之一
香港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创办人 之一
电影监制、导演及制片人
电视制作人
活跃时期1925年-2012年 (新加坡)
1957年-2012年 (香港)
信仰佛教[3]
配偶黄美珍
1931年结婚—1987年丧偶)

方逸华
1997年结婚—2014年结束
儿女黄美珍所生:
长子 邵维铭(1932年-)
长女 邵素雯(1934年-)
次女 邵素云(1935年-)
次子 邵维锺(1939年-)
父母邵行银(1866年-1920年)
黄顺香(1871年-1939年)
亲属长兄邵醉翁(1896年-1975年)
二哥邵邨人(1898年-1973年)
三哥邵仁枚(1901年-1985年)
奖项大紫荆勋章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经历

邵逸夫爵士大紫荆勋贤CBE(英语:Sir Run Run Shaw ,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邵雍第三十三世孙,字辈。仁楞以字行[4]:62逸夫,中国民国初年和战后香港电影电视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

邵逸夫出生于上海,上世纪二十年代远赴新加坡,协助在当地的三哥仁枚电影发行工作,于1957年移居香港后,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拍摄过逾千部邵氏之华语电影,另外,他亦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为无线电视)创办人之一,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本地收视领先地位。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他生前曾一直在致力于慈善事业,历年捐助社会公益、尤其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中国大陆,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而邵逸夫晚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在教育和科研有杰出贡献的人物。

2014年1月7日上午6时55分,邵逸夫在生前曾居住寓所清水湾大厦家中安详辞世,据称享寿106岁[5]

早年经历

[编辑]

邵逸夫据称1907年11月19日(农历丁未年十月十四日)出生于大清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今宁波市镇海区庄市朱家桥邵家村)一个富商家庭。[6]

20岁(1927年)的邵逸夫

邵氏世代以商为业。其父邵行银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行银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1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闿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行银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到香港后尊称“六叔”、又被称为“老六”。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在美国人开办的“上海青年会英文中学”念书时,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已经加入长兄邵仁杰(1896年-1975年)在1925年上海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助兄长开拓外埠发行。毕业后他放弃升学,全身投入电影制作。早年曾做过摄影师,通晓电影技术[4]:62。闻名遐迩的影视公司邵氏兄弟前身──邵氏公司于1925年在新加坡成立,专注制作马来影片,而马来西亚的国宝级演员比·南利则是该公司最知名的演员[7]。在18岁时,他已经成为摄影师。天一影片在创业首两年发展迅速,但是所拍影片多粗制滥造、含有封建迷信色彩,被部分媒体批评。明星电影公司于是组成“六合影业公司”,群起杯葛“天一”,“凡签约六合影片的院线均不得放映天一公司影片”,1927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便推出流动放映车。

从1928年开始,邵家三兄弟不断收购星马的戏院和游乐场,组成属于自己的院线和发行网络,十年间开设了110间电影院、9间游乐场和剧场[8]。在1931年,邵逸夫赴美购买有声电影设备,并学习当地的技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即1932年),因为局势不稳,“天一影业”决定迁往香港发展。

于1938年天一影业正式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东南亚,香港、南洋地区相继沦陷,邵氏各兄弟的电影事业大受打击。战后,二哥邵邨人(1898年-1973年9月18日)回港重建业务,同时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1901年-1985年3月2日)的新加坡电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轨道。1954年,联合日本大映董事长永田雅一创立“东南亚电影制片人协会”,并设立“亚洲影展”评选奖项奖励亚洲杰出电影人和作品,但早期均是日本影片和邵氏公司作品垄断,也不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影片参赛。在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万元买下“父子公司”的清水湾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据其亲口告诉张彻,到香港来时,拥有汇丰银行无限额透支书[4]:62

投入电影事业

[编辑]

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随即向当年另一对手电懋挖角,成功招揽以林黛为首的多位影星过档邵氏。邵氏兄弟创业作是林黛主演的黄梅调电影——《貂蝉》,结果票房不俗,亦成为李翰祥导演的成名作。这套电影更在第五届亚洲影展上囊括五大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其后拍摄的黄梅调电影,例如《江山美人》等等。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在香港台湾两地屡创卖座纪录。

邵逸夫亦着力发掘新人,例如在1959年参与筹办香港小姐,在1962年,邵逸夫开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又提拔了张彻当制作主任。张彻是编剧,实得益于邵逸夫作师父,才全面认识电影导演工作[4]:62。而1966年邵氏胡金铨的《大醉侠》,其后拍摄的《独臂刀》、《天下第一拳》等都广受欢迎,在西方世界亦具深远的影响力,例如《标杀令》系列就参考了很多邵氏武打电影,向邵氏武打片致敬。[9]

邵逸夫(右)与电影制片人贾马鲁丁·马利克英语Djamaluddin Malik(左)合影于1955年

1971年,邵氏公司股票上市,制片量亦进入顶峰期,单一公司有如此年产量,而一向拍摄国语片的邵氏,在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纪录,就重振了粤语电影的地位。同时西方的性解放运动兴起,邵氏拍摄了不少艳情片,当中包括经典之作,例如《爱奴》、《金瓶双艳》等[10]。其实除了自制电影之外,邵逸夫亦有投资西方电影,其中1982年的黑色电影银翼杀手》最为经典[11]

到1970年代中后期起,邹文怀另立嘉禾电影,加上1980年代新艺城的兴起。邵逸夫遂决定转投新兴的电视行业。邵氏从此减产,租出或卖出院线,更将邵氏影城的地皮租予旗下无线电视。1987年邵氏正式停产,此前邵氏共推出逾1000部电影,亦最少获得三十个本地和国际电影奖项。停产之后,邵氏仍断断续续透过附属公司投资电影,例如《审死官》、《十万火急》,以及近期上映的《72家租客》等,但产量稀少。


转战至电视行业

[编辑]

回溯至1965年,当时从事电影事业的邵逸夫,亦加入当时的新兴行业 ~ 电视业 行列,时年 58岁 的邵逸夫,联同 55岁 的利孝和、35岁 的余经纬,以及英美投资基金等人以“香港电视集团”投得香港的免费电视牌照,无线电视于1967年11月19日(当天正是开台后为邵逸夫爵士的60岁大寿)在香港九龙塘广播道77号的总台正式启播,并由最大股东利孝和为主席,邵逸夫则出任常务董事。1980年,主席 利孝和 病逝后,英美资金又不愿派人入主无线,邵遂增持无线股权成为最大股权,同年出任无线电视(TVB)董事局行政主席兼委员会主席,担任无线的行政主席 31年,直至2011年 (104岁) 转任非执行主席,邵爵士其后于2012年(105岁)时正式退休,同年并获无线电视授予 荣誉主席 名衔。

2010年台湾智能手机宏达电公司董事长王雪红(已退任非执行董事)以个人名义与香港锦兴集团主席陈国强、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私募公司,联手买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手上的香港无线电视公司26%股权,邵氏则全面退出TVB经营[12]。邵逸夫主政期间,虽然竞争对手亚视(2016年4月1日电视牌照到期)屡次易手,但无线的领导地位仍然保持至今[8],无线亦成为市值超逾百亿港元的传媒企业。

晚年生活

[编辑]

邵逸夫曾担任华侨永亨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1973年-2001年3月29日)及上海商业银行董事(1980年8月13日-2001年9月29日)。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布斥1.8亿美元,重新在将军澳兴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于2009年全面启用,太太方逸华曾表示,启用之后邵氏会再拍摄电影[11]

而邵逸夫如何处理无线的股权,亦一向惹人关注。在邵逸夫售出“电视企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传媒指邵逸夫有意将无线卖盘。至2006年7月25日,邵逸夫抱恙入。三日后,无线大股东邵氏兄弟宣布,正洽售无线或邵氏的股权,引起社会回响 [13],媒体相继猜测无线可能易主,报道指不同投资者都有意收购。但邵逸夫康复后,邵氏于11月28日己宣布暂停洽售[14]。虽然,邵氏自此再未有表明售股意向,但里昂证券指无线电视已经成为私募基金的主要并购对象之一,更认为大股东邵逸夫步入百岁寿辰,市场对并购仍有憧憬。2007年5月30日,无线表示,邵逸夫考虑退任无线的行政主席,并将物色继任人选[15]

邵逸夫中年有练功夫,到晚年改练气功[4]:62。邵逸夫爵士也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16]。直到2009年12月31日(102岁)时方卸任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行政主席职务,由其妻方逸华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执行主席[17]。2010年11月19日,六叔邵逸夫出席无线43周年台庆。2012年1月1日卸任TVB非执行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职务,由TVB副行政主席梁乃鹏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则获颁授公司荣誉主席[18]

逝世

[编辑]

2014年1月7日上午6时55分,邵逸夫于嘉树路清水湾大厦家中在家人陪伴下自然死亡,据称终年106岁,其葬礼只供家人出席。而香港无线电视发表声明,表示虽然知道终会有这件事(六叔邵逸夫爵士离世),但不会因此减少公司的伤痛和失落,无线电视所有人员都会怀念邵逸夫,并向邵逸夫的夫人方逸华及家人,致以深切慰问。[19]邵逸夫的丧礼于2014年1月10日在香港殡仪馆举行,随后遗体被运往香港歌连臣角火葬场火化。邵逸夫逝世得到政府、演艺界和欧美各大媒体等多方哀悼。台湾报纸探讨邵长寿原因之一是,每晚都有家人炖半只鸡煲汤吃即养生,连吃20年,不是即食炸鸡。

社会公职及慈善活动

[编辑]
位于杭州邵逸夫医院

邵逸夫于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在2008年,邵逸夫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20]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医疗方面,在1972年成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赞助该会的工作。邵逸夫1998年卸任会长之后,仍然担任该会的副赞助人(主赞助人为香港政府)。另外,邵逸夫亦曾于1977年10月4日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

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持续捐资办学,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其中大陆高校首座逸夫楼于1986年诞生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陆的医疗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21]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中国大陆及新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94年捐赠300万英镑牛津大学,成立了中国研究所[22]

发生天灾的时候,邵逸夫亦会捐助部分受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币,予台湾南投集集大地震灾区;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3];2008年,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24]

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2年11月15日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9月7日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据新华社消息,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25]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人

[编辑]

邵逸夫的父亲邵行银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飘染、财务等多种生意。在1910年设立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邵逸夫还在上中学时,上海剧院“笑舞台”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惟把“笑舞台”“断当”,邵玉轩遂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邵家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并弃本名而改别号依次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四兄弟别号均为大哥所起。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邵氏兄弟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5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1902年-1987年)小姐,比邵逸夫年长5岁,二人于1931年在新加坡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1932年1月30日-)、次女邵素雯(1934年1月19日-)、三女邵素云(1935年7月14日-)及幼子邵维钟(1939年4月1日-)。[26]

邵逸夫与黄美珍相恋于1926年。1926年邵逸夫跟其三哥到新加坡打理电影业务,在当地的华英戏院门外邂逅黄美珍,并对她一见钟情。随后,邵逸夫经常找借口到戏院去结识黄美珍。黄美珍的男友当时是新加坡著名富豪余东璇(1877年7月23日-1941年5月11日),邵逸夫和黄美珍两人通过余东璇认识,但两人随即相爱,并有幸得到余东璇的谅解。1932年,黄美珍与邵逸夫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前男友余东璇还特意派人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黄美珍年长邵逸夫5岁,婚后一年(1932年),黄美珍诞下长子维铭,之后再生次女素雯、三女素云及幼子维锺,至今儿孙满堂,分别在美国及新加坡定居。这段婚姻持续了55年[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邵逸夫因为“拍摄反日电影”被日本宪兵关进监狱,打得皮开肉绽。“邵氏”影院也被催毁殆尽,没有邵逸夫在身边的日子里,黄美珍一边独力苦苦支撑邵氏家业,一边想办法托关系救出邵逸夫,可谓风雨同舟,相濡以沫。1958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之后,由1975年至1982年间,邵逸夫与妻子黄美珍一直负责公司的核数工作,其后黄美珍赴美定居,1987年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

1997年5月6日,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结婚。方逸华于1934年7月27日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黄美珍病逝后,尽管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在众人眼中是迟早的事,但邵逸夫面对记者的一次次追问都笑着以“没打算”为由搪塞[26]。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89岁,方逸华62岁。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26]

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26]

英文名的由来

[编辑]

邵逸夫英文名“Run Run”的由来亦有不同版本。坊间一直认为邵逸夫当年在南洋打拼,经常抱着菲林奔走于各大戏院,故取此名,有跑腿的意思[28][29];但有指这传闻只是周润发吹水玩笑,并不真确。[30] 根据黄霑的《数风云人物》引述邵逸夫的解释,他的英文名其实是利用其表字“仁楞”的上海话发音来拼成[31]

疑问与争议

[编辑]

出生月日的疑问

[编辑]

邵逸夫生日历来是各方争议话题,众说纷纭。邵逸夫身边工作人员、多年老友、各大报纸都有不同说法,甚至刊登专文“破解”邵逸夫真实生日日期[32]。邵逸夫出生年代确切无疑,为1907年,即大清光绪三十三年,而生日则应在10月、11月间,有多种说法和猜测,包括“10月4日”、“10月14日”、“11月19日”、“11月23日”等。

为避免争议和不准确讯息,一些大报媒体如BBC[33]、《金融时报[34]、《每日邮报[35]、《华尔街日报》,在发布邵逸夫讣告时并未如普通讣告般列出逝者具体生辰,而是只提及邵氏1907年出生,并侧重叙述邵氏传奇人生和影视功绩。美国《彭博新闻社》仅提及邵逸夫生于11月[36]

人物争议

[编辑]

1970年代,西方的性解放运动兴起,当时邵逸夫的邵氏电影也拍摄了不少艳情片,结果备受非议,甚至有文化工作者发表公开信,批评邵逸夫。然而时而至今,不少邵氏艳情片都被形容为经典之作,例如《爱奴》、《金瓶双艳》等[10]。而在邵氏电影最风光的年代,邵逸夫谢绝其合作伙伴邹文怀之“分红制”建议,让他错过了李小龙许冠文许冠杰兄弟等知名影星的合作机会[37]。其时,藉藉无名的李小龙曾向邵逸夫毛遂自荐,以1万美元每部电影的片酬开价,惜邵逸夫认为李小龙自大狂妄,大肆将片酬压低至2500美元一部,最终李小龙改投邵氏的竞争对手——邹文怀旗下的嘉禾电影,令邵氏错过香港电影史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超级影星。邵逸夫亦坦诚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在生意经营上,与其他对赚蚀锱铢必较的香港企业家别无差样[38]

在经营方面,邵逸夫被指事事亲力亲为,喜欢掌控一切[37]。邵逸夫被指责在打造无线电视的策略上,建立一家独大之地位,再利用博弈论惯性收视之优势,将亚洲电视等主要对手各种成功地方照跟或抄袭,以巩固其媒体王国的不败地位,垄断市场[39]

历年职务

[编辑]

无线电视主席时期(1965年至2011年)

[编辑]
  • 1965年-1979年:常务董事(总经理董事助理)
  • 1979年-2010年:董事局执行主席(荣誉主席)
  • 2010年-2011年:董事局非执行主席(董事)

职业

[编辑]

所获荣誉

[编辑]

慈善

[编辑]

勋章

[编辑]

影视

[编辑]

荣誉学位

[编辑]

其他

[编辑]

以他命名的事物

[编辑]

教学科研建筑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

图书馆

[编辑]
邵逸夫图书馆内部,香港九龙塘香港城市大学
  • 邵逸夫图书馆:为邵逸夫于1973年以校长董事会的身份捐款50万元港币给苏浙公学的图书馆。座落于香港城市大学杨建文学术楼3楼全层,该图书馆于1984年成立,并于1989年迁入九龙塘现址。1990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邵逸夫图书馆。
由邵逸夫基金会捐建的邵逸夫图书馆,福建农林大学

体育馆

[编辑]
  • 邵逸夫体育馆:暨南大学广州石牌校区的体育馆,也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公所在地。

戏剧舞台

[编辑]

科学奖项

[编辑]
  • 邵逸夫奖:是由邵逸夫爵士于2002年11月15日创立的全球性科学奖项。

小行星

[编辑]

大众文化

[编辑]

相关出版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VB主席邵逸夫在香港离世 享年107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太日报,2014年1月13日
  2. ^ 邵逸夫去世 享寿107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4年1月7日
  3. ^ 魏德东. 佛教绅士邵逸夫:用生命实践为中国富人正名. 凤凰网佛教.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4.3 4.4 张彻. 〈邵逸夫如何白手興家〉. 《明报月刊》2002年7月号. 
  5. ^ 影視傳奇落幕 邵逸夫家中離世 享年107歲. 明报. 2014-01-08 [201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繁体中文)
  6. ^ 港媒揭邵逸夫百岁生日之谜:与TVB台庆同日(图)-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7. ^ 【戏说喜剧/03】笑对生活的苦乐,林静苗用生命在演戏.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24-04-29 (中文). 
  8. ^ 8.0 8.1 梁文威、李绮雯、张韦弘、东周刊财经组. 邵逸夫百歲傳奇 100歲生活秘密. 《东周刊》 (东周刊出版有限公司). 2007-10-03. 
  9. ^ 小白. 《標殺令》可能是港產片. YesAsia 转载自《香港电影双周刊》. [2007-10-16]. [失效链接]
  10. ^ 10.0 10.1 王素. 細數邵氏風月女星. 国际线上 CRI Online. 2006-10-24 [200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0). 
  11. ^ 11.0 11.1 Who We are - Shaw Studios. 邵氏影城网页. [200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0) (英语). 
  12. ^ 非凡新闻; 詹宜轩. 王雪紅入股TVB 數位媒體新布局. 发行商. 2011-03-20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1) (中文). 
  13. ^ 来源:2006/07/2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来源:2006/11/2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来源:〔香港个股〕电视广播称邵逸夫考虑退任行政主席,并物色继任人选[失效链接] 路透社,30/5/2007,记者:陈韵姿
  16. ^ 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CE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网
  17. ^ 102岁邵逸夫正式“退位” 妻子方逸华接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2010-01-02
  18. ^ 104岁邵逸夫退休 梁乃鹏接棒[永久失效链接]大公网,2011-12-08
  19. ^ 無綫:邵逸夫今早在家人陪伴下離世. 香港电台. 2014-01-07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繁体中文)
  20. ^ 邵逸夫獲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200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5). 
  21. ^ 中華捐學第一人 神州遍佈逸夫樓. 《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有限公司). 2007-10-04: 娱乐 [200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22. ^ International Grant Making Foundations : Philanthropy and the Third Sector. 亚太平洋公益联盟. [200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1) (英语). 
  23. ^ 邵逸夫主要善舉及榮譽. 《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有限公司). 2007-10-04: 娱乐 [200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24. ^ 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向灾区教育捐款1亿港元. 2008-05-15 [200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0). 
  25. ^ 新华网. 邵逸夫逝世一周年 生前捐助慈善超100亿港元. 新华网.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26. ^ 26.0 26.1 26.2 26.3 邵逸夫90岁扶正六旬女友方逸华. 网易新闻.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中文(简体)). 
  27. ^ 25岁迎娶年长5岁发妻 九旬再婚娶方逸华,《香港苹果日报》,2014-01-08
  28. ^ 洋名Run Run喻意跑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阳报》,2014-01-08
  29. ^ 为何邵逸夫英文名是Run Run?正解与跑步无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苹果日报》,2014-01-07
  30. ^ 【时事脉搏】怀念邵逸夫--外号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信报财经新闻》,2014-01-07
  31. ^ 黄霑. 《數風雲人物(上)》. 香港: 博益出版集团. 2005. ISBN 962-17-8888-9. 
  32. ^ 港媒刊文破解邵逸夫百岁生日之谜. 中国新闻网(北京) (新华网). 2007-10-09: 传媒人物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33. ^ Hong Kong kung fu film pioneer Run Run Shaw dies. 英国BBC. 2014-01-07: News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34. ^ By Paul J Davies in Hong Kong. Run Run Shaw, filmmaker, 1907-2014. 英国金融时报. 2014-01-07: Obituaries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英语). 
  35. ^ By Sam Webb. Pioneering kung fu movie producer who made Blade Runner and inspired Quentin Tarantino dies aged 106. 英国每日邮报. 2014-01-07: News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英语). 
  36. ^ By Lulu Yilun Chen and Simon Lee. Run Run Shaw, Father of Hong Kong’s Movie Industry, Dies. 美国彭博新闻社. 2014-01-07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37. ^ 37.0 37.1 港影視巨人 邵逸夫仙逝. 《工商时报》. 2014-01-08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38. ^ 邵逸夫:華人電影史的百年傳奇. 新华网. 2014-01-07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39. ^ 陆振球. 邵逸夫的「不犯錯」策略. 《明报》. 2014-01-07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40. ^ State Intelligence - Central Chancery of the Orders of Knightho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 47500, The London Gazette, London, Tuesday, 28th March 1978, p.3787
  41. ^ 一九九八年授勳名單 (新闻稿).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1998年7月1日 [2020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繁体中文). 
  42. ^ 万宝龙百年历史里程碑(组图)(2). 新浪伊人风采. 2006-02-08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4). 
  43. ^ 奥斯卡致敬环节 缅怀邵逸夫等已逝电影人. 21CN娱乐. 2014-03-03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9). 
  44. ^ 邵逸夫小燕飞逝世 金像奖大会致敬. 新浪娱乐. 2014-04-14 [201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4). 
  45. ^ 新华网评: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邵逸夫先生. 新华网. 2014-01-08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46. ^ 城大舉行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開幕典禮. [2019-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47. ^ 詹幼鹏. 邵逸夫全传.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19777/. 2009-1 [2023-07-11]. ISBN 978-7-201-0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8. ^ 祝春亭. 邵逸夫传. 湖北人民出版社 https://books.google.com.my/books/about/%E9%82%B5%E9%80%B8%E5%A4%AB%E4%BC%A0.html?id=4-09nQAACAAJ. 2008 [2023-07-11]. ISBN 978-7-216-0516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中文).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另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