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邵逸夫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邵逸夫奖
Shaw Prize
A gold circular medal with a depiction of an elderly man with glasses wearing a jacket buttoned to the neck; the English words "The Shaw Prize" and Chinese characters "邵逸夫奖" engraved on it
授予对象天文学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科学有贡献的科学家
国家/地区 香港
主办单位邵逸夫奖基金会
首次颁发2004
官方网站www.shawprize.org

邵逸夫奖(英语:The Shaw Prize)由香港影视制作人邵逸夫爵士于2002年11月15日创立,以表彰在科学学术研究上取得“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成果的科学家。邵逸夫奖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学奖项,很多人称之为“东方诺贝尔奖[1][2][3][4]

奖项

[编辑]

首届的颁奖礼在2004年9月7日在香港举行。邵逸夫奖基金会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表扬他们近期在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及应用上获得的突破成果[5][1],并设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学奖共三个奖项。评选的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及精神文明[5]。它是个国际性奖项,形式与诺贝尔奖相似,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作管理。

2006 邵逸夫奖(天文学)得奖者
左起: 普密特、利斯、施米兹

提名与评选过程

[编辑]

邵逸夫天文学奖、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于每年九月接受提名及展开评审,结果在翌年夏季宣布及在秋季举行颁奖典礼。各奖项均由邵逸夫奖基金会辖下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5]。邵逸夫奖各得奖者将得到一百二十万美元奖金[5][6]、一张证书及一面奖牌。奖牌正面刻有邵逸夫先生的肖像,以及邵逸夫奖的中英文名称;背面除了刻有得奖年份外,还刻有战国思想家荀子的格言“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指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7]

直至2024年为止,合共有64个奖项分别颁授给110名学者。在第九届邵逸夫奖颁奖典礼(2012年)中,越南裔美国天文学家刘丽杏成为首位获得奖项的女性。首届(2004年)天文学奖得奖者为加拿大籍的詹姆斯·皮布尔斯教授,以表彰其对宇宙学的贡献。生命科学及医学奖则设有二奖,一奖一半平均授予史丹利·诺文·科恩教授及赫伯特·布瓦耶教授,一奖另一半授予简悦威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基因工程的贡献;二奖则授予英国籍的理查·多尔爵士,以表彰其在癌症流行病学的贡献。至于数学科学奖,则颁授给美籍华裔的陈省身教授,以振彰其开辟微分几何之贡献。

另一方面,2011年的诺贝尔奖得奖者朱尔·A·奥夫曼布鲁斯·博伊特勒索尔·珀尔马特教授、亚当·里斯教授及布莱恩·施密特教授与2012年的诺贝尔奖得奖者罗伯特·尼科威教授及山中伸弥教授都已经在得奖前获颁授邵逸夫奖。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从第一届起由邵逸夫爵士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主礼人,而典礼司仪为郑裕玲陈志云。第7届起司仪组合改为郑裕玲高世章

历届得奖者

[编辑]

颁奖礼

[编辑]
届份 举行日期 举行地点 主礼/颁奖嘉宾 大会司仪 监制 编审
第1届 2004年9月7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邵逸夫 爵士(奖项创办人)
郑裕玲陈志云
第2届 2005年9月2日 许仕仁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
邵逸夫 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3届 2006年9月12日 曾荫权 爵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邵逸夫 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4届 2007年9月11日 唐英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
邵逸夫 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5届 2008年9月9日 曾荫权 爵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邵逸夫 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6届 2009年10月7日
第7届 2010年9月28日 曾荫权 爵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郑裕玲高世章 何小慧 邓炜鹏
第8届 2011年9月28日 曾荫权 爵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邵逸夫 爵士(奖项创办人)
何小慧 黄翠华
第9届 2012年9月17日 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何小慧 黄翠华
第10届 2013年9月23日 何小慧 邓炜鹏
第11届 2014年9月24日 何小慧 邓炜鹏
第12届 2015年9月24日 何小慧 邓炜鹏
第13届 2016年9月27日 何小慧、黄中濠 冯伟涛
第14届 2017年9月26日 林郑月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何小慧 冯伟涛
第15届 2018年9月26日 何小慧 冯伟涛
第16届 2019年9月25日 何小慧 冯伟涛
第17届 2020年5月20日 鉴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于世界各地持续以及旅游及公众集会限制,颁奖典礼以网上直播形式举行 高世章
第18届 2021年10月28日
第19届 2022年9月29日
第20届 2023年11月12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李家超(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8] 陈芷菁高世章
第21届 2024年11月12日

电视特辑和其他活动

[编辑]
邵逸夫奖
The Shaw Prize
类型新闻资讯/特备节目
制作国家/地区 香港
每集长度25分钟
主题曲Noble Family Saga
作曲Mark Thomas
制作
制作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新闻及资讯部公共事务科
播出信息
首播频道无线电视
图像制式1080i 16:9
声音制式单声道
播出国家/地区 香港
播出日期2008年8月—
外部链接
官方网站

香港无线电视新闻及资讯部每年都会制作《邵逸夫奖》新闻特辑,专访每届的得奖者,阐述其生平以及学术成就。而每年“邵逸夫颁奖典礼”都会作电视转播。

另外,每届得奖者都会在香港各间大学举行讲座,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学术理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英文)Jackson Laboratory scientist wins Shaw Prize, "Nobel of the East". The Jackson Laboratory. 2009年6月16日 [2009年10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5日). 
  2. ^ (英文)Berkeley Lab’s Saul Perlmutter Wins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2006年6月21日 [2009年11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5日). 
  3. ^ (英文)$1 million ‘Nobel of the East’ awarded to Sir Michael Berridge, Emeritus Fellow at the Babraham Institute. Babraham Institute. 2005年7月18日 [2009年11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5日). 
  4. ^ (英文)Solana Beach: Astronomy researcher gets $1 million Shaw Prize. North County Times. 2009年6月17日 [2009年11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月17日). 
  5. ^ 5.0 5.1 5.2 5.3 概覽. 邵逸夫奖官方网页 shawprize.org. [2010年1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1日). 
  6. ^ (英文)Rules of Procedures (PDF). 邵逸夫奖官方网页 shawprize.org. [2010年12月10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月9日). 
  7. ^ (英文)獎牌. 邵逸夫奖官方网页 shawprize.org. [2010年1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7日). 
  8. ^ 2023年度“邵逸夫奖”在香港颁奖-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_梳理天下新闻. 2023-11-13 [202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