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陈永华 (明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永华
大明资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
台南永华宫所供奉的陈永华参军神像
姓名陈永华
复甫
出生1634年
大明福建龙溪石美(今龙海市角美镇石美村)
逝世1680年
明郑承天府
谥号文正
坟墓台南市柳营区果毅后陈永华将军墓
亲属
父亲陈鼎
元配洪淑贞
元配之父洪旭
陈梦纬
陈梦球
陈梦□
陈氏(夫郑克𡒉
引进淋卤晒盐法
创立臺湾孔子庙
创立天地会

陈永华(1634年—1680年),复甫文正福建泉州府同安县[1][2]台湾明郑时期政治及军事人物。英国商馆记载称其为“本院”(英语:Punhee台湾话Pún-īⁿ)。

1656年(南明昭宗永历十年),陈永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深得赏识,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谋士,于明郑理政贡献良多,有“郑氏诸葛”之称。民间传说中,陈永华为清代秘密组织天地会(洪门)开山祖师陈近南。

生平

[编辑]

陈永华为明末举人、同安县教谕陈鼎之子。1648年,清军入闽攻陷同安县,陈鼎自缢殉国。陈永华渡海厦门,投奔郑氏。郑成功聘他为世子郑经教师[3],除此之外他并未接受郑成功授与的官位。[4]

1662年六月,郑成功逝世,台湾黄昭拥立郑成功之弟郑袭代理延平王招讨大将军。陈永华、冯锡范等拥立郑经,郑经就带着陈永华一同进攻台湾,击败黄昭的军队,结束这场内斗。郑经继位延平王,并且任命陈永华为咨议参军

郑经于1663年回到厦门,发现郑泰之前和黄昭有私下联系,对他产生疑心,想要逮捕郑泰。陈永华向郑经献策[5],要郑经假装前往台湾,刻总制官印给郑泰,宣称把金门厦门的防务交给他[6]。郑泰收下印章,前来厦门答谢,郑经就将他禁锢

1664年,郑经在金门、厦门被清荷联军击败,退往铜山岛。这时人心不稳,降清的人很多,就连郑经身边也有人力劝降清。但陈永华和洪旭劝说郑经[7],投降的人很多都是奴仆、商人之类,谎报是郑氏政权的官员而得到清朝优厚的赏赐,但若是郑氏政权的官员投降,万一投降后得到的待遇不理想,那可是会被当作笑话看待[7]。于是郑经放弃投降的念头,退往台湾,并且将国政都交给陈永华处理。

1674年,郑经响应吴三桂耿精忠发动的起事而渡海西征,命陈永华总制东宁,负责后勤作业。

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及经归后,颇事偷息,而冯锡范刘国轩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请解兵。经不听,既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

——连横台湾通史

冯锡范同郑经回台,见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谋,轩教锡范解除兵权以许之。范许其策善。一日,会永华于公所,范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当即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永华信以为实,归来即上启乞休,经不允;华再加力陈,经意未决。范乘间启曰:‘复甫勤劳数载,形色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为是。’经依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轩启辞者再,经命至三,轩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华方悟为范所卖,悔无及也,心大悒怏。

——江日昇《台湾外记

1680年6月,郑经退返台湾,陈永华被当权者冯锡范刘国轩排挤,后为冯锡范所骗,使其辞去总制与勇卫,退居龙湖岩(今台南市六甲区赤山龙湖岩)。1680年7月逝世,后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市柳营区果毅里)。后来清朝把他的骸骨迁葬回泉州,但遗留一小部分在原处。

史载

[编辑]

连横台湾通史》提到:“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永华闻父丧,即弃儒生业,究心天下事。时成功延揽天下士,接见后,与谈时事,终日不倦。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

日本人川崎繁树野上矫介合著的《台湾史》中,称陈永华“有经世之才,长于时务。郑经经营的台湾政策,泰半出于陈永华的方寸之间”。

连横《台湾通史》称陈永华“开物成务,体仁长人;仿其行事,比之于诸葛武侯”。另外,连横又评:“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及经归后,颇事偷息,而冯锡范、刘国轩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请解兵。经不听,既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

使台录》载:“伪郑陈永华临危前数日,有人持柬借宅,永华盛筵以待,称为池大人。池呼陈为角宿大人,揖让酬对,如大宾。永华亡,土人以为神,故并祀焉。”显示陈永华被视为角宿星君转世,死后即受本地民众的崇信。

有人认为他辅佐郑氏父子的功业有如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而称陈永华为“东宁卧龙”、“郑氏诸葛”

经济

[编辑]

为解决军队粮食不足的问题,陈永华鼓励明郑将领进行军屯,以为最重要的农作物。甘蔗也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将甘蔗提炼出砂糖,再作为商品贩卖给日本英国

此外,当时台湾民众,只会用煎熬海水来制造食盐,因此盐的品质很差。陈永华为了改良制程而引进淋卤晒盐法[8][9],流程大概如下:先在盐田附近挖水沟,使海水淋到沙土上形成盐土,再将从盐土提炼出的盐卤,拿去结晶池经过日晒得到一颗颗的盐粒,提升盐的品质。

还有,因为清帝国实施迁界令,造成台湾物价的上涨,尤其以布料最严重。陈永华建议郑经贿清之海防将领,进行走私,货物得以流入台湾,稳定了物价[10]

教育

[编辑]

为了推广儒家思想,在陈永华的建议下,1666年台湾第一座孔子庙建于卓仔埔,即今日台南孔子庙,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学学堂,人称全台首学[11]。另外在地方上设立学校,只要年满八就要入学[11]。陈永华还制定科举办法,在天兴州万年州,每三年有二次州试,合格后再通过府试院试,就可进入太学就读,以培养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此外为推动汉化,陈永华对于入学的原住民,特别免除他们的徭役[11]

治安

[编辑]

陈永华引进保甲制度,来维持地方秩序。以十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人民无论迁徙、职业、婚姻、出生、过世都要透过保甲向地方官员报备[12]。在治安考量下,陈永华还禁止赌博[12]

文物古迹

[编辑]
陈永华墓
“梦蝶园记”碑

陈永华将军墓

[编辑]

陈永华夫妇原合葬于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市柳营区果毅后)。郑氏政权灭亡后,清帝国把两人的遗骸迁葬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后溪镇下店乡(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原来的墓碑就此荒废,直到日治时期的1929年(昭和四年)被一位日本人发现,墓碑上刻:“皇明赠资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谥文正陈公暨配夫人淑贞洪氏墓”[13],由此墓碑保存下来,并重立于原墓地;民国42年列为二级古迹,民国60年重修为衣冠冢,民国74年11月因其仅是衣冠冢而解除古迹身份,民国98年5月台南县政府公告其为历史建筑[14]

陈永华将军古墓,创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陈永华复甫,福建同安县人,明诸生,深通孙吴兵法,复穷孔孟之书,父鼎以孝廉官同安教谕,明末死节,延平郡王郑成功赏识陈氏才华,聘为参军,使辅世子郑经,永历十六年五月,郑成功积劳病逝,子经嗣位,授咨议参军,草拟规章,规划制度,百政俱举,嗣擢总制,留守东宁,时经率军转战漳诏,永华在后训兵抚民,爱惜士类,儒术佐政,地方又安,称世子文臣第一,永历三十四年七月陈永华卒,与夫人洪氏合葬天兴州赤山堡(即今果毅后)。民国十八年,于原野荒草榛间,发现墓碑,乃移置原墓地,重建保存之,墓碑文为“皇明赠资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谥文正陈公暨夫人淑贞洪氏墓”。民国四十二年,省政府指定为台湾省史迹。民国六十年本府拨款由陈氏宗亲会重修民国六十五年五月由本府收管理。
— 台南县政府制,中华民国六十五年六月, 陈永华将军古墓沿革

永华宫

[编辑]

现在位于台南市孔庙附近的台南永华宫[15],原本为祭祀广泽尊王的庙宇。另有民间神祇哪吒三太子木像,今安座于台南慈圣宫[16],与另一观音大士木像皆为陈永华于永历十八年从泉州南安所迎来。清治时期广泽尊王庙信徒打算重建庙宇,于1750年重整完成后,为了纪念陈永华的政绩,就将庙名改为永华宫,并且配祀陈永华的神像[17]

梦蝶园记碑

[编辑]

梦蝶园是陈永华好友李茂春退隐后所住的园子,该园为陈永华所题名,此外陈永华还为此园作〈梦蝶园记〉,刻成碑文后送给李茂春[18]。该碑今存于台南法华寺

永华路

[编辑]

台湾台南市有一宽阔笔直的永华路,为纪念陈永华而命名。现时台南市政府台南市议会的办公大楼,均位于永华路,故此市政府大楼亦称为永华市政大楼,而市议会位于原台南市区的议事厅称为永华议事厅。

永华里

[编辑]

位于台南最西北端的北门区有个永华里,现在是非常著名的观夕景点“井仔脚瓦盘盐田”,其为陈永华创建的“井仔脚瓦盘盐田”。1665年陈永华改采“晒沙淋卤法”,在台南濑口修筑沙埕与坵盘,以沙漏(石屚)取得卤水后,送往铺有陶片的坵盘曝晒结晶成盐,当时称为“坵盘”的结晶池就是后人所称的瓦盘盐田。当时经营台湾的政策,举凡规章制度、训兵、抚民、垦殖、建孔庙、引进改良晒盐技术等,大多是陈永华策划主导,也蓬勃发展了台湾的民生经济。

传说人物“陈近南”

[编辑]

民间传说中,郑成功反清复明,开创天地会,后传予其参军陈永华[19],化名陈近南,各地联络人,皆用“陈近南”之名发布命令,诸多传闻流传于文学创作,如金庸《鹿鼎记[20]

家族

[编辑]

父亲

妻子

  • 洪淑贞,昵称端舍。陈永华公务繁忙,书信以及公文的撰写、批示,很多都是她代笔。

子女

侄子

  • 陈绳武,主管兵部,和冯锡范同为郑经亲信。

注释

[编辑]
  1. ^ 裨海纪游·伪郑逸事·陈参军传》:“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
  2. ^ 赤崁楼主. 東寧宰輔PUNHEE中文原名考. 《台南文化》. 1960年. 
  3. ^ 夏琳,《海纪缉要》,台北: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汉籍电子文献,页64
  4. ^ 《海纪缉要》记载郑经即位后才任命陈永华当参军;《从征实录》也没有记载陈永华担任郑成功的参军,甚至连陈永华的名字都没提到。因此对于称陈永华活跃于郑成功时代的观点似乎有误。
  5. ^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汉籍电子文献,页42
  6. ^ 江日昇,《台湾外记》,台北: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汉籍电子文献,页224。不过《海上见闻录》说是“居守户官”的印章
  7. ^ 7.0 7.1 市村赞次郎,《郑氏关系文书》,台北: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汉籍电子文献,页18
  8. ^ 台南县政府文化局. 鹽田進化_陳永華淋滷曬鹽法. 台南县政府. [201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2) (中文(台湾)). 台湾晒盐历史的开端起于陈永华将军的淋卤晒盐法,淋卤晒盐法故名思意便是透过将海水不断的淋在沙土上,再透过“入溜”反复浇海水与踩踏盐沙土,将浓度高的海水过滤提炼出来。 
  9. ^ 盐田工作-淋卤晒盐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3-09.
  10. ^ 《台湾外记》,页238-239
  11. ^ 11.0 11.1 11.2 戴宝村,《台湾政治史》,台北:五南图书,页57
  12. ^ 12.0 12.1 《台湾政治史》,页50
  13. ^ 陈永华墓碑被发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30.
  14. ^ 陳永華墓原址及墓碑.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15. ^ 台南市中西區公所-宗教之旅. [200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16. ^ 教授牵线》观音、太子爷 失散百年再相会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9-01.
  17. ^ 陳永華護駕 開鋒官令旗超大.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1). 
  18. ^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123页. ISBN 978-986-6782-47-3. 
  19. ^ 帮派转型成功 洪门子弟祭始祖陈近南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9-01.
  20. ^ 庄吉发,〈郑成功与天地会创立传说〉,页11
  21. ^ 黄典权. 〈陳永華史事研究〉. 《成大历史学报》. 1974, (第一期): 页71~1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