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驱除罪恶的正义与复仇之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驱除罪恶的正义与复仇之神〉
艺术家皮埃尔·保罗·普吕东
年份1808年
媒介油画
尺寸2.44 m × 2.94 m(8英尺0英寸 × 9英尺8英寸)
收藏地法国巴黎卢浮宫

驱除罪恶的正义与复仇之神(法语:La Justice et la Vengeance Poursuivant le Crime)是法国画家皮埃尔·保罗·普吕东Pierre-Paul Prud'hon)的作品,网络翻译多为《“正义”与神圣的“复仇”追逐“罪恶”》此作品是塞纳河省长尼古拉斯·弗罗科特Nicolas Frochot)委托作者为巴黎高等法院刑事法庭所画,绘画完成后在同年展出于官方沙龙展上,其后即悬挂在高等法院刑事法庭大厅,保留到拿破仑帝国灭亡之后才被换下[1]。画作完成于1808年,尺寸长244公分,宽294公分,材质为油彩画布,目前被收藏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中[2]


时代背景

[编辑]

皮埃尔·保罗·普吕东因为这幅作品奠定了其历史画画家的地位,并且得到了拿破仑的嘉奖[1]。而绘画这幅作品时正处于拿破仑帝国时期,这时的法国学院艺术风潮依然由新古典主义主导,在他的绘画生涯中,他与贾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都是约瑟夫-玛丽·维恩Joseph-Marie Vien)的弟子[3]

在作画前期受到了维恩之影响,并且在大卫与潮流的推动下,其作品一开始充满了浓厚的新古典主义意味,也创作了不少新古典主义之巨作如约瑟菲奴皇后像(Portrait of the Empress Josephine)等等。然而到了1785年左右,皮埃尔·保罗·普吕东到罗马进行学术研究时,发现并且深深的被阿那克里翁(Anacreon)抒情诗词中炙热的爱情及饮酒的愉悦感所吸引,并且浪漫主义也在18世纪末逐渐传入法国影响着当时的文学以及艺术领域,作者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将浪漫主义的元素渐渐融入其作品中[3]

画作内容

[编辑]

这幅画作中展现了一个以罪犯、受害者及正义复仇相互关系的一个结构。在图中可以看到犯罪者掠夺了躺卧在岩石上受害者的钱财后,将其杀害并且回头想要确认其生命迹象的画面,而正义及复仇女神紧追在后要给予罪犯应有的惩罚。

首先在犯罪者的形象上,与圣经人类第一次犯罪及罗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是具有关联性的。人类第一次犯罪指的是该隐与亚伯的故事,而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则是与其为巩固皇位残忍杀害至亲有关。该隐卡拉卡拉的共同点即在于他们都是为了利益及欲望,冷血的将受害者杀死。这与画中犯罪者形象相符合[2],并且犯罪者的面容、发型以及其特征都是按照卡拉卡拉皇帝作为样本,受害者则是参照了米歇尔·考克斯Michiel Coxie)的亚伯之死The Death of Abel)来描绘受害者死去时的形态。

再来,在图中的右上方涅墨西斯(Nemesis)女神象征着复仇,并且在画中她也具有刚正不阿将正义体现出来的寓意。涅墨西斯女神手持火把,不仅照亮前方的路,也与头上穿透云层的月光相呼应的照射在犯罪者身上,光线虽不是那么充足,但依稀可以看清犯罪者凶恶的表情[2]

最后,泰美斯(Themis)女神位于涅墨西斯女神的后方,其手持鳞片所制成的剑,目的是为了审判犯罪者罪行的真伪。手举火把的女神代表复仇及正义,手持鳞片剑的则代表公平公正,紧追在犯罪者身后给予他应有的审判及惩罚。两位女神皆来自于神话故事[2]

作者透过不同的角色赋予画中人物不同的定位,目的是想要带出罪犯在犯罪后是无法逃避责任的,刚正不阿的正义以及公平公正的审判终究会紧随而来的核心价值,展现国家法律的崇高并且起到警惕世人的作[1]

画作构图的转变

[编辑]

从这两份草稿中可以看到普吕东原先的创作想法和最终作品的构图方式是具有一个转换过程的。这边以收藏在尚蒂伊城堡内的孔蒂博物馆(The Musée Condé)和收藏在卢浮宫的草稿版本来进行对比。孔蒂博物馆草稿绘制时间较早,而卢浮宫版本绘制的时间较晚,所以最终作品的构图方式更趋向于卢浮宫版本的草稿[4]

两幅草稿会针对作者构图手法、受害者性别及整体视觉的差别做重点说明。在作者构图手法上,孔蒂博物馆及卢浮宫版本两者的风景描绘上的深浅是不同的,前者笔触深邃且更具体,在天空、云朵、人物身后的草丛山脉上可以明显看到线条及阴影的明暗,而后者的背景则是在光影上提升了明亮度,淡化了背景的描绘,所以从普吕东早期的草稿可以发现其注重背景描绘的程度相对后期来的更高。

各主角构图的差异上,孔蒂博物馆草稿的受害者身材较为丰韵,可以判定为女性,并且其躺卧的姿势腹部角度更为突出,而卢浮宫版本受害者躺倒的姿势更为平坦,身材也较为修长,缺少了女性婀娜的曲线,不仅较接近男性且受害者曲线的改变也加深了其死气沈沈的感觉。并且孔蒂博物馆草稿的犯罪者比例相对卢浮宫版本更大,而两位女神则相对较小。最明显的差异则是犯罪者在孔蒂博物馆草稿中呈现蹲姿,卢浮宫版本则调整了犯罪者角度呈现逃跑的姿态,这一些人物曲线的调整、姿态的改变以及比例的大小都是构成了前期画中更有动感的元素,而在作者构图改变后,后期的画作体现则更为平稳。


评价

[编辑]

此幅作品被当年组织官方沙龙展的策展人——西兰·拉维西耶尔(Sylain Laveissiere)认为是介于贾克-路易·大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及西奥多·杰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梅杜萨之筏》之间最重要的作品[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Helen Weston. Prud'hon at the Louvre. Pari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Nov, 1986,. No. 1004 (Vol. 128,): 848. 
  2. ^ 2.0 2.1 2.2 2.3 PRUD'HON Pierre Paul. JUSTICE AND DIVINE VENGEANCE PURSUING CRIME. 1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潘襎. 《新古典與浪漫主義美術》. 台北: 艺术家. 2001: 21–22. ISBN 9577957005. 
  4. ^ Helen Weston. Prud'hon: Justice and Vengeance.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Jun., 1975,. No. 867 (Vol. 117): pp. 35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