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陈培甲
本草稿尚未提交审核
提交前,请先查阅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下常见错误。 要让草稿被接受,需要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我们强烈不鼓励您创建与您自己、您所在的组织、其对手或其产品相关的条目。如果您仍要这么做,请申报利益冲突。 注意:若您提交之后,本模板出现在页面最下方,表示您已成功提交。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本草稿由GiantRover CCS(贡献·日志)于4天前最后编辑。 |
陈培甲 秀才 | |
---|---|
字 | 贤登 |
出生 | 1854(咸丰四年) |
逝世 | 1909(明治四十二年)3月 |
陈培甲(1854年—1909年3月),字贤登,马兴人(今彰化县秀水乡),彰化县秀才,曾任马芝堡长、马兴区长、台中县参事。
家世
[编辑]马兴陈家开台祖陈武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与其三弟陈举渡海来台,先是做佣工、在彰化贩卖槟榔,后来经商致富,家号“陈益源”。道光元年(1821),陈武长子陈荣华开始入垦马兴,后来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建造马兴陈宅。陈家后代将马兴作为根据地,继续在四周村落收购土地。据资料显示,日治初期陈家几乎拥有马兴庄全部的土地,并包括马鸣山、安东、埔姜仑、曾厝厝、下仑等原马兴区六庄。[1]
生平
[编辑]陈培甲于光绪六年(1880)成为彰化县秀才,在台湾清治时期经办保甲局事务。清朝割让台湾后,日军入台,陈培甲帮忙进行招抚。[2]之后为了能够保全家业,陈培甲出任马芝堡长,并在马芝堡设置保良局,担任局长,之后又兼任马兴区长,一直到过世为止。[1]保良局内所需纸张、伙食,以及办事、炊事人员等的费用,每月约需百圆,但皆由他出资,持续数年。[2]在陈培甲的兄长过世时,因为地方居民感念陈培甲对治安的贡献,该局辖下百余庄的民众筹集二千余圆以偿还局费,但陈家皆悉数奉还。[3]明治三十年(1897),陈培甲因修建道路、救济地方等善行,而被授予绅章。不久后,他与林绍堂、吴鸾旗等人被任为台中县参事。[4]
陈培甲也对公益事业有所贡献。文教方面,在设立鹿港公学校雅兴分校(今彰化县秀水乡马兴国民小学)时,设校经费总共八百七十五圆又六十钱,陈培甲捐赠一百七十六圆,还为此被总督府赠与木杯作为表扬。[5]明治三十六年(1903),雅兴公学校正式成立,但后来因学生人数不足,而迁往埔姜仑,陈培甲为此筹资五千余圆。[6]其他捐赠如“彰化公学校基本财产”的九十五石栗。[7]信仰方面,台中市庆安宫曾于明治三十年(1897)由塭寮庄柯有用倡议重建,并由陈培甲献地。[8]赈灾方面,于光绪初年北斗溪有严重水灾,一直到日治时期未解决。明治三十一年(1898),北斗辨务署长与其他受灾区辨务署长,邀请陈培甲商议东螺溪岸堤防的修缮事宜,预估每一万圆的工程费就有八千圆由民众出资,二千圆由政府出资。[9]隔年一月,因为稻作欠收而造成数百位贫民饥饿,于是陈培甲煮饭赈济。[10]建设方面,明治三十六年,彰化厅直辖摊捐“义勇舰队义捐金”共一万二千九百余圆,陈培甲、杨吉臣、吴汝祥人各捐一千圆。[11]隔年,陈培甲以陈益源为名义将土地赠予政府,作为兴建铁道的用地。[12]除上述之外,陈培甲也开设演剧练习所,并进行多次公演。[13]
评价
[编辑]《台湾列绅传》记载他为人温恭和平,顺从他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生活上极力节俭。他工作态度尽忠职守, 名声广播,且急公好义。[14]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陈正宪. 〈廈門官都陳氏家族渡臺發展初探——以馬興、房裏陳家為例〉. 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3: 19.
- ^ 2.0 2.1 〈明治三十一年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甲种永久保存进退追加第一卷官规官职〉(1897-11-28),《台湾总督府档案.总督府公文类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00000332005。
- ^ 〈生荣死哀〉,《台湾日日新报》,1900年12月6日,第4版。
- ^ 〈明治三十年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甲种永久保存第六卷官规官职〉(1897-03-31),《 台湾总督府档案.总督府公文类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00000126011。
- ^ 〈明治37年12月台湾总督府报第1649期〉(1904-12-08),《台湾总督府(官)报》,国史馆台湾文献馆,0071011649a003。
- ^ 〈员林短札 学校落成〉,《台湾日日新报》,1908年6月2日,第4版。
- ^ 〈中南彚报 乐助捐金〉,《台湾日日新报》,1903年3月25日,第3版。
- ^ 台中县政府,〈台中县志(续修)住民志〉,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系统(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6_103_000070),最後檢索日期:2024 年 5 月 22 日。
- ^ 〈明治三十一年至明治三十二年元台中县公文类纂永久保存第六十四卷土木〉(1898-01-01),《台湾总督府档案.旧县公文类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00009359001。
- ^ 〈煮饭赈济〉,《台湾日日新报》,1899年1月5日,第5版。
- ^ 〈义勇舰队义捐金〉,《台湾日日新报》,1905年8月13日,第4版。
- ^ 〈明治三十七年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永久保存第四十九卷土地家屋〉(1904-11-08),《 台湾总督府档案.总督府公文类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00000976035。
- ^ 〈敎习新调投书〉,《台湾日日新报》,1899年11月17日,第4版。
- ^ 鹰取田一郎. 《 臺灣列紳傳》. 日治台湾: 台湾总督府. 1916: 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