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不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不言代指的是話語中沒有被清楚地表明出來的部分,或是這些未被講明白的部分所刻意隱瞞或暗示的成分。其可能是威逼脅迫的結果,或者是出於對思想的斟酌體悟,抑或是面對難言之物的困惑不解。[1]

語言學

[編輯]

社會語言學指出,日常交流中,沒有用語言挑明的部分與說出的話一樣重要。[2]我們在說話時,往往希望聽者可以自覺地不斷代入說話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規範[3]

英國教育社會學家巴塞爾·伯恩斯坦英語Basil Bernstein發現,言辭的封閉型代碼英語restricted code比起其精緻型符碼英語elaborated code會包含更多含糊不清的成分。[4]

民族學

[編輯]

民族學民族學方法論不言(unsaid)不言而喻(axiomatic)之間建立聯繫。 哈羅德·加芬克爾以及愛米爾·涂爾幹都強調:在任何情形下,甚至在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中,協議各方依賴於90%的無言假定,而這些無言的假定形成了交往活動這座冰山可見的一角,即言論和行為等。[5]

愛德華·霍爾稱許多跨文化交流障礙英語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由對無言沉默而又彼此不同文化差異,這些不言的差異使得交流者不自覺地就把自身的行為看作理所當然。[6]

精神分析學

[編輯]

路思·伊瑞葛來強調了精神分析中,要聆聽言論的「不言之意」,[7]而這些不言之意可能幫助了解患者的無意識幻想 (心理學)[8]

其他精神分析學家也強調了患者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9]有時非言語交際比起言語交際更加重要。[10]而正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箴言所說的:[11]

舉例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obyn Brandenberg, Powerful Pedagogy (2008) p. 104
  2. ^ R. Wardhaugh,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2011) p. 310
  3. ^ J. P. Gee/M. Handforth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2013) Ch 10
  4. ^ R. Mesthrie, 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2009) p. 353
  5. ^ A. Giddens, Positivism and Sociology (1974) p. 72
  6. ^ 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 (1990) p. vii-viii
  7. ^ S. Todd ed., Learning Desire (2013) p. 249
  8. ^ M. Edelson, Language and Interpretation in Psychoanalysis (1984) p. 2
  9. ^ Eric Berne, 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 (1974) p. 314-7
  10. ^ Fritz Perls, Gestalt Therapy Verbatim (1970) p. 57-8
  11. ^ Quoted in M. Argyle ed., Social Encounters (1973) p. 133
  12. ^ 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 (1990) p. 33
  13. ^ David Lodge英語David Lodge (author), Small World (1985) p. 265

拓展閱讀

[編輯]
  • S. L. Olnick. Meanings beyond Wor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oanalysis. 1982, 9 (4): 461–7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