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嚴肅的骨頭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嚴肅的骨頭
類型冒險
平台Microsoft Windows
開發商Blendo Games
發行商Blendo Games
設計師布蘭登·鍾
音樂哈維爾·庫加特
引擎id Tech 2
模式單人
發行日
  • 全球:2008年8月28日

嚴肅的骨頭(英語:Gravity Bone,是2008年的免費冒險遊戲,由Blendo Games開發並發行。布蘭登·鍾id Software在《雷神之鎚II》首創的Id Tech 2引擎略加修改後用於該遊戲,許多配樂是由過世多年的哈維爾·庫加特演奏,源自王家衛導演的電影。設計師在前後一年開發周期里設計出四個版本,與發行版相比,初版包含更多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典型元素。接下來的版本改朝不同方向發展,玩法更偏向間諜遊戲風格。2008年8月,《嚴肅的骨頭》針對Microsoft Windows平台發布。

《嚴肅的骨頭》獲得電子遊戲新聞界好評。IGN網站的查爾斯·奧涅特認為遊戲時間雖短,但驚奇連連,體驗愉悅,還有文章把《嚴肅的骨頭》與《絕地要塞2》、《傳送門》相提並論。遊戲獲得讚譽的方面包括情節凝聚力、遊戲氛圍,以及在極短時間內引起玩家興趣又不致感到倉促或內容殘缺的能力。《嚴肅的骨頭》獲2008年遊戲隧道特別獎最佳藝術遊戲獎。2012年,遊戲續作《三十航班之戀》面世。

遊戲玩法

[編輯]
《嚴肅的骨頭》的遊戲介面沒有抬頭顯示功能,而是通過與各種對象及環境交互獲得目標和指引。

《嚴肅的骨頭》屬第一人稱視角冒險電子遊戲,時長約二十分鐘,背景設在名為新艾利斯(Nuevos Aires)的虛構城市。遊戲共兩,玩家需操縱未透露姓名的間諜完成多個任務。[1]玩家操縱的間諜在第二關後半部追逐某不明身份女子,最終被對方殺害結束遊戲。這樣的設計是有意為之,目的是讓玩家對情節演變一無所知。[2]

玩家執行任務期間需要同各種對象及環境互動,換取目標和指引。第一關的教程系統屬隱藏內容,可以演示包括對象交互及活動在內的常規遊戲元素。玩家需將受污染的飲品送給未指定的非玩家角色來完成第一關。第二關的基本遊戲格局與第一關相同,[3]玩家需要達成一系列平台遊戲風格的動作及目標[4]

開發

[編輯]
布蘭登·鍾(圖)用一年時間開發出多個遊戲版本

《嚴肅的骨頭》由Blendo Games發行,布蘭登·鍾(Brendon Chung)獨力開發,他是Pandemic Studios關卡設計師,曾參與《全能戰士》(Full Spectrum Warrior)和《魔戒:征服》(Lord of the Rings: Conquest)等遊戲研發。《嚴肅的骨頭》開發周期約為一年,鍾共設計出四個版本。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款遊戲的初使設計和構想同最終成品截然不同。[5]與發行版本相比,初版《嚴肅的骨頭》根據《雷神之鎚II》系列地圖「Citizen Abel」(意為「公民阿貝樂」)設計,包含更多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典型元素。據鍾介紹,玩家在第一版就是拿著槍到處跑,「四處開槍,還有東西爆炸」。接下來的版本改朝不同方向發展,玩家變成「時刻不忘入侵」的黑客[5]

第三版更偏向間諜遊戲風格,取消初版中大部分第一人稱射擊元素,玩家「試圖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悄悄消滅敵人」。鍾還多次修改遊戲來達成構想,「它(遊戲)一直在變啊變啊變,直到變得更以情節為主導時止。」[5]據設計師透露,他覺得《嚴肅的骨頭》不應該做成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所以不斷加入非傳統元素[5]。鍾還稱,他始終覺得「英雄永遠不會開槍,所以身上總帶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如電鑽、罐裝壓縮氟利昂螺絲刀等,我覺得這樣既有趣又好玩」[5]

設計師將id Software在《雷神之鎚II》首創的Id Tech 2圖形引擎修改後用於遊戲開發[5]。據鐘錶示,雖然他已經接觸過更新,更「強大而靈活」的遊戲引擎,但他還是選擇已在開源平台發布的老引擎,這樣就可以免費重新發布[5]。《嚴肅的骨頭》簡報中的語音是用文字轉語音合成,配樂包含哈維爾·庫加特(Xavier Cugat)的三首歌曲,分別是《瑪麗亞·埃琳娜》(Maria Elena)、《巴西》(Brazil)和《背信棄義》(Perfidia)。其中《瑪麗亞·埃琳娜》和《背信棄義》曾在王家衛執導的1990年電影《阿飛正傳》中採用。鍾對此表示,他很喜歡王家衛的電影,所以選擇其中的音樂:「他拍的電影非常好看,我一直都希望能在電子遊戲中使用同樣的音樂。」[5]他還稱,王家衛的電影對遊戲開發影響很大[5]

反響

[編輯]

IGN網站的查爾斯·奧涅特(Charles Onyett)認為《嚴肅的骨頭》「既有英雄主義色彩,又有反派立場」,玩家可以任選其一[3]。他對遊戲各方面都很滿意,稱讚《嚴肅的骨頭》把視覺表現力、配樂和特效凝聚起來,結合幾乎無法理解的情節,創造出獨特的力量氛圍[3]。在奧涅特看來,遊戲「體驗愉悅,短暫的時間內始終驚奇連連」[3]。安東尼·伯奇(Anthony Burch)在Destructoid網站同樣給予遊戲好評,稱讚其「風格如此統一,一直都既酷又怪而且極富想像力,這他媽根本沒法兒讓人不喜歡——哪怕遊戲結束時你突然懵了完全搞不清狀態也一樣」[2]。他對遊戲的技術和設計也很滿意,對遊戲選擇的風格和「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光效果深感佩服。伯奇表示,玩這款遊戲令人賞心悅目,「僅憑氛圍和風格就能讓你一直走到終點,只覺得結束得太快。」[2]

獨立遊戲源網站的德里克·余(Derek Yu)把《嚴肅的骨頭》和《傳送門》相提並論,認為設計者「在圖形設計領域表現出無可挑剔的天賦」。在他看來,現代第一人稱射手遊戲玩家經常不得不面對如同真人娃娃的可怕角色,相比之下,本遊戲中那些方腦殼的角色絕對更討喜。[1]余還進一步指出,遊戲雖然只有兩關,但已經包含足夠的色彩和勇氣,足以衝擊2008年末的遊戲業界[1]。優雅極客網站對《嚴肅的骨頭》及續作《三十航班之戀》都感到滿意,兩作評分都有八分(最高十分),稱「兩款遊戲樂趣都在於留心尋找所有細微的環境線索,然後用你的想像力把它們連接起來」[6]。文中還稱,與圖形和技術創新相比,兩款遊戲都更注重情節元素,並稱讚兩者的「真正強項是在極短時間內講故事的能力」[6]

柯克·漢米頓(Kirk Hamilton)在Kotaku網站發文,聲稱有電腦的用戶就應該玩一玩《嚴肅的骨頭》,還表示本作在他近來玩過的電腦遊戲中可謂非常酷[7]Rock, Paper, Shotgun網站刊登基隆·吉倫(Kieron Gillen)的評論文章,稱《嚴肅的骨頭》將《刺客任務》、《無人永生》和《絕地要塞2》的遊戲智慧融合起來,是他在《粘粘世界》後玩過最機智的遊戲。他對遊戲各方面都很滿意,稱讚這款「獨立藝術遊戲的主要作用就是讓你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樂趣」。[8]此外,《嚴肅的骨頭》還獲得2008年遊戲隧道特別獎最佳藝術遊戲獎[9]

續作

[編輯]

2012年7月,《嚴肅的骨頭》續作《三十航班之戀》面世,獎勵在Kickstarter發布播客的用戶[10][11],起初只向Kickstarter支持者發行,後在Steam遊戲平台銷售,消費者可以一同獲得《嚴肅的骨頭》[12][13]。《三十航班之戀》與前作的情節沒有直接聯繫,講述主要角色在搶劫期間遇到另外兩個人物,然後情節朝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與前作一樣,續作也得到評論界好評,雖然情節非常簡短,而且不是按直線發展,但對電子遊戲而言十分新穎。[14]

影響

[編輯]

《嚴肅的骨頭》原始碼GNU通用公共許可證授權發布,遊戲愛好者將其移植到其他平台,如LinuxOpenPandora掌上平台[1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Yu, Derek. Gravity Bone. The Indie Games Source. 2009-01-02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2. ^ 2.0 2.1 2.2 Burch, Anthony. Indie Nation #45: Gravity Bone. Destructoid. ModernMethod. 2009-01-04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2). 
  3. ^ 3.0 3.1 3.2 3.3 Onyett, Charles. Gravity Bone Impressions. IGN. News Corporation. 2009-01-28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4. ^ Armstrong, Gary. Gravity Bone. Game and Player. 2009-02-02 [201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4).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Chick, Tom. The man behind the strange wonderful world of Gravity Bone. FidGit. Sci Fi. 2009-01-01 [2012-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3). 
  6. ^ 6.0 6.1 Gravity Bone and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Hyper-Accelerated Story Telling. The Refined Geek. 2012-08-24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7. ^ Hamilton, Kirk. Take 15 Minutes To Play This Awesome Free PC Game. Kotaku. Allure Media. 2012-08-23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8. ^ Gillen, Kieron. We Are Spies, We Will Thrill You: Gravity Bone. Rock, Paper, Shotgun. 2009-01-06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0). 
  9. ^ Scarpelli, Michael. 2008 Special Awards. Game Tunnel. 2008-12-28 [2012-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7). 
  10. ^ Hinkle, David. Idle Thumbs Kickstarter includes exclusive game, neat artwork. Joystiq. 2012-02-20 [201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0). 
  11. ^ Hamilton, Kirk. Indie Darling Gravity Bone Gets a Sequel. Kotaku. Allure Media. 2012-02-28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2). 
  12. ^ Idle Thumbs Progresscast #16. Kickstarter. 2012-07-13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13. ^ Sarkar, Samit.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now available, includes Gravity Bone. Polygon. Vox Media. 2012-08-21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14. ^ A.M., Petey. The Why of Indie Games: Thirty Flights of Loving and Gravity Bone. Indie Game Magazine. Newton Publishing Limited. 2012-10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5). 
  15. ^ gravitybone-pandora. github.com.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