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上海市黃浦區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920-1921年 |
編號 | 1-10 |
認定時間 | 1961年 |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漁陽里6號,是一座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築。該建築建於1910年代,原為戴季陶的居所,後為楊明齋和維經斯基所租。該處此後成為培養青年黨團幹部的「外國語學社」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所在地。1921年,外國語學社解散,同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搬離該處,此房屋重新成為民居。1957年,漁陽里6號被恢復為機關舊址陳設,並於1959年和1961年先後成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霞飛路[a]漁陽里[b]於1915年8月下旬申請建造,具體修建完成時間不詳,大致時間範圍為1916年至1918年[3]。1920年春天,戴季陶搬離了霞飛路漁陽里6號的寓所,同年這處寓所被維經斯基和楊明齋租下來,並在這裡籌辦「中俄通訊社」[c]。當年8月22日,俞秀松、袁振英、葉天底、金家鳳等8位人在這處寓所內發起創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任書記[4]。9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這裡開辦以培養青年黨團幹部為目的的「外國語學社」,負責人為楊明齋,俞秀松任秘書,由楊明齋任校長兼俄語教師,俞秀松任秘書管理行政事務,維經斯基夫人庫茲涅佐娃為俄語教師,李達為日語教師,李漢俊為法語教師,袁振英為英語教師[3]。後又聘王元齡任俄語教師。當時的學生有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王一飛、汪壽華、蕭勁光、柯慶施、許之禎等50餘人。1920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d],1921年初,漁陽里6號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的機關所在地[4][6]。此後青年團的活動引起了法租界當局的注意,法租界巡捕房也於當年4月29日搜查了該處寓所,這次搜查並未逮捕任何人,但拿走了部分宣傳資料。同年春天,先後有大批骨幹前往蘇俄留學,5月,青年團暫時停止活動,當年8月「外國語學社」解散,學生們被迫各謀出路[7]。不久之後,楊明齋等人退租了漁陽里6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局遷址至大沽路356號-357號[e][5]。漁陽里6號在此後也變回了普通民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上海市委宣傳部首次提出將漁陽里6號恢復外國語學社時的面貌布置。1956年,上海市委下達批示,將漁陽里5號、6號和7號中的居民動遷出來,並面向全社會徵集能還原1920年至1921年時漁陽里6號原貌的資料或照片[7]。1957年12月,機關舊址修繕工程竣工,其內根據當時的學生許之禎的回憶重新布置,基本恢復至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活動時期的原狀[8]。修復後的機關舊址由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保護管理並對內開放,參觀需要預約。之後的開放期斷斷續續[4][9]。1959年5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3],1961年3月4日,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
結構
[編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是一幢二樓二底磚木結構的石庫門裡弄住宅建築,該建築坐北朝南。樓上朝東的亭子間原為俞秀松的臥室,朝西的亭子間原為楊明齋臥室兼中俄通訊社辦公室,客堂樓原為團中央辦公室,樓下客堂原為外國語學社教室,教室後為廚房和餐廳[3][4]。
保護
[編輯]文化大革命時期,機關舊址完全關閉。1988年10月31日,機關舊址再次維修完成[8]。1989年5月4日,機關舊址正式向社會開放,並劃歸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統一管理[9]。1990年,機關舊址的保護範圍被劃定為淮海中路567號、569~591號,建設控制地帶則被劃為保護範圍南100米,東、西、北40米的區域之內[11]。2003年7月21日,機關舊址被整體整修完畢[12]。
2001年,盧灣區政府動遷了漁陽里1號至4號的居民,並在2003年4月16日正式對漁陽里1號至4號進行改建,並最終將其改建為紀念館。2004年4月3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開館,該紀念館占地740平方米,建築面積1016平方米,其中展覽區域面積815平方米[13][14]。俞秀松的妻子安志潔(原名盛世同,盛世才之妹)在開館當天向機關舊址紀念館捐獻了俞秀松的幾件遺物,包括一件上衣、一副眼鏡和一個筆筒[15]。
2018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啟動閉館改造。2019年4月29日,紀念館修繕完工,重新對外開放[16]。
注釋
[編輯]參考
[編輯]- ^ 17张地图展示上海之变:从没有日租界,有些影视剧胡说. 澎湃新聞網. 2014-08-14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中國大陸)).
- ^ 旧上海故事:从霞飞路到淮海路. 東方網上海頻道. 2009-05-2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 ^ 3.0 3.1 3.2 3.3 3.4 卢湾区志·第十四编 革命史迹·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迹·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6-11-2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中文(中國大陸)).
- ^ 4.0 4.1 4.2 4.3 4.4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第一编 文物古迹·第四章 革命史迹·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史迹.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中國大陸)).
- ^ 5.0 5.1 5.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始末. 中國檔案資訊網. 2014-09-19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3)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中國網. 2006-11-30 [200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中國大陸)).
- ^ 7.0 7.1 渔阳里中国青年的红色起点. 上海青年報. 2004-07-01 [200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中文(中國大陸)).
- ^ 8.0 8.1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大事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中文(中國大陸)).
- ^ 9.0 9.1 卢湾区志·第二十六编 文化·第六章 文博·第三节 博物馆、纪念馆、纪念像.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11-2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中國大陸)).
- ^ 卢湾区志·第六编 城区规划·第二章 规划管理·第三节 测量标志管理.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中文(中國大陸)).
- ^ 上海“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将换新貌. 中國青年報. 2003-07-21 [200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中文(中國大陸)).
- ^ 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将开馆. 東方網上海頻道. 2004-04-30 [2004-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25) (中文(中國大陸)).
- ^ 卢湾区志(1994-2003)·第三十三编 遗址·旧居·老弄堂·第一章 遗址纪念地·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6-11-2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 ^ 团中央旧址渔阳里“五四”前夕对外开放. 新華網上海站. 2004-04-3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完成修缮重新开放. [2019-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