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華麗羽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麗羽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前期,124.6 M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美頜龍科 Compsognathidae
屬: 中華麗羽龍屬 Sinocalliopteryx
Ji et al., 2007
模式種
巨中華麗羽龍
Sinocalliopteryx gigas

Ji et al., 2007

中華麗羽龍屬名:Sinocalliopteryx)又名中國美羽龍中華美羽龍,意為「中國的美麗羽毛」,是美頜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義縣組尖山溝層,年代為下白堊紀,約1億2460萬年前。中華麗羽龍與近親華夏頜龍相似,但牠們的體型較大,身長2.37公尺,是已知最大的美頜龍科物種。

發現與命名

[編輯]

在2007年,姬書安季強呂君昌袁崇喜等人將化石作正式研究、命名。模式種巨中華麗羽龍Sinocalliopteryx gigas),屬名是以拉丁文中國Sinae)、古希臘文的美麗(kalos)與羽毛pteryx)所組成;種名gigas即意指牠們為巨大的美頜龍科恐龍[1]

正模標本(編號JMP-V-05-8-01)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四合屯村和恆道子,屬於義縣組的尖山溝地層,地質年代約1億2500萬年前,相當於巴列姆階阿普第階。這個標本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與身體骨骼,是一個成年個體,被擠壓在一塊石板上,化石周圍有原始羽毛痕跡[1]

敘述

[編輯]

中華麗羽龍是種二足掠食動物。正模標本的身長有2.37公尺。根據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在2010年的估計,中華麗羽龍的體重約為20公斤[2]。中華麗羽龍與華夏頜龍、其他美頜龍科的差異在於,中華麗羽龍的手部與手臂相較比例相當長;而且比大部分美頜龍科還長,這個特徵可能與牠們的體型相關[1]

中華麗羽龍的頭部延長,口鼻部呈尖狀,從側面來看,頭部的中段略為凹下。前上頜骨有4顆小型牙齒,牙齒前緣有鋸齒邊緣。上頜骨有6顆較大型牙齒。顴骨大型,上方形狀突出,構成眼眶的下緣。下頜兩側缺乏小洞孔[1]

中華麗羽龍有11節頸椎、12節背椎、5節薦椎、以及至少49節尾椎。尾巴末端沒有被發現。尾椎的神經棘人字形骨腹肋側邊很短[1]

牠們的肱骨短,因此前臂短。尺骨後上方的鷹嘴突(Olecranon process)發展不明顯。與前肢相比,中華麗羽龍的手掌非常長。第二掌骨緊鄰第一掌骨,顯示牠們的手掌結構相當緊湊。第一指爪、第二指爪都很長。第三掌骨相當短,前有較小的手指[1]

骨盆的腸骨前端有小型缺口。坐骨主幹長、朝下彎曲。小腿長,相當於大腿長度的90%。腳掌非常長,尤其是腳踝的蹠骨[1]

如同其他在義縣組所發現的獸腳亞目恐龍,中華麗羽龍也保存了簡易的似羽毛覆蓋物,非常類似中華龍鳥身上的覆蓋物。中華麗羽龍的最長羽毛位於臀部、尾巴基部、以及大腿後側,各部位的羽毛長度不同。這些最長羽毛的長度為10公分。有趣的是,蹠骨部位也發現了羽毛。但與小盜龍足羽龍的足部羽毛相比,中華麗羽龍的足部羽毛並沒有那麼長、先進;這個發現顯示足部羽毛的演化,出現於比目前所知更為原始的恐龍[1]

古生物學

[編輯]

中華麗羽龍的骨骸保存良好,腹部區域有一個馳龍科的部份腿部,這個部份腿部包括一個完整的小腿、足部、趾爪,並處於生前的關節未脫落狀態。相對於中華麗羽龍的腹部而言,這個部份腿部相當大,幾乎佔滿整個腹部區域,並位於肋骨之下。在2007年,中華麗羽龍的敘述者,姬書安等人認為這個化石顯示中華麗羽龍以較小、類似鳥類的恐龍為食。這個發現也顯示中華麗羽龍可能是種敏捷、活躍、殘酷的掠食動物;而其他美頜龍科化石的腹部區域則是發現了蜥蜴與小型哺乳類[1]

除了馳龍科的腿部以外,腹部區域也發現了四個不規則形狀的石頭,而骨骸的其他部位與週遭岩石並沒有發現類似形狀的石頭。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石頭是胃石恩霹渥巴龍拜倫龍也有類似的發現。其他的獸腳類恐龍也有發現胃石,例如尾羽龍與一種蒙古似鳥龍科,但牠們體內的胃石數量較多、較小。姬書安等人推測後兩者恐龍可能主要為草食性,而且胃石的數量與大小也符合牠們的食性;他們假設草食性動物吞下許多小型石頭,而肉食性動物則吞下少量較大的石頭以協助消化[1]

種系發生學

[編輯]

在姬書安等人的命名研究裡,將中華麗羽龍歸類於美頜龍科[1]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2011年的棒爪龍研究,顯示中華麗羽龍在美頜龍科的演化位置 [3]

暴盜龍類

暴龍超科

美頜龍科

棒爪龍

齒河盜龍

中華麗羽龍

美頜龍

華夏頜龍

中華龍鳥

侏羅獵龍

手盜龍形類

相較於牠們的近親,中華麗羽龍的體型較大,顯示美頜龍科有體型加大的演化趨勢,其他恐龍支系也有類似的演化趨勢[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Ji, S., Ji, Q., Lu J., and Yuan, C. (2007). "A new giant compsognathid dinosaur with long filamentous integuments from Lower Cretaceous of Northeaster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1(1): 8-15.
  2.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21
  3. ^ Cristiano dal Sasso & Simone Maganuco, 2011, Scipionyx samniticus (Theropoda: Compsognathida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Italy — Osteology, ontogenetic assessment, phylogeny, soft tissue anatomy, taphonomy and palaeobiology, Memorie della Società Italiana de Scienze Naturali e del Museo Civico di Storia Naturale di Milano XXXVII(I): 1-28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