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CRRC Dalian Loc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公司類型中國中央企業
成立1995年9月24日
總部 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中長街49號
產業軌道交通裝備
產品鐵路機車機械及零部件、配套設備研發
所有權者中國中車 編輯維基數據
母公司中國中車
網站http://www.crrcgc.cc/dls

中車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英語:CRRC Dalian Loc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簡稱「大連所」,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是一家以軌道交通動力裝備技術開發、設計製造、試驗檢測和信息服務為主的專業研究所,也是中國中車的全資子公司之一。

大連所前身為始創於1922年的沙河口技術研究所,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創立,是中國第一家鐵路機車車輛的研究所。

歷史

[編輯]

滿鐵時期

[編輯]
中央試驗所沙河口研究所
沙河口研究所、沙河口工場設計生產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

日俄戰爭後,日本俄羅斯帝國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標誌著兩國在中國東北地區既有權益的重新瓜分。190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同意將俄國在旅順口大連灣及其附近領土、領水的租借權和長春至旅順口的鐵路(南滿鐵路)以及附屬權利、財產和煤礦轉讓給日本政府。為了管理南滿鐵路和滿洲地區的開發和殖民活動,於1906年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1922年3月17日,根據時任負責技術的滿鐵理事、工學博士島安次郎的提議,將滿鐵沙河口工場(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材料試驗室獨立分離出來,成立技術研究所,隸屬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鐵道總局,專門承擔滿鐵的鐵路機械設備的研製、試驗,首任所長武村清,起初只有十幾名研究人員[1]。由於研究所同樣位於沙河口、毗鄰沙河口工場,因此又稱沙河口技術研究所。滿鐵的技術研究所實際上是全盤模仿當時日本本土的鐵道大臣官房研究所,也就是後來的日本國有鐵道技術研究所

1930年6月,由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實行職制改革,技術研究所更名為理學試驗所,並劃歸新設立的計劃部。僅一年之後,計劃部於1931年8月被撤銷並改為技術局,將理學試驗所、中央試驗所和地質調查所均歸到技術局下。為了統一物理、化學的研究體制,同年12月理學試驗所被併入中央試驗所,成為中央試驗所沙河口研究所,先由滿鐵技術局管理,後直屬滿鐵總裁[1]。隨著滿洲國傀儡政權的成立,一些原本有日本殖民機構直屬的機構逐步轉移到滿洲國之下,滿鐵也同樣面臨這樣的改革,昭和制鋼所滿鐵附屬地先後脫離滿鐵,當初為「經營滿洲」而成立的滿鐵一元化研究機構體制隨之解體。1937年3月,沙河口研究所從滿鐵中央試驗所分離出來,與滿洲國鐵道總局轄下、位於奉天的「鐵道研究所」合併,稱為鐵道研究所大連分所。大連分所雖然名為「分所」,但實際上規模比奉天「本所」更大[1]

1939年4月,鐵道研究所作為鐵道技術的專門研究機構,從滿洲國鐵道總局獨立分離出來,研究所奉天本所的業務移交新設的鐵道總局調查局,而大連分所更名為鐵道技術研究所,再次成為滿鐵的直屬研究機構,人員總數多達500餘人。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於許多研究所成員被招募從軍,研究活動日漸減少。1945年8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滿洲國政府、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隨之解散,鐵道技術研究所的滿鐵時期正式結束。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滿鐵時期,鐵道技術研究所雖然因日本的殖民和軍事需要進行過不少工業研究,但「進行鐵道技術的開發」始終還是研究所的主業,成果頗豐,與沙河口工場合作設計製造了許多機車車輛,並研製了多種大型儀器設備和實驗室。1928年研究所進行了牽引試驗車的實驗,採用沙河口工場生產的車廂,裝載瑞士阿姆斯勒公司(Amsler & Co AG)的測定裝置,對鐵路機車的性能進行測定,開創了牽引試驗的先河;後來研究所又用這輛試驗車進行了許多關於車輛運行阻力的研究,對後來設計流線型機車車輛有重要作用[1]。1933年,研究所建成了一個體積約62.8立方米的超低溫實驗室,人工最低溫度達到了當時世界紀錄的零下74℃。1937年,亞洲第一個機車固定試驗台於研究所啟用,進一步完善研究所的試驗設備。此外,研究所還進行了涵蓋各方面的技術研究,例如軌道應力試驗、載波無線通訊、鐵路客車空調裝置、枕木防腐、橋梁試驗車、東北酷寒對策、米重60公斤鋼軌、內燃機車、冷凝式蒸汽機車等項目。主要出於軍事目的,一些在當時被認為有重要價值的科研成果並沒有公開發表,可能甚至至今仍沒有全部公開[1]。目前,有關滿鐵鐵道技術研究所的原始文獻檔案主要保存於大連市圖書館

中長鐵路時期

[編輯]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同月14日,蘇聯政府與國民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等文件,旅大地區和中長鐵路由蘇聯紅軍接管。1945年8月22日蘇軍進駐大連,各家原滿鐵機構隨即被蘇軍接管,鐵道技術研究所從屬於沙河口工場,一併由蘇軍軍管。同年9月,中蘇聯營的中國長春鐵路公司理事會在長春成立,隨後接管了沙河口鐵道技術研究所[2]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大連所公司總部今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初期,中長鐵路仍然維持著中蘇聯營的方式。195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協定提出蘇聯政府最遲於1952年底前將中長鐵路的一切權利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交給中國政府。1951年,中國長春鐵路公司理事會將沙河口鐵道技術研究所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同年6月正式成立鐵道部大連鐵道研究所[3]。1952年8月1日,原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今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由唐山遷至北京,更名鐵道部鐵道研究所,而大連鐵道研究所則更名為鐵道部鐵道研究所大連分所。1953年,大連所的土木、電工、金屬材料、化學分析及車輛等部門遷往北京的鐵道研究所,大連所只留下機車專業部門。1954年,大連所機車部門的制動、油潤等實驗室又遷往北京,大連所幾乎僅剩下一個滿鐵時期興建的機車固定試驗台,作為蒸汽機車的牽引性能試驗基地[2]。1956年鐵道部鐵道研究所升格為鐵道科學研究院,大連分所改名為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大連機車定置試驗室[3]。1956年6月,第一機械工業部在北京成立機車車輛科學研究所。

1957年,中國鐵道部為進一步提高中國鐵路機車車輛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自己的科研人才,做出了建立鐵路機車車輛研究機構的決定。為了使機車車輛工業能沿著生產與科研相結合的方向發展,鐵道部決定對原有的研究所進行改制,組建新的研究所,分別按不同的專業分工成立四個新的機車車輛研究所。同年,第一機械工業部機車車輛科學研究所遷往遼寧大連,與大連機車定置試驗室合併,正式成立鐵道部大連機車車輛研究所。1959年,大連所的車輛技術、生產工藝研究部門全體人員和試驗設備分別遷往江蘇常州、山東青島,成立鐵道部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鐵道部四方車輛研究所;同時,大連所更名為大連熱力機車研究所,專門承擔內燃機車的技術研究,1978年又更名為鐵道部大連內燃機車研究所[4][3]

2000年10月,根據國家科技部的要求,大連所由事業型科研單位改制為科研型企業單位。同年,隨著國企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浪潮,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重組為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大連所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劃歸為中國北車集團,更名為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研究所。2007年,大連所整體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參看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 滿鐵鐵研會. 《満鉄鉄道技術研究所史》(满铁铁道技术研究所所史). 滿鐵鐵研會. 平成二年(199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技术与帝国主义研究: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科研机构》.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32853915. 
  2. ^ 2.0 2.1 鐵道部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鐵路機車車輛工業企業管理協會.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1949-1988)》.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89. 
  3. ^ 3.0 3.1 3.2 涂俊武. 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在改革开放中振兴. 《內燃機車》 (大連: 大連內燃機車研究所). 1989年10月, 188: 46–52. ISSN 1003-1820. 
  4. ^ 張鷙中. 东北近代机车车辆技术的发展. 《中國科技史料》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1993, 14 (2): 26–35. ISSN 1000-079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