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做半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做半段閩東語做半段、做半丈平話字có̤ buáng-dâung,也寫作訓讀字做普渡[1])是中國福建福州一帶與中元節相關的民俗,是福州族群的特有習俗,有時也是福州中元節的代名詞,[2]其舉行時間多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之後,一直延續到春節前夕,目的是為了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主要流行於閩江下游一帶的農村中。做半段的活動往往是由宴會和祭祖組成的,它在福州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亞於春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3][4]

起源和慶典

[編輯]

做半段的習俗源自於福州人慶祝豐收和祭祖,是由古代的「郊社」演變而來的,[5]其時段多為每年中元節之後,這正好是在每年夏收夏種或者秋收秋種結束後的農閒期間,[6]農村也會在此時慶祝各村祖先的神誕,[3]以祭田儀式來酬謝司土地的神明,以祭祖儀式來紀念開基闢土的祖先,同時也慶祝豐收。[5]「做半段」是閩語福州話中的一個詞彙,「半段」意即「半丈」,乃表示農曆的一年已度過一半,而福州話中也說成「做半旦」。因為「半丈」的雙關含義又為「五尺」,而福州話中的「五尺」(平話字ngô chióh)與「有啜」(平話字:ô chiók,意即「有喝、有酒喝」)諧音,因而包含有酒宴吃的意思。[3]各地做半段的時間往往不同,如福州鼓嶺在農曆七月初七做半段,倉山區的義序則在八月初四,城門鎮是八月初八,淮安又選在九月十五。[6]

做半段前,東道主會四處邀請客人參加,而村與村之間常會互相邀請。[3]做半段的儀式程序常為當天上午在廳堂擺設祭禮,並燃燭、放炮、燒金以祭祀地主和神祇,午後開始舉行酒宴,並同樣以燃燭、放炮、燒金祭祀神靈。[7]做半段的慶典往往非常隆重,各個村莊會輪流舉辦盛大宴會、款待親朋好友,還會延請閩劇戲班唱戲,或請評話伬唱藝人前往表演,[2]場面熱鬧非常,而家族祭祖活動又會結合於其中,[4]祭祖以擺設供品、焚燒紙衣的方式進行,以供祖先靈魂享用。[2]

民間俗語

[編輯]

福州關於做半段有不少民間俗語,「七月半,做半段」是常見的俗語,而閩侯縣的上街鎮還有「九月起,不買米」的說法。[2][3]

社會影響

[編輯]

做半段是以慶豐收、祭祖先為目的,同時也能加強福州各地村莊之間的聯誼,也是增進親友之間感情的社會活動。[6]但也有人指出做半段的酒宴往往傾向於互相攀比,一些村莊每年在做半段的投入至少都在一百萬元以上,宴席奢華昂貴,有鋪張浪費之嫌,而做半段過程也經常帶來賭博和酒後滋事等社會問題。[3]做半段時也是當地酒後駕車、無證駕駛等交通違規行為的多發期。[8]近年來有些地區已經開始控制做半段的規模,還有提倡將資金用於村莊公益事業等做法。[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馮愛珍,《福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 2.0 2.1 2.2 2.3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福州民俗——做半段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福州新聞網
  4. ^ 4.0 4.1 薛菁,福州民俗文化主要特徵論析,《閩台民俗論述》,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年
  5. ^ 5.0 5.1 閩侯風俗[永久失效連結],閩侯縣政府網站
  6. ^ 6.0 6.1 6.2 「做半段」——隆重的村慶活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大陸旅遊—福建
  7. ^ 何彬,傳統儀式的復興與變容: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比較研究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民俗學網
  8. ^ 林春長、劉榕彥,針對福州農村「做半段」習俗 倉山酒駕整治重點轉農村[永久失效連結],東南快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