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遵
元遵[1][2](478年—525年9月16日),字世順[1][2],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後裔,淮南僖王元顯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元遵以淮南王世子的身份從秘書郎中為起家官,魏宣武帝元恪時期,元遵繼承了父親的淮南王爵位,被任命為前軍將軍、太子家令,代理西中郎將、幽州刺史,又代理北中郎將、青州刺史,很快轉任驍騎將軍,外任征虜將軍、幽州刺史。元遵性格清靜和睦,誠心教化引導,百姓很高興。魏孝明帝元詡時期,以征虜將軍的身份出任荊州刺史,很快加號前將軍。北魏和南朝的邊境自前代以來互相搶劫掠奪,元遵到荊州後,不允許侵犯騷擾南梁。元遵的弟弟元均當時在荊州擔任朝陽戍主,有個南梁戍主的夫人三月三日在沔水旁邊遊玩,元均就派部曲劫掠她。元遵聽說後,責備元均,就將女子送回原來的據點,南梁的人感激他。元遵一開始在漢陽,又有之前的好名聲,後來卻相當的貪污受賄,浪費邊境的儲備物資,因此聲望有所損傷。正光二年(521年),沔水南部的蠻族首領以及襄陽有民望的人送密信招引元遵,請求獻出襄陽歸附北魏。元遵上表請求去接應,朝廷商議後聽從了他的建議,下詔加授元遵持節、都督荊州及沔南諸軍事、平南將軍,加散騎常侍,其餘官職如故。又派遣洛州刺史伊瓫生,冠軍將軍、魯陽郡太守崔模為別將,率領步兵騎兵兩萬人接受元遵調度。北魏軍隊行進到漢江,崔模等人都懷疑而不渡河。元遵發怒,用兵器指著他們,崔模才過河。元遵的內應因為謀劃洩露,被南梁雍州刺史所殺,南梁修築城門加固守備。崔模焚燒襄陽城郭,燒死了數萬人。這天晚上遇到大風雨雪,崔模等人撤軍,士兵凍死了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元遵以及伊瓫生、崔模都獲罪免官。元遵後被授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定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定州刺史,百姓安定。孝昌元年歲次乙巳八月癸酉朔十四日丙戌(525年9月16日),元遵在定州中山去世,虛歲四十八,魏孝明帝和靈太后為他哀悼,派遣使臣吊念,賜予帛一千匹,贈予使持節、散騎常侍、征西將軍、雍州刺史,諡號康王,十一月廿日(525年12月20日),安葬於洛陽西山。2012年3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於邙山310國道以南,道北五路以北、龍翔路以西的後李村發掘了元遵的墓地,其墓誌全稱《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淮南王墓誌》[3][4][5][6][1][2]。
家庭
[編輯]高祖
[編輯]曾祖
[編輯]祖父
[編輯]父親
[編輯]兄弟
[編輯]兒子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北魏淮南王元遵墓发掘简报》, 《洛陽考古》 (02期), 2014年, (02期): 33–37 [2015-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 ^ 2.0 2.1 2.2 2.3 2.4 2.5 2.6 劉, 軍, 《新出北魏淮南王元遵墓志考释》, 《洛陽考古》 (02期), 2015年, (02期): 73–77 [2015-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6)
- ^ 《魏書·卷十·列傳第四》:子世遵,襲。世宗時,拜前軍將軍、行幽州事、兼西中郎將,又行青州事。尋遷驍騎將軍。出為征虜將軍、幽州刺史。世遵性清和,推誠化導,百姓樂之。肅宗時,以本將軍為荊州刺史。尋加前將軍。初在漢陽,復有聲跡,後頗行貨賄,散費邊儲,由是聲望有損。沔南蠻首及襄陽民望入密信引世遵,請以襄陽內附。世遵表求赴應,朝議從之,詔加世遵持節、都督荊州及沔南諸軍事、平南將軍,加散騎常侍,餘如故。遣洛州刺史伊瓫生,冠軍將軍、魯陽太守崔模為別將,率步騎二萬受世遵節度。軍至漢水,模等皆疑不渡。世遵怒,臨之以兵,模乃濟。而內應者謀泄,為蕭衍雍州刺史所殺,築門以自固。模焚襄陽邑郭,燒殺數萬口。會是夜大風雨雪,模等班師,士卒凍死十二三。世遵及瓫生、模並坐免官。後除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定州刺史,百姓安之。孝昌元年,薨於州。贈散騎常侍、征西將軍、雍州刺史,諡曰康王。
-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子世遵襲。孝明時,為荊州刺史。在邊境,前代以來,互相抄掠,世遵到州,不聽侵擾。其弟均時在荊州,為朝陽戍主。有南戍主妻,三月三日遊戲沔水側,均輒遣部曲掠取。世遵聞之,責均,遂移還本戍,吳人感荷。後頗行貨賄,散費邊儲,是以聲名有損。薨於定州刺史,諡曰康王。
- ^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與荊州刺史、淮南王世遵,魯陽太守崔模俱討襄陽,不克而還,坐免官。
- ^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正光二年,襄陽民密求款附,詔模為別將,隸淮南王世遵,率眾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