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公良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良孺

公良孺(?—?),公良氏,名,字子正[1],又作公良儒公襄儒[2],是陳國公族子弟,孔子弟子。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路過蒲地,遇上公叔氏據蒲反叛衛國,蒲人阻止孔子繼續前進。公良孺帶了五輛私人戰車跟隨孔子,他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嘆氣說:「我從前跟隨老師週遊在匡地遇到危難,又在宋國遭到桓魋伐樹之難,如今又在這裡遇到危難,這是命里註定的。與其見到老師再次遭難,我寧願搏鬥而死。」公良孺於是拔劍召集眾人,和蒲人打起來,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到衛國去,我們就結盟,放你走。」孔子與他們訂立了盟約,這才從東門出去[3][4]

後世追封

[編輯]
  • 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詔將其畫像從祀孔廟
  •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為東牟伯
  •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牟平侯
  •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公良子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公良儒,陳人,字子正,賢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車五乘從。
  2. ^ 《史記索隱·仲尼弟子列傳》:鄒誕本作「公襄儒」。
  3. ^ 《孔子家語·卷五》:孔子適衛,路出於蒲,會公叔氏以蒲叛衛而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為人賢長有勇力,以私車五乘從夫子行,喟然曰:「昔吾從夫子遇難於匡,又伐樹於宋,今遇困於此,命也夫,與其見夫子仍遇於難,寧我斗死。」挺劍而合眾,將與之戰。蒲人懼,曰:「苟無適衛,吾則出子以盟。」孔子而出之東門,孔子遂適衛。
  4. ^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