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ᠳᠣᠲᠣᠭᠠᠳ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ᠠᠷᠠᠳ ᠤᠨ ᠬᠤᠪᠢᠰᠬᠠᠯᠲᠤ ᠨᠠᠮ | |
---|---|
創始人 | 白雲梯 郭道甫 |
成立 | 1925年10月13日 1945年8月28日(重建) |
解散 | 1933年[1] 1946年3月1日 |
併入 | 中國共產黨 |
青年組織 | 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左翼民族主義 |
政治立場 | 左翼 |
國際組織 | 共產國際(同情支部) |
官方色彩 | 紅色 |
黨歌 | 《全內蒙古之歌》 |
黨旗 | |
中華民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
共產黨 |
---|
共產主義主題 有國會席位的共產主義政黨列表 左翼國際組織列表 |
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蒙古語:ᠳᠣᠲᠣᠭᠠᠳ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ᠠᠷᠠᠳ ᠤᠨ
ᠬᠤᠪᠢᠰᠬᠠᠯᠲᠤ
ᠨᠠᠮ,中蒙通用轉寫:Dotoɣadu mongɣol aradun qubisqaltu nam),簡稱內人黨,於1925年10月在內蒙古張家口所成立的一個左翼政黨,曾經在內蒙古歷史上有一定影響,1930年代中期解散。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一部分老黨員宣布恢復該黨的活動,並建立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古本部。1946年3月1月,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正式宣布解散,其主要成員在此前後均加入中國共產黨,該黨事實上併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4月20日,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關於內蒙古自治問題給東北局的復示》,決定不再建立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歷史
[編輯]創建
[編輯]俄國十月革命及蒙古人民革命成功,使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士開始成立政治組織以實現民族解放。1924年底至1925年初,正值孫中山赴北京並和李大釗共同發動國民會議運動之時,大批蒙古族青年知識分子、牧民運動領袖在北京集會,討論召開內蒙古國民代表大會及成立內蒙古國民黨事宜。起初,郭道甫發起成立了「中華民國蒙黨執行會」,白雲梯擔任會長,共有7名會員。隨後,1925年1月13日,「內蒙各盟旗各團體代表大會」(又稱「內蒙國民代表大會預備會」)召開,50多人出席大會。大會通過了大會宣言,宣布內蒙古自治的六項主張,決定於1925年3月15日召開內蒙國民代表大會,並發表《致內蒙王公書》。但因3月1日至4月16日孫中山、李大釗主持召開了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其間孫中山於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又因為北京政局發生變化,內蒙國民代表大會未能按原定時間舉行。[5]
共產國際駐內蒙古代表奧齊羅夫(俄語:Очиров,一譯奧西洛夫)[6]、中共北方區委和中國國民黨北京政治委員會負責人李大釗共同配合,指導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創建工作。1925年9月,中國共產黨又在《蒙古問題議決案》中作出了建立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決定。因北京政局變化,乃於1925年10月13日在張家口召開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內蒙古各盟、部、旗約100多名代表出席大會,一些蒙古族青年列席大會;共產國際駐內蒙古代表奧齊羅夫、中國國民黨代表李烈鈞(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國共產黨代表王仲一(中共張家口地委組織委員)、江浩(中共張家口地委宣傳委員)、馮玉祥的國民軍代表張之江(察哈爾都統)、蒙古人民革命黨代表丹巴道爾吉(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等人出席大會。大會制定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黨綱、黨章,選舉產生了由14名執行委員、7名候補執行委員組成的內蒙古國民革命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並從中產生7名常務委員。白雲梯出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郭道甫任秘書長,金永昌任代理組織部長;白雲梯、郭道甫、金永昌、福明泰、樂景濤、包悅卿、李丹山等7人為執委會常務委員;伊克昭盟「獨貴龍」運動領導人旺丹尼瑪、錫尼喇嘛和中國共產黨黨員吳子徵、外蒙古的寶音鄂木合、阿拉塔·那木薩賴、共產國際的奧齊羅夫等人當選為執行委員,中國共產黨黨員李裕智、吉雅泰等人當選為候補執行委員;中國共產黨黨員佛鼎、多松年、烏蘭夫、王瑞符等參加了此次大會。大會通過了一系列決議,還決定成立內蒙古人民革命軍、內蒙古軍官學校,創辦《內蒙國民旬刊》、《內蒙畫報》。[5][7][2]
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發表了《告全體民眾宣言書》,其中認為帝國主義的侵略及帝國主義支持中國軍閥混戰,軍閥實行專制統治,蒙古王公同軍閥、官僚、奸商之間相互勾結,是蒙古民族在民國時期的災難根源,也是漢族人民苦難的來源;蒙古族和漢族被壓迫人民有共同命運。只有使1911年的革命徹底完成,方能振興中國、拯救民眾,實現民族平等自由、解放。內蒙古國民革命黨將著力建立蒙古族和漢族被壓迫人民的聯合,完成共同的革命事業。[5]
《告全體民眾宣言書》提出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政治主張:「中國境內的各民族人民,爭取自主決定和管理自己事務之權;中國人民消滅帝國主義和國內貪婪殘暴者,建立真正的民權政府之時,內蒙古的蒙古人也要建立民權革命政府;廣大民眾不分男女,均有平等參政之權。」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近期的政治目標及各方面政策措施有,主張「廢除蒙古王公札薩克制度,建立民選政權;蒙古王公貴族所有之土地,移交民選政府;蒙漢雜居地區之土地,協商解決;禁止由民眾償付王公上層所欠漢商和外國商人之債務;成立人民互助合作社,改善人民生活;創辦國立蒙古語高、中、初級學校,貧民子弟免費受教育;發展醫療衛生,保障人民健康;創辦獸醫機構,防治牲畜疫病;宗教信仰自由,禁止以宗教名義向人民攤派差徭。」[5]
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當時也翻譯為「內蒙古國民革命黨」)是共產國際的同情支部。[5]
早期活動
[編輯]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是以蒙古人民革命黨為榜樣成立的,後者建立並統治著蒙古人民共和國;兩黨密切合作,且他們均由共產國際和蘇共監督。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創始人包括來自巴爾虎(呼倫貝爾)的郭道甫(墨爾色)和其他幾個年輕人。[8]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成立後,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配合下,在內蒙古發動了蒙古民族解放運動。因奉系在內蒙古東部的襲擾,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活動中心逐漸轉至內蒙古西部。1926年8月,內蒙古國民革命黨中央領導機關遷至包頭,此後該黨在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的活動十分活躍。1926年10月,內蒙古國民革命黨在包頭召開了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代表會議,會議作出了發展黨務的各項決定,推動了該黨的發展。僅伊克昭盟便成立了34個區黨部,發展黨員3000多名,連同其他盟旗共達到6000多名黨員。[5]
1925年底,內蒙古國民革命黨在內蒙古東部克什克騰旗成立了共600多人的蒙古族武裝——內蒙古特別國民軍第一縱隊,配合馮玉祥的國民軍同奉系作戰。1926年底,在包頭正式成立了共有將近2000人的內蒙古人民革命軍,旺丹尼瑪擔任總司令,李裕智擔任副總指揮;同時還成立了內蒙古軍官學校,王瑞符(中共黨員、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9]任校長。此外,在錫尼喇嘛的領導下,伊克昭盟烏審旗成立了旗黨部,下屬共17個黨支部700多名黨員,組建了內蒙古人民革命軍第12團,推翻了王公札薩克政權,成立了人民革命政權——公會,並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5]
1926年底,內蒙古國民革命黨中央領導機關遷至寧夏銀川。此後該黨又開始在阿拉善旗大力活動。1928年6月上海《民國日報》稱,農牧民中的內蒙古國民革命黨黨員有8000多人,軍隊中的內蒙古國民革命黨黨員有5000人左右,合計達1.2萬人。[5]
烏蘭巴托特別會議與黨的分裂
[編輯]1927年中國國民黨清黨後,在共產國際代表阿木嘎耶夫的主持之下,1927年8月10日開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庫倫召開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庫倫特別會議,執行委員會委員白雲梯、郭道甫、金永昌、李丹山、福明泰、樂景濤等,以及來自內蒙古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哲里木盟、卓索圖盟、察哈爾、呼倫貝爾等地的代表共40多人出席大會。當時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的內蒙古學生烏力吉敖喜爾、白永倫等人,以及蒙古人民革命黨的丹巴道爾吉也出席了大會。
會議總結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的工作,在此過程中,以白雲梯為首的「喀喇沁派」同以郭道甫為首的「達斡爾派」在黨的領導權問題上發生爭執。據烏力吉敖喜爾回憶,丹巴道爾吉在會上出面調停了雙方的矛盾。會議隨即批評了白雲梯、郭道甫在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及他們之間進行宗派鬥爭的惡果,統一全黨思想,重申黨的綱領,確定該黨的方針和任務。會議大幅度改選了中央領導機構,撤銷了白雲梯的中央委員會委員長職務,撤銷了郭道甫的秘書長職務,將白雲梯和郭道甫均降為中央委員;撤銷了追隨白雲梯的金永昌、李丹山的中央常委、執委職務,並開除出中央委員會;選錫尼喇嘛的戰友孟和烏力吉擔任中央委員會委員長,白永倫為秘書長,孟和烏力吉、白永倫、福明泰、布尼雅巴色爾、白海風為常務委員,組成了新的中央常務委員會。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設在烏蘭巴托。[5][7][2]重申了反帝、反封建、反國民黨大漢族主義政策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決定把黨的名稱由「內蒙古國民革命黨」改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
會上,丹巴道爾吉曾經認為應當將白雲梯、郭道甫保留在中央執行委員會,但共產國際代表阿木嘎耶夫稱,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事情由內蒙古自主解決,阻止丹巴道爾吉出面干預。會後,在丹巴道爾吉的保護下,白雲梯、金永昌、李丹山等人安全返回寧夏。[2]
1927年9月,白雲梯等人返回寧夏後,由於對共產國際的干涉十分不滿,乃發表了《內蒙古國民黨反共宣言》,宣布反蘇反共,通緝共產黨員,殺害中國共產黨黨員李裕智,把該黨右翼集團改為中國國民黨內蒙古黨部。後赴南京投靠蔣介石。[5]
軍事暴動的失敗與黨的瓦解
[編輯]1928年4月,阿拉善旗爆發了德欽一心諾爾布領導的旨在推翻該旗王公政權的軍事暴動,成立了政務委員會和國民革命軍蒙兵第二路司令部,並宣布了四項革命政策。該旗札薩克王爺塔旺布里甲拉同南京國民政府進行聯絡,最終推翻了為時7個多月的革命政權,德欽一心諾爾布也於1932年被捕並遭到殺害。[5]
1928年8月,烏蘭察布盟西公旗爆發了恩克巴雅爾領導的軍事暴動。在部隊向蒙古人民共和國邊境轉移過程中的作戰中,恩克巴雅爾陣亡,暴動失敗。[5]
1928年7月,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常委福明泰、中央執委郭道甫發動了呼倫貝爾暴動,後來黑龍江當局派軍隊圍剿,經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張學良斡旋,談判結束了此次暴動。[5]隨著暴動失敗,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留在烏蘭巴托的成員中的「巴爾虎派」遭到嚴重挫折。[2]
此外,新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領導人在伊克昭盟烏審旗舉行了秘密會議,部署恢復蒙古民族解放運動。自蒙古人民共和國派回內蒙古的黨員,也在烏蘭察布盟、察哈爾盟、昭烏達盟、哲里木盟開展活動。但是,由於新的黨中央設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後來該黨領導人分散在內蒙古各地,缺乏黨的指揮中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共產國際察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新的中央領導陷入了「泛蒙古主義」。共產國際認為「泛蒙古主義」是日本擴大侵略的工具,1933年4月通告中共中央「應堅決同反動的泛蒙古主義作鬥爭」。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黨已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習仲勛在《烏蘭夫同志永遠活在各族人民心中》一文中說:「早在大革命時期,在我黨支持下,就建立了『內蒙古國民革命黨』,1927年改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後被第三國際宣布解散。」僅剩下一部分黨員以個人身份在各地繼續活動,部分黨員轉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中。[5]
重建和結束
[編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內蒙古東部的部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老黨員和革命者,與蒙古族青年,以及原在滿洲國興安省任職的蒙古族上層人士、軍官,於1945年8月18日在興安盟王爺廟召開會議,哈豐阿、博彥滿都、特木爾巴根等提出恢復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並且成立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古本部。「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制定了民族、民主革命綱領,發動了東蒙自治運動,組成了「內蒙古人民解放委員會」,發表了《內蒙古人民解放宣言》。並以原滿洲國興安軍官學校起義官兵為基礎,組織蒙古族武裝力量。[10]1945年10月5日成立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
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在內蒙古中部興起。1945年11月在張家口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5]
1946年1月16日,東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興安盟陶賴圖葛根廟召開,宣布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博彥滿都任主席,哈豐阿任秘書長,特木爾巴根任經濟部長,阿思根任內防部長。同時,成立了興安盟政府,烏雲達責任盟長。兩政府均駐王爺廟,興安總省自行取消。會議宣布成立東蒙古人民自治軍。 以興安、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四盟,呼倫貝爾、布特哈二部,依克明安旗、齊齊哈爾、蘇魯克旗為管轄範圍,「實行高度民族自治」。[5]這是一個"自治共和國"式的,具有"半獨立性"的政權,其主張在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下走"獨立自治"道路。其方向是朝著獨立去的,國民黨及國內外輿論反對聲一片,結果連中共中央也認為其「綱領過左,我們不能贊助……如有可能,並應勸告其改變方針」。[11][12]
1946年1月25日,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內防部部長、東蒙自治軍司令員阿思根、興安南部地區主任烏力圖與中共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委李富春(兼中共西滿分局書記),在鄭家屯磋商。阿思根等人開始認為他們有自己的黨團組織、政府和軍隊,對共產黨的漢族幹部不夠信任。[13]經呂正操等人和阿思根多次推心置腹地交談,反覆講述中共的民族政策,雙方最終就東蒙地區的地位和東蒙軍隊的領導等重要問題達成共識,簽署了協定,史稱《呂阿協定》。 內容概括為:(一)東蒙自治軍接受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的領導和指揮,共同打擊反動武裝;(二)西滿軍區向東蒙自治軍派駐政治工作人員,開展政治工作;(三)西滿軍區為東蒙自治軍提供武器、彈藥和部分給養。
1946年2月15日,東蒙古「小呼拉爾」成立。包括興安省、哲里木省、昭烏達省、呼倫貝爾省、納文慕仁省共六省(實際呼倫貝爾並未參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制定《賦課要綱》,其總原則是:根據東蒙古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確保財政收入,保持稅源之彈性,使之與其它各項經濟政策相調和,又謀人民負擔之均衡,創設符合民生之新賦課制度,廢除偽滿時期的舊賦課制度。在呼倫貝爾地區、納文幕仁盟、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和王爺廟、突泉縣等五個盟(地區)、三十二個旗、一個縣、三個縣級市徵收營業稅、出產糧食稅、酒稅、不動產稅、牲畜稅、契稅、油脂稅。
1946年2月25日,東蒙古婦女協會在王爺廟成立,參加會議的婦女代表80多名。阿榮英當選為協會會長。
1946年3月1月,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正式宣布解散[10]。
1946年4月3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代表團代表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代表團代表在承德召開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會議確定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的方針是平等自治,而不是獨立自治;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為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統一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內蒙古地區的武裝部隊;撤銷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古總分會和西蒙古總分會,東蒙古總分會主任哈豐阿,西蒙古總分會主任奎璧。會議選舉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執委由25人增選至63人,候補執委由2人增選至12人,並由執委中推選出常委26人,雲澤(烏蘭夫)為執行委員會主席兼常委會主席,博彥滿都為副主席,劉春為秘書長,哈豐阿為副秘書長,聯合會下設8部1處。會議還通過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主要決議》,決定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宣告解散。從此統一了內蒙古東西部地區的自治運動,此次會議史稱「四·三」會議。
1946年4月5日,中共東蒙古工作委員會在王爺廟成立,張策任工委書記。
1946年4月8日,中共熱北地委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所屬昭烏達省政府代表在林西談判成功,達成《昭烏達行政問題蒙漢關係解決辦法》,昭烏達省政府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時,中國共產黨派人接管巴林右旗。昭烏達省轄有開魯、林西,經棚三縣、林東漢民自治區和克什克騰、巴林左、巴林右、阿魯科爾沁、扎魯特五旗。
1946年5月26日,東蒙人民自治政府在王爺廟街召開東蒙第二次臨時代表大會。會議堅決貫徹「四三」會議精神,宣布撤銷東蒙人民自治政府,成立興安省政府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分會;哈豐阿當選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負責人。
至此,中共領導的內蒙古地區實際分為四部分:
- 東蒙的興安省(包括興安盟、哲里木盟、納文慕仁盟、呼倫貝爾盟):受東北局西滿分局領導;
- 中部的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分別受晉察冀中央局冀熱遼分局(1947年3月30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冀熱遼中央分局由晉察冀中央局劃出歸東北局領導,改稱冀察熱遼中央分局)的熱北地委、熱東地委領導;
- 西蒙的察哈爾之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及綏遠之烏蘭察布盟及巴彥塔拉盟,在晉察冀中央局之下成立內蒙古黨委。下設錫察工委及巴烏工委。
- 伊克昭盟部分地區,受西北局領導。
1946年底,國民黨軍隊掌握戰局主動權,深入到西滿的郭前旗、長嶺縣、通遼、熱河北部與察哈爾北部解放區縱深的蒙族牧區。為避免倒向國民黨陣營,經蒙古族領導人一再呼籲,中共中央最終決定「聯合東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內蒙古實行統一自治。[14]在這種背景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真理報》駐王爺廟記者班斯勒格其鼓動一些人要求重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內蒙古工作。[11]理由是內蒙古經濟落後,沒有產業工人,不宜建立共產黨。[15]烏蘭夫等人不同意這種主張,而是傾向於在內蒙古直接發展中共黨員,不必另行建黨。烏蘭夫認為,「外蒙基本上是游牧區」,所以建立的政黨是蒙古人民革命黨。而「內蒙基本上是農業經濟作主導」,1927年國共關係破裂後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及其他政黨都「中途逃跑了,只有共產黨始終堅持下來」,因此,無論從經濟條件上說,還是從歷史上看,均不應在中共之外另組其他政黨。況且,「蘇聯是多民族的國家,也沒有一個民族有一個黨」。[16]隨後,烏蘭夫向中共中央建議,成立中共內蒙古分局或中共內蒙古委員會,受東北局領導。[17]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出延安,開始了一年余的轉戰陝北歷程,難以及時準確了解內蒙古的實際情況。1947年3月23日周恩來代中共中央起草復電,只好在同意烏蘭夫的上述提議之餘,又表示尚可留下餘地:「如果內蒙人民中積極分子主張解散內蒙自治運動聯合會而組織內蒙人民革命黨,我們應予以贊助,並以中共分子加入成為領導核心,如果時機尚未成熟,亦還應暫時保存內蒙自治會作為向西蒙活動的人民團體。」[18]東北局、西滿分局作為王爺廟當局的直接上級,更了解實際情況,旗幟鮮明的表示了意見。
轉戰陝北的中共中央遲至4月18日才答覆東北局4月1日發來的《中共中央東北局關於對內蒙自治問題的意見向中央的請示》,即《中共中央關於內蒙古自治問題給東北局的復示》[19],認為不組織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而保留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此意甚好。中共中央指示應立即成立中共內蒙古工作委員會。[20][11]但幾天後的4月23日,中共中央答覆烏蘭夫4月12日的電報、東北局4月18日的請示電時,發覺內蒙古領導層內部爭論發展如此激烈的程度,因而給出上、下兩種策略供東北局「根據實況商定之」[21]:
- 上策便是以內蒙自治運動聯合會代替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作為「內蒙人民群眾組織」,中共「從中領導」;
- 如果勢不得已,則「不如採取積極態度」,以中共為中心來建立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其向革命發展」。同時,「保持內蒙[中國]共產黨的獨立組織與發展」,是為下策。
4月25日,中共中央再次電復東北局,表示同意東北局4月18日電的意見,即大體採用中共中央4月23日電的下策。[22]
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王爺廟開幕。決定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
1947年5月26日,東北局成立「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烏蘭夫任書記,劉春、奎璧、克力更、王再天、王逸倫、哈豐阿、特木爾巴根、王鐸等為委員。劉春回憶,當他們接到東北局要求成立上述組織的電報後,以為是譯電員翻譯錯了黨組織的名稱,還特地向東北局求證此事。[23]1947年6月初,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根據東北局意見作出《關於建黨問題及黨內團結的決議》,決定在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之外不再建立任何「外圍黨」。[24]
黨歌
[編輯]《全內蒙古之歌》是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黨歌,由該黨早期領導人郭道甫創作。歌詞如下[25]:
把我們莊嚴的紅旗,飄揚在高聳的山頂上,
要把衰亡的索倫、達斡爾人,振作精神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白星紅旗,迎風招展在長城牆外,
要把散漫的察哈爾、錫林郭勒人,強健起來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光輝紅旗,高舉在世界上,
要把我們苦難的卓索圖昭烏達人,勵志起來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快樂的紅旗,飄揚在西風中,
要把衰落的巴爾虎、哲里木人,成為英雄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威嚴的紅旗,飄揚在東風中,
要把沒落的西土默特,踴躍發展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聞名的紅旗,高舉在金色的世界上,
要把臨危的鄂爾多斯、烏蘭察布,拯救援助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黑杆紅旗,從黑牆上升起,
要把被壓迫的阿拉善、額濟納,保護起來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強大的紅旗,插到山頂之上,
要把可憐、粗獷的青海人,強壯起來的是人民的黨。
把我們共和紅旗,覆蓋在整個地球,
要讓全內蒙古蒙旗獲得權利的是人民的黨。
內人黨事件
[編輯]在文化大革命中,內蒙古自治區曾經發生過「內人黨事件」,以鎮壓舊內人黨人以及虛構的「新」內人黨為運動的焦點,導致34萬多人遭迫害,16222人被迫害致死。[26]
參見
[編輯]- 早期歷史
- 相關政治運動
- 相關政治實體
- 關聯政治組織
- 類似政治組織
- 其他
參考文獻
[編輯]- ^ 《烏蘭夫回憶錄》,烏蘭夫革命史料編研室,中共黨史出版社,1989年5月
- ^ 2.0 2.1 2.2 2.3 2.4 二木博史,丹巴道爾吉政權對內蒙古革命的援助,烏力吉套格套 譯,蒙古學信息2002年01期
- ^ 神秘失踪的革命者,内蒙古日报,2011年8月25日. [2012年10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4日).
- ^ 內蒙古革命史畫冊:1919-1949,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頁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始末,包头新闻网,2008年09月18日. [201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0).
- ^ 阿拉善共产国际秘密通道初探(上)-阿拉善新闻网-内蒙古新闻网. als.nmgnews.com.cn. [202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 ^ 7.0 7.1 马列主义最早传播对兴安地区蒙古族进步青年的重大影响,内蒙古兴安盟老区建设促进会,2012-04-13. [2012-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5).
- ^ Кузьмин Сергей Львович. Баргинское восстание 1928 г. Часть I. Причины и начало восстания. Вестник ИВ РАН. 2020, (1): 100–114 (俄語).
Во Внутренней Монголии по образцу правившей в Монголь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е (МНР) Монгольской народно-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й партии (МНРП) была создана Народно-революционная партия Внутренней Монголии (НРПВМ); обе партии тесн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овали, их курировали Коминтерн и ВКП(б). К основателям НРПВМ относился Мерсэ из Барги и несколько других молодых людей, еще до создания НРПВМ составивших революционную молодежную группу, давшую начало «Народной партии Восточного края», т. е. Барги. В 1924 г., после решения 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и НРПВМ, они стали особенно активны в надежде достичь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или автономии Хулунбуира. Эти идеи не были новыми: при поддержке России Барга пользовалась автономией с подчинением Китаю с 1915 по 1920 гг., а затем Китай отменил эту автономию. Новшеством оказалось соединение идей этих партий с идеями Коминтерна.
- ^ 建平王秉璋与内蒙古早期革命运动 | 近现代朝阳 | 文章中心 | 朝阳历史文化网 - Powered by seahea. cylswh.com. [202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 ^ 10.0 10.1 《東蒙新報》,1946年3月13日
- ^ 11.0 11.1 11.2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李国芳:“1947年内人党重建风波”,《炎黄春秋》2013年09期.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 ^ 《中共中央關於內蒙民族問題應取慎重態度的指示電》(1946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統戰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0頁。
- ^ 《内蒙古日报》2012年6月20日:“《吕阿协定》的签订”. [2014年9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14日).
- ^ 《中共中央關於考慮成立內蒙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統戰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頁。
- ^ 張策、胡昭衡、方知達:《從東蒙自治政府到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一些情況》,《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後》,第106頁。
- ^ 《雲澤在熱北地委擴干會上關於內蒙古自治運動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1947年2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檔案史料選編》,檔案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頁。
- ^ 《雲澤關於內蒙黨的組織及領導關係問題致中央的請示電》(1947年3月14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檔案史料選編》,第169頁。
- ^ 《中央關於內蒙自治諸問題的意見》(1947年3月23日),《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第1095頁。
- ^ 見中共中央統戰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0頁。
- ^ 载于内蒙古区情网:《自治区志》 >> 大事记 >> 中华民国 >> 民国36年 (公元1947年). [2014-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4).
- ^ 《中共中央關於對內蒙人民革命黨的對策給東北局的指示》(1947年4月23日),《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第1103頁。
- ^ 《中央同意東北局關於內蒙組織人民革命黨的意見和辦法》(1947年4月26日),《民族問題文獻彙編(1921.7-1949.9)》,第1110頁。
- ^ 劉春:《內蒙工作的回憶》,《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後》,第85頁。
- ^ 王樹盛、郝玉峰編《烏蘭夫年譜》,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169頁。
- ^ 《郭道甫文選》,郭道甫,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
- ^ 「內人黨」冤案前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白音太,炎黃春秋雜誌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