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南北共同宣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北共同宣言
諺文남북 공동선언 (南);
북남공동선언 (北)
漢字南北共同宣言;
北南共同宣言
文觀部式Nambuk Gongdong Seoneon;
Bungnam Gongdong Seoneon
馬-賴式Nambuk Kongdong Sŏnŏn;
Pungnam Kongdong Sŏnŏn
《南北共同宣言》的首末頁

《南北共同宣言》又稱《北南共同宣言》《6·15共同宣言》是2000年6月1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與大韓民國(韓國)雙方經過多輪外交談判後達成的聯合宣言[1]。《南北共同宣言》是朝韓分治後,雙方領導人首次會晤後簽署的歷史性文件,是朝韓關係發展中的里程碑。在《宣言》簽訂5周年之際,朝韓雙方在平壤召開了「民族統一大會」。大會通過了《民族統一宣言》並將6月15日定為「民族之日」。[2]

2007年10月2日至4日,韓國總統盧武鉉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兼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召開了第二次首腦會晤並簽訂了《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南北共同宣言》的宗旨得到延續。2008年2月,李明博出任韓國總統後,對《南北共同宣言》持否定態度[3],調整了前兩屆政府對朝鮮的陽光政策,雙方關係開始由和解轉為對峙[4]

背景

[編輯]

《南北共同宣言》是在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冷戰體制徹底崩潰的歷史大背景下簽訂的。

金大中在在野黨時期就積極主張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在其就職演說時就表明一有機會就舉行南北韓高峰會,並在外交場合強調開展南北會晤。金大中的提議得到了金正日的積極響應。朝鮮半島的和解氣氛最終導致第一次南北韓高峰會的召開和《南北共同宣言》的簽訂。[5]

正文

[編輯]
依照全民族渴望國家統一的崇高意願,大韓民國總統金大中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於2000年6月13至15日在平壤舉行了歷史性的首腦會晤。

南北領導人認為雙方首腦會晤對促進相互理解、發展南北關係、實現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並宣布:

  1. 南北雙方同意通過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自主解決國家統一問題。
  2. 在實現南北統一方面,南方的聯邦政府提議與北方的鬆散式聯合政府的設想存在著共同因素。雙方同意在此方向下促進統一。
  3. 南北雙方同意立即解決人道主義問題,比如8月15日光復節離散家屬的重聚和南方在押的共產黨問題。
  4. 南北雙方同意通過發展互利的經濟合作以及民間、文化、體育、醫療、環保和其它方面的人員往來與合作發展雙方經濟增強彼此信任。
  5. 南北雙方同意近期舉行相關對話來實現以上協議。

金大中總統真誠邀請金正日委員長訪問漢城,金正日委員長將在合適時機出訪漢城。

影響

[編輯]

在《南北共同宣言》簽署後的數年中,雙方交流頻繁,朝韓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盧武鉉總統稱「《6·15共同宣言》是改變朝鮮半島命運的歷史轉折點。」[6] 朝鮮報紙稱《宣言》是「民族共同的統一綱領」[7]

朝韓首次會晤和《南北共同宣言》的簽署使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發展

[編輯]

2008年2月,大國家黨李明博就任韓國總統,開始否定陽光政策

2008年7月11日,韓國53歲女遊客朴旺子在區內旅遊時,據稱因誤入相距不遠的朝方軍事區而被朝方哨兵射殺,韓國政府隨即宣布暫停韓國遊客前往金剛山觀光

2010年3月26日,韓國軍艦天安號白翎島附近海域沉沒,即天安號沉沒事件。40多名韓國官兵被殺。

2010年11月23日,發生延坪島炮擊事件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任朝鮮最高領導人。

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正式宣誓就任第18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卸任總統職務。

李明博時期因朝鮮核問題、金剛山槍擊事件、天安號沉沒事件以及延坪島炮擊事件的發生,朝韓關係一直緊張。朴槿惠接任後,和李明博一樣,堅定要求朝鮮放棄發展核武,才會展開對話。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