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因加水壩

座標5°31′09″S 13°37′19″E / 5.51917°S 13.62194°E / -5.51917; 13.621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因加水壩
因加一號,遠處是因加二號水道
因加水壩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位置
因加水壩
因加水壩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位置
國家 剛果民主共和國
座標5°31′09″S 13°37′19″E / 5.51917°S 13.62194°E / -5.51917; 13.62194
現狀運行中
始建Inga I: 1968
Inga II:
啟用Inga I: 1972
Inga II: 1982
發電廠
渦輪機Inga I: 6 x 58.5 MW
Inga II: 8 x 178 MW
裝機容量Inga I: 351 MW
Inga II: 1,424 MW

因加水壩(法語:Barrages d'Inga)是兩座水力發電大壩,與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 因加瀑布相連。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西部,金夏沙西南 140 英里處。

剛果河上的因加瀑布是利文斯頓瀑布馬萊博湖下游的一組急流(或瀑布)。 瀑布的落差約為 96 米(315 英尺),年平均流量約為每秒 42,000 立方米(1,500,000 立方英尺/秒)。 基於這種流速以及 96 米的落差,僅因加瀑布就可能產生約 39.6 千兆瓦(53,100,000 馬力)的機械能和幾乎等量的電能。

因加瀑布目前有兩個大型水力發電廠,當地政府正在考慮建造一個更大的水力發電站,稱為大因加水電站(Grand Inga)。大因加水電站項目如果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參見世界水電站列表)。目前,該項目要求在約 150 米的水頭處擁有每秒約 26,400 立方米的流量——這相當於約 38.9 千兆瓦的發電量。 如果水壩按計劃建成,這個 40-70 千兆瓦發電量的項目將是目前世界紀錄保持者——長江三峽水電站(參見三峽工程)的兩倍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如果大因加水電站按照裝機總量的規模發電,將為非洲提供近 40% 的電力。

大因加水電站是一個「徑流式」水力發電項目,其中只需要建造一個相對較小的水庫來支持河流的流量。 這將使水力渦輪機的水頭接近 150 米。

歷史

[編輯]

1959 年,比利時殖民期間,在殖民政府考慮去殖民化前夕,啟動了所謂的「因加計劃」。[1]因加一號於 1972 年完工,因加二號於 1982 年完工。

早期研究

[編輯]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剛果河的水電潛力。當時帝國主義正在大肆瓜分非洲,河流一開始用於水力發電。1921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一份關於該河流水力發電潛力的早期報告。 他們的調查發現,整個剛果盆地擁有「超過世界四分之一的水力」。四年後,比利時士兵、數學家和企業家范德倫上校強調,因加瀑布具有這種潛力。他也表示,自己將繼續在因加瀑布周圍進行勘測工作。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期間,Syneba 集團(1929-1939)對該地區的潛力進行了進一步調研,但二戰的爆發及 Syneba 的解散使得調查暫時被擱置。

1920 年代,德國建築師赫爾曼·瑟格爾提出了整合歐洲和非洲的亞特蘭特羅帕計劃,該計劃包括了在剛果河上築壩的提議。在這個計劃中,這些水將用於灌溉北非的沙漠,並產生 22.5 至 45 千兆瓦的電力。

因加一號和因加二號

[編輯]
因加一號設施

1960 年代,該地區出現政局不穩定、國內叛亂和聯合國介入等動亂(參見剛果危機),但領導人駕馭剛果河瀑布的希望並沒有被削減絲毫。比利時殖民者離開後,留下一地廢墟。在隨後的動盪中,出現了蒙博托·塞塞·塞科。1965 年 11 月,通過第二次軍事政變,蒙博托成為薩伊(即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獨裁者,他的統治一直持續到 1997 年 5 月。他在位期間該國建造了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工程項目——因加瀑布上的水電站。

因加一號是第一個完成的項目。義大利公司 SICAI 於 1963 年進行了一項可行性研究,該研究建議,大壩應當支持國內工業化建設,而不是以電力出口為重點。該項目主要由政府出資,建設於 1968 年到 1972 年,留下了一個六渦輪機發電廠,發電量為 351 兆瓦。生產電力主要被輸送到其周圍和下游的人口稠密地區。它的繼任管理者明確表示,將用於南部的採礦活動。

因加二號建造於因加一號以南的地區。即使只有八台渦輪機,它也能生產 1,424 兆瓦電量,建成於因加一號建成整整十年後。

參考來源

[編輯]
  1. ^ Ameye, Louis. "Economic Problems of the Congo". Royal African Society. 4 June 1959.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