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五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五軍是1937年至1949年以青海省馬步青所部編成的一支部隊。[1]

歷史

[編輯]

1937年9月青海馬步青所部組建騎兵第五軍,隸屬第17集團軍:

  • 軍長馬步青
  • 騎兵第5師:1931年馬步青任暫編騎一師師長。1933年冬,蔣介石令孫殿英任青海西區屯墾督辦,率部前往柴達木屯墾。孫殿英數萬之眾西進,使西北諸馬感到威脅。1934年初,馬鴻賓、馬鴻逵與馬步芳、馬步青聯合起來和孫殿英在寧夏打了一場大仗,史稱「四馬拒孫」戰役。1934年3月孫殿英所部3萬餘人由胡宗南、閻錫山整編。戰後,馬步青被任為中央陸軍騎兵第5師師長,駐甘肅涼州。轄2個騎兵旅、1個步兵旅。騎兵第1旅,馬祿任旅長;騎兵第2旅,韓起祿任旅長;步兵旅,祁明山任旅長。1936年秋,馬步青奉命在寧夏中衛皋蘭一帶堵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使紅軍傷亡甚眾。
  • 暫編騎兵第1師:1937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青海省調派1個騎兵師參加抗戰。青海省主席馬步芳以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第一旅、第二旅各一部分為基礎,徵調大通縣互助湟源三縣的民團(其中精壯用以補充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被抽調後的缺額),還有第100師淘汰的老弱士兵,以及駐防在河西走廊的馬步青騎兵第五軍第2旅馬祿部和第2團馬秉忠部,以回、東鄉、撒拉、保安、藏等族人員組成,共8000多人,其中回、東鄉、撒拉、保安族民族的人員占部隊總人數的70%以上。師長馬彪(原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第1旅旅長),副師長兼師政治部主任龔潯(第100師政治部秘書、復興社分子)。馬元祥為第一旅旅長,馬祿為第二旅旅長,馬秉忠為第三旅旅長。1937年9月19日,西寧各界在大教場舉行隆重的歡送大會。暫騎1師從西寧出發,經蘭州、平涼,到達陝西乾縣,歸西安行營指揮,各旅分駐興平扶風醴泉永壽咸陽等地。1938年2月,暫騎1師進駐臨潼,各部分駐西安以東、河南陝州以西的隴海鐵路沿線及西荊公路擔任安全任務,同時派出小分隊北渡黃河到晉南芮城一帶襲擾、偵察運城日軍,保潼關安全。1938年4月,暫騎1師奉命進剿西荊公路龍駒寨一帶親日武裝。1938年7月,騎兵師第二旅(馬祿旅)被調赴開封以東蘭考商丘一帶,堵擊西犯日軍。1938年9月暫騎1師奉調許昌,進駐黃泛區扶溝鄢陵西華等縣擔負新黃河的河防任務,受第一戰區孫桐萱集團軍指揮。1939年春,暫騎1師第2旅馬祿部調銅川組建暫騎2師,暫騎1師馬彪部的第3旅馬秉忠部改稱第2旅,馬步芳從青海又調來一旅官兵重建第3旅。不久,暫騎1師調駐周口界首一帶的黃泛區,主力駐項城,防禦淮陽一帶的日軍。暫騎1師為牽制敵人,各旅輪流過新黃河,以輕騎襲擊、偵察淮陽一帶日軍。1939年8、9月間,暫騎1師乘淮陽日軍空虛之機,第2旅旅長馬秉忠率部渡河進駐寶塔、孔莊一帶,進而圍攻淮陽城,攻占淮陽城西關。旅長馬秉忠中胸部中彈陣亡。師長馬彪派第1旅旅長馬元祥率部渡河支援。此役最後以日軍潰退告終。日軍調重兵,配備重炮、坦克,向暫騎1師寶塔一線強攻,暫騎1師撤退回防。1940年5月暫騎1師調赴葉縣舞陽一帶休整,7月又調至豫皖邊界的臨泉沈丘兩縣,把旅營制改為師-團-連編制,全師共編為3個團,第1、2團為騎兵團,第3團為步兵團(騎五軍直屬步兵旅),1941年春番號改為騎兵第8師,補充了豫皖等省兵員,馬彪仍任師長,隸屬第一戰區,受第五戰區李仙洲集團軍的指揮。1940年8月,騎8師奉命駐守在渦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三角地帶,以牽制津浦鐵路蚌埠沿線的日軍。1941年東北軍騎兵出身的盧廣偉任騎8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1年夏,奉命出兵攻擊淮北路西的新四軍彭雪楓部。1941年馬彪升任何柱國所率騎兵第二軍副軍長兼騎8師師長。1942年夏,經馬步芳赴重慶活動,馬步康(第100師第298旅旅長)接任騎8師師長,馬彪離職到西安閒住,1948年車禍離世。不久騎8師歸第五戰區指揮。 1944年4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會戰,進犯阜陽,騎8師奉命在三十里舖到潁上西南一帶阻擊日軍。4月24日日軍在空軍掩護下,由壽縣正陽關,向潁上前沿陣地發起猛攻。5月6日騎8師退至六十里舖,遭日軍的包圍,突圍撤退時,盧廣偉遭到敵機轟炸陣亡。1945年日本投降後,騎8師奉命接收徐州。1946年1月,騎8師調至陝西富平一帶,與馬祿率暫編騎兵第2師合併,保留騎八師番號,馬步康任師長(後縮編為1個團)。1946年3月,調駐甘肅永登,重歸馬步芳軍事集團序列。
  • 軍屬步兵旅:1939年增編。

1939年該軍改隸第八戰區。1939年春,暫騎1師第2旅馬祿部自鄭州調赴陝西耀縣,與從駐防甘肅武威的騎五軍中調來的兩個旅,組建暫編騎兵第2師,馬祿任師長,駐防北同官(今銅川)等地,歸胡宗南指揮,封鎖陝甘寧邊區

1941年騎兵第五軍序列:

  • 軍長馬步青。駐武威
  • 新編騎兵第5師:副師長馬呈祥代理師長。駐永登縣
    • 騎兵第1旅
      • 騎兵第1團:團長馬秉魁。駐永登縣。
      • 騎兵第2團:團長陳彥。駐民勤縣
    • 騎兵第2旅:旅長韓起祿。駐武威。
      • 騎兵第3團:團長馬碩卿。駐古浪縣
      • 騎兵第4團(騎13團):團長馬長青。駐景泰縣
    • 步兵第3旅:旅長馬呈祥。駐永登縣。
      • 步兵第1團
      • 步兵第2團:團長馬進昌。駐武威。
  • 軍直特務團:團長馬占魁。駐武威。
  • 軍直炮兵團:團長韓榮福。駐武威。

1941年8、9月,新編騎兵第5師奉第八戰區之命接防酒泉地區馬步芳第八十二軍第100師第298旅(旅長馬步康)防務。接防前後,騎兵第5師取消旅建制,析出暫編騎兵第1師。[2]

  • 騎兵第5師:師長馬呈祥,駐酒泉
    • 騎兵第13團:團長馬長清。駐敦煌
    • 騎兵第14團:團長馬碩卿。駐高台
    • 步兵第15團:團長馬進昌。駐酒泉
  • 暫編騎兵第1師:師長韓起祿,駐永登縣
    • 騎兵第1團:團長陳彥。駐民勤
    • 騎兵第2團:團長馬福倉。駐古浪縣。
    • 第3團

1942年4月,騎五軍及騎五師奉命移駐青海,行政院任命馬步青柴達木屯墾督辦;騎13團留駐敦煌;暫騎1師留駐永登縣、臨夏、民勤;中央軍騎10師接防高台;中央軍新18旅(旅長徐汝誠)接防肅州;中央軍暫編58師(師長葉成)接防武威山丹永昌民樂[3]1942年8月,馬步青率騎五軍到西寧郊區的樂家灣大軍營,與馬步芳之子馬繼援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二軍駐在一處。馬步芳同馬步青商量後,讓馬呈祥接馬步青任騎五軍代理軍長。馬呈祥上任後追隨馬步芳,馬呈祥直接受命於馬步芳,軍餉由馬步芳調撥,騎五軍成為馬步芳的嫡系部隊。[4]1943年9月騎五軍與八十二軍合編為第40集團軍,馬步芳任總司令,馬步青升任第40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騎五軍軍長。1943年12月建制:[5]

騎五軍以回族撒拉族為骨幹,還有少量漢族[6]。將、校、尉之中除副軍長郭全梁及軍部「八大處」的僚佐外,全部由回族及撒拉族擔任。[7]

1944年11月新疆發生三區革命。1945年春,為鎮壓三區革命,蔣介石派騎五軍「西征新疆,捍衛邊防」。1945年8月青海省保安處長韓有文調任暫編騎兵第一師師長。1945年夏,馬呈祥率騎五軍自青海西寧的樂家灣大軍營啟程,沿祁連山有水草的通道西進,3個月後抵達甘新省界。此後在七角井分為兩路,1945年9月韓有文率暫編騎兵第一師經大石頭進駐木壘奇台吉木薩爾,司令部設奇台城內,兼任奇(台)、孚(遠)、木(壘)三縣守備司令;1945年11月馬呈祥率領軍直及韓榮福的新騎5師進駐迪化老滿城。騎兵第五軍隸屬新疆警備總司令部。此後,韓榮福又率新騎5師進駐昌吉呼圖壁瑪納斯對抗三區革命軍的第一線,司令部設在昌吉城內。馬呈祥進駐老滿城之後,巡邏隊在迪化各城區飛馳,行人躲避不及。聽到市民怨言後,馬呈祥在老滿城集合部隊,當眾抽了巡邏隊隊長十馬鞭,並制定「十不准」紀律。馬呈祥加強軍事訓練,培養官兵的忠君思想,還常挑馬術及騎射技術好的官兵在老滿城或者城郊舉辦馬術及騎射表演,邀當地軍、政、商、學各界人士前來觀看。他還吸收王孟揚等知識分子到軍隊司令部任文職。他在老滿城內開設一所回族中學,任命王孟揚兼任校長。在迪化城內設一個辦事處,又設報館出版騎五軍的《新新報》。還常拜訪教長馬良駿

1946年5月國軍整編,[8]暫編騎兵第2師併入騎8師不再列入騎五軍序列,軍馬不足的新騎5師改編為新編第5師(馬成賢),另將新疆警備總司令部騎兵第12師(張希良)撥歸該軍建制,暫編騎兵第1師師長韓有文。馬呈祥與日後出任新疆警備總司令的陶峙岳交情頗深,還和駐迪化的整78師師長葉成、整179旅旅長兼迪化警備司令羅恕人、迪化警察局局長劉漢東關係很好。1946年10月騎五軍縮編為整編騎兵第1師(習慣上仍稱為騎五軍),馬呈祥任師長,副師長郭金梁、參謀長張五美(張尊山),騎兵第12師調歸新疆警備總司令部原建制,新編騎兵第5師改編為整編騎兵第6旅(韓榮福),暫編騎兵第1師改編為整編騎兵第7旅(韓有文)。每旅2個團,每團約一千人。另有一個直屬團、兩個直屬連(警衛連、通訊連),官兵數量將近一萬人,軍馬一萬兩千多匹[6]

1947年6月5日發生北塔山事件。馬呈祥命奇台縣駐防司令、騎7旅旅長韓有文反擊。韓有文派團長韓國藩率領5個連和當地哈薩克族騎兵隊增援北塔山。馬呈祥受到中國國民黨方面的軍政要員來電來信祝賀,各種慰問團紛至沓來,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彭學沛飛來祝賀,南疆警備總司令趙錫光喀什趕來祝賀。1948年9月,整編騎兵第1師恢復騎兵第五軍的番號(一說一直保持整編師番號至1949年9月和平起義)。1948年底,軍中就醞釀著去隴東作戰之事,並已做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為了補充缺額的馬匹,已在奇台、阜康、木壘買馬近千匹。在焉耆也買了上千匹戰馬。1949年2月,李宗仁命陶峙岳除留一個旅在新疆駐防外,其他部隊悉數調進關內參加國共內戰。陶峙岳反對進關,而馬呈祥、羅恕人主張進關,葉成態度不明。南京隨後來電要陶峙岳親赴南京。經與劉孟純等人商議,陶峙岳乃拖延不去南京,也不將軍隊調進關內。[9]直到1949年7月接到馬步芳的命令,調整編騎兵第一師到河西阻擊解放軍西進。並準備將羅恕人的整編第一七九旅一起拖走。部隊一切準備就緒,並將家屬全部撤走,後勤部隊亦已出發,前頭部隊已到奇台。這時,又傳來隴東戰場節節敗退的消息,馬步芳已逃回青海,全線崩潰的局面已經形成。於是部隊只好急令折回,各返駐地。

1949年春,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胡宗南多次電催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東進入關。國軍「主戰派」葉成馬呈祥羅恕人等人要求陶峙岳遵令入關。馬步芳急電馬呈祥增援蘭州。經陶峙岳勸說,列出缺乏軍餉和車輛等實際困難,馬呈祥乃留在新疆,僅將夫人王士蘭等家屬先行送往青海老家。由於王震的部隊已攻克蘭州,王士蘭等家屬到青海西寧後,很快就搭陳納德航空公司最後一架班機離開西寧,次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便攻占西寧。[10]

1949年8、9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蘭州西寧後,「主戰派」的馬呈祥羅恕人葉成陶峙岳起了疑心,認為陶峙岳受劉孟純屈武劉澤榮三人「包圍」和「挑唆」,決定將劉孟純、屈武、劉澤榮扣押並幹掉。9月14日馬呈祥召集整編騎兵第1師的團以上幹部會議,在會上明確表示自己要棄軍而逃了,讓大家推選一個代理師長;按理應當是副師長領權,但郭全梁一口拒絕,極力推託,並提出韓榮福,韓更是拒絕,於是一致推選讓韓有文代理。9月19日夜,馬呈祥、羅恕人、葉成決定除掉劉孟純等人。在行動前,他們徵求警備司令陶峙岳的意見。經過陶峙岳勸說,馬呈祥、羅恕人、葉成打消了扣押劉孟純等人的想法。陶峙岳和中共中央派來的聯絡員鄧力群接洽,聯絡趙錫光等將領籌備新疆和平解放,又做馬呈祥、葉成、羅恕人的工作,還約包爾漢馬良駿大阿訇家,請馬良駿出面做馬呈祥的工作。馬呈祥最終接受了陶峙岳的建議,同意自己離開新疆,並召集部下召開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將「天山立馬第一峰」的旗幟交給韓有文。陶峙岳特地為馬呈祥、葉成、羅恕人設宴餞行。經陶峙岳安排,9月24日凌晨,即陶峙岳通電起義的前一天,馬呈祥自迪化老滿城軍部出發。護送人員全部由騎五軍軍部抽調,計有特務連的1個排,衛士隊的1個班,共60人,由連長苟得才和排長馬占全負責帶隊,並配有2部大卡車,1輛吉普車;跟隨馬呈祥出走的有騎五軍參謀長張尊山以及隨從副官馬崇義、馬顯武、陳廣慶、許保壽和兩名警衛員,共8人;和馬呈祥同時出走的有葉成、羅恕人、劉漢東和新疆民政廳廳長王曾善以及他們的一些家屬、子女、警衛;一行連同護送人員總計約有80餘人。[11]9月24日當天清晨,馬呈祥、羅恕人乘大汽車離開迪化;葉成於9月25日離開迪化;路過焉耆時,當地駐軍第128旅旅長鍾祖蔭也跟著出走。[12]:8779三人在焉耆會合之後,經南疆喀什、英吉沙,在此即改乘車為乘馬。就地購買駱駝10多峰,每峰黃金3兩;購買馬70多匹,每匹黃金1兩。再翻越崑崙山,經依格子也蒲犁口岸(今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口岸)出國。從蒲犁到邊界還有一天無人區的路程。後來馬呈祥定居台灣[6]9月24日馬呈祥走後,韓有文接手騎五軍後,隨即向陶峙岳表明願意隨陶峙岳走和平起義道路,並請陶峙岳去給排以上的幹部做形勢分析報告,以便動員全軍一致起義,這次報告在老滿城軍部大禮堂舉行,參加的還有整編第179旅的幹部,報告整整講了一天,,絕大部分幹部解除了對起義的顧慮。陶峙岳任命韓有文為整編騎兵第1師中將師長,陶峙岳、陶晉初安排韓有文部負責保衛迪化,從速安定大局,迎接解放軍進疆。韓有文調一個團到迪化,又把第十四團調到老滿城,重兵營就駐紮在市區,一部分住在尚未落成的天山大廈,一部分住在南關,白天整修從南門到財神樓這段路,晚上,巡邏、警戒、宵禁。韓有文主動與陳德法羅汝正(城防部隊)、文升喬(新疆軍官訓練班的步、騎、裝甲等七個學生隊)等商議,採取分區管轄、統一指揮,互通情況,密切配合的措施,使迪化市的局勢一步步地走向穩定。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韓有文等人在起義通電上簽名,表示脫離國民政府,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彭德懷司令員指示精神,新疆軍區決定原則上由進疆解放軍的一個師負責配備起義部隊一個師的政治幹部,解放軍第六軍第17師負責整編騎兵第1師。

1949年12月29日,新疆起義部隊整編完畢,舉行了成立大會,整編騎兵第7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七師,師部駐瑪納斯縣小李莊。部隊駐奇台阜康

1950年2月7日,新疆軍區政治部發出《關於改造二十二兵團部隊政治工作指示》:必須徹底改造起義部隊,不僅在形式上,而且要在思想上、行動上向人民解放軍看齊,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解放軍。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決貫徹黨對起義部隊的工作方針,經過長期的深入耐心的教育和組織工作,開展訴苦運動,提高官兵覺悟,實行三大民主,團結起義軍官,培養積極分子,發展黨團組織,依靠部隊內部逐漸增長的進步力量,搞好對起義部隊的改造。第一步是在起義部隊中取締了國民黨、三青團及反動會道門等組織,迅速建立起各級黨委會和政治工作機構,建立政治委員和政治指導員制度,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徹底改造。

1951年8月,為執行毛澤東主席關於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的指示,騎七師先頭部隊(師部特務連一個排和師直工廠、管訓隊、騎19團一部)在副師長韓榮福帶領下從奇台乘汽車穿越準噶爾盆地東部到達承化(今阿勒泰),休整後徒步進駐巴里巴蓋,開始大生產前的準備工作。1951年冬開挖北干大渠17千米,為來年春耕生產做好了準備。1952年2月,第二軍第五師獨立團劃歸騎七師建制,改番號為二十團。1952年3月初,騎七師十九團後續部隊及特務連、宣傳隊、文工隊、教導隊等師直單位在師政委於春山率領下從奇台出發,經北塔山、將軍戈壁抵達承化縣巴里巴蓋,成立開荒造田春播指揮部,指揮部設在東莊子。1952年4月11日,正式開始開發建設阿山墾區。隨後部隊又陸續進駐切木爾切克富蘊縣可可托海喀拉通克青河縣等地維護治安,開展生產運動。1952年5月13日,烏斯滿的長子謝爾德曼胡爾曼殘匪在富蘊縣沙爾布拉克伏擊騎七師十九團由奇台到承化縣送軍馬的小分隊,劫走軍馬112匹,並將被俘40餘名戰士全部殺害。騎七師抽調19團、20團、21團共381名指戰員組成14個戰鬥連開赴富蘊青河縣清剿。到1952年9月30日匪徒全部投降結束。此戰共有32名指戰員犧牲。其中,騎七師20團副團長王金玉1952年6月28日在阿爾泰山區西岔河指揮戰鬥時犧牲,年僅35歲。1953年3月下旬,部隊整編結束,第19團全部及騎七師師直部分、第20團部分及軍區挖金大隊全部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28團」,團長鄔佳才、政委鄒興仁、參謀長麥宗禹、政治處主任胡恆誠;騎七師師直一部與軍區後勤部運輸處綏來農場烏蘇生產建設大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十師」,師部駐綏來(今瑪納斯)小李莊,轄28團(28團因遠離農十師師部,黨政工作由阿山軍分區代管)、30團(從駱駝營,哈密生建大隊和霍爾果斯邊防站抽調官兵766人組建,下設八個連隊,進駐八家戶,拱拜下橋子一帶,團長鄭國華、政委隗德祥)和勞改支隊(1952年6月18日新疆軍區後勤部以酒泉起義的3個汽車團中的一部、1個大車隊、1個駱駝營和1個大修廠抽調1000餘人開赴瑪納斯河東岸仲莊、小李莊組建生產總隊,下屬3個大隊,在仲莊,八家戶,十戶灘三地投入開荒。1952年7、8月新疆軍區安排從河南陳留縣、陝西延安帶來2批犯人1800多人配一套管教幹部,組建了生產總隊勞改支隊,支隊長耿光瑞,副支隊長陳志清,副政委郝正元,副主任劉禎文)。1953年3月29日,奉新疆軍區命令,在仲莊重建騎兵第七師。騎七師司令部在仲莊發出師辦字第一號通知;將原新疆軍區後勤運輸部生產總隊、勞改支隊歸屬於騎兵第七師建制,從4月1日起一律使用騎七師番號。師長林海清(解放軍第二軍教導團團長、新疆軍區運輸部副部長、第22兵團供給部政委)、副政委劉炳正(解放軍第六軍第16師保衛股長、團政治處主任、騎7師政治部主任)、副師長韓榮福撒拉族)、參謀長劉三朵(西野二縱獨六旅16團副團長、新疆軍區運輸部汽2團副團長、騎7師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張志勇(新疆軍區運輸部汽2團政委)、副參謀長杜聯華

1953年6月5日,新疆軍區對全疆各地生產部隊團級單位統一整編,發出「新務隊字第41號」命令,奉西北軍區5月27日轉軍委命令,騎兵第七師改番號為農業建設第十師,因小李莊師部正在建設中,師部暫設仲莊,下轄28團(巴里巴蓋原通訊19團),30團(小李莊)和勞改支隊(十戶灘)。師長林海清,副師長韓榮福,政委林海清(兼),副政委劉丙正、安XX(沒到職),參謀長劉三朵,政治部主任張志勇,副參謀長兼供給部部長杜聯華,供給部政委李志華,幹部部副部長呂華兼管教育和學校,衛生處長張增華,辦公室主任劉丙墩。二十八團團長鄔家才,政委鄒興。三十團團長鄭國華,政委隗德祥。勞改支隊支隊長陳志清,政委耿光瑞,副支隊長李俊傑。6月14日,騎七師番號正式取消。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
  2. ^ 劉進:《中心與邊緣——國民黨政權與甘寧青社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 ^ 閆天靈:「1941——1942年河西走廊駐軍大換防考實」,《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第57-61頁。
  4. ^ 張成禎:「馬步芳併吞馬步青騎兵第五軍的經過」,《青海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1964年。
  5.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6. ^ 6.0 6.1 6.2 朱国琳,马呈祥在新疆(上接4版),民族日报,2011年3月3日. [2018-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7. ^ 陳秉淵:《馬步芳家族統治青海四十年》,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8.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9. ^ 劉孟純,民革中央,2008-09-27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2.
  10. ^ 整編騎兵第一師新疆起義前後,新華網,2009-11-14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2.
  11. ^ 马得勋(时任骑兵第五军军长随从副官):《马呈祥出走国外的经过》,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2012年03月23日. [2021年11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1月28日). 
  12.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