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威廉·狄爾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威廉·狄爾泰
出生(1833-11-19)1833年11月19日
德國威斯巴登
逝世1911年10月1日(1911歲—10—01)(77歲)
奧匈帝國施伊恩施萊恩英語Seis am Schlern
時代19世紀哲學
地區西方哲學
學派詮釋學德國歷史生命哲學
主要領域
詮釋社會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思想史人文科學

威廉·狄爾泰(德語: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

生平

[編輯]

他於海德堡大學學習神學,後轉赴柏林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柏林大學(1865-1866;1882-1911)、巴賽爾大學(1867,取得教授資格)、基爾大學(1868-1870)、弗羅茨瓦夫大學(1870-1882)。

思想

[編輯]

他曾研究黑格爾青年時期的手稿,於1906年發表《黑格爾青年時代的歷史》。最初屬於新康德主義,後轉向生命哲學,致力於所謂「歷史理性的批判」,主張「歷史的相對主義」。認為哲學的中心問題是生命。通過個人「生活的體驗」(Erlebnis)和對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認識到文化或歷史即生命的體現。強調和不同的生活類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應的是不同的宇宙觀,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觀為其特徵。他同時認為任何一種宇宙觀都是相對的,這就是歷史主義的要義。

影響

[編輯]

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重要流派,如雅斯貝爾斯的精神病理學、胡塞爾現象學海德格爾存在主義伽達默爾解釋學都帶有狄爾泰論述的烙印,社會學韋伯曼海姆等也受到狄爾泰的影響。

著作

[編輯]
  • 施萊爾馬赫的倫理學原理》(1864)(博士論文)
  • 《施萊爾馬赫傳》(1870)
  • 《精神科學導論》(1883)
  • 《體驗與文學》(1905)(論文集)
  • 《黑格爾青年時代的歷史》(1906)

他生前發表的和大量未發表的著作被編集成《狄爾泰全集》(共26卷)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