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威廉·梅隆
安德魯·W·梅隆 | |
---|---|
美國駐英國大使 | |
任期 1932年4月9日—1933年3月17日 | |
總統 | 赫伯特·胡佛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前任 | 查爾斯·蓋茨·道斯 |
繼任 | 羅伯特·沃思·賓厄姆 |
美國財政部長 | |
任期 1921年3月9日—1932年2月12日 | |
總統 | 沃倫·G·哈定 卡爾文·柯立芝 赫伯特·胡佛 |
前任 | 戴維·F·休斯敦 |
繼任 | 奧格登·L·米爾斯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 1855年3月24日
逝世 | 1937年8月26日 美國紐約州南安普敦 | (82歲)
政黨 | 共和黨 |
配偶 | 諾拉·麥克馬倫(1900-1912) |
兒女 | 艾爾薩·梅隆·布魯斯 保羅·梅隆 |
學歷 | 匹茲堡大學 |
安德魯·威廉·梅隆(英語:Andrew William Mellon,1855年3月24日—1937年8月27日),美國銀行家、實業家、慈善家、藝術品收藏家、政治家,美國共和黨成員,曾任美國財政部長(1921年-1932年)和美國駐英國大使(1932年-1933年)。他來自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富有的梅隆家族,1873年畢業於西部賓州大學,也就是現今的匹茲堡大學。他在從政之前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在鍍金時代和進步時代,他也是共和黨有影響力的捐贈者。
梅隆是唯一一位歷經三任總統(沃倫·G·哈定、卡爾文·柯立芝和赫伯特·胡佛,這三人都是共和黨成員)的財政部長,任期內經歷了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繁榮歲月和1929年大蕭條。梅隆是保守的共和黨人,他贊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減少稅收和國家債務的政策。梅隆試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革聯邦稅收,削減高收入者的稅收,但留下累進所得稅。梅隆的一些建議是由1921年的《收入法》和1924年的《收入法》頒布的,但直到1926年《收入法》通過,"梅隆計劃"才得以完全實現。他還主持了國家債務的削減,在20世紀20年代,國家債務大幅下降。梅隆在國家和國家政治中的影響力在柯立芝總統任期內達到了頂峰。記者威廉·艾倫·懷特指出,"在柯立芝政府達到頂峰的時期,安德魯·梅隆完全控制了白宮,因此將聯邦政府稱為柯立芝和梅隆共治。
梅隆的全國聲譽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和大蕭條爆發後崩潰。梅隆參與了胡佛政府為振興經濟和維護國際經濟秩序所做的各種努力,但他反對政府直接干預經濟。在國會開始對梅隆進行彈指程序後,胡佛總統將梅隆調任美國駐英國大使一職。在胡佛在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總統選舉中失利後,梅隆恢復了個人生活。從1933年開始,聯邦政府對梅隆展開了稅務欺詐調查,導致一起備受矚目的案件以梅隆的無罪開脫而告終。在他去世前不久,1937年,梅隆幫助建立了國家美術館。他的慈善努力在後來成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國家美術館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他在紐約州南安普敦逝世。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Andrew W. Mellon - Mellon Foundation Biography by David Cannadine*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axhistor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n essay on Mellon's tax policies
- Overview of Mellon Tax Cut Plans
- Pittsburgh Post-Gazette article on history of the Mellons and Mellon Financi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ittsburgh Post-Gazette series on Mellon's involvement in the oil industry and mid-east oi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前任: 查爾斯·G·道斯 |
美國駐英國大使 1932年-1933年 |
繼任: 羅伯特·W·賓厄姆 |
前任: 戴維·F·休斯敦 |
美國財政部長 1921年-1932年 |
繼任: 奧格登·L·米爾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