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宗派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斯曼帝國遜尼派穆斯林和薩非王朝什葉派穆斯林之間發生的查爾迪蘭戰役(1514年)

宗派主義教派主義指的是一個社會群體中不同派系間產生的偏見、歧視及憎惡。常見於不同的宗教派系民族社會階級或政治團體之間。其成因不盡相同,有的是因為壓迫和被壓迫,有的則是因爲理念的不同。

基督教方面,不同教派之間現在雖然可以和平共處,但在歷史上卻發生過宗教改革等大規模暴力運動,天主教新教基督徒之間的鬥爭引發數百年的宗教戰爭,直至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才結束。

伊斯蘭教方面,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之間的鬥爭至今仍未平息[1]

中國共產黨內的宗派主義

[編輯]

中共黨內存在的一種以宗派利益為出發點的思想和行為,是封建宗派思想、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在組織上的表現。表現為進行無原則的派別鬥爭。[2]

1931年六屆四中全會後,王明等把持的中共中央提拔了一些「左」傾教條主義者進入中央領導崗位,過分打擊了犯立三冒險主義錯誤的領導人,並進行宗派主義的「反右傾」鬥爭,打擊了提出不同意見的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實等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理論,提出既反對狹隘的宗派主義關門主義傾向,又反對妥協屈服的投降主義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在延安中央黨校開學典禮大會上發表了《整頓黨的作風》的演說,指出整風運動就是宣傳唯物論,宣傳辯證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3]還指出:「由於二十年的鍛鍊,現在我們黨內並沒有占統治地位的宗派主義了。但是宗派主義的殘餘是還存在的,有對黨內的宗派主義殘餘,也有對黨外的宗派主義殘餘。」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普遍地,深入地開展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發動群眾向黨提出批評建議。

參考文獻

[編輯]
  1. ^ Lahore bomb raises sectarian questions. BBC News. January 10, 2008 [May 2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22). 
  2. ^ 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1941年9月10日,來源:《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3. ^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发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2022年2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3月18日). 

擴展閲讀

[編輯]

外部連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