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宮廷芭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宮廷芭蕾是一種以舞蹈為主的音樂戲劇,通常由詩人、作曲家、編舞家們合作完成。表演形式為片段式的小型劇目或沙龍劇,結合了音樂、詩歌與舞蹈的美學。

芭蕾舞起源於十五、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宮廷,並在凱薩琳·德·梅第奇的引領下傳入法國,逐漸發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法國宮廷芭蕾。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宮廷芭蕾在作曲家讓·巴蒂斯特·盧利的推動下達到巔峰,充分展現了巴洛克風格的藝術特色。

歷史發展

[編輯]

宮廷芭蕾的演出傳統可以追溯至亨利三世路易十三的時代。亨利三世曾親自參與宮廷芭蕾的表演,而路易十三對舞蹈和音樂的熱愛更為強烈,他在位期間宮廷芭蕾舞劇盛行,自己也經常登台參演。到了路易十四時期,他更是以此作為塑造君主形象的重要工具之一,並親自出演多部宮廷芭蕾舞劇。在1651年至1659年間,路易十四共登台演出九齣舞劇,其對於舞蹈的愛好和演藝舞技被廣泛的記錄下來,同時也有助於他自身形象的樹立。[1]自從1661年,路易十四甚至進一步開始參與和自己有關的劇本之撰寫或修改。[2]

宮廷芭蕾、戲劇和歌劇通常在頌揚重大事件或盛大節日期間上演,觀眾以朝臣和來訪使節為主,當遇特殊活動時,觀眾人數往往更多。在表演開場時,皆會以抒情詩對國王進行讚頌。

重要人物

[編輯]
  • 讓·巴蒂斯特·盧利

1653年,盧利作曲宮廷芭蕾舞劇〈皇家芭蕾夜宴〉,由年僅十四歲的路易十四飾演太陽神阿波羅,這場合作大獲成功。盧利在隨後幾年持續創作舞曲及宮廷芭蕾音樂,並與路易十四建立深厚的友誼,為他日後在法國音樂界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3]到了1660年代,盧利被公認為宮廷芭蕾的首席作曲家。主要因為1656年時受封為宮廷御用作曲家,擁有了自己的皇家管弦樂團,展開獨立創作。這鞏固了他在宮廷音樂界的領導地位。[4]

1660年3月,在樞機主教馬薩林去世後,路易十四開始親自執政,不再設立首席大臣。在財政官員兼營造總監柯爾貝的協助下,法國宮廷有系統的資助文學與藝術,並成立舞蹈院(1661年)、科學院(1666年)等旨在推動藝術發展的學院機構。各類藝術皆交由特定官員掌管,任命了不少總監和主管。[5]

而在音樂方面,包括宮廷芭蕾與歌劇,則皆由盧利一人覽下大權負責指導,推動了法國音樂與舞蹈的發展。[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彼得.柏克. 《製造路易十四》.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 205–206. ISBN 7-100-05240-8. 
  2. ^ 彼得.柏克. 《製造路易十四》.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 53. ISBN 7-100-05240-8. 
  3. ^ Blackwell, Amy. Lully, Jean-Baptiste (1632–1687)”. Events That Formed the Modern World: From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through the War on Terror Vol.2. 2012: 179. 
  4. ^ Gustafson, Bruce. “Lully, Jean-Baptiste (1632–1687)”. Europe, 1450 to 1789: Encyclopedia of the Early Modern World Vol.3. 2004: 558. 
  5. ^ 彼得.柏克. 《製造路易十四》.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 56–58. ISBN 7-100-05240-8. 
  6. ^ 彼得.柏克. 《製造路易十四》.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 67. ISBN 7-100-05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