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里津戰役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察里津戰役 | |||||||
---|---|---|---|---|---|---|---|
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 |||||||
1913年的察里津地圖 | |||||||
| |||||||
參戰方 | |||||||
紅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彼得·克拉斯諾夫 安東·鄧尼金 彼得·弗蘭格爾 |
約瑟夫·史達林 克利緬特·伏羅希洛夫 德米特里·日洛巴 | ||||||
兵力 | |||||||
超過250,000人 | 至少160,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130,000人 | 80,000人 |
察里津戰役(俄語:Оборона Царицына)是俄國內戰期間發生在察里津(今伏爾加格勒)的一場戰役。
經過
[編輯]1918年秋季,俄國白軍在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克拉斯諾夫的率領下,包圍了蘇維埃政權的重要糧食基地察里津。當地布爾什維克首領絕望地向莫斯科請求增援,但僅僅收到了堅守城市的命令。
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瑟夫·史達林違背莫斯科的命令,實行極端政策,對當地原沙皇軍官進行清洗,導致察里津陷於危險。10月,史達林遭托洛斯基、斯維爾德洛夫、列寧免職並被召回到莫斯科,伏羅希洛夫則負責領導第十軍。托洛斯基後抵達察里津取代了史達林。從高加索召集的由德米特里·日洛巴的「鋼鐵師」急行軍從後方出其不意擊敗白軍,解除了察里津之圍。[1]此次主力會師後來加強了城市周圍的防衛。
1919年6月,安東·鄧尼金的白軍在英國人埃文·卡麥隆·布魯斯所率的戰車志願軍的幫助下占領了察里津。但隨即史達林和伏羅希洛夫率領的紅軍,在收到剛剛從莫斯科得來的武器和補給之後全力攻城,於1920年1月重新奪回察里津。被擊敗的白軍由於傷亡慘重並且有被殲滅的危險,被迫退到克里米亞半島。
後續影響
[編輯]此次勝利後來被蘇聯政府宣傳為史達林打的重要勝仗,是史達林挽救了這座城市。
1925年,察里津被改名為史達林格勒,以紀念史達林的功績。此城市在二戰期間也發生過著名而血腥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1961年,赫魯雪夫發起去史達林化政策,此城市又被改名為伏爾加格勒。
電影《保衛察里津》講述的就是這場戰役的歷史。
參考資料
[編輯]- ^ Stephen Kotkin. Stalin:Volume 1. New York: Penguin Press. : 307-310.
- R. Overy, Why the Allies Won, London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