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魯法諾夫
外觀
尼古拉·特魯法諾夫 | |||||||||||||||||
---|---|---|---|---|---|---|---|---|---|---|---|---|---|---|---|---|---|
出生 | 1900年5月15日 俄羅斯帝國雅羅斯拉夫爾省 | ||||||||||||||||
逝世 | 1982年2月12日 蘇聯哈爾科夫 | (81歲)||||||||||||||||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效命 | 蘇聯 | ||||||||||||||||
軍種 | 蘇聯紅軍步兵 | ||||||||||||||||
服役年份 | 1919年-1960年 | ||||||||||||||||
軍階 | 蘇聯上將 | ||||||||||||||||
統率 | 第51軍 | ||||||||||||||||
參與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 俄國內戰 冬季戰爭 | ||||||||||||||||
獲得勳章 |
|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特魯法諾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Труфанов,1900年—1982年),又譯杜魯方諾夫,是蘇聯軍事指揮官,上將軍階(1955年)。
生平
[編輯]1900年5月15日出生在雅羅斯拉夫爾省的貧窮家庭。19歲時在俄國內戰中加入紅軍,在科托夫斯基領導的騎兵師服役。1939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1]。
在蘇芬戰爭中擔任步兵第4師參謀長[2]。1941年任機械化第28軍參謀長參與英蘇入侵伊朗行動。1942年7月任第51集團軍司令員至1943年2月。1943年6月任第69集團軍副司令。1945年3月任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下屬的步兵第25軍軍長。
二戰結束後,短暫擔任蘇聯駐德軍隊在萊比錫的軍事指揮官[3]。1950年被調往遠東軍區任軍事訓練部部長。1954年任駐薩哈拉島的第15集團軍司令員。1956年1月任遠東軍區副司令員。
1957年6月至1960年,特魯法諾夫接替彼得魯舍夫斯基擔任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4]。1958年,他代表蘇方堅持「共同投資在中國華南建設長波電台」的立場。毛澤東則認為應全部由中國負擔。雙方進行了多次洽商,未能就協議達成一致意見。這次事件被認為是中蘇關係走向破裂的導火索[5]。1960年返國後退役。
紀念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 1941—1945 :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85: 730.
- ^ Килин 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4 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 Петрозаво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7).
- ^ Liselotte Borusiak; Gertrud Höhnel. Chronik der Stadt Leipzig 1945–1949. Teil 1 1945–1946. Leipzig: Stadtarchiv Leipzig. 1971: 96 (德語).
- ^ 沈志華. 余论四 朝鲜战争期间的苏联驻华军事顾问.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3年11月 [2019-06-14]. ISBN 9787218044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 ^ 中国为何拒绝与苏联共建长波电台?. 中國新聞網. 2013年6月24日 [2019年6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3日).
- ^ Die Trufanowstraße in Leipzig.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5).
- ^ Gina Klank; Gernot Griebsch. Lexikon Leipziger Straßennamen. Leipzig: Wissenschaftszentrum Leipzig. 1995: 126. ISBN 3-930433-09-5 (德語).
- ^ СОЛДАТЫ ПОБЕДЫ - ПОЛКОВОДЦЫ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Киевский вестник" интернет версия газеты.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軍職 | ||
---|---|---|
前任: 彼得魯舍夫斯基 |
蘇聯在華軍事總顧問 1957年–1960年 |
繼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