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尼斯 (金星假想衛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朗切斯·科豐塔納1646年的木刻版畫, 請注意光繞金星邊緣所產生的光學效應

尼斯 (英語:Neith)是一顆曾經有許多人聲稱觀測到的金星衛星,後來證實了無此衛星存在。它的首次發現是由義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在1672年完成的。天文學家對尼斯的零星觀察一直持續到1982年,但是這些觀察之後受到了懷疑(也許是其它昏暗的星體在恰好的時間出現在了恰好的位置上)。目前只有小行星2002 VE68維持著與金星相似的軌道,但金星目前沒有發現天然的衛星。

發現

[編輯]

1672年卡西尼首次觀測到金星附近的天體,1686年卡西尼再次觀測到了這個天體。據卡西尼估計這個天體的直徑約為金星直徑的1/4,與金星有相同的相位。這個天體又陸續被其他天文學家觀察到:1740年詹姆斯·肖特、1759年 Andreas Mayer 以及1761年約瑟夫·拉格朗日(他宣稱這顆衛星的運行軌道面與黃道面垂直)都分別觀測到它。1761年,它被五位觀察者總共觀測到過18次。1761年6月6日,Scheuten 的宣稱觀察到金星沿著自己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在一側有一個較小的黑點與它一起運行,但在英國切爾西的同時代人 Samuel Dunn 的觀測卻沒有發現那個黑點。1764年,兩個觀察者一共8次觀測到這個天體,其他的觀察者卻沒有發現這顆天體。

觀測

[編輯]

1766年,維也納天文台的 Father Hell 發表論文,提出那些自稱看到金星衛星的人所看到的是視覺幻覺,是由於望遠鏡的反光造成的影像重疊。但其他人卻發表論文說所觀察到的天體是真實存在的。1777年,德國的數學家拉姆皮特(J. H. Lambert)在柏林公布了這顆衛星運行軌道的相關數據,軌道半長徑66.5個金星半徑,運行周期11天又5小時,與黃道的傾斜角64度。他還預測可在1777年7月1日當金星通過太陽時看到它。1768年在哥本哈根的 Christian Horrebow 也曾看到過這顆衛星,但當時還有三個觀測者,其中包括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他們三人卻沒有發現這顆衛星。1875年,德國的 F. Schorr 出版了一本有關這顆衛星事件的書。1884年比利時皇家天文台的 Jean-Charles Houzeau 提出了另一種假設上,他提出所謂的金星衛星大約每隔2.96年(1080天左右)出現在金星鄰近的區域,可能是一顆行星,每283天繞太陽運行一周,與金星每1080天左右交會一次。Hozeau 還把它命名為尼斯(Neith),是以埃及女神涅伊特(沒有凡人看過她面紗下的臉)命名。

1887年比利時科學院發表了一份報告詳細列舉了每一次觀測的調查報告及各種細節。他們確定了大部分的觀察者看到的只是金星附近的恆星,包括 Roedkier 的觀測被證實是由於接連的把 Chi Orionis, M Tauri, 71 Orionis 和 Nu Geminorum 誤認為是金星衛星而造成的;詹姆斯·肖特看到的是一顆比8等星稍暗的恆星;拉姆皮特的計算的軌道相關數據可被推翻;1768年 Horrebow 的觀測結果也可歸於誤報。

參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