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廖永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彥敬安徽巢縣人,元朝末年軍事人物。

生平

[編輯]

父廖旺,曾扈從上朱元璋渡江,不出仕[1],崇禎十七年(1644年)九月南明朝廷追封涼國公。

廖永安在元末時與弟廖永忠俞通海等上山落草自保。在朱元璋起兵後,率領手下歸附。攻中丞蠻子海牙於馬場河,擊破元兵,後攻牛渚、取採石、收太平,積功升任管軍總管一職。後又破海牙水柵,擒陳兆先,會合朱元璋主軍一同攻打集慶(今南京),因功升擢建康翼統軍元帥。後領水軍取鎮江、常州,和常遇春一同拿下池州,和俞通海攻打江陰,勸降張士誠守將欒瑞,升同知樞密院事。破士誠兵於常熟福山港,又取通州狼山,廖永安遂乘勝深入,但在太湖被張士誠部將呂珍所敗,廖永安被擒後堅持不降。後來徐達擒獲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朱元璋大喜,認為張士德是張士誠的謀主,一旦被擒,張士誠必敗;張士德的母親很痛心,想用廖永安換回張士德,朱元璋不從。廖永安終在被囚八年後身死獄中[2]

朱元璋感廖永安忠誠,在其生前遙授其光祿大夫、柱國、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封為楚國公。打敗張士誠後,朱元璋於南京山上祭廖永安之靈。洪武六年追諡武閔。洪武九年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而後改封為鄖國公[3],妻子蘇氏亦改封鄖國公夫人[4]。無子,授其從子升為指揮僉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朝獻徵錄》(卷6):「廖永安,字彥敬,巢縣人。父旺,子五人:永清、永寧、永堅、永安、永忠,旺扈 上渡江,不仕……」
  2. ^ 明史》(卷133):「廖永安,字彥敬。德慶侯永忠兄也。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舟師自巢湖來歸。太祖親往收其軍,遂以舟師攻元中丞蠻子海牙於馬場河。元人駕樓船,不利進退,而永安輩操舟若飛,再戰,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頃之,發江口。永安舉帆,請所向,命直指牛渚。西北風方驟,頃刻達岸。太祖急揮甲士鼓勇以登,採石鎮兵皆潰,遂乘勝取太平。授管軍總管。以舟師破海牙水柵,擒陳兆先,入集慶。擢建康翼統軍元帥。以舟師從取鎮江,克常州,擢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又以舟師同常遇春自銅陵趨池州。合攻,破其北門,執徐壽輝守將,遂克池州。偕俞通海拔江陰之石牌戍,降張士誠守將欒瑞。擢同知樞密院事。又以舟師破士誠兵於常熟之福山港。再破之通州之狼山,獲其戰艦以歸。遂從徐達復宜興,乘勝深入太湖。遇吳將呂珍,與戰。後軍不繼,舟膠淺,被執。」
  3. ^ 明史》(卷133):「洪武六年,帝念天下大定,諸功臣如永安及俞通海、張德勝、耿再成、胡大海、趙德勝、桑世傑皆已前沒,猶未有諡號,乃下禮部定議。議曰:「有元失馭,四海糜沸。英傑之士,或起義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屬。真人奮興,不期自至,龍行而雲,虎嘯而鳳。若楚國公臣永安等,皆熊羆之士、膂力之才,非陷堅沒陣,即罹變捐軀,義與忠俱,名耀天壤。陛下混一天下,追維舊勞,爵祿及子孫,烝嘗著祀典。易名定諡,於禮為宜。臣謹按諡法:以赴敵逢難,諡臣永安武閔;殺身克戎,諡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諡臣張德勝忠毅;勝敵致強,諡臣大海武莊;闢土斥境,武而不遂,諡臣再成武壯;折衝禦侮,壯而有力,諡臣趙德勝武桓。臣世傑,業封永義侯,與漢世祖封寇恂、景丹相類,當即以為諡。」詔曰:「可。」九年皆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已,又改封永安鄖國公。無子,授其從子升為指揮僉事。」
  4. ^ 明實錄·太祖實錄》○改封楚國公廖永安為鄖國公誥與前同妻蘇氏亦改封鄖國公夫人○改封豫章侯胡美為臨川侯誥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