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座標40°59′37″N 117°55′46″E / 40.99361°N 117.92944°E / 40.99361; 117.92944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0°59′37″N 117°55′46″E / 40.99361°N 117.92944°E / 40.99361; 117.92944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世界遺產
承德避暑山莊
官方名稱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英文)
Résidence de montagne et les temples avoisnants à Chengde(法文)
位置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文化:(ii)(iv)
參考編碼703
登錄年份1994年(第18屆會議
面積611.2公頃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級別AAAAA
所屬地區河北
評定時間2007年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滿語ᡥᠠᠯᡥᡡᠨ ᠪᡝ
ᠵᠠᡳ᠌ᠯᠠᡵᠠ
ᡤᡠᡵᡠᠩ
穆麟德轉寫Halhūn be jailara gurung)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遺產時使用的登錄名稱(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其中的避暑山莊是中國清朝夏宮及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位於中國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

山莊內午門上康熙御筆御印避暑山莊龍匾,其中的「避」字多一劃,後世認為是康熙寫錯了字。

避暑山莊包括皇帝的夏季行宮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藏傳佛教寺廟形式修建的寺廟,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避暑山莊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規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賜名為「避暑山莊」,並題寫其匾額。歷經三代,費時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並在山莊外周邊修建了包括「外八廟」在內的許多寺廟。

清朝前期許多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裡處理。清朝皇帝夏季到避暑山莊避暑時,通常是每年農曆四、五月份來,九、十月份返回北京。因此,避暑山莊就成了北京以外第二個政治中心,連同周圍寺廟又是接見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處理民族關係和外國使節的地方,對安撫和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構成了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風格迥異,山莊內樸素淡雅,周圍寺廟金碧輝煌。正是由於存在眾多歷史和文化遺產,使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個名勝風景區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之一。1994年,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

[編輯]
1875-1890年避暑山莊地圖
清朝畫家冷枚所繪避暑山莊圖
1900年的避暑山莊

人入關後,皇帝夏季不願居住在炎熱的北京紫禁城中,因此選擇林泉茂盛的空曠之地居住,如北京西苑南苑康熙帝即位後,又在北京西郊修建了暢春園澄心園。為了鞏固與蒙古各部落的政治聯盟,康熙皇帝還經常北巡至塞外,同蒙古各部王公舉行巡幸木蘭秋獮、年班、圍班、朝覲等儀式。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首次北巡,當年在古北口外建設了喀喇河屯行宮,在此召見漠南蒙古各部王公首領。康熙二十二年(1681年)夏,康熙帝與祖母昭聖太皇太后首次至興安(即日後木蘭圍場所在)避暑。

康熙帝的北巡路線一般是出古北口,經灤河內蒙古。由於皇帝儀仗車馬繁多,一天最多只能走40(20公里),沿路人煙稀少,所以在沿路每隔40里修造一座小行宮,80里一座較大的行宮,以為駐蹕之所。在北京至木蘭圍場沿途相繼修建了石曹懷柔密雲古北口巴克什營兩間房釣魚臺中關湯山波羅河屯濟爾哈朗圖等一系列行宮。

由於當時蒙古王公因擔心天花的威脅,很少前往北京朝覲皇帝,康熙帝認為喀喇河屯行宮起居不便,限制了對蒙古「懷柔」政策的實施,而該行宮所在的灤河地區「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決定在喀喇河屯行宮附近另外擇地修造一座更大的避暑行宮。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出喜峰口赴木蘭圍場行圍,回京途中在喀喇河屯行宮附近的武烈河河谷發現一處風景「蔚然深秀」且「舊無人居墓廬」的地區,決定在此建立新的行宮(也是皇帝接見屬國使臣的地方)。

避暑山莊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算基本完工,並在宮外周圍修建了寺廟。避暑山莊成為清朝皇帝的夏宮,避暑山莊建成後,由於皇帝幾乎每年夏天都要來此一段時間,隨行大批官員、官兵、侍衛駐紮在宮外,有的攜帶家屬,宮外逐漸形成集市,酒樓、旅店、妓院、賭場隨之開設,逐漸形成一個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雍正十一年(1733年)設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澤」之義),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承德府

清朝時期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避暑山莊。傳說乾隆帝出生於避暑山莊外的獅子園,嘉慶帝遺詔曾記載乾隆生於此。嘉慶帝咸豐帝兩位皇帝去世於此;且在咸豐帝移靈回北京,誘發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途中發動辛酉政變,逮捕肅順等八個顧命大臣。

道光朝時,由於國勢轉衰,不得不宣布「秋獮禮廢」,不再巡行塞外,並將避暑山莊文物集中於正宮,陸續撤運回北京。此後避暑山莊空鎖了近40年,建築物多有坍塌毀壞。1860年(咸豐十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咸豐帝曾至避暑山莊避難,同治帝即位後再次下令停止修葺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任其塌廢。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避暑山莊成為熱河省政府駐地,先後為熱河都統熊希齡王懷慶等人占據。1933年日本軍隊占領熱河省,將其併入滿洲國,將山莊內殘存的13萬件文物和銅製建築「珠源寺宗鏡閣」運走,下落不明。中華民國時期因保護不力,避暑山莊內的殘存建築破壞嚴重,梨花伴月、獅子林、東宮等建築被毀。

1949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避暑山莊進行了必要的修理和保護,不久之後山莊再度成為熱河省人民政府、承德軍分區駐地。1961年3月4日,避暑山莊以及部分周圍寺廟分別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開始了「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整修工程十年規劃」,對山莊建築進行修復,並於1986年開始了第二期整修十年規劃。從1976年到2006年先後實施了三期整修十年規劃。

1994年,「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2003年7月1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保護管理條例》經河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並公布,自2003年8月20日起施行。[1]

意義

[編輯]

避暑山莊繼承中國古典園林傳統造園思想,藉助於自然地勢,融合南北造園藝術。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形成密切相關的整體,是清代皇帝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舉措。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與皇家寺廟完美融合的典型範例。避暑山莊及周圍廟宇無論是從建築學、造園藝術還是政治、經濟上都有廣泛的意義,這也是使得其成為世界遺產之一的重要因素。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帝制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蹟。[2]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小金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1—123
認定時間1961年3月
避暑山莊正宮"澹泊敬誠"殿
康熙三十六景之長虹飲練
湖洲區
郎世寧王致誠等作《萬樹園賜宴圖》,描繪乾隆帝於避暑山莊萬樹園宴請杜爾伯特部首領的場面。故宮博物院藏

避暑山莊

[編輯]

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當地人稱「離宮」,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於中國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總面積564萬平方公尺,由眾多的宮殿、樓閣、亭榭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公尺,共有建築120餘組,山莊周邊宮牆高3公尺,長10公里,形似長城故人稱「小長城」。避暑山莊主要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苑景又分為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巒區,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不以皇家建築輝煌取勝,而是以表現天然山水見勝的宮苑。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有草原風光,也有森林景象,所以亦有人認為是取清朝疆域自然地貌的縮影。[2] 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比較高的美學研究價值,同時還保留著中國君主專制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蹟。

「三十六景」

[編輯]

康熙帝和乾隆帝先後擬定了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命名名並題詩,並稱為避暑山莊七十二景。康熙所題康熙三十六景之名均為四字,乾隆所題乾隆三十六景之名均為三字,這是區分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的最明顯標誌。

宮殿區

[編輯]

宮殿區位於避暑山莊南部,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舉行典禮和寢居之所。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等四組主要建築組成,其中,位於宮殿區東面的東宮毀於戰火。

  • 麗正門是避暑山莊正門,也是進入宮殿區正殿的第一道門。建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門上方有乾隆帝御題「麗正門」,用滿五種文字刻成。列為避暑山莊「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麗正」取自《易經》「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 正宮是宮殿區的主要宮殿,包括九進院落,建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至五十二年(1713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修繕改建。分為「前朝」與「後寢」兩部分。
    • 澹泊敬誠殿:是皇帝住在避暑山莊時臨朝聽政,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始建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因用楠木修建而不施彩繪,故又稱「楠木殿」。是正宮的核心建築,正殿懸康熙帝御書「澹泊敬誠」匾。是皇帝接受朝見、處理朝政和舉行重大典禮活動之所。
    • 煙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寢殿。建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稱這裡「地既高敞,氣亦清朗」,「四周秀嶺,十里平湖,致有爽氣」,命名為「煙波致爽」,列為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首。1820年9月嘉慶帝駕崩於此。1860年10月28日咸豐帝於此殿西暖閣簽署了《北京條約》(此殿外立有勿忘國恥一碑),1861年8月咸豐帝駕崩於此。煙波致爽殿東、西通有跨院,為后妃居所。
  • 松鶴齋在正宮以東,包括七進院落,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其寓意為「松鶴延年」,是為皇太后建的居所。
  • 萬壑松風在松鶴齋的北面,包括六棟建築。建成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宮殿區興建最早的一組建築。康熙帝常在此處理政務。康熙帝曾賜給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後來的雍正帝)的第四子弘曆(後來的乾隆帝)在此居住,為弘曆年輕時的居所。

湖州區

[編輯]

湖州區位於宮殿區以北。多仿照移植江南園林景觀。山莊湖泊總稱「塞湖」,湖水來自山間溪水、熱河泉水以及武烈河水。湖洲區有九湖十島,洲島間橋堤相連,分隔不同的湖面。現今,尚存有七湖八島。康熙帝、乾隆帝欽定的避暑山莊七十二景在湖區有三十一處。苑景區主要的風景建築都營造在湖洲區及其周邊。

平原區

[編輯]

平原區位於湖泊區以北。平原區主要分為,西部是草地,以「試馬埭」為主體,是騎馬活動場地;東部為林地,稱「萬樹園」,康熙帝時是步圍行獵之所,取名「甫田叢樾」列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乾隆帝曾在此張幕賜宴、接見蒙古王公貴族首領、宗教領袖以及外國使節。北部有永佑寺是山莊內最大寺廟。 現今,區內復建有蒙古包作為度假旅店。

山巒區

[編輯]

湖州區、平原區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嶽區,占避暑山莊總面積的四分之三。自北而南有松雲峽、梨樹峪、榛子峪、西峪等幽深縱橫的溝谷。可登峰居高眺望遠近景色。當年,康熙、乾隆兩代皇帝,依山就勢營造四十餘處景致分布點綴山區,後來逐漸破敗幾乎無存。

其他景觀

[編輯]

周圍寺廟

[編輯]
遠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主體大紅台在周圍樓宇映襯下非常搶眼

避暑山莊周圍寺廟指清朝在避暑山莊周圍修建的十二座佛教寺廟。其中八座寺廟在避暑山莊北部、東北部的山丘地帶,自西而東依次是:羅漢堂(大部分已毀)、廣安寺(大部分已毀)、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寧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毀)、廣緣寺。另外在避暑山莊以東的武烈河東岸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遠廟、普樂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毀)。除溥仁寺、溥善寺建於康熙年間,其餘10座寺廟建於乾隆年間。這些寺廟建築風格分為藏式寺廟、漢式寺廟和漢藏結合式寺廟三種,具有鮮明的政治功用。

當年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寺廟,清朝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務府管理。另外八座寺廟(實際是九座寺廟,其中普佑寺附屬於普寧寺)設有喇嘛,由清朝理藩院管理,於北京喇嘛印務處註冊,並在北京設有常駐喇嘛的「辦事處」。這八座理藩院管理的寺廟由於在古北口外,故統稱「外八廟」,內務府管理的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不在其內。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寧寺普樂寺根據《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於1961年3月4日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漢堂

[編輯]

羅漢堂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於市區北郊獅子園,占地面積共18畝。乾隆帝曾兩次遊覽浙江海寧安國寺的羅漢堂,對寺內的五百羅漢造像極為欣賞,於是下旨仿浙江海寧安國寺在承德建造了這座寺廟,並命名為「羅漢堂」。

廣安寺

[編輯]

廣安寺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位於市區北郊,殊象寺以西,共占地一萬餘平方公尺。乾隆帝為了慶祝皇太后八十大壽,取「廣大廣安」之意,建立該寺。

殊像寺

[編輯]

殊像寺建成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位於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的普陀宗乘之廟之西,坐北朝南,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以漢族廟宇建築形制為主。東西寬約115公尺,南北長約300公尺,占地面積2.3萬平方公尺。此廟以乾隆家廟著稱。

普陀宗乘之廟全景
須彌福壽之廟
普寧寺中巨大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俗稱大佛)

普陀宗乘之廟

[編輯]

普陀宗乘之廟[5](指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位於避暑山莊北面獅子嶺南麓。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成。是乾隆帝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他母親皇太后80壽辰而建的。占地面積22萬平方公尺。此廟是外八廟中最輝煌、規模最大的一個廟。寺廟建築布局利用山勢,自南而北層層升高,主體建築大紅台位於山顛,壯觀醒目。因為這座寺廟是仿照拉薩布達拉宮形制而建(「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因而又稱為「小布達拉宮」。

須彌福壽之廟

[編輯]

須彌福壽之廟[6] 位於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北山坡。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的70歲壽辰,後藏政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六世,長途跋涉到承德賀壽,乾隆帝命人仿照班禪駐地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為班禪建的行宮(「須彌福壽」是藏語「扎什倫布」的漢譯),因而又稱為「班禪行宮」。寺廟建築布局因山就勢,占地面積3.8萬平方公尺。

普寧寺

[編輯]

普寧寺[7] 位於避暑山莊東北,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成,因為寺內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普寧寺又被稱為「大佛寺」。這座寺廟位於承德市避暑山莊北部武烈河畔,占地3.3萬平方公尺,是「外八廟」中最為完整寺廟。當時,清政府平定了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達瓦齊的叛亂,在避暑山莊為厄魯特四部(又叫四衛拉特)貴族封爵,並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稱桑耶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邊疆民族「安其居,樂其業,永永普寧」,故命名為「普寧寺」。普寧寺是中國北方著名的佛事活動場所。

普佑寺

[編輯]

普佑寺位於避暑山莊東北,與普寧寺相臨。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該寺曾是外八廟喇嘛研習佛教理論典籍的「經學院」。

廣緣寺

[編輯]

廣緣寺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於普佑寺東側,占地0.45公頃。由普寧寺堪布喇嘛擦魯克奉旨建設,乾隆御題「廣緣寺」。現今,後殿已毀,其餘建築殘存。

安遠廟

[編輯]

安遠廟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安遠廟是仿照新疆伊犁河北的喀爾喀固爾扎廟舊制修建的,所以俗稱「伊犁廟」。固爾扎廟在乾隆二十年(1756年)被叛軍燒毀,清軍平叛後將有功的達什達瓦族遷住熱河,遂建此廟作佛事場所。這座寺廟位於武烈河東岸岡阜上、避暑山莊東北面,占地面積2.8萬平方公尺。

普樂寺

普樂寺

[編輯]

普樂寺[8] 建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俗稱「圓亭子」。寺廟建築為漢、藏結合樣式,主體建築旭光閣採用重檐圓頂非常醒目,閣中有尊銅鑄「雙身佛」。這座寺廟位於武烈河東岸,坐東面西,溥仁寺東北,與安遠廟為鄰,隔河面對有永佑寺舍利塔,背對「磬錘峰」。該寺占地2.4萬平方公尺。

溥仁寺

[編輯]

溥仁寺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外八廟中出現最早兩座廟宇之一,位於武烈河以東,占地約3.4公頃。康熙六十大壽之年(1713年),蒙古各部王公貴族前來祝壽時,要求出資建立寺廟以示祝賀。康熙允許在山莊外武烈河東路建廟兩座。即「溥仁寺」和「溥善寺」。

溥善寺

[編輯]

溥善寺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與溥仁寺是同期修建的,形制、布局基本相同。在溥仁寺北,僅有一牆相隔。因此又稱溥仁寺為前寺,溥善寺為後寺。

影響

[編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為了解決康熙皇帝沿途的吃、住,相繼修建二十一座行宮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

從乾隆六年(1741)至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登基後,對避暑山莊進行了大規模擴增建,更加增建宮殿、多處精巧的大型園林的建築。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為名又題了「三十六景」,合稱為避暑山莊七十二景。

清朝的乾隆皇帝時期,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要在承德度過,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裡處理。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乾隆皇帝在這裡接見並宴賞過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台吉「三車凌」(車凌車凌孟克車凌烏巴什)、土爾扈特台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等重要人物,還在此接見過以特使馬戛爾尼為首的第一個英國訪華使團。清帝嘉慶、咸豐皇帝皆病逝於此。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裡批准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辛酉政變」亦發端於此,隨著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莊日漸敗落。[9]

題詠

[編輯]

避暑山莊(清·乾隆
軒墀敞御園,草樹靜高原。
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孫。
橋山將酹爵,玉館此停轅。
罨畫山容在,修蛇電影奔。
禽言欣客至,蛩語訴秋繁。
階篆苔紋暗,碑詩釵腳存。
聖蹤猶可想,衷曲向誰論。
倍切乾乾志,虞孤覆載恩。

旅遊

[編輯]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的旅遊景區門票有旺季、淡季之分,每年旺季3月-10月;淡季11月-2月。承德避暑山莊最佳旅遊季節是夏末和秋初。每年冬、春季是避暑山莊內防火封山季節,所以不能登上山區。[10]

在避暑山莊內以及普寧寺有可供住宿之所,優點是在景區內有較好的特色體驗,缺點是條件設施一般且價格不夠經濟。避暑山莊內進入山區有遊覽車供乘坐。

相關影視劇

[編輯]
  • 1983年上映的電影《垂簾聽政》曾在避暑山莊拍攝外景。
  • 1990年台灣電視劇《雪珂》曾在避暑山莊拍攝羅家場景。
  • 電視劇《還珠格格》曾在避暑山莊拍攝部分場景。
  • 電視劇《望夫崖》曾在避暑山莊拍攝場景。
  • 1993年電視劇《戲說慈禧》曾在避暑山莊拍攝部分場景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 河北旅遊網. 2012-01-10 [2015-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5). 
  2. ^ 2.0 2.1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新华网,2003-09-23. [201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3). 
  3. ^ 傅, 清遠. 避暑山莊. 中國建築. CHINESE ARCHITECTURE. Vol. 026 (錦繡出版 (王進榮)). 2003年8月15日: 第12頁. 
  4. ^ 傅, 清遠. 避暑山莊. 中國建築. CHINESE ARCHITECTURE. Vol. 026 (錦繡出版 (王進榮)). 2003年8月15日: 第31頁. 
  5.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普陀宗乘之廟 編號:11770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清 所在:河北省承德市 登錄:1961年
  6.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須彌福壽之廟 編號:11568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清 所在:河北省承德市 登錄:1961年
  7.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普寧寺 編號:11770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清 所在:河北省承德市 登錄:1961年
  8.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普樂寺 編號:11669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清 所在:河北省承德市 登錄:1961年
  9. ^ 中國歷代名園簡介(二):中國十大名園之承德避暑山莊. [2020-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10. ^ 旅遊提示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