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斐迪南一世 (保加利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斐迪南一世
1912年的斐迪南
保加利亞大公
統治1887年7月7日-1908年9月22日(21年77天)
前任亞歷山大一世
保加利亞沙皇
統治1908年9月22日-1918年10月3日(10年11天)
繼任鮑里斯三世
出生1861年2月26日
 奧地利帝國維也納
逝世1948年9月10日(1948歲—09—10)(87歲)
 盟軍占領下的德國科堡
安葬
配偶瑪麗亞·路易莎
1893年結婚—1899年妻逝)

羅伊斯-科斯特利茨的艾蕾諾爾1908年結婚)
子嗣鮑里斯三世
基里爾王子
保加利亞的伊芙多基婭
保加利亞的娜潔日達
全名
德語:Ferdinand Maximilian Karl Leopold Maria
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父親奧古斯特·薩克森-科堡-哥達
母親克蕾曼汀·德·奧爾良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簽名斐迪南一世的簽名

斐迪南一世(俄語:Фердинанд I,德語:Ferdinand I,1861年2月26日—1948年9月10日),全名斐迪南·馬克西米利安·卡爾·利奧波德·馬利亞·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俄語:Фердинанд Максимилиан Карл Леополд Мари Сакскобургготски),保加利亞大公國第二任親王及保加利亞王國首任沙皇。該人物在二十世紀初的兩場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皆扮演著重要角色。

家族背景

[編輯]

斐迪南·馬克西米利安·卡爾·利奧波德·馬利亞·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於1861年2月26日出生於奧地利帝國首都維也納,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奧古斯特與波旁-奧爾良的克蕾曼汀的第三子,也是年紀最小的孩子。奧古斯特王子的長兄是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的丈夫斐迪南二世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是奧古斯特王子的堂弟;比利時第一任國王利奧波德一世是他的叔叔。克蕾曼汀公主是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與王后兩西西里的瑪麗·阿美莉亞的第四個女兒。所以斐迪南一世有著薩克森-科堡-哥達王室、波旁王室及匈牙利科哈里家族的血統,又與葡萄牙王室、英國王室、比利時王室有著親戚關係。

早年生活及教育

[編輯]
1882年的斐迪南

作為一個身世顯赫家族的孩子,斐迪南從小接受著良好的教育,他先是就讀於維也納的特蕾西亞學院,並在畢業後,進入軍事學校接受軍官訓練。完成訓練後,他以中尉的身份被分配到奧地利驃騎兵第十一團。1886年11月1日斐迪南被調到匈牙利皇家國土守衛隊,一直持續到他當選為保加利亞大公為止。

在成為保加利亞大公之前,他經常與家人周遊歐洲列國–瑞士(1864年)、英國(1865年)、義大利(1866年)、丹麥和瑞典(1871年)、法國(1871-1872年)、鄂圖曼帝國(1870年)、比利時(1875年)等國都有著他的足跡。除此之外,他也對植物學,動物學,昆蟲學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1879年5月,他與其兄長奧古斯特前往巴西亞馬遜雨林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研究,並在回國之後,在1884年於維也納出版其研究成果,名為 《Itinera Principum S. Coburgi》[1]

保加利亞大公

[編輯]

斯塔姆洛夫時期 (1887-1894)

[編輯]
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 畫像, 由Georgi Danchov所繪

1886年8月,保加利亞大公亞歷山大一世在一場親俄政變後被迫退位,結束了其七年的短暫統治。王位的空缺使各國的王公貴族都想利用該機會來為家族爭光。最終,來自奧地利的斐迪南·馮·薩克森-科堡-哥達被選為保加利亞的新任大公,然而,縱使依據1878年的柏林條約,選舉應當合法,然而依舊不被大多數的歐洲國家承認,德國宣佈非法,及英則採取了一個模稜兩可的態度。在諸列強之中,將保加利亞視為保護國的俄羅斯尤其憤怒,雙方關係早已在1885年因保方擅自與東魯米利亞合併而惡化,更是在斐迪南的繼位後降到了一個冰點。在事件發生後,作為保加利亞名義上的宗主國的鄂圖曼帝國並未表態,事實上,柏林條約中規定每任保加利亞大公皆應該在得到該國的同意之後才得以登上王位。1887年7月7日,斐迪南在國際普遍不看好情況下正式接受保加利亞人民賜予的皇冠。

在成為保加利亞的新君主後,斐迪南一世著手改善上任大公造成的與俄的惡劣關係,然而,以反俄政治家,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為首相的新政府卻在接下來的七年持續把持著保加利亞的外交政策。斯塔姆博洛夫時期的保加利亞維持著其反俄政策並與鄂圖曼保持友好關係,同時嘗試在鄂圖曼統治的馬其頓地區擴大保加利亞的影響力。種種反俄政策都使希望與俄羅斯和好的斐迪南都對斯塔姆博洛夫首相感到極大的不滿。1894年5月31日,斐迪南一世解除後者的職務[2],並由康斯坦丁·斯托伊洛夫替換他。隔年7月15日,斯塔姆博洛夫於索菲亞街頭遇刺,並在3天後宣告不治。恰好在同年的11月1日,反保的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駕崩,尼古拉二世即位。

1894年至1908年

[編輯]

阻礙雙方友誼的人物的死去代表斐迪南一世終於可以正式開始改善保加利亞與俄羅斯的關係,而新任俄國沙皇也有同樣的意願。保方為了示好,決定讓皇儲鮑里斯接受東正教信仰。1896年,在尼古拉二世的祝福下,皇儲鮑里斯正式受洗為東正教教徒,即使教宗良十三世反對此舉。至此,曾經敵對的兩國正式和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3]之後,有了俄羅斯支持的斐迪南一世正式被列強認可為保加利亞的統治者。

斐迪南擔任大公的21年間,保加利亞在經濟、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他興建鐵路使得各大城市得以連接起來,並且包括首都索非亞在內的大城市皆得到了現代化。1890年代推出的一系列保護主義法律使工業開始發展,豐富的礦產更讓大量來自奧、德、比的資本湧入保加利亞。1890年到1915年的25年間,工業為該國貢獻了15%的GDP。除此之外,他普及國民教育,使得保加利亞的的文盲近乎絕跡。[4]而1888年索菲亞大學的開設更為該國培養了許多的人才,前保加利亞總統熱哲夫即為校友。在政治方面,1879年的特爾諾沃憲法得到了延續,該憲法在當時的歐洲被視為前所未有的,無論是在人權,財產權,自由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份的保障。在一個相對有好的社會氣氛下,保加利亞的文化得到了復興,伊萬·瓦佐夫於1894年發佈長篇小說 《在枷鎖下》 (Under the Yoke) 就是文學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保加利亞沙皇

[編輯]
斐迪南一世於特爾諾沃宣布保加利亞正式獨立

1908年10月5日,一場震驚全歐洲的事件發生了,保加利亞大公斐迪南一世於特爾諾沃聖四十人教堂宣佈保加利亞正式從鄂土曼的手裡解放出來並更換其頭銜為全保加利亞人的沙皇。[5]事實上,此舉依據1878年的柏林條約應當非法,然而鄂圖曼的政治不穩定性及接下來的波士尼亞危機都使諸列強默許該事件的發生。隔年四月,國際正式承認保加利亞法理上的獨立。

鄂圖曼帝國日漸衰落的國力都使得巴爾幹諸國認為這是擴張領土的時機,其中保加利亞將目光投向鄂土曼統治的馬其頓色雷斯等含有大量保族人口的地區,以此達成大保加利亞的夢想。為此,自獨立以來,該國就持續進行高度的軍事化,大力擴充軍備。1911年,斐迪南一世任命伊萬·格紹夫作為首相,負責與塞爾維亞,希臘及黑山商討關於結盟的事宜[6]。隔年5月,在保加利亞的邀請下,認為時機成熟的塞爾維亞答應軍事同盟,隨後,希臘及黑山也同意加入,是為巴爾幹同盟

1910年7月15日,斐迪南一世成為了第一位以飛機進行移動的國家元首,在一次前往比利時的參觀中。[7]

馬其頓問題

[編輯]

源起

[編輯]
地理學上的馬其頓地區

19世紀末期,在第十次俄土戰爭中遭到慘敗的鄂圖曼帝國使其在巴爾幹半島的控制遭到了大大的打擊。後著日漸衰落的國力使得包括新建立的保加利亞大公國在內等的巴爾幹國家皆認為這是擴張自身在鄂圖曼領土的影響力的機會。在依舊處於鄂圖曼統治下的領土中,馬其頓地區的民族組成最為複雜,造成了包括希臘,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在內的國家皆宣稱對此地的擁有權,並引發了三國之間的對抗,其中屬保加利亞和希臘兩國間最為嚴重。

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

[編輯]
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

1893年,宣稱自身為代表全馬其頓地區的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在塞薩羅尼基成立。該組織宣稱其唯一目的為建立一個獨立的馬其頓國家,而非併入某個特定的國家,因此開放各民族的加入。然而,依據部份歷史學家的說法,該組織很快就演變為一個為了保加利亞對馬其頓地區的兼併而活動的組織。而事實上,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的成員確實大多數皆由生活於馬其頓地區的保加利亞人所組成。

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的成立使得希臘與保加利亞在馬其頓地區的對抗升級為武裝衝突。為了回應該組織的建立,希臘方面也在1903年成立了其在馬其頓地區的代言人-馬其頓委員會。

伊林登起義

[編輯]

巴爾幹戰爭

[編輯]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編輯]
希臘國王喬治一世於塞薩羅尼基與斐迪南一世會面,期間後著不斷強調這座城市對保加利亞的重要性

稱沙皇之後,斐迪南一心想恢復中世紀保加利亞帝國的輝煌。1912年保加利亞與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希臘結成巴爾幹同盟,共同反抗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10月8日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打響,保加利亞於10月17日對土宣戰。高度的軍事化使保加利亞軍隊迅速取得了東、西色雷斯並一度推進到君士坦丁堡近郊。很快的,保軍就與其盟友會師。1913年5月30日,土耳其戰敗,並簽訂倫敦條約。該條約使保加利將近乎整個色雷斯地區納入其領土中。除此之外,倫敦條約的簽訂徹底終結了鄂圖曼在歐洲600多年的統治。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編輯]
在經歷兩次巴爾幹戰爭之後各國的最終邊界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之後,國內普遍對保加利亞的領土分配感到極大不滿意,尤其是對瓦爾達爾馬其頓地區的分配 (在當時被視為保族居住地),為此,在奧匈帝國的支持下,保加利亞於同年6月29日對其舊盟友宣戰,是為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一開始,保軍推進的很順利,然而,對南多布羅加覬覦已久的羅馬尼亞利用保加利亞集中兵力在希臘與塞爾維亞的戰線上而導致雙方邊境的空虛開始動員軍隊,並在十一日對保宣戰[8],大大增加了保加利亞各戰線的壓力。同時,東南邊的鄂土曼也以收回含有大量土族人口的東色雷斯為藉口對保宣戰。很快的,羅馬尼亞就推進至索菲亞附近,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保加利亞被迫投降。戰後簽訂的布加勒斯特條約使該國損失了大量領土及人口,是為第一次國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1918)

[編輯]
斐迪南一世與德皇威廉二世於尼什檢閱保加利亞騎兵, 1916年1月18日攝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失敗並沒有使斐迪南一世放棄他建立一個新拜占庭的夢想,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在塞拉耶佛遇刺,一戰爆發,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由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戰敗,保加利亞秘密與奧匈帝國談判,企圖趁火打劫,奪回失去的領土。1915年10月1日,在部份中立主義者及親協約國人士反對下,保加利亞向塞爾維亞宣戰。該國的加入對奧匈帝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幫助。很快的,11月4日馬其頓地區重要城市史高比耶陷落,次日,塞爾維亞戰時首都尼什也隨之落入保軍手中。最終,塞爾維亞戰役以同盟國的勝利結束,保加利亞佔領整個瓦爾達馬其頓及塞爾維亞東南大部。隔年9月,羅馬尼亞以協約國成員身份進入一戰,保加利亞跟隨德國和奧匈帝國向羅馬尼亞宣戰,跟著德奧軍隊攻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軍進展順利,並攻占了南多布羅加

一戰末期的1918年9月24日,保加利亞軍隊發生譁變。9月27日,起義軍宣布成立共和國。斐迪南一世的馬林諾夫政府派出代表團與起義軍進行談判,不料談判代表中的亞歷山大·斯坦姆鮑利斯基加入起義軍並成為共和國總統。起義軍在9月29日逼近首都索非亞,政府宣布退出戰爭,並請來德國軍隊鎮壓了起義。

退位

[編輯]

1918年10月3日,斐迪南一世在協約國的要求下退位,王位讓給了長子鮑里斯。斐迪南流亡奧地利。

晚年生活

[編輯]
1928年的斐迪南

斐迪南後來生活在他的故鄉德國科堡,依靠德國政府的撫恤金生活。1948年在那裡去世,享壽87歲,葬於科堡的聖奧古斯汀天主教大教堂。

斐迪南一世還是一位作家、植物學家、鳥類學家和集郵家。

榮譽

[編輯]
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世
的敬稱
參考敬稱陛下
語體敬稱陛下

保加利亞

[編輯]

婚姻與子女

[編輯]
斐迪南一世的兩個女兒:葉夫多基婭和納傑日達

斐迪南一世於1893年4月20日與帕爾馬公爵羅貝托一世的長女瑪麗亞·路易莎(義大利文:Maria Luisa Pia Teresa Ana Ferdinanda Francesca Antonietta Margherita Giuseppina Carolina Bianca Lucia Apolonia,保加利亞文:Мария-Луиза Бурбон-Пармска,1870年—1899年)結婚,有二子二女:

由於瑪麗亞·路易莎在生下納傑日達後第二天去世,斐迪南於1908年2月28日在科堡與羅伊斯-科斯特利茨親王亨利四世的女兒艾蕾諾爾(德語:Eleonore Caroline Gasparine Louise Reuss,1860年8月22日—1917年9月12日)結婚,兩人沒有任何子嗣。


參考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3). 
  2.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0). 
  3.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4.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5. ^ Independence of Bulgaria - one of the great victories in history of Bulgarian diplomacy. bnr.bg.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英語). 
  6. ^ 存档副本.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7. ^ 存档副本 (PDF).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6-18). 
  8.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9. ^ 9.0 9.1 9.2 The Grand Master of the Bulgarian Ord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website of H.M. Simeon II
  10. ^ State Gazette, No. 104, 21 May 1909

祖先

[編輯]
先祖
 
 
 
 
 
 
 
 
 
 
 
 
 
 
 
 
 
 
高祖父: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爵恩斯特·腓特烈
 
 
 
 
 
 
 
曾祖父: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爵法蘭茲
 
 
 
 
 
 
 
 
 
 
 
高祖母: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的索菲·安東妮
 
 
 
 
 
 
 
祖父: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斐迪南
 
 
 
 
 
 
 
 
 
 
 
 
 
 
外高祖父:羅伊斯-埃伯斯多夫伯爵亨利二十四世
 
 
 
 
 
 
 
曾祖母:羅伊斯-埃伯斯多夫的奧古斯塔
 
 
 
 
 
 
 
 
 
 
 
外高祖母:埃爾巴赫-舍恩貝格的卡羅琳·恩尼絲汀
 
 
 
 
 
 
 
父: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奧古斯特
 
 
 
 
 
 
 
 
 
 
 
 
 
 
 
 
 
外高祖父:科哈里伯爵伊格納茲·約瑟夫
 
 
 
 
 
 
 
外曾祖父:科哈里親王費倫茨·約瑟夫英語Ferenc József, Prince Koháry de Csábrág et Szitnya
 
 
 
 
 
 
 
 
 
 
 
外高祖母:瑪麗亞·加布里埃拉·卡夫利亞尼
 
 
 
 
 
 
 
祖母:科哈里的瑪麗亞·安東妮亞
 
 
 
 
 
 
 
 
 
 
 
 
 
 
外高祖父:格奧爾格·克里斯蒂安
 
 
 
 
 
 
 
外曾祖母:沃德施泰因-瓦爾滕貝格的瑪麗亞·安東妮亞英語Countess Maria Antonia of Waldstein-Wartenberg
 
 
 
 
 
 
 
 
 
 
 
外高祖母:伊莉莎白·烏爾費爾特
 
 
 
 
 
 
 
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世
 
 
 
 
 
 
 
 
 
 
 
 
 
 
 
 
 
 
 
 
外高祖父: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一世
 
 
 
 
 
 
 
外曾祖父: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
 
 
 
 
 
 
 
 
 
 
 
外高祖母:路易絲·亨麗埃特·德·波旁
 
 
 
 
 
 
 
外祖父:法國人的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
 
 
 
 
 
 
 
 
 
 
 
 
 
 
外高祖父:路易-若望-馬利·德·波旁
 
 
 
 
 
 
 
外曾祖母: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
 
 
 
 
 
 
 
 
 
 
 
外高祖母:瑪麗亞·特蕾莎·費莉齊塔
 
 
 
 
 
 
 
母:奧爾良的克蕾曼汀公主
 
 
 
 
 
 
 
 
 
 
 
 
 
 
 
 
 
外高祖父: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外曾祖父: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一世
 
 
 
 
 
 
 
 
 
 
 
外高祖母:薩克森的瑪麗亞·阿瑪莉亞
 
 
 
 
 
 
 
外祖母:兩西西里的瑪麗亞·艾瑪莉亞
 
 
 
 
 
 
 
 
 
 
 
 
 
 
外高祖父: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茲一世
 
 
 
 
 
 
 
外曾祖母:奧地利的瑪麗亞·卡羅琳娜
 
 
 
 
 
 
 
 
 
 
 
外高祖母: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