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滕代
外觀
斯滕代 德語:Stenden | |
---|---|
市鎮 | |
斯滕代鎮一隅 | |
坐標:57°8′N 22°31′E / 57.133°N 22.517°E | |
國家 | 拉脫維亞 |
市鎮 | 塔爾西市鎮 |
城鎮特權 | 1991 |
政府 | |
• 市長 | Solvita Ūdre |
面積[1] | |
• 總計 | 4.84 平方公里(1.87 平方英里) |
• 陸地 | 4.81 平方公里(1.86 平方英里) |
• 水域 | 0.03 平方公里(0.0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4)[2] | |
• 總計 | 1,532人 |
• 密度 | 317人/平方公里(820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EET(UTC+2) |
• 夏時制 | EEST(UTC+3) |
郵政編碼 | LV-3257 |
電話區號 | +371 632 |
Number of city council members | 7 |
氣候 | Dfb |
網站 | http://www.stende.lv/ |
斯滕代(拉脫維亞語:Stende,德語:Stenden)是拉脫維亞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處於塔爾西以南,始建於1901年,面積4.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0米,主要經濟活動有農產品加工、林業、木材加工等,2010年人口1,868。
歷史
[編輯]自14世紀以來,該定居點就位於斯滕代莊園的領土中;整個莊園最早由莊園主菲利普·馮·布呂根所有,該莊園的所有權由利沃尼亞騎士團[3][4]授予。1904年,從里加到文茨皮爾斯的鐵路經過此地,因而建立了斯滕代火車站,這也導致了斯滕代市鎮的人口快速增長。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斯滕代被德軍占領。為了給軍隊提供補給,德軍不得不與該鎮附近的羅亞港建立一條新的通道。因此德軍建立了一條從羅亞到斯滕代的軍用窄軌鐵路,斯滕代一度成為當時的軍用物資的物流中心。
1991年,斯滕代升格為市鎮。
人口
[編輯]人口變化
[編輯]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年份 | 人口 | ±% |
---|---|---|
1935 | 719 | — |
1959 | 1,850 | +157.3% |
1970 | 1,851 | +0.1% |
1973 | 1,956 | +5.7% |
1979 | 2,034 | +4.0% |
1989 | 2,134 | +4.9% |
2000 | 2,012 | −5.7% |
2011 | 1,732 | −13.9% |
來源:拉脫維亞地理空間信息局 |
族群
[編輯]年份 | 人口 | 拉脫維亞人 | 俄羅斯人 | 白俄羅斯人 | 烏克蘭人 | 波蘭人 | 立陶宛人 | 猶太人 | 吉普賽人 | 韃靼人 | 德意志人 | 愛沙尼亞人 | 其他 |
---|---|---|---|---|---|---|---|---|---|---|---|---|---|
1935 | 719 | 690 | 9 | 0 | 0 | 13 | 0 | 3 | 0 | 0 | 4 | 0 | 0 |
1979 | 2034 | 1743 | 174 | 30 | 15 | 24 | 14 | 5 | N/A | N/A | N/A | N/A | 29 |
1989 | 2134 | 1851 | 161 | 33 | 21 | 25 | 15 | 1 | 18 | 4 | 0 | 1 | 4 |
2000 | 2012 | 1800 | 116 | 26 | 17 | 20 | 15 | 1 | 9 | N/A | N/A | 0 | 8 |
2011 | 1732 | 1603 | 80 | 15 | 13 | 7 | 6 | N/A | N/A | N/A | N/A | N/A | 8 |
2022 | 1550 | 1430 | 63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N/A | 57 |
氣候
[編輯]斯滕代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歸類為Dfb型。
斯滕代(平均值1991-2020,極端值1923年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9.5 (49.1) |
12.0 (53.6) |
18.3 (64.9) |
27.5 (81.5) |
33.4 (92.1) |
32.6 (90.7) |
33.6 (92.5) |
34.3 (93.7) |
29.7 (85.5) |
23.5 (74.3) |
16.1 (61.0) |
11.6 (52.9) |
34.3 (93.7) |
歷史最低溫 °C(°F) | −34.5 (−30.1) |
−36.1 (−33.0) |
−27.9 (−18.2) |
−15.9 (3.4) |
−5.4 (22.3) |
−3.1 (26.4) |
2.0 (35.6) |
−0.2 (31.6) |
−4.5 (23.9) |
−11.8 (10.8) |
−16.7 (1.9) |
−26.0 (−14.8) |
−36.1 (−33.0) |
資料來源:LVĢMC[5][6] |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Reģionu, novadu, pilsētu un pagastu kopējā un sauszemes platība gada sākumā. 拉脫維亞中央統計局. [2024年7月31日].
- ^ Iedzīvotāju skaits pēc tautības reģionos, pilsētās, novados, pagastos, apkaimēs un blīvi apdzīvotās teritorijās gada sākumā (pēc administratīvi teritoriālās reformas 2021. gadā). 拉脫維亞中央統計局. [2024年6月19日].
- ^ DIŽSTENDE / STENDESMUIŽA (STENDEN).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 ^ Latvian manors and castles and other interesting places. Dižstendes muiža (Groß-Stenden; Lielstendes, Stendes).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4).
- ^ Klimatisko normu dati. 拉脫維亞環境、地質與氣象中心. [March 24,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3).
- ^ Gaisa temperatūras rekordi. 拉脫維亞環境、地質與氣象中心. [March 24,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3).
這是一篇與拉脫維亞相關的地理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