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方志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方志學是專門研究地方志的產生和發展規律的學科。「方志學」這一名詞,最先由梁啓超於1924年提出。

發展簡史

[編輯]

萌芽期

[編輯]

中國宋代之前關於修志的論述很少,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自序中提到書志有「收地保勢勝之利」,以「佐明王扼天下」的功能。明代有關修志的論述的內容增多,如南宋景定年間的《建康志》序對志書提出較全面的要求。到明代的《句容縣誌》序、《泉州府志》序、《猗氏縣誌》序等一反過去的方志屬於地理書的傳統,提出志書屬於史的見解。

形成期

[編輯]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和顧祖禹所撰的《讀史方輿紀要》,開創了綜合利用和研究地方志的先河。同時顧炎武在《營平二州史事序》中對編修地方志提出了系統的見解,為以後修志指明了方向。

清朝中葉,修志成風,名家輩出,產生了探討方志學方面的專論,形成了以戴震為代表的纂輯派(又稱地學派),和以章學誠為代表的撰著派(又稱史學派)。兩派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和自身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展開廣泛討論,爭論的焦點是地理沿革和地方文獻孰重孰輕的問題。

清朝末期,孫詒讓總結出修志總例6條:纂輯、測繪、校讎、採訪、檢查案牘和繕寫。

發展期

[編輯]

民國以後,對地方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出版了大量關於方志研究方面的專著。

1981年,中國地方史志協會(1985年改名中國地方志協會)成立。

1983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立。

研究內容

[編輯]

方誌學的研究對象是方誌現象及其運動規律,主要研究內容有:

  • 方志的產生和發展
  • 方志的性質和分類
  • 方志的特徵和功能
  • 方志的編纂理論
  • 方志的整理和利用
  • 方志批評和志書評論

方誌學與與相鄰學科的關係

[編輯]

方志學的研究領域涉及到地理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範圍。

  • 地理學:方志中所記載的大量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
  • 歷史學:地方志史和志書中記載大量史料;
  • 政治學:歷代編修地方志,都是當時政治需要,為政治服務的,歷代地方志所記述的內容一般都涉及當地的世家大族、社會集團、政權機構和政治制度等。
  • 經濟學:古志書中不少內容反映當時當地人民的經濟生活和關係,有些還是正史書籍中所沒提及的,它是研究古代經濟情況的一個重要資料來源。
  • 考古學:古志中一般列有古蹟志,金石志;近代的志書中也詳載本地區的考古發掘的成果,為考古發掘提供了線索和原始資料;考古發掘又可驗證方志記載的是否屬實。
  • 自然科學: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自然科學史料,有很多是一般史書中所沒有的。

此外,方志學還與教育學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學科有關。

相關連結

[編輯]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

《中國地方志》刊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