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有效編碼假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有效編碼假設,是由霍雷斯·巴羅英語Horace Barlow 於1961年為感知編碼英語sensory coding提出的一個理論模型。[1] 在腦中,神經元通過傳遞一些電脈衝進行聯繫,這種電脈衝被稱作動作電位或者神經衝動。感覺神經科學的一個目標,就是解碼這些動作電位的意義,以便理解腦是如何表現和處理外部世界的信息。巴羅假設,感覺系統的動作電位形成了神經編碼用來有效地表達感覺信息。 巴羅所說的「有效」,指的是神經編碼會使得傳遞一個給定信號所需要的動作電位數量最少。 這有點類似在網際網路上傳遞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來傳送同一張圖片。對於同一張圖片來說,使用不同的文件格式會需要不同的比特數來達到同樣的解析度。這個模型認為,腦會使用適合表達生物生活的自然環境的視覺和聽覺信息的編碼。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arlow, H. (1961) "Possible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nsory messages" in Sensory Communication, 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