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本位文化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位文化派是1930年代中華民國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論戰中支持文化保守主義[1]的派別,與主張全盤西化論全盤西化派相對。

簡介

[編輯]

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國知識界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論戰[2]這場論戰的開端是1934年8月《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的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也成為本位文化派的宣言。[3]

代表人物有《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的作者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孫寒冰黃文山陶希聖章益陳高傭薩孟武樊仲雲等十位教授。《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提出五點認識[4]

  1. 現代中國有其地域特殊性和時代性,這就是中國本位的基礎。
  2. 不應徒然讚美或徒然詛咒古代的中國制度思想,必須把過去的一切,加以檢討,存其所當存,去其所當去。
  3. 吸收歐、美的文化是必要而且應該的,但不應以全盤承受的態度,而當根據現代中國的需要。
  4. 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的創造目的是使在文化領域中因失去特徵而沒落的中國和中國人,與別國和別國人並駕齊驅,貢獻於世界。
  5. 先建設好中國,才能促進世界大同。

總結起來就是「不守舊;不盲從;根據中國本位,採取批評態度,應用科學方法來檢討過去,把握現在,創造未來。」[4]

後續

[編輯]

後期,全盤西化派認識到「現代化不等於西化」,開始從主張「現代化」。本位文化派則表示自己並不主張復古守舊,進而認同「現代化」。[5][6]為調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盤西化派的觀點,胡適提出「充分世界化」取代「全盤西化」。[3]

另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黃南珊. "論現代中國三大文化派別及其對現代化文化取向的影響." 華僑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4 (1999): 81-87.
  2. ^ 鄭大華. "30 年代的 「本位文化」 與 「全盤西化」 的論戰."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33, no. 3 (2004): 84-90.
  3. ^ 3.0 3.1 李韋. "在 「全盤西化」 與 「中國本位文化」 之間——以胡適為中心的探討." 理論學刊 2 (2010): 102-106.
  4. ^ 4.0 4.1 十教授: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 儒 - 人学研究网|会通人类思想-人类文明通识智库,人学、人学网、人学研究、思想史料. renxueyanjiu.com. [202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3). 
  5. ^ 左玉河. "中國本位文化論爭與 「現代化」 共識的形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5 (2010): 139-144.
  6. ^ 張太原. "中國近代史上激進與保守的和同——以全盤西化派與中國本位文化派為例." 社會科學研究 6 (2017): 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