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李察·寇蒂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察·寇蒂斯
導演
國籍 英國
出生
Richard Whalley Anthony Curtis

(1956-11-08) 1956年11月8日68歲)
職業編劇電影導演電影監製電視製片人
語言英語
教育程度英語語言和文學
母校諾丁漢郡學校
哈羅公學
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
配偶艾瑪·弗洛伊德
兒女4個
代表作品見下
活躍年代1979年–現在
獎項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喜劇
1990年 《Blackadder Goes Forth》
特別獎
1999年
學院院士獎
2007年
艾美獎
最佳電視電影
2006年 《咖啡館裡的女孩
電視電影最佳編劇
2006年 《咖啡館裡的女孩

李察·寇蒂斯CBE(英語:Richard Whalley Anthony Curtis,1958年11月8日)是一位於紐西蘭出生的英國電影電視編劇、音樂製作人、演員導演。他的作品包括愛情喜劇電影(包括《妳是我今生的新娘》、《BJ單身日記》、《新娘百分百》、《愛是您·愛是我》和《咖啡館裡的女孩英語The Girl in the Café》)以及熱播情境喜劇(《黑爵士》、《豆豆先生》和《蒂博雷的牧師》)。他與連尼·亨利是英國慈善機構喜劇救濟的創始者。

早年生活

[編輯]

寇蒂斯出生於紐西蘭威靈頓,母Glyness S.,父Anthony J. Curtis[1]。寇蒂斯的父親是聯合利華的管理員,他在兒童時代隨家庭過多個國家居住,包括瑞典和菲律賓。現在,他的部分家庭成員依然生活在雪梨。寇蒂斯11歲遷往英格蘭,最初與弟弟一起在阿史考特帕珀威克學校英語Papplewick School上學。1970年代的一段時間裡,寇蒂斯居住在沃靈頓,就讀於阿普爾頓語法學校。後來,他獲得了前往哈羅公學就讀的獎學金,而後在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獲得英文語言和文學一級學位。他在牛津結識了未來的夥伴,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並開始與他合作。

早年寫作生涯

[編輯]

寇蒂斯在與羅溫·艾金森在牛津諷刺劇社中合作後,二人在愛丁堡藝穗節中同台演出,此表演是他的突破。於是,1978年,寇蒂斯被邀請為BBC Radio 3聯合編劇《阿特金森人英語The Atkinson People》節目,此劇在第二年播出。[2]

之後,寇蒂斯電影和電視編劇生涯開始了。他是《惡搞整九新聞英語Not the Nine O'Clock News》的固定編劇,為此劇創作了不少段子,並與霍華德·古道爾英語Howard Goodall一起寫了不少歌曲。他與飛利浦·波普英語Philip Pope一起,搞笑模仿比吉斯的迪斯科熱曲,聯合為Hee Bee Gee Bees英語Hee Bee Gee Bees創作了單曲"Meaningless Songs (In Very High Voices)"。

1983年到1989年間,寇蒂斯先後與雅堅遜和本·埃爾頓英語Ben Elton創作了《黑爵士》,此劇分為四季,各季分別發生在英國歷史的不同時期。雅堅遜在全劇中扮演主角英語Edmund Blackadder,而寇蒂斯擔任了每一集英語List of Blackadder episodes的編劇 。在1990年至1995年的喜劇節目《豆豆先生》中,他們的合作關係中得以延續。

寇蒂斯之後開始創作故事電影。第一部是1989年傑夫·高布倫愛瑪·湯普森和羅溫·艾金森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高個子英語The Tall Guy》。後一部是兩年後播出的電視電影《伯納德與妖怪英語Bernard and the Genie》。

1994年,寇蒂斯為喜劇演員唐·弗蘭奇創立並聯合編劇了《蒂博雷的牧師》,結果十分成功。2004年英國最佳情境喜劇英語Britain's Best Sitcom的在線投票中,《蒂博雷的牧師》獲得第三名,《黑爵士》獲得第二名。這使得寇蒂斯成為唯一一位有兩部作品進入前十名的編劇。

電影生涯

[編輯]

寇蒂斯在1994年愛情喜劇電影《妳是我今生的新娘》中獲得了突破性成功。這部影片由暫定名稱電影公司製作,主演為休·葛蘭安蒂·麥道威爾英語Andie MacDowell。雖然製作資金有限,但成為當時英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這部影片使格蘭特成為國際明星,讓寇蒂斯蜚聲影壇,同時它也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之一。

寇蒂斯的下一部電影打破了在上一部中創下的記錄,成為了英國新的最賣座的電影。1999年電影《新娘百分百》由休·葛蘭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羅傑·米歇爾英語Roger Michell指導,講述了關於一個孤單的旅遊書店老闆與世界上最有名的電影明星墜入愛河的故事。

寇蒂斯對小說《布里吉特·瓊斯的日記》進行改編,創作了下一部電影劇本。寇蒂斯認識該小說的作者海倫·菲爾丁,且感謝她對《妳是我今生的新娘》原始劇本的批評。她曾批評原始劇本太過歡快,建議加入一個葬禮。

兩年後,寇蒂斯又自編自導了電影《愛是您·愛是我》。寇蒂斯多次在採訪中說,他最喜歡的電影是勞勃·阿特曼的《納什維爾》 ,《愛是您·愛是我》中蔓延、多角色結構就歸功於此電影的影響。此電影上雲集了眾多著名英國演員,包括休·葛蘭柯林·佛斯比爾·奈伊愛瑪·湯普森連恩·尼遜艾倫·瑞克曼綺拉·奈特莉。故事講述的是聖誕節來臨之際,倫敦里一些人愛情與背叛的故事。

寇蒂斯後來寫了電視電影《咖啡館裡的女孩英語The Girl in the Café》,大衛·葉茨指導,英國廣播公司HBO製作。此電影中,比爾·奈伊扮演一名公務員,他與凱莉·麥當勞扮演的年輕女人在冰島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期間相愛,後來女人驅使他在英國代表團內呼籲,已開發國家應作出更多消除貧困工作。這部電影在2005年格倫伊格爾斯八國集團峰會開幕之前播出,獲得了2006年的艾美獎傑出電視電影獎英語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Made for Television Movie凱莉·麥當勞獲得迷你影集或電影最佳女演員獎英語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Supporting Actress in a Miniseries or a Movie,寇蒂斯獲得迷你影集、電影或戲劇特別篇最佳編劇獎英語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Writing for a Miniseries, Movie or a Dramatic Special

為表彰寇蒂斯在電影和電視領域的成就以及慈善努力,2007年5月20日獲得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研究員職位[3]

寇蒂斯與安東尼·明格拉共同改編了亞歷山大·麥考·史密斯英語Alexander McCall Smith的小說《第一女子偵探社英語The No. 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novel)》。此劇於2007年在波札那拍攝。在BBC首播於2008年3月23日,而首播前的幾天明格拉剛剛逝世。2009年,HBO在美國播放此劇的試播後,決定採用相同演員製作6集,這之中寇蒂斯擔任執行製片人。

他第二次自編自導的電影是2009年發行的《海盜電波》。此電影設定在1966年英國海盜電台英語British pirate radio時代。影片講述北海的一艘船上一組流行音樂播音員運營海盜電台的故事。影片的主演包括菲利浦·西摩·霍夫曼比爾·奈伊尼克·弗羅斯特萊斯·伊凡潔瑪·雅特頓肯尼斯·布萊納。此片在英國觀眾和評論界中都是個失敗。

之後寇蒂斯為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戰馬》重寫了李荷英語Lee Hall (playwright)的劇本。在環球影業,他曾與夢工廠管理人斯泰西·斯奈德英語Stacey Snider曾一起工作,是斯奈德將寇蒂斯推薦給史匹柏。寇蒂斯曾經的作品《黑爵士上戰場英語Blackadder Goes Forth》是設定在一戰時期,這意味著他對這一時期已經熟悉。[4]

他目前正工作於自導自演的《真愛每一天》,一個關於時間旅行的愛情喜劇電影[5]。主演為瑞秋·麥亞當斯, 多姆納爾·格里森比爾·奈伊湯姆·荷蘭德瑪格·羅比莉迪亞·威爾遜凡妮莎·寇比。拍攝部分已於2012年夏天完成。[6]

他還在為導演史蒂芬·戴爾卓改編Andy Mulligan的小說《Trash英語Trash (novel)》。[7]

社會活動

[編輯]

寇蒂斯創建了兩家慈善組織:喜劇救濟讓貧窮成為歷史英語Make Poverty History。為讓公眾了解尤其是在非洲的貧困,以及推動G8領導人採取他關於結束貧困的建議,他與鮑勃·格爾多夫一起組織了現場八方演唱會。

他還建議《美國偶像》的製片人製作一檔名人走進非洲體驗貧困的節目,這檔節目稱作《美國偶像:偶像回饋英語Idol Gives Back》。

爭議

[編輯]

在2010年10月20日,在英國推廣氣候政策的10:10運動在網站發布了寇蒂斯製作的電影《沒有壓力英語No Pressure (film)》。然而,由於有人抗議所謂暴力陰險的弦外之音[8],影片迅速被從該組織的網站移除[9]。影片中,一些人 – 包括孩子 – 被詢問是否會參與10:10活動。拒絕的人迅速被按下紅色按鈕炸飛。[10]

在2011年3月20日,寇蒂斯因2011年喜劇救濟募捐活動時,連尼·亨利對電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的滑稽模仿受到的指責,英國口吃協會英語British Stammering Association他之後做出了道歉。[11]

個人生活

[編輯]

寇蒂斯生活在諾丁山,另擁有一間在薩福克沃爾伯斯威克英語Walberswick的鄉間別墅[12],妻子是劇本編輯和廣播員艾瑪·弗洛伊德[13][14]孩子是:女兒Scarlett Rachel Anne,兒子Jake Barnard、Charlie和Spike[15]。他們還在牛津郡泰晤士河畔亨利有一間休息寓所。

作品年表

[編輯]

電影

[編輯]
電影 職位
1989 高個子英語The Tall Guy 編劇
1994 妳是我今生的新娘 編劇/聯合執行製片人
1997 豆豆先生的大災難 編劇/執行製片人
1999 新娘百分百 編劇/製片人
2001 BJ單身日記 編劇
2003 愛是您·愛是我 導演/編劇
2004 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 編劇
2006 1966年英語Sixty Six (film) 執行製片人
2007 豆豆假期 執行製片人
2009 海盜電波 導演/編劇/製片人
2011 戰馬 編劇
2013 真愛每一天 導演/編劇
2014 垃圾男孩 編劇
2018 媽媽咪呀!回來了 共同編劇

電視

[編輯]
節目 職位
1979–82 惡搞整九新聞英語Not the Nine O'Clock News 編劇
1983–89 黑爵士 編劇
1984–85 Spitting Image英語Spitting Image 編劇
1991 伯納德與妖怪英語Bernard and the Genie 編劇
1990–95 豆豆先生 編劇
1994–2007 蒂博雷的牧師 編劇/聯合管理人
1999–2007 馴鹿大競賽英語Robbie the Reindeer 編劇
2005 咖啡館裡的女孩英語The Girl in the Café 編劇/執行製片人
2007 急診室 編劇 (1集)
2008 第一女子偵探社英語The No. 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TV series) 編劇/執行製片人
2010 超時空博士 編劇 (1集,文森特與博士

獎項

[編輯]
結果 獎項 分類
1995 提名 奧斯卡金像獎 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2004 提名 發現者編劇獎 愛是您·愛是我》的最佳編劇
2006 獲獎 艾美獎 傑出電視電影獎英語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Made for Television Movie迷你影集、電影或戲劇特別篇最佳編劇獎英語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Writing for a Miniseries, Movie or a Dramatic Special的《咖啡館裡的女孩英語The Girl in the Café
2007 獲獎 Bafta終身成就獎
2004 獲獎 Bafta 愛是您·愛是我》的最佳編劇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ichard Curtis Biography (1956–).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2. ^ Radio Pic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Guardian, 2007年1月31日
  3. ^ Thomas, Archie. British acad to honor Curtis – Scribe wrote 'Vicar of Dibey,' 'Girl in the Cafe'. Variety. 2007年5月18日 [2012年10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9月17日). 
  4. ^ Freer, Ian, Spielberg Special Part Two: War Horse (PDF), 帝國雜誌, December 2011 issue (published 2011年10月26日): 100–106 [2012年10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年3月31日) 
  5. ^ 'Four Weddings' & 'Love Actually' Mastermind Richard Curtis Returns To Directing With Sci-Fi Comedy-Drama 'About Time'.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0). 
  6. ^ It's 'About Time' For Rachel McAdams & Richard Curtis; Actress Lines Up Anton Corbijn's 'A Most Wanted Man'.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7. ^ Child, Ben. Stephen Daldry and Richard Curtis pick up Trash. 衛報 (London). 2011年4月6日 [2013年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4月10日). 
  8. ^ Vaughan, Adam. No Pressure: the fall-out from Richard Curtis's explosive climate film. The Guardian (London). 2010年10月7日 [2010年10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1日). 
  9. ^ No Pressure. 2010年10月1日 [2010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0月2日). 
  10. ^ 10:10 mini-movie. Youtube. 2010年10月1日 [2010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23日). 
  11. ^ 'Speech' stammer spoof under fire. Toronto Sun. 2011年3月22日 [2011年3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2日). 
  12. ^ Thorpe, Vanessa. The producer. The Guardian (UK). 2005年3月27日 [2007年10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8月5日). 
  13. ^ TV & Radio Presenter Emma Freud. BBC.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04). 
  14. ^ Richard Curtis - IMDb. imdb.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15. ^ Brown, Sarah. To a very special mum. Daily Mail. 2007年3月15日 [2012年1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0月28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