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
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任期
1948年8月—1949年7月2日
前任自己(第一書記)
繼任維爾科·契爾文科夫
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任期
1933年—1948年8月
前任瓦西里·科拉羅夫
繼任自己(總書記)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第1任部長會議主席
任期
1946年11月23日—1949年7月2日
繼任瓦西里·科拉羅夫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
任期
1935年—1943年
前任莫洛托夫
繼任職務廢除
個人資料
出生(1882-06-18)1882年6月18日
 鄂圖曼帝國拉多米爾科瓦切夫齊
逝世1949年7月2日(1949歲—07—02)(67歲)
 蘇聯莫斯科
墓地季米特洛夫墓(1949年至1990年)
索非亞中央公墓英語Central Sofia Cemetery(1990年迄今)
政黨保加利亞共產黨

格奧爾基·米哈伊洛夫·季米特洛夫保加利亞語Георги Михайлов Димитров;1882年6月18日—1949年7月2日),又稱格奧爾基·米哈伊洛維奇·季米特洛夫(俄語: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имитров),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國際共產主義活動家。

早年生涯

[編輯]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於1882年6月18日誕生在保加利亞拉多米爾科瓦切夫齊村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有八個兄弟姐妹,12歲就被迫離開學校到索非亞一家很小的印刷廠當學徒工。1902年他加入保加利亞社會民主工黨,次年該黨分裂,他參加保加利亞社會民主工黨(緊密派社會主義者)

政治生涯

[編輯]

1909年當選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1913年,季米特洛夫被選為保加利亞國民議會議員。1919年5月,保加利亞社會民主工黨(緊密派社會主義者)改組為保加利亞共產黨,季米特洛夫繼續擔任黨的領導工作。1923年領導九月起義,失敗後流亡國外。

萊比錫審判

[編輯]

1933年2月27日,震驚世界的「國會縱火案」發生。3月9日,納粹警察局以「參與縱火」的罪名逮捕了當時正在柏林的季米特洛夫。9月21日,德國在萊比錫開庭審訊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宣稱縱火案是納粹的策劃。最終,法院宣判季米特洛夫無罪釋放。

共產國際領袖

[編輯]
1936年,史達林於莫斯科接見到訪的季米特洛夫

1934年2月27日到達蘇聯,受到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史達林接見,經史達林提議,由季米特洛夫領導共產國際的工作,從1935年至1943年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1943年12月至1945年12月轉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際部

保加利亞領袖

[編輯]

1944年9月9日,保加利亞君主制被推翻,保加利亞工人黨和祖國陣線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1945年11月4日,季米特洛夫結束流亡返國。1946年9月,保加利亞舉行全民投票,廢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政體,11月,季米特洛夫出任共和國第一任總理。1948年12月,保加利亞工人黨改名為保加利亞共產黨,季米特洛夫當選為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成為保加利亞的最高領導人。

保共當局為季米特洛夫舉行追悼大會,靈柩移入陵寢安放

1949年7月2日,季米特洛夫因病醫治不愈,在莫斯科逝世,終年67歲。遺體經防腐處理置於索菲亞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陵寢的水晶棺內供人參觀。保加利亞共產黨政權瓦解後,陵寢被撤除,遺體下葬普通公墓。

著作

[編輯]
  • 《季米特洛夫文集》,中文版1950解放社
  • 《季米特洛夫選集》,中文版1953人民出版社
  • 《季米特洛夫著獄中書信集》,中文版1954人民出版社
  • 《季米特洛夫日記選編》,中文版2002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紀念

[編輯]

東歐國家多地以季米特洛夫命名,如季米特洛夫格勒 (保加利亞)季米特洛夫格勒 (塞爾維亞)季米特洛夫格勒 (俄羅斯)。烏克蘭的米爾諾格勒2016年前也曾以他的名字命名。

以他命名的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勳章,是保加利亞最高級別的勛章。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前任:
政黨成立
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46年-1949年
繼任:
維爾科·維列夫·契爾文科夫
政府職務
前任:
基蒙·格奧爾基耶夫
保加利亞部長會議主席
1946年-1949年
繼任:
瓦西里·科拉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