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瑞岡GDF雙管高射砲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9年1月14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月13日) |
奧瑞岡GDF雙管高射砲 Oerlikon GDF | |
---|---|
類型 | 高射機砲 |
原產地 | 瑞士 |
服役記錄 | |
使用方 | 參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1982年福克蘭戰爭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奧瑞岡康特拉韋斯公司 |
研發日期 | 1950年代 |
生產商 | 奧瑞岡康特拉韋斯公司 |
生產日期 | 1950年代—現在 |
衍生型 | 參見版本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
長度 | 7,800公釐(307.09英寸,25.59英尺) |
槍管長度 | 3,150公釐(124.02英寸,10.33英尺) |
高度 | 2,600公釐(102.36英寸,8.53英尺) |
砲彈 | 35×228公釐北約口徑 完整彈藥重量:1.565公斤(3.45磅) |
口徑 | 35公釐(1.38英寸) |
槍管 | 2根,線膛,GDF-006及GDF-007砲口具有反飛彈砲彈的傳感器 |
槍機 | 瓦斯操作[1] |
發射模式 | 全自動 |
載具 | 4個車輪與舷外支架 |
射擊仰角 | -5°/+92°,仰角轉速:56°/秒 |
迴旋角度 | 完全360°,迴旋轉速:112°/秒 |
射速 | 每根砲管:550發/分鐘 |
槍口初速 | 高爆燃燒彈(HEI-T):1,175公尺/秒(3,854.99英尺/秒) |
有效射程 | |
最大射程 | 9,500公尺(10,389.33碼,31,167.98英尺,5.90英里) |
瞄具 |
奧瑞岡GDF(英語:Oerlikon GDF)[2]、奧瑞岡35公釐雙管高射砲(英語:Oerlikon 35 mm twin cannon)是一款由瑞士奧瑞岡康特拉韋斯公司(Oerlikon Contraves)所研製和生產的雙管35公釐口徑高射機砲,發射已成為北約標準的35×228公釐北約口徑機砲砲彈。
這款高射砲於1950代後期研發,並於1960年代初投入量產,其後推出多款升級型號,並可配合射控雷達應用及接受其引導[3],是同級別口徑的高射砲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款,共有超過30個國家選用。瑞士奧瑞岡康特拉韋斯公司已於2009年與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合併,更名為萊茵金屬防空公司,並繼續進行35公釐口徑機砲及彈藥的研發和維護工作。
概要
[編輯]GDF是一款拖拽式雙管高射機砲,主要用於戰略要地的低空防禦,這款高射砲在剛推出時曾稱為2-ZLA/353MK,其後命名被改為GDF-001[4],成為GDF系列的首個版本,於1960年代初獲瑞士軍隊採用作為制式防空武器。此款拖拽式高射砲的砲架裝有四個車輪,可藉由載具輛拖運,通常使用一輛載重量5公噸的6輪傳動卡車即可拖曳行動。抵達目的地後與卡車分離,然後把基座兩側及後方的四隻腳架架設調校之後即可操作射擊。在基座上設有一個可360度迴轉的旋轉平台,其上裝有兩門以並排的35公釐口徑KD機砲,砲身仰角範圍由-5至+92度,並具配有彈藥箱和瞄準具。砲座裝有控制和驅動機砲迴旋及俯仰的機電設備。一台GDF-001高射砲由三名人員操作。
為了使得GDF系列高射砲可全天候運作,使其在晚間或惡劣天氣以下仍可精確射擊,康特拉韋斯公司研發出可供GDF高射砲配合使用的超級蝙蝠(Super Fledermaus)射控雷達系統,可導引兩台GDF機砲瞄準射擊。瑞士軍隊於1965年開始使用超級蝙蝠系統,直至1970年代後期被天兵防空系統(Skyguard)所取代,而研發射控雷達的康特拉韋斯(Contraves)也與開發GDF高射砲的奧瑞岡(Oerlikon)合併成為奧瑞岡康特拉韋斯公司(Oerlikon Contraves)。
GDF高射砲提供三種可供選用的瞄準模式,分別是直接瞄準、使用先進瞄準系統進行瞄準,以及通過雷達鎖定目標的自動化瞄準模式,其中後者需要配合射控雷達系統使用。早期型號的GDF高射砲可攜帶112發備射彈藥,並且在底盤存儲另外126發供重新裝填之用。較後期的版本具有自動裝彈功能,可攜帶280發彈藥。典型的接戰模式會連射28發砲彈[2]。
GDF-002是1980年開始生產的升級型,配備有經改進的GSR瞄準具[5],而且可藉由外置的數字化射控系統直接引導。GDF-003雖然大致上和之前的GDF-002相同,但作了一些改進,包括採用自我潤滑組件和整合式護罩。
GDF-005於1985年推出,除了既有的雷達和光學複合式射控系統之外,還整合了鐳射測距儀,並且可由名為「砲王」(Gunking)的數字化控制系統,進行三維空間的電腦控制瞄準導引。GDF-005還具有自動化的彈藥處理系統,將原本三具裝彈機減少至僅需一具,而操作人員亦由GDF-001/002/003的三名減少至僅需一名即可[2]。
系統組成
[編輯]KD系列機砲
[編輯]奧瑞岡KD系列35公釐口徑機砲是安裝在GDF高射系統的武器,這款機砲的發展可追溯至1950年代初期瑞士奧瑞岡公司對新型高射砲的研究。二次大戰後飛機的發展邁進噴射機時代,飛行速度和高度都大幅增加,傳統的大口徑高射砲在射速和射高已不敷使用,與此同時地對空飛彈亦走向實用化,地對空飛彈已取代傳統大口徑高射砲在中高空防衛的角色,但在低空仍需依靠高射砲填補地對空飛彈的防禦死角,而且當時的地對空飛彈反應時間偏長,難以即時反應對抗在近距離逼近的敵機,所以需要開發一款在射程、射高和射速上都能達致平衡的新型高射砲。20公釐機砲雖然射速較高,但射程和射高都無法滿足對付噴射機的要求,如果採用40公釐或以上的彈藥,即使射程和射高達到需要,但射速偏低難以形成足夠的彈藥分佈將目標擊落。奧瑞岡經評估後認為35公釐是高射機砲的最佳口徑,於是開發此口徑的彈藥及使用這款彈藥的機砲,並使用二次大戰後經改良的奧瑞岡20公釐機砲(KAA 204 Gk)為基礎擴大口徑發展而成。在開發過程中曾發展出多種設計,包括採用水冷式設計的Mk 352,而付諸生產的設計是Mk 323,並成為現在的KD系列35公釐口徑機砲。這款機砲在應用上多採取兩門機砲以雙聯裝方式安裝,於1959年推出的新型高射砲系統的原型1-ZLA/353MK便安裝了此款機砲,而經新一步改良後成為2-ZLA/353MK,正式量產以後改稱為GDF-001雙管高射砲。
KD系列機砲使用長達90倍徑的砲管,發射35×228公釐規格的彈藥,這款35公釐口徑彈藥後來成為北約的標準彈藥。機砲採用氣動原理操作並配有支撐式閉鎖系統[6],最大有效射程達5000公尺,最大有效射高為4000公尺,但實際上的有效射程和射高仍需視砲種而定。機砲的射速為每分鐘550發,由於此款機砲多以兩門並排安裝使用,在兩門齊射下可達到每分鐘1100發。砲管的橫截面外圍帶有凹槽,用以增加砲管的表面面積加強散熱效能,砲口裝有初速感應器,當射擊時可將砲彈離開砲口的訊號傳送給射控系統,用以計算砲彈的飛行速度及作為修正射擊的數據。
KD系列機砲以供彈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型號,分別是彈鏈供彈的KDA和使用7發彈夾供彈的KDC。其中KDA已被數款自行高射砲所採用,包括西德獵豹式防空戰車、日本87式自走高射砲、波蘭的PZA羅亞爾河自走高射砲,以及芬蘭和英國合作發展的神射手自走式高射砲。另有供步兵戰鬥車使用的KDE,砲身仍為90倍徑,沒有安裝砲口初速感應器,整體長度較短,而後座行程較長,後坐力較低,射速則降低至每分鐘200發,此款機砲已被日本89式裝甲戰鬥車配備為主要武裝。
超級蝙蝠射控雷達系統
[編輯]超級蝙蝠射控雷達系統於1965年供應予瑞士空軍使用,由當時仍是獨立經營的康特拉韋斯(Contraves)所設計和生產,為一款安裝在四輪牽引式拖車以上的雷達系統,系統採用E/F頻段的脈衝都卜勒搜索雷達,有效距離15公里,並配有使用J頻段的脈衝都卜勒追蹤雷達,有效距離15公里。操作員可經由無線電通話或電話聯繫將目標的資料輸入系統,利用追蹤雷達及使用系統內的類別式計算機進行解算,再通過電纜遙控GDF高射砲進行角度調整和射擊。GDF高射砲在超級蝙蝠雷達系統的引導下,即使在天氣狀況不佳都可以進行高射作戰。西德聯邦國防軍獵豹式防空戰車的原型車以上亦曾經安裝該系統用於測試。
天兵射控雷達系統
[編輯]天兵雷達系統由奧瑞岡-伯爾利所設計和生產,為一款安裝在牽引式拖車上的雷達及射控系統,可用於空域監察、目標捕獲、目標追蹤和遙控武器射擊。在車頂上裝有脈衝都卜勒搜索雷達、脈衝都卜勒追蹤雷達和同軸式光學攝影機。拖車以上內藏一台可為系統的裝置提供所需電力的小型汽油發電機,拖車上的控制室可容納兩名操作人員,系統內部整合有射控電腦,並能夠遙控兩台GDF高射砲進行射擊[3]。天兵系統可以全天候操作,使用範圍由低空至高達3,000公尺,其最大有效距離為4,000公尺。該系統可進行空中監視,目標獲取,進一步動作值的計算以及兩台奧瑞岡35公釐高射砲的控制。天兵雷達系統需要四人控制。
1960年代,瑞士陸軍採用了天兵系統,並曾於1975年、1995年和2010年進行系統升級,至今仍在使用;天兵系統也取代了瑞士空軍所使用的超級蝙蝠系統。該射控系統在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亦用於監控低空空域。系統所設有的液壓系統可迅速展開其雷達天線。一個天兵系統的基本作戰單位,包括一台用於搜索和追蹤目標的天兵射控雷達系統,以及兩台由該射控雷達所遙控的GDF高射砲。在1970年代後期,麻雀飛彈亦被整合到天兵系統[7],每台發射器裝有四個麻雀飛彈發射箱,一台天兵系統可同時操縱三台麻雀飛彈發射器,使天兵系統成為彈砲結合系統,利用接戰距離較遠的麻雀飛彈與提供近程密集火力的GDF高射砲形成互補。
使用情況
[編輯]福島戰爭
[編輯]在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爆發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中,阿根廷軍將多台GDF高射砲部署在又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的福克蘭群島,同時在島上架設配合GDF高射砲的雷達系統,阿根廷陸軍的601高射砲兵集團採用天兵防空系統,阿根廷空軍的第一集團軍則採用超級蝙蝠射控雷達系統。
1982年5月4日,部署在古斯格林的天兵系統成功擊落一架英國皇家海軍的海鷂式戰鬥機(XZ450),英軍因此改變戰術,英軍飛機在投彈時都盡可能在GDF高射砲的射程之外。其後英國皇家空軍的鷂式戰鬥機(XZ988)於5月27日亦在綠鵝上空被GDF高射砲擊落[8],而在鵝綠戰役,在該處的GDF高射砲還曾經以直接射擊模式對抗企圖空降在島上的英國傘兵,擊殺兩人和擊傷11人,並曾經阻止英軍兩個連的推進[9][10],但是GDF高射砲在戰役期間亦涉及兩宗致命的友軍誤擊事件。第一宗友軍誤擊事件發生於1982年5月1日,當時有一架阿根廷空軍的幻象3型戰鬥機試圖在斯坦利的機場進行緊急降落,但被阿根廷陸軍派駐島上的GADA 601屬下砲兵連錯誤發射了三發35公釐砲彈[11],這架幻象3型在機場以北墜毀,飛行員當場喪生[12]。另一宗友軍誤擊事件則在鵝綠發生,當時有一架A-4天鷹式攻擊機誤飛到阿根廷軍預設的禁航區,因而被擊落並導致飛行員喪生,阿根廷空軍也承認事故是由於飛行員導航錯誤所導致[13]。
英軍發動黑公鹿作戰期間,部署在島上的天兵雷達系統曾於5月31日和6月3日受到英國皇家空軍的針對性攻擊,其中一台天兵雷達被一枚AGM-45百舌鳥式反輻射飛彈擊毀,造成四名操作員喪生。阿根廷軍在島上部署的防空系統一直作戰至戰爭將近結束,據推測另有一架英國海軍的海鷂戰鬥機(XW919)於6月12日在工兵山被GDF高射砲擊中而嚴重受損[14][15],這架飛機因此須要報廢,而派駐在島上的阿根廷軍於投降前數小時,仍然在無線嶺上使用GDF高射砲對登島的英國部隊直接瞄準開火射擊[16]。
阿根廷軍在島上的武器裝備於投降後被英軍虜獲,包括15門GDF高射砲和5台天兵系統,後來運到英國並交由英國生產及研究公司(英語:The British Manufacture and Research Company,簡稱:BMARC)進行維修和翻新。當中有12門高射砲和4台天兵雷達在英軍服役,並且提供給沃丁頓皇家空軍基地駐紮的英國皇家輔助空軍(簡稱:RAuxAF)第1339中隊、第2729中隊和第2890中隊操作。皇家輔助空軍操作這些高射砲及雷達系統約10年後,因為國防開支被削減,導致操作單位需要解散[17][18]。
南非國防軍訓練事故
[編輯]南非國防軍(英語:South African National Defence Force,簡稱:SANDF)於2007年10月12日在北開普省羅哈特拉的南非國防軍戰鬥學校操作GDF高射砲訓練期間發生事故,造成9名士兵死亡和14名士兵受傷。據南非國防軍發言人所指,當時有八台以一線排開的GDF高射砲,正以手動操作方式射擊前方被廢棄的戰車,機砲正處於低角度的對地射擊狀態,而砲台的最大迴旋角度是受到保險極點和系鏈所固定,可防止機砲轉向到有人員聚集的區域而造成危險。在射擊訓練期間,位處最右側的一台高射砲在發射時發生卡殼故障,當操砲人員正在排除故障時,這台高射砲卻突然走火,砲台發生旋轉並超越了原先由保險機構設定的最大迴旋角度限制,一邊旋轉一邊掃射造成在場人員嚴重傷亡[19]。
在事故發生後的初步報告認為,故障是由於機砲的供彈機具內的35公釐彈藥遭受了原因不明的遲發所引起,令砲台出現失控及發生360度旋轉的瘋狂射擊,直到所裝填的彈藥耗盡為止。然而,南非國防部長莫司奧·萊科塔卻發表聲明,指該台機砲是莫名其妙地突破保險機構的限制向左側迴旋了90度,並發生只維持了1⁄8秒的一次連射,擊中了位處於機砲右手邊的多名士兵[20][21]。南非國防軍於2008年1月發表的事故報告中指責「高射砲未能自我檢測到機械故障,但高射砲的生產商卻秘而不宣」,報告又指出機砲發生故障的原因是一根彈簧銷被削短至只有一根火柴桿的大小。另有報導指責南非國防軍在訓練和安全程序的執行都十分差劣[22]。
彈藥
[編輯]北約命名 | HEI-T | HEI | HEI(BF) | SAPHEI-T | FAPDS | TP-T/TP | AHEAD |
---|---|---|---|---|---|---|---|
發射體的重量 | 535克 (18.87盎司) |
550克 (19.4盎司) |
550克 (19.4盎司) |
550克 (19.4盎司) |
375克 (13.23盎司) |
550克 (19.4盎司) |
750克 (26.46盎司) |
炸藥重量 | 98克 (3.46盎司) |
112克 (3.95盎司) |
70克 (2.47盎司) |
22克 (0.78盎司) |
N/A | N/A | N/A |
裝藥重量 | 330克 (11.64盎司) | ||||||
完整砲彈重量 | 1,565克 (55.2盎司) |
1,580克 (55.73盎司) |
1,580克 (55.73盎司) |
1,552克 (54.75盎司) |
1,440克 (50.79盎司) |
1,580克 (55.73盎司) |
1,780克 (62.79盎司) |
砲口初速 | 1,175公尺/秒 (3,854.99英尺/秒) |
1,175公尺/秒 (3,854.99英尺/秒) |
1,175公尺/秒 (3,854.99英尺/秒) |
1,175公尺/秒 (3,854.99英尺/秒) |
1,440公尺/秒 (4,724.41英尺/秒) |
1,175公尺/秒 (3,854.99英尺/秒) |
1,050公尺/秒 (3,444.88英尺/秒) |
定名標示:
- HEI(-T):高爆燃燒彈,曳光彈(英語:Tracer)
- SAPHEI:半穿甲高爆燃燒彈(英語:Semi-Armour Piercing High Explosive Incendiary)
- FAPDS:破片脫殼穿甲彈(英語:Frangible Armour Piercing Discarding Sabot)
- AHEAD:反飛彈砲彈,內含152枚鎢合金彈丸
- TP(-T):打靶訓練彈(英語:Target Practice),曳光彈(英語:Tracer)
可程式化彈藥
[編輯]AHEAD彈藥的全名是(Advanced Hit Efficiency and Destruction),即是「先進撞擊效率與摧毀砲彈」。AHEAD砲彈具有可程式化的定時引信,需要配合在砲口增設的測速與引信設定裝置使用。高射砲的射控系統可將最新的引信資料傳送到在砲口的引信設定裝置,在AHEAD砲彈離開砲口的瞬間將引信資料輸入彈丸內的定時引爆裝置[23],可大幅提升定時引信的精確度。砲彈的殺傷段裝有152枚鎢合金次彈頭,在預定目標將會通過的位置引爆並形成彈幕,不但令砲彈的殺傷範圍大幅增加,大量高硬度的次彈頭穿入目標內部亦會造成嚴重損傷[24]。雖然GDF高射砲發射AHEAD砲彈的射程仍是4000公尺,但整體擊殺效率遠優於傳統砲彈。較早期的GDF系列高射砲需要升級到GDF-006/007後才可使用AHEAD砲彈,當中GDF-001/002/003可升級為GDF-006,而GDF-005可升級為GDF-007。AHEAD砲彈已獲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加拿大、巴基斯坦、希臘、阿曼、西班牙、臺灣和智利(未經證實)所引進使用。
版本
[編輯]原廠版本
[編輯]- GDF-001:原稱為2 ZLA/353 MK,為GDF系列高射砲的首個版本,採用的是XABA瞄準具。
- GDF-002:1980年推出,採用改進的費朗蒂(英語:Ferranti)瞄準具,使用數字化數據總線。該機砲裝填備射砲彈112發,另儲備砲彈126發,合共攜帶彈藥238發。
- GDF-003:小改進及增強功能,包括改良保護罩和改進部件的潤滑性。
- GDF-005:1985年推出,配備數字化的砲王(英語:Gunking)三維電腦控制瞄準具,並整合了一具鐳射測距儀。該砲改良了內置電源和自我診斷功能,可裝填280發砲彈,並且具有自動重新裝填系統。
- GDF-006:由GDF-001、GDF-002或GDF-003升級的版本,可配用AHEAD砲彈。
- GDF-007:由GDF-005升級的版本,可配用AHEAD砲彈。
- GDF-009:砲台可應用四輪拖車配備的蓄電池運作,並可在旋轉平台裝設射控雷達或光電瞄準儀[25]。
授權或仿造的產品
[編輯]- 90式(PG99):GDF-002的中國特許生產版本[26],於1987年從瑞士奧瑞岡公司引進技術[27],並於1990年批量生產裝備部隊[28]。PG99和原型一樣是適用於點防禦和沿海防空的牽引式高射砲。常部署於軍事基地、機場、隧道、島嶼、保衛海陸通信(英語:Sea Land of Communication,簡稱:SLOC)的海岸邊、港口、橋梁和其他重要的軍用設施[29]。
- Samavat:伊朗仿造或改造的35公釐口徑機砲,加裝夜視瞄準鏡,並且可與天兵系統和超級蝙蝠射控雷達系統一起使用。
- Amoun:埃及的天兵系統搭配AIM-7麻雀式地對空飛彈的版本。
自行防空武器
[編輯]- 獵豹式防空戰車:西德在1960年代後期以豹1型戰車的車身為基礎,安裝配備兩門35公釐口徑KDA機砲及雷達和射控系統的砲塔而成的防空戰車。荷蘭陸軍亦有採用此款防空戰車,但改用荷蘭的雷達並命名為「印度豹」。
- 87式自走高射砲:日本於1980年代初期研發,以74式戰車車體安裝自行設計的砲塔和射控系統,搭配兩門35公釐口徑KDA機砲。
- 神射手防空系統:芬蘭的自行高射砲,芬蘭應用剩餘的T-55車體,安裝由英國開發的神射手砲塔。有7套系統被生產並保留作為戰爭儲備。
- PZA羅亞爾河自走高射砲:波蘭應用PT-91「特瓦迪」的車體衍生的自行高射砲,安裝有兩門35公釐口徑KDA機砲的砲塔。
- CS/SA1:GDF-002的中國升級版本[30],為安裝在6×6 SX2190卡車上的PG99(CS/SA1),是90式(PG99)35公釐口徑高射砲的輪式自走高射砲衍生型[31]。
- 09式35公釐自行高射砲(PGZ-09,曾被誤稱為PGZ-07):為90式(PG99)的中國履帶式自行高射砲化版本。最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之中出現。
使用國
[編輯]- 阿根廷:50多台GDF-002,使用XABA瞄準具。
- 奧地利:陸軍配備74台GDF-005,而空軍則配備18台GDF-005。搭配37具天兵雷達系統。
- 巴林:12台GDF-005,搭配天兵雷達系統。
- 孟加拉:2台GDF-009,在2017年同時訂購3具天兵雷達系統。2019年被目擊在科克斯巴扎爾實施測試。
- 巴西:38台GDF-001,配合經改良的超級蝙蝠射控雷達和巴西製造的天兵雷達系統使用。
- 喀麥隆:18台GDF-002與若干90式。
- 加拿大:20台GDF-005和10台天兵射控雷達,將被逐步淘汰。曾經進行使用AHEAD彈藥的修改。
- 智利:24台GDF-005及GDF-007[32]。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09式(PG99):GDF-002的中國特許生產版本,共配備150多台,配合天兵雷達系統[33]。
- CS/SA1型輪式車載高砲:09式的升級版,供外貿的車載版本。
- 哥倫比亞:75台GDF-005在儲備狀態。
- 賽普勒斯:30台GDF-005,使用天兵雷達系統和阿斯派德地對空飛彈。
- 厄瓜多:30台GDF-003。
- 埃及:72台,命名為Amoun,使用天兵雷達系統,並整合有AIM-7麻雀飛彈。
- 芬蘭:16台,初命名為35 ITK 58,1980年代施以GDF-005改良工程後改名為35 ITK 88。
- 德國:應用於獵豹式防空戰車。
- 希臘:44台GDF-002被升級為GDF-006,使用升級型天兵雷達系統和AIM-7麻雀飛彈。
- 伊朗:92台GDF-002,並配有天兵雷達系統和超級蝙蝠射控雷達。伊朗聲稱已自行生產及升級。
- 印度尼西亞:8台GDF。
- 日本:70台GDF-001,當中有部分配合超級蝙蝠射控雷達使用。日本陸上自衛隊於1969年選用GDF-001高射砲,並由瑞士奧瑞岡授權一家日本合資公司生產,日本製鋼所負責生產35公釐機砲,三菱電機則負責系統的其餘部分[34]。GDF-001在2009年全數退役,日本陸上自衛隊目前仍配備同型火砲的52輛87式自走高射砲。
- 南韓:36台GDF-003,搭配天兵雷達系統。
- 科威特:12台GDF-005(Amoun),使用天兵雷達系統,並整合有AIM-7麻雀飛彈。
- 馬來西亞:28台GDF-003,搭配天兵雷達系統。
- 奈及利亞:16台GDF-002。
- 阿曼:10台GDF-005,搭配天兵雷達系統,可使用AHEAD彈藥。
- 巴基斯坦:估計有780台GDF-005,當中60台經過AHEAD彈藥運用改良。
- 中華民國:在1980年代初購入24台天兵雷達系統與50台GDF-001/002,1980年代末期自美國增購AIM-7麻雀飛彈並整合到天兵雷達系統。2009年以30.795億元新台幣實施「天武七號」計劃[35],將原先的GDF-001/002高射砲升級至可發射AHEAD彈藥的GDF-006[36]。
- 羅馬尼亞:43輛獵豹式防空戰車和72台GDF-003。
- 沙烏地阿拉伯:128台修改型GDF-005,搭配天兵雷達系統。
- 新加坡:34台GDF-001[37]。
- 南非:100台GDF-002和48台升級型GDF-005。
- 西班牙:92台GDF-007,西班牙在1970年便引進GDF-001及超級蝙蝠射控雷達,後來增購18台天兵雷達系統;在2003-2005年間將這批系統升級,並搭配27套Skydor射控雷達及阿斯派德地對空飛彈[38]。
- 瑞士:GDF系列高射砲的原產國。共擁有264台GDF-001和GDF-002,當中45台被升級為GDF-005,並配合天兵雷達使用。
- 泰國:2016年簽約購入4台天兵雷達及8台GDF-007[39],已完成運交,在2018年曾進行火力展示[40]。
- 土耳其:120台GDF-002,當中118台被升級為GDF-006,可使用AHEAD彈藥。
- 阿聯:30台GDF-005。
- 英國:英軍在1982年福克蘭戰爭擄獲15台GDF-002、六台天兵雷達及一台超級蝙蝠射控雷達,當中包括一台在戰爭期間被一枚百舌鳥反輻射飛彈擊毀的天兵雷達。這批高射砲和雷達系統被運到英國進行翻修後,有部分曾被英軍使用,當除役後有部分高射砲被移送到軍事博物館中展示[41]。
參見
[編輯]相關高射砲
[編輯]同口徑的高射砲
[編輯]機動高射砲
[編輯]資料來源
[編輯]注釋
[編輯]- ^ Friedman, Nor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s Systems, 1997-1998 - Oerlikon 35mm (Type GDM-A and GDM-C).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1998: 455 [April 6, 2012]. ISBN 978-1-55750-26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7).
- ^ 2.0 2.1 2.2 Weaponsystems.net—GDF.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1).
- ^ 3.0 3.1 35快砲轉型專打巡弋飛彈 夜間射擊首次曝光. 蘋果日報. 2017-08-06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Skyguard / GDF-001/2/3 / GDF-005. GlobalSecurity.org.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 ^ GDF. Weaponsystems.net.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 ^ George M. Chinn, The Machine Gun, Volume V
- ^ 20多年天兵 台灣防空明年全數升級. 中央社. 2011-12-28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Pook, page 109
- ^ "Goose Green: The Argentinian Sto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David Aldea. British Small Wars website
- ^ Reynolds, David (2002). Task force: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Falklands War. Sutton, p. 150. ISBN 0-7509-2845-X
- ^ Rodríguez Mottino, p. 170
- ^ (西班牙文)—El derribo del primer avión argentino en Malvin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西班牙文)—Fernández Reguera, José (1987). La Guerra de las Malvinas. Ed. Fernández Reguera, p. 572
- ^ 「在攻擊期間,麥克勞德的飛機被砲彈碎片擊中,穿入飛機後部的設備區並且折斷了機尾的反應控制空氣管。在恢復過程中需要減速停懸,因而引起後設備艙發生火災,並產生大量煙霧。在相同時間,燃料指示器亦表示出現了相當嚴重的燃油洩漏。麥克勞德在令人擔憂的情況以下執行了一個非常快速和專業的降落。在飛機落地以後,大火由地勤人員所撲滅」(原文:「During the attack, Macleod's aircraft was hit by shrapnel which penetrated the rear equipment bay area of the aircraft and fractured the aft reaction control air pipe. On decelerating to the hover during the recovery, this caused a fire to start in the rear equipment bay and smoke as seen coming from the aircraft. Fuel indications suggested a considerable fuel leak at the same time. MacLeod executed a very quick and professional landing in worrying circumstances. Having landed-on, the fire was extinguished by the ground crew.」) RAF diaries , 12 June ent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西班牙文)—En uno de esos ataques -12 de Junio- el enemigo en vuelo rasante (150 mts. del suelo) descargó todos sus cohetes sobre el cañón: resultaron seis heridos leves y fue 「tocado」 por la propia artillería antiaérea; uno de los sirvientes descargó sobre la máquina enemiga su fusil FAL; el cañón continuó en servicio. Rodríguez Mottino, page 91
- ^ Pook, page 162
- ^ Hansard January 1985.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
- ^ Britains Small Wars - Argentine Weapons.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
- ^ 南非军演酿悲剧 火炮失控旋转扫射打死10名士. 中國網. 2007-10-14 [2019-01-13].[失效連結]
- ^ Robot Cannon Kills 9, Wounds 14 | Danger Room from Wired.com.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3).
- ^ Military accident: 'stop speculation'. South Africa Independent online,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07
- ^ Pretoria News, p.3 on 2008 January 26.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0).
- ^ AHEAD炮弹 集束定向歼敌. 大公網.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5).
- ^ 35快砲轉型專打巡弋飛彈 夜間射擊首次曝光. 蘋果日報. 2017-08-06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New anti-aircraft gun Oerlikon GDF-009 from Rheinmetall. weaponews.com.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Type 90 Twin-35mm Towed Anti-Aircraft Artillery. sinodefence.com. [201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4).
- ^ 平安夜前中国迎回“西方名炮”. 新民晚報. 2018-12-24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1).
- ^ PGZ-07式35mm自行高炮:高机动 野战防空利器. 中國網.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6).
- ^ Wide range of defence solutions available from ChinaPoly Technologies Inc. 簡氏信息集團. 20 September 2012 [20 April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2).
- ^ Pakistan Acquires Chinese Made Air Defence Artillery. Kanwa Daily News. 2013-03-28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 ^ Andrew, Martin. PLA Mechanised Infantry Division Air Defence Systems / PLA Point Defence Systems. [20 April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6).
- ^ gdf-007 FACH.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 ^ Type 90 Twin-35mm Towed Anti-Aircraft Artille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於2008年8月1日檢索
- ^ (日語) 35mm2連裝高射機関砲 L-9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August 1, 2008.
- ^ 空軍35快砲夜間射擊 準確中靶. 聯合報. 2017-08-06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稱大陸已有同類裝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1年12月15日
- ^ SIPRI arms transfer databas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1-06-18 [18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 ^ (西班牙文) Spanish Minister of Defense 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y 2008.
- ^ Rheinmetall to supply Royal Thai Army with four air defence systems. www.rheinmetall-defence.com.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 ^ 泰国获得世界最著名防空系统 展示现场将无人机当空打爆. 新浪網.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 ^ House of Commons Hansard for 11 Feb 2002 (pt 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編輯]- (英文)—Jane's Land-Based Air Defence 2005–2006, by James C O'Halloran, ISBN 0-7106-2697-5
- (英文)—RAF Harrier Ground Attack-Falklands, by Jerry Pook, ISBN 978-1-84415-551-4
- (英文)—The Machine Gun, Volume V, George M. Chinn
- (英文)—Rheinmetall page on 35 mm ammo
- (英文)—La Artillería Argentina en Malvinas, by Horacio Rodríguez Mottino. (西班牙文)
- (俄文)—Skyguard-Sparrow
- (英文)—Iran mass produces 35mm anti-aircraft gu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ess TV. January 15, 2008.
- (簡體中文)—《兵器知識》雜誌2012年第11期:淺引進「雙35」背後的故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